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搜索文档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十七次主任会议
陕西日报· 2025-06-21 08:37
会议安排 -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拟于2025年7月下旬召开 会期3天 [1] - 建议会议议程包括审议实施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办法修正草案 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法办法草案 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修订草案 机关运行保障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 [1] - 会议将审议关于提请审议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草案 无线电管理条例草案的议案 [1] - 会议将审议关于检查气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1] - 会议将审议关于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2024年财政决算和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审查和批准2024年财政决算 [1] - 会议将审议关于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报告 [1] - 会议将审议关于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 并开展专题询问 [1] - 会议将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 省人民检察院关于行政审判 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1] - 会议将审议副省长和民政厅 文旅厅有关负责人履职情况的报告 [1] - 会议将审议任免事项 [1] 会议讨论 - 会议听取讨论了关于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 关于检查科学技术进步"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 关于2024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汇报 [2] - 会议还听取讨论了其他事项 [3]
世界一直在变化,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
36氪· 2025-06-21 08:02
阅读形式选择 - 电子设备阅读(如Kindle)会促进深度阅读但减少主动学习行为[5] - 纸质阅读有助于建立"认知地图"并鼓励重读和元理解[5] - 电子阅读适合利用碎片化时间且便于调整文字格式[7] - 纸质阅读可减少眼睛疲劳和注意力分散[8] 私人图书馆建设 - 私人图书馆是记忆储存器、研究工具和乐趣源泉[9] - 建设步骤包括藏书盘点、筛选、确定个人经典、扩充藏书范围、整理等6个环节[9] - 图书馆可确保重点文献触手可及并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10] 阅读的神经科学机制 - 阅读激活大脑注意力系统及高阶语言处理功能,增强理解能力[11] - 年龄差异会导致对同一文本产生不同解读[13] - 多语言阅读能提升记忆力、创造力并延缓痴呆症[14] 数字时代的阅读挑战 - 社交媒体导致横向阅读(快速略读)成为主流[16] - 纵向深度阅读比例下降但读者对深度阅读的需求持续存在[16] 人工智能对阅读的影响 - AI生成内容引发对人类创造力价值的重新审视[17] - 计算机写作程序已从基础水平演进到模拟真实写作过程[17] 阅读与品德发展 - 阅读小说激活大脑中与现实行为对应的神经区域[19] - 小说读者展现出更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共情水平[19] - 实验证实阅读虚构作品与道德行为提升存在关联[19]
炎炎夏日如何科学防暑?慢性病患者怎样安全度夏?——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应关切
新华社· 2025-06-21 00:1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科学防暑与饮食运动 - 夏至时节需避免暑热伤身和过度贪凉损伤脾胃,饮食上可适量食用苦瓜、莲子心等苦味食物清热解暑,冷饮、冰镇西瓜等寒凉食物需适量 [2] - 运动应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以快走、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为主,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 [2] - 防晒要适度,上午10点至下午3点紫外线强烈时用遮阳伞、帽子等物理防晒,清晨或傍晚阳光温和时可适当晒15至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 [2] 高温作业防护 - 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露天作业者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定时少量多次补充水分 [3] - 高温作业者应选择浅色、轻薄、透气的衣物,并随身携带湿毛巾辅助降温 [3] - 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并及时就医 [3] 慢性病管理与疾病预防 - 老年人需警惕突然头晕、言语不利索、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等脑卒中风险,以及突然胸闷憋气、夜间憋醒等心血管病症状 [4] - 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若当天发现漏服且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超过12小时可立即补服 [4] -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蓝莓、苹果、樱桃等升糖较慢的水果 [4] - 预防腹泻要避免喝生水,注意食品卫生,生熟分开,少吃生冷食品 [4] 老年人心理健康 - 老年人反复主诉胸闷、乏力、头晕等身体不适但检查无异常可能是老年抑郁、心理障碍的躯体化表现 [5] - 发现老年人情绪持续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反应变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评估和治疗 [6] - 长时间刷手机可能加重颈椎、肩颈负担,建议家属帮助老人设置使用提醒、鼓励参与户外活动 [6]
