绒馍馍

搜索文档
夜经济升腾烟火气,文旅融合点亮古都新夜景
中国证券报· 2025-10-08 20:51
2025年国庆假期,陕西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曲江文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夜经济"成绩单:核心景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日均客流突破39万人次,夜间消费占 比超六成,文创销售额环比增长50%。 通过"夜游引流、文创破圈、科技赋能"三轮驱动,曲江文旅成功实现了从单一观光向沉浸式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让千年盛唐文化与现代夜经济完美交 融。 夜幕降临,大唐不夜城灯火璀璨,宛如一条金色游龙蜿蜒在西安的夜空下。身穿汉服、手持鱼灯的游客穿梭在仿古街巷,与演员扮演的"李白"吟诗唱和, 相映成趣,再现了盛唐市井的繁华景象。 数据显示,曲江景区夜间客流已占总客流的六成以上,这标志着其从"单一观光"到"留客消费"的成功转型。 文创破圈,IP增值 在曲江文创旗舰店内,以唐诗、兵马俑、博物馆文物为灵感设计的文创商品备受青睐。融合现代科技的"唐诗光影灯"、以唐代侍女为原型的"唐妞"盲盒等 产品,让厚重的文化IP变得可亲可感。 夜游引流,文化塑魂 "国庆假期虽然有降雨,但生意一直很红火,经常要忙到凌晨才能收工。"不夜城附近多家汉服体验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外地游客对汉服妆造兴致浓 厚,随着入境游回暖,前来体验的外国游客也显著增多。 曲江文旅以"夜经 ...
创新中国隆起西部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9-22 06:05
全球创新排名与西部地位 - 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 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1] - 中国共有8个创新集群入选全球百强榜前30位 其中西部地区占2个 [1] - 截至今年6月 西部地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53.1万件 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700.6万件 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978个 数量均保持稳步增长 [1] 专利转化与商业化 - 李贺军院士团队以专利作价入股方式组建西安博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仅用2个月实现从科技成果到企业实体的转化 [2] - 公司成立不到半年成功获得3750万元融资 市场估值达2亿元 [2] - 陕西省“灵犀计划”启动以来已建成氢能、钛及钛合金2个产业专利池 匹配推介1000余条高价值专利 促成专利转化签约金额1.5亿元 [6] 知识产权保护实践 - 针对“绒馍馍”毛绒潮玩的假冒侵权问题 西安市多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并开展专项整治 正版产品销售额半年内增长超50% [4] - 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构建“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 完成72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 形成丰富数据资产 [4] - 平台技术可实时监测城墙裂缝位移沉降 研发变形趋势预测算法 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品牌与文化创新融合 - 西安可视可觉公司“兵马俑VR影院”项目荣获第二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 [3] - “唐妞”“壹秦”等潮玩文创将唐俑秦俑元素融入产品 依靠专利商标构建保护网 [3] - “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以商标品牌整合文化资源 形成集群效应 [3] 政策支持与金融赋能 - 陕西省出台科技金融50条措施 设立“秦知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金 为贷款额度3000万元以内中小微企业最高给予50%风险补偿 [6] - 2023年至2024年 已为232家次企业补贴知识产权保险保费300余万元 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贷款近103亿元 [6] - “灵犀计划”采用政策引导、政府服务、区域协同、市场运作四位一体模式 建设政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机制 [6] 企业成长与国际认可 - 2019年至2023年 西部地区高新企业存量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当年全国平均增速 [7] - 截至2025年8月底 全国共有存量高新企业50.37万家 其中6.72万家在西部地区 [7] - 第十六届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将在西安召开 国际高端会议落地代表对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认可 [7]
截至今年6月,西部地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53.1万件
新京报· 2025-08-26 19:58
