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广联航空(300900) - 300900广联航空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9
2025-07-09 23:24
会议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路演活动,时间是 2025 年 7 月 9 日,地点在上海 [2][3] - 参与单位包括中泰证券、国投瑞银等 19 家,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毕恒恬和证券事务专员刘金昊 [2][3] 经营目标与战略 - 短期以“稳基本面、强盈利能力”为核心,优化产能配置,化解经营风险,构建“核心业务筑牢基本盘、新兴业务培育增长极”格局 [3] 产能布局与增长 - 在西安、成都、自贡等地产能布局进入释放期,配置相关设备,与客户达成绑定模式,满足产品特性需求 [3] - 随着业务渗透、成果落地和新兴领域发展,新增产能将转化为业绩增长动力 [3] 军贸领域布局 - 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部分产品通过渠道出口,WJ - 700 高空高速无人机等整机结构已批量交付 [4] - 注重技术研发与产业协同,构建完善军贸业务体系 [4] 低空经济拓展 - 与低空经济产业链核心企业合作,依托核心技术为无人机研发生产提供支撑 [5] - 加大低空场景应用技术研发投入,聚焦低空物流等领域构建竞争优势 [5] 商业航天业务 - 商业航天领域处于上升期,市场空间扩大,政策和设施推动产业链成熟 [5] - 公司依托技术积淀与布局优势参与发展,把握增长机遇 [5] 业务协同与风险防控 - 以核心业务资源网络为基础,横向拓展多元领域,实现业务联动与资源复用 [6] - 优化市场布局,探索多元合作,筑牢竞争根基,平衡资源投入,提升抗风险能力 [6] 研发与利润平衡 - 建立动态需求分析机制,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占有率 [6] - 推进业务成本优化,严控开发成本,降低隐性成本 [6] - 聚焦新技术研发,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确保研发成果转化为效益 [6]
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
在蔡旭哲看来,载人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伟大事业。"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将我们凝聚在一 起,托举我们实现飞天梦想,也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进步。"蔡旭哲感慨道,"每次出舱任务的顺利完 成,都是地面航天科技工作者支持的结果,都是乘组一心、天地一体密切配合的结果,也充分验证了舱外航天 服、空间站机械臂等的可靠性,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成熟与自信。" 载人航天是一场接力赛。作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认为,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蓬勃 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90后"投身到这份事业中。"对于我们年轻一代航天员来说,在最好的年 纪,祖国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平台,给了我们追梦圆梦的机会,这既是崇高的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太空出差183天创造多项纪录 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灵娜 7月9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九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李灵娜 摄 7月9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九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这是航天员蔡旭哲、宋 令东、王浩泽返回两个多月后,首次面向媒体与公众正式公开亮相,并分 ...
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蔡旭哲讲述处置意外经过
新京报· 2025-07-09 20:32
见面会上,蔡旭哲谈到了出舱处置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问题。他回忆,面对时间紧迫、舱外设备情况不 熟悉等挑战,在地面团队天地视频通话进行培训后,乘组沉着应对,出舱后对设备状态进行判断,并与 地面支持团队沟通后,成功完成处置。当耳机中传来地面支持团队的热烈掌声时,他"为航天员在载人 航天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和价值而深感自豪"。 作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他认 为,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年轻一代在前辈们的帮带下,在所有航天人的托举下,承担起了他 们这代人的责任。宋令东在轨首次尝试种植甘薯,植株长势良好。返回前,他按照地面指令采集样品并 带回,为验证甘薯作为长期太空飞行食物来源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数据。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603698)办公室消息,7月9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 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九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这是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返回两个 多月后,首次面向媒体与公众正式公开亮相。 此次见面会上,三位航天员分享了183天太空驻留的经历与感悟。先后执行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九号飞 行任务的指令长蔡旭哲向记者表示, ...