“AI伙伴”进校园,北京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又有新活动
新京报· 2025-06-20 22:09
北京市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进校园活动 - 活动走进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顺义学校、北京建筑大学附属小学三所学校,通过AI科普课、机器人互动等形式提升学生数字素养 [1] - 北京市委网信办为学生们送上三份"数字礼物":AI科普课、2025年北京市AI创新大赛邀请函和"数字成长大礼包" [1] - 海淀区委网信办主任黄英点赞北理工附小从2003年机器人社团发展至今在国际赛事屡获佳绩,体现海淀区创新教育成果 [1] 前沿科技展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展示世界最轻最小的太阳能无人机"小飞侠",重量仅4.21克,比传统太阳能飞行器轻600倍,尺寸缩小至十分之一 [2] - "小飞侠"采用1.51克特制电机和0.48克高功率薄膜电池,能量转化效率提升10倍以上,实现自然光无限续航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于存明展示"气泡科学秀",通过特殊装置实现气泡在水中拼出动态字样和完成高难度动作 [2][3] 互动体验与后续活动 - 活动现场设置机器人互动、智能棋类挑战等项目,学生可体验与机器人对弈、握手等互动 [3] - 2025年北京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将开展多项活动,包括AI创新大赛、"天枢杯"青少年AI安全大赛等赛事,以及面向不同群体的数字素养培训 [3] - 活动计划开展数字技术人才培育、数字惠民公益活动及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等系列行动,全方位提升公众数字技能 [3]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科学实验学校成立,系东城区首所“科学”命名校
新京报· 2025-06-20 20:18
学校成立与定位 -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科学实验学校正式揭牌成立,是东城区第一所以"科学"命名的学校,核心特色在于深度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博物馆、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虚实融合的"科学教育场域元宇宙" [1] - 该校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北京创办的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今年恰逢建校75周年 [3] - 教育集团将进一步整合联盟资源,为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提供全链条支持,致力于打造区域科学教育新标杆 [3] 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 - 教育集团聚焦"人工智能、航天、生化、人文经济"四大领域,与清华、北航、北理工等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 [4] - 创新构建"探Mi"三层科学教育工作体系:"探秘"层面向全体学生夯实科学通识基础,"探觅"层为创新发展学院学生提供拓展延伸,"探Me"层通过导师制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 [4] - 建立"基础课程+实践平台+个性化发展"联动机制,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课程资源库 [6] 师资与联盟建设 - 构建"科学导师团队",依托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实践联盟为学生提供专业支持 [6] - "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实践联盟"由北京市科学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旨在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壁垒 [7] - 实施"1+N"导师制,聘请中科院院士、高校教授担任学术导师,开展"启明讲堂"指导学生"微科研" [7] 学生成果与展示 - 学生团队展示了仿生机器人、DNA荧光纳米簇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空间站模型等多项科技作品,在青少年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7] - 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关注素养提升而非超前学习,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激发自主学习活力 [8] 专家支持与指导 - 我国首批航天员吴杰被聘为"航天科技导师",将通过科普讲座、实践指导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引领 [10]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太阳物理专家汪景琇被聘为科学实验学校教育顾问,现场点评学生作品 [7] 政府支持与规划 - 东城区副区长表示此次成立是深化科学育人实践、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11] - 东城区政府将从政策扶持、资源调配等方面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1]
第六届南博会开幕 昆明展现产业升级新动力
央视网· 2025-06-20 20:07
展会概况 -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6月19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主题为"团结协作 共谋发展" 会期持续至6月24日 [1] - 展会规模宏大 共设16个展馆 展区面积达16万平方米 吸引73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 2500多家企业参展 [1] - 展品涵盖绿色能源 先进制造 现代农业 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全方位展示各国优势产业与特色产品 [1] 参展企业亮点 - 云南无线电有限公司 云内动力智能配送车 欣城防水石墨烯金属屋面涂料 云南锡业首创光伏直供电解铝等昆企产品亮相 展现昆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最新成果 [1] - 云南锡业 贵金属 云南铝业 云无公司 云天化等本土巨头参展 展现云南从资源大省向创新强省的转型 [1] 云南无线电有限公司 - 云无公司是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信息技术板块核心企业 聚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已有50年历史 [3] - 公司正加大力度拓展公共安全业务 包括人防 地铁等人员密集场所及应急领域 通过AI和信息化赋能 加速融入低空经济发展产业链 [3] - 本次博览会展示公司在公共安全 应急处理 健康监测及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 呈现前沿科技解决方案 [3] 昆明未来产业布局 - 昆明围绕低空经济 智能算力 生命科学 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加强产业谋划和政策引导 推动未来产业突破 [3] - 目标是为昆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3]
