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带一路倡议
icon
搜索文档
宏盛华源20250425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鸿盛华源铁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处行业为输电线路铁塔行业 [2][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治理方面 - 核心观点:2024年公司治理持续完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提升 - 论据:三会一层运作机制合规高效,内控体系建设科学严谨规范有序,日常风险监控力度持续加强,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积极组织独立董事实地调研,提升独立董事履职效能;成功申报成为山东省总部企业 [3] 经营业绩方面 - 核心观点: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 论据: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5.52%,在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总部招标项目中市场份额均稳居行业榜首;全方位挖掘降本增效潜力,综合毛利率较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持续向好,营业收入22.9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73万元同比增长113.13%,扣非净利润8328万元同比增长133.73% [3][6][7] 智能制造方面 - 核心观点:2024年智能制造有序推进,生产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提升 - 论据:全年切塔制产产量创下历史新高;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创新体系,组建铁塔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重庆大学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参与制定五项国家标准三项行业标准,申请专利124项,印发光伏支架冷却塔螺旋锚等新产品技术规范 [4] 社会责任方面 - 核心观点: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 - 论据:高效完成各项自然灾害电网重建保供任务;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教育帮扶、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各类公益活动 [5] 未来发展规划方面 - 核心观点:行业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公司制定多方面发展规划 - 论据:国家双碳战略深入实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提速,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2025年预计投资均创历史新高;特高压推动输电线路铁塔行业技术升级和创造新增长极;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机遇;公司规划深耕主业,拓展国际业务;系统谋划制造升级,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技术引领创新攻坚,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科技创新机制 [7][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2.24%同比增长0.19个百分点,主要因业务增长所致;管理费用率1.9%同比降低0.12个百分点 [6]
中美外长已谈完,王毅临行前,鲁比奥送中国一句话,美国牌已不多
搜狐财经· 2025-07-15 12:45
中美外交格局变化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制裁名单上却主动寻求与中国外长王毅会晤,显示美国对华外交策略出现窘迫 [1] - 鲁比奥团队提前三天抵达东南亚却仅争取到90分钟会谈时间,反映国际格局中盟友优先选择与中国合作 [2] - 美国传统外交权力秩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从盟友追逐美国转变为美国追着中国安排议程 [2] 美国对华战略失效 - 美国对华制裁和贸易战适得其反,中国出口创新高而美国通胀居高不下 [6] - 科技围堵出现漏洞,华为突破7nm芯片技术,中企在RISC-V架构领域市占率达37% [6] - 盟友关系松动,泰国绕开美元结算,马来西亚拒绝参与美国印太战略 [6] 中国产业与贸易进展 -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6.4万亿元人民币,超过美欧贸易总额 [6] -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突破65%,大飞机C919获得1200架订单 [8] - 一带一路倡议已覆盖152个国家,显示中国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 [8] 美国政策负面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东南亚实施的40%惩罚性关税损害美国国际形象 [3] - 鲁比奥作为"关税推手"谈论合作时,东盟官员认为关税清单更能反映美国真实意图 [3] - 美国拖延时间越久自身筹码越少,时间天平已向中国倾斜 [8]
东西问|拉希德·阿利莫夫:上合组织魅力在于“共创氛围”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20:21