超捷股份(301005) - 2025年07月0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9 18:2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包括华西证券、广发基金、民生证券等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9日上午10:00 - 11:30、下午14:00 - 15:10、15:45 - 16:50 [2] - 活动地点为公司会议室、腾讯会议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李红涛和证券事务代表刘玉 [2] 商业航天业务情况 - 业务主要为商业火箭箭体结构件制造,2024年完成产线建设,客户包括蓝箭航天等,已批量交付整流罩等产品 [2] - 2024年上半年铆接产线产能为年产10发,可提供多种产品,在手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高,今年下半年将根据市场情况建设燃料贮箱产线 [2] - 产品主要材质为不锈钢和铝合金 [3] - 优势在于有专业团队且部分人员经验丰富,可依靠上市公司资金优势进行设备购买和产线建设 [3] - 主流尺寸商业火箭结构件占成本约25%,目前公司可做的结构件产品价值量约1500万,完成燃料贮箱产线建设后单枚火箭结构件价值量约2500 - 3000万 [3] - 国内商业航天火箭可回收技术不成熟,未来即便可回收也是部分零部件且需修复,公司会同步布局 [3] 汽车主业情况 - 长期致力于高强度精密紧固件等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应用于汽车多个关键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模块,还应用于电子电器、通信等行业 [3] - 增长点包括拓展汽车零部件出口,基于与国际一级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国内业务有新客户开发、产品品类扩张、行业集中度提升、国产化替代等 [3][4] 其他业务情况 - 子公司上海易扣因拓展汽车业务领域且基于汽车轻量化需求,塑料件业务增速明显 [4] - 人形机器人业务是重要方向,可提供多种产品,已取得部分客户小批量正式订单并给其他客户打样,因产业未规模化尚未取得大批量订单 [4]
全球与中国航天测运控系统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7-09 17:42
航天测运控系统是航天工程重要分系统之一,是对航天器进行测量与控制的软件系统,是航天器与地面控制中心、用户中心唯一的联系通道。其 功能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航天器系统的能力。该系统适用于运载火箭、中低轨卫星、同步轨道卫星、深空探测器的测控与信息传输, 具有遥控、遥测、跟踪定位与数据传输等综合功能。 太空作为人类发展的第四空间,太空开发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为满足航天器更长在轨时间的需求,提升遂行任务能力, 在轨服务与制造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各国加大了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推广力度。 航天测控是航天器升空后天地通信的关键链路,发挥天地之间信息传输的"高速路"作用,是航天产业高度专业化的细分领域。航天测控的主要功 能是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接收星上遥测数据、发送遥控指令进行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等。在各国争夺太空资产趋于白热化的背景 下,航天测控已成为航天器应对复杂太空环境、恶劣太空安全形势的关键,是航天器发挥性能、维持寿命的决定性因素,更是太空资产至关重要 的工具。航天测控管理主要通过提供航天任务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测控管理服务,例如轨道确定与控制、碰撞预警与规避,协助运营方提 ...
两部门:开展航天器在轨运行、卫星遥感与通信、空间探测、商用飞机智能制造、低空航空器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
快讯· 2025-07-09 14:56
智通财经7月9日电,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 (2025—2030年)》。其中提出,围绕宇航重大工程、商业航天、商用飞机、航空发动机、低空经济等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开展航天器在轨运行、卫星遥感与通信、空间探测、商用飞机智能制造、低 空航空器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研制空间用量子自然基准的原理样机并开展典型实验验证,解决空 间站长期在轨真空泄漏和材料放气率测量难题,攻克低空航空器智能感知、定位导航、能源动力等关键 参数测量校准技术,研究商用飞机、商业遥感与卫星互联网领域综合参数智能化检测和在线校准技术, 形成典型应用示范,带动航空航天技术协同创新。 两部门:开展航天器在轨运行、卫星遥感与通信、空间探测、商用飞机智能制造、低空航空器等关键共 性计量技术研究 ...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 以三大核心优势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四川日报· 2025-07-09 08:24
西昌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 - 西昌市定位为"四川攀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中国康养旅居地",聚焦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1] - 商业航天产业具备近(离卫星发射中心近)、多(资源富集)、长(500亿级钒钛稀土产业集群)三大核心优势[1] - 卫星基地工厂已完成70%建设,预计年底实现首颗卫星下线[1] - "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已投入试运营[1] - 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地卫二和中科宇航火箭卫星项目加速推进[1] 航天全产业链生态圈建设 - 规划构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发射服务—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产业链[2] - 重点引进卫星、火箭及组件制造企业,发展卫星应用服务等核心产业[2] - 推进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室、天府邛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2] - 打造火箭制造到发射服务"一小时交通配套圈"[2] - 培育航天科普、文创及太空生物制药、育种等新业态[2] - 目标2026年航天港初具规模,具备制造、总装测试和发射能力[2] 钒钛新材料产业发展 - 钒钛新材料产业被列为"3+1"现代工业体系首位产业[2] - 重钢西昌矿业1000万吨/年钒钛磁铁矿采选扩建项目顺利实施[2] - 500万吨/年极贫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推进中[2] - 当前铁精矿年产量200万吨,钛精矿年产量50万吨[2] - 成功引进北京华腾宇航级钛合金、宁波创润高纯钛等项目[3] - 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行动",梯次打造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3]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扩容,商业航天企业迎来上市新通道!