西部地区知识产权发展总体成效 - 截至今年6月西部地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53.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700.6万件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978个核准以地理标志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2399件数量均保持稳步增长 [1] -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宁夏新疆以及广西柳州四川绵阳等地新建4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一站式服务 [1] - 构建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西部地区2361家高成长性企业入选占全国四分之一在陕西西安内蒙古包头新疆乌鲁木齐等地举办多场跨区域专利转化对接活动签约金额近2.1亿元 [1] 陕西省及西安市知识产权实践 - 截至今年6月陕西省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12.5万件有效商标注册量87.9万件地理标志产品96个实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灵犀计划着力破解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双向盲区 [2] - 西安市将知识产权制度保障贯穿于历史文化焕新传承全过程目前有244个维权援助服务站12个规范化市场刑事司法行政执法仲裁三协作机制高效运转为创新型经济保驾护航 [2] - 以保护毛绒潮玩绒馍馍为例该原创设计推出后多部门协同整治侵权假冒产品正版绒馍馍的销售额半年内增长超50%有效维护首发利益 [2] 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 西安市依托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共建机制采取外引内联建设模式引进国家级技术交易平台合力共建西安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 [3] - 该中心旨在打造集专利商标版权技术成果等要素于一体的交易枢纽与成果转化平台推动西安市好技术获得好身价找到好出路计划今年10月正式运营 [3]
【省文物局】陕西文创的“出圈”密码
陕西日报· 2025-07-14 08:28
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 陕西文创产业快速发展,全省文创企业达5800余家,位居全国前列 [2] - 2024年陕西文化创意产业链营收185.5亿元,同比增长6% [2] - 文创产品从旅游纪念品升级为城市文化符号,成为陕西新形象的"代言人" [5] 爆款文创产品分析 - "绒馍馍"系列文创产品自2024年6月售卖以来已销售50余万只,部分远销海外 [4] - 产品通过毛绒触感与互动体验结合,回应年轻人情感需求,并宣传本地文化 [4] - 以"绒馍馍"为起点开发出配套卡包、斜挎包、懒人沙发等衍生品,并启动"绒化碳水"计划设计更多陕西美食毛绒文创 [4] 博物馆文创开发 - 陕西历史博物馆累计开发文创产品上千款,正在销售500余款,涵盖工艺摆件、家居用品、服饰配饰等品类 [6] - "金饭碗"冰箱贴以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为原型设计,成为2024年现象级产品 [6] - 文创产品销售利润部分直接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并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7] 数字技术赋能 - 陕西历史博物馆自主研发区块链平台"华夏链",打造"华夏宝库"数字文博平台,已发行数字文创产品40多款,累计销量超5万件 [9] - 实施"云展览""互联网+文物教育"等30多个项目,推进文物数字资源共享 [9] - 与腾讯、百度、西影等企业合作推出数字文创大赛、纪录片、VR互动体验等项目 [9] 跨界合作创新 - 西安博物院与长安大牌档联名打造文化餐厅,将馆藏文物融入餐饮空间、菜品与餐具设计 [8] - 陕西深入实施"博物馆+"策略,整合文物资源与多行业跨界合作 [8] - 数字文创与实体文创融合,通过线上发售数字产品配套实体权益吸引参观 [9]
情绪消费创造了“只有我懂”的快乐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10:59
情绪消费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新青年消费需求中"取悦自我"占比达46.28%,驱动因素包括求学求职压力及职场初期的精神需求[1] - 消费模式从"性价比"转向"心价比",年轻人更注重即时情感满足而非传统功能价值[1] - 低单价高频次消费特征显著,典型品类包括毛绒玩具、盲盒、live house门票等,单笔消费可低至59元[1][2] 行业驱动因素 - 经济基础支撑:部分年轻人受益于家庭支持或经济发展积累,具备小额 discretionary spending能力[1] - 社会价值观变迁:高房价就业压力下,大宗消费让位于"不买房也能过好生活"的新型消费理念[2] - 技术赋能:算法推荐精准匹配需求,社交平台情绪表达反哺消费引导,形成闭环[3] 典型商业模式创新 - IP运营:泡泡玛特等公司构建"懂得才懂"的圈层文化,将玩具转化为态度符号[2] - 场景融合:苏州甪直古镇通过数字化演艺打造沉浸式文旅,带动旅拍等衍生消费[3] - 产品创新:"绒馍馍"借萌系外形出海,宠物咖啡馆形成"治愈经济"全链条[3] 市场现存问题 - 产品同质化与质量缺陷问题突出,部分供给方存在粗制滥造现象[4] - 数据使用透明度不足,平台对情绪数据的收集应用存在争议[4] - 监管挑战:因业态灵活边界模糊,现行制度难以全面覆盖[4] 产业发展方向 - 企业需提升产品服务温度,如优化"博物馆文创"等疗愈类产品设计[3][4] - 平台应加强算法伦理建设,平衡精准推荐与隐私保护[3][4] - 政策层面需建立适应新消费形态的动态监管框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