上合组织发展与合作 - 上合组织魅力在于营造"共创氛围",每个伙伴的声音都能被倾听和重视 [3][9][10] - 上合组织已发展到26个国家,活动涵盖几乎所有合作领域 [9] - 上合组织通过联合国平台推进倡议,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制裁 [12] 中国与中亚关系 - 中国与中亚五国保持全方位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 [8] - "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改善中国与中亚交通,新增国际运输路线和全球贸易通道 [8] - 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重要的、关键的经济伙伴 [7] 中国发展成就 - 中国成功使8亿人摆脱贫困,创人类减贫史纪录 [4] - 高铁、桥梁和现代化高速公路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4] - 在电子制造、电信、新能源等多个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 人文交流与合作 - 中国担任上合轮值主席国期间推出近百场文化和人文活动 [14] - 青岛被宣布为"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 [14] - 人文交流促进上合组织各国相互理解和信任 [14]
哈萨克斯坦人民党主席:“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文明之桥”
新华社· 2025-07-12 16:59
一带一路倡议 -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走廊,也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文明之桥 [1] - 倡议推动了古丝绸之路的复兴,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全新经济合作模式 [1] - 倡议为从中国到中东、从中国黄海到欧洲地中海的文明对话与交融作出重要贡献 [1] 文明对话与交流 - 加强文明对话、推动交流互鉴对增进各国人民友谊、加强相互理解、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 - 中国为世界树立了如何对待不同文明、建立平等尊重的世界的典范 [1] - 中国主张与各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 [1] 国际合作与投资 - 中国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技术和教育服务,扩大投资合作 [1]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中外嘉宾参与研讨 [2]
“为当下和未来的和平与繁荣筑牢根基”——来自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平行分论坛的声音
新华社· 2025-07-12 08:50
文明交流互鉴与建设包容世界 - 哈萨克斯坦人民党主席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树立了文明典范,创造了经济价值和新的合作范式,推动了古丝绸之路的复兴 [1] - 塞尔维亚外交部国务秘书强调缺乏理解和信任的外交是脆弱有限的,没有友谊的和平是短暂不稳的,需通过真诚交流促成合作 [1] - 斯里兰卡佛教、宗教和文化事务部部长指出斯中关系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活典范,文明对话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基础上 [1] 文明交流互鉴与全球发展繁荣 - 科摩罗促进性别平等、团结及新闻部长表示实现发展与繁荣关键在于相互学习、借鉴与分享,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的"繁荣"不符合现代文明趋势 [3] -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认为文明多样性是互鉴之源而非争执之由,文明对话能筑牢信任、深耕合作,为共同繁荣铺路 [3] - 与会嘉宾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三大倡议为文明交流与和平发展指明方向,维护文明多样性、深化交流互鉴才能破解全球发展难题 [3] 文明交流互鉴与文化传承创新 - 敦煌研究院院长介绍了敦煌30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成果 [3] - 北京画院院长分享了用5G技术呈现齐白石艺术、通过互动装置让观众参与书法创作的创新实践 [3] - 腾讯公司副总编辑讲述了数字技术让历史文化实现"数字重生"的经典案例 [3] - 伊斯兰世界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总干事表示青年参与是让传统活在当下的关键,需通过大学合作、创新实践让文化遗产"可触摸、可感知" [3] 文明交流互鉴与人民相知相亲 - 南非前资深外交官表示将持续推动双方教育、民间领域合作,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引下促进包容性发展与可持续和平 [5] - 美国武术运动员李资根现场表演太极,展现民间文化交流互鉴成果,愿意以武术为桥梁促进各国友好交流 [6] -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介绍"东方之韵"项目17年来将中国非遗技艺带向世界,让文化遗产成为民众对话的活态纽带 [6] 文明交流互鉴与科技创新发展 - 马来西亚科技与创新部长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助力构建更加互联互通、有韧性的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体系 [6] - 联合国经社部助理秘书长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文化创新活力,更好阐释文化遗产和历史符号,为考古研究注入新生命力 [6] - 与会嘉宾表示科技发展需扎根文明多样性,应构建包容创新生态,加强国际合作,弥合数字鸿沟,让发展中国家共享技术红利 [6] 文明交流互鉴与学术对话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教育部长表示该国与中国的教育合作、奖学金项目意义深远,中国助力保护本土知识同时拥抱科技创新 [7]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联合民族大会党国际关系书记表示双方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合作前景广阔,特多民族乐器钢鼓在长城演奏成为网络热点 [7] - 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常委表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启示世界,唯有相互尊重、同向同行才能抵达共同目的地 [7]