搜狐财经· 2025-07-09 07:59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容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扩容为商业航天产业开启全新资本化通道,精准回应行业发展需求,有效缓解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困境 [1] - 新政策为具备核心技术但尚未盈利的企业提供明确上市路径,突破传统上市标准难以匹配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特点的限制 [1] 政策红利与市场反应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大后,企业无需再受盈利指标束缚,可凭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获得资本市场认可,此前多数企业仅能依靠年收入2亿元且市值不低于15亿元的第二套标准 [3] - 天仪研究院等头部企业积极评估新标准适用性并加快上市准备,一级市场投资热情被重新点燃,原有股东追加投资、新机构主动寻求合作 [3] - 北京、上海等地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上交所召开商业航天企业座谈会,传达资本市场对产业的明确支持态度 [3]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 行业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向商业化运营转换的关键时期,2024年"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发射首批组网卫星,计划形成超1万颗卫星的巨型星座,带动高频次火箭发射和批量化卫星生产需求 [3] - 火箭技术领域突破显著,多款可回收商业火箭将在2024年完成首飞,深蓝航天已完成火箭回收主要技术攻关,星云一号火箭预计年底首飞入轨 [4] - 卫星制造端发展强劲,微纳星空已成功发射24颗卫星,通过批量化生产将部分卫星制造成本降至数百万元规模 [4] 资本市场支持力度 - 微纳星空完成10亿元C1轮融资,深蓝航天获得近5亿元新一轮投资,反映资本市场对产业前景的坚定信心 [4] - 随着上市通道进一步畅通,预计更多优质企业将获得资本市场直接支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4]
NASA依赖加深,SpaceX载人“龙”飞船难被替代
环球时报· 2025-07-09 06:46
在载人航天领域,NASA多年来更是一直依靠SpaceX。自从航天飞机在2011年退役后,美国在很长时间 内失去了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能力,不得不依靠俄罗斯载人飞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载人"龙"飞船服 役后才算结束。原本NASA本着"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同步推进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和波音公司 的"星际客机"载人飞船,但后者不但研制进度严重推迟,一直到去年才进行首次载人试飞国际空间站测 试,而且任务期间暴露重大缺陷,最终NASA决定放弃该飞船载人重返地球任务。尽管波音公司今年年 初表示不会放弃"星际客机"飞船,将在完成修改后尝试新的太空任务,但何时能够重返太空依然没有定 论。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NASA想要靠本国力量将宇航员送往近地轨道,就只能依靠SpaceX的载 人"龙"飞船。 更大的麻烦来自美国"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根据当前NASA公布的计划,除了搭载宇航员的"猎 户座"载人飞船由SLS重型火箭发射升空外,SpaceX的"星舰"超重型火箭将扮演关键角色:"猎户座"载 人飞船抵达环月轨道后,宇航员需要换乘月球着陆器抵达月面,而后者就是基于"星舰"飞船改装而来。 此外,在距离地球上空数百公里的近地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