上海AI Lab主任周伯文:关于人工智能前沿的十个问题
量子位· 2025-06-20 18:31
人工智能前沿十问 - 总体智能与单位智能的平衡问题:提出数据思维密度(IQPT)概念衡量模型训练数据的投入产出比 2025年1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首次提出该指标 [17] - Deep RL资源悖论:探讨算力在数据合成与算法训练间的分配 提出效率飞轮概念即高质量合成数据反哺预训练形成良性循环 [18][20] - 软硬协同创新路径:国际厂商采用软件兼容硬件(如英伟达CUDA生态) 国内当前更多是硬件适配软件模式面临研发周期不匹配挑战 [21][23][24] - 算力配置策略:划分为应用算力(产业落地)、迭代算力(模型优化)、创新算力(颠覆技术) 当前创新算力严重不足制约非主流技术路线发展 [25] - Agent与基础模型关系:探讨Agent是目的还是手段 指出当前自我改进系统存在僵化学习问题 需构建具备世界模型的持续进化智能体 [26][28] - 具身智能核心问题:定义大脑与本体最优关系 避免超级大脑-弱本体或高级本体-简单决策的陷阱 [30] - AI安全范式转变:从被动弥补漏洞(Make AI Safe)转向主动构建本质安全(Make Safe AI) 提出45°平衡律和设计即安全原则 [31][33][34] - 评测体系重构:从静态能力导向转为动态任务导向 实现训练评测解决问题一体化 提出测试时强化学习(TTRL)框架 [35][37] - AI for Science升级:从工具效率提升转向引发科学范式变革 需突破多模态统一表征实现深度理解能力 [38][40] - 颠覆性架构探索:分析Transformer在计算效率、上下文理解等方面局限 提出需多元架构共存互补应对不同领域需求 [41][43] 科学社区建设 - 星河社区定位: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打造的学术社区 首届明珠湖会议吸引全球60位学者参与 产出14个提案和39个关键问题清单 [1][4][46] - 历史成功案例:英国皇家学会(牛顿等)、月光社(瓦特等)、阿帕社区(7位图灵奖得主)证明社区模式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4][5][8] - 运营模式创新:采用引导报告+结对报告+平行论坛形式 聚焦18-36个月技术窗口期 鼓励突破学历资历限制的自由探讨 [12][13][14] - 成果转化路径:通过开放课题、AI4S攀登者计划等载体 将关键问题对接上海市和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实现快速落地 [14]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 技术体系化:需完善智能本质理论 改变应用先行的学科发展路径 [15] - 形态多元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因技术不完备需在应用中妥协新形态 [16] - 能力高阶化:强调要素突破和形态理解 避免基于中阶过程探讨高阶化 [16] 战略科学家培养 - 历史涌现规律:匈牙利黄金一代(冯·诺依曼等)、美国PC革命(盖茨等)、OpenAI波兰团队等显示顶尖人才集聚效应 [44] - 培育模式创新:通过科学社区形成人才蓄水池 采用高强度投入+集中攻关+人才历练场三位一体机制 [45]
轻食代餐受追捧,真能实现减肥梦?专家提醒需谨慎
央视网· 2025-06-20 17:05
代餐食品行业现状 - 市面上轻食及代餐食品品类繁多,消费者主要购买目的是减脂减重 [1] - 常见代餐形式包括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代餐粥等 [5] 代餐食品的科学依据 - 中国营养学会指出代餐作为能量平衡的一餐可有效降低体重和体脂,是营养素补充和减少能量摄入的方式 [3] - 代餐减重需满足限定条件,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肝肾功能异常者可能出现健康风险 [3] 代餐食品潜在问题 - 部分代餐产品通过抑制神经中枢、刺激肠道等非健康方式实现减肥效果,可能造成腹泻、肠道功能紊乱或肝肾损害 [5] - 长期用"果蔬+代餐"替代正餐可能导致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缺乏,引发脱发、月经不调等问题 [5] 科学减重建议 - 科学减重关键在于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仅靠代餐并不科学 [5] - 使用代餐需专业医师或营养师设计营养方案,配合饮食生活方式调整才能保证持续减重效果 [5] 轻食产品市场风险 - 轻食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存在食材清洗不净、营养成分标注模糊等问题 [7] - 部分商家使用低质量食材和添加剂以降低成本 [7] - 长期食用单一轻食可能导致微量营养素缺乏,影响人体代谢功能 [7]
破垄断! 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即将重磅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6-20 15:48
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问世 - 博众仪器成功研制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标志着我国高端电镜进入自主研制与商用新纪元[1] - 该成果彻底打破我国高端透射电子显微镜长期受制于国际垄断的被动局面[3] 博众仪器的技术突破 - 公司历经五年研发,依托完全自主可控的电子光学核心技术、高稳定度低纹波电源、精密加工与高精度装配工艺[3] - 建立了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从核心技术突破到高端装备产业化的全链条贯通[3] 行业里程碑意义 - 该成果铸就了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化进程中的崭新里程碑[3] - 6月28日公司将举行首发仪式,正式推出这一突破性产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