倾听尼山2025|中华与埃及两大文明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20:17
中埃文明历史关联 - 中埃两大文明通过"器物—技术—观念"间接传播实现互鉴 早在1500年前通过陆海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 中国输出小米/丝绸/瓷器 埃及输入玻璃/亚麻/香料 [7] - 20世纪30年代中国派遣6批学子赴埃及学习伊斯兰文化并传播中国文化 [8] - 1956年埃及成为首个与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 现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9] 农耕文明比较研究 - 黄河与尼罗河分别孕育旱作农业(粟/薯)与灌溉农业(大麦/小麦)体系 形成不同社会组织形态 [6] - 黄河流域注重血缘家族单位 尼罗河流域发展出国家导向型农业和王权机构 [6] - 两大文明存在宇宙观共性 如阴阳对立概念 均蕴含"和"文化基因(和而不同/玛亚特和谐理念) [10][11] 现代经贸合作现状 - 中国稳居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截至2025年5月有2800余家中企在埃投资 覆盖汽车/通信/家电/纺织等领域 [14] - 中企参与苏伊士运河大桥/新行政首都CBD/斋月十日城轻轨等重大工程 [15] -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成为非洲重要枢纽 中国投资占该经济区总额40% [14][17] 文化考古合作进展 - 中国派出3个考古队参与卢克索神庙/金字塔遗址保护 协助建立埃及考古机构 [15] - 双方互办文化展览(上海埃及文化展/埃及中国文物展) 经典互译项目持续推进 [15][18] - 建立联合文明研究平台 深化青年对话/遗产伦理研讨等合作机制 [18][19]
东西问|魏家祥:以文明对话追求人类幸福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16:26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于北京举行,马来西亚交通部前部长、马华公会总会长魏家祥应邀出席 [1] - 会议探讨如何从马来西亚的视角体认文明互鉴,中马两国合作互鉴的效能,以及互鉴与对话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3] 马来西亚的多元文明交融 -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明交融国家,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与西方文明在此汇聚 [10] - 马来西亚人口中约三分之二信仰伊斯兰教,华人群体约690万人,印度裔群体接近200万人 [10] - 马来西亚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一座"文明熔炉",不同文明在此互相尊重、共存共荣 [10] 东海岸铁路项目 - 东海岸铁路(ECRL)是"一带一路"促进文明互鉴的典范项目,全长665公里,预计于2026年底建成 [13] - 项目将贯通马来亚半岛西海岸与东海岸,建成东南亚最长的铁路隧道(16余公里) [13] - 东铁项目将大幅缩短东海岸城市和吉隆坡之间的出行时间至原来的几分之一 [13] 全球文明倡议 - 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相互欣赏 [10] - 倡议推行开放式的合作模式,通过伙伴式的共同发展,共享资源和周边设施 [16] - 倡议有助于化解先入为主或带有偏见的观念和认知,促进民心相通 [16] 中马合作与全球发展格局 - 马来西亚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希望推动全球化回归开放合作的本质 [19] - 通过文明互鉴与贸易谈判减少不必要的国际政治对立更符合各国贸易发展的根本需求 [19] - 和平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路径,友好的对话能为人类共同命运注入稳定性 [19]
专访泰国驻华大使韩灿才:继往开来五十载 携手共进铸新篇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1 14:22
2025年是中国与泰国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五十周年"。值此契机,人民网近日专访了泰国驻华大使韩 灿才。韩灿才在访谈中回顾了双边关系发展历程,介绍了友好交往与务实合作成果,并围绕加强战略合作、加快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互联互通建设以及联合打击跨境犯罪等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两国友谊历久弥坚 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韩灿才表示,建交50年来,泰中关系始终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回顾了双 边关系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片段:1981年,诗琳通公主首次访华,带动了泰国民众来中国旅游、求学。至 今,公主已累计访华55次,成为泰中友好的重要象征。中国历任领导人对泰国的访问,推动了两国政治互信不断 深化。2024年,双方签署互免签证协定,标志着两国人员往来进入全新阶段,为民间交流提供了便利。 韩灿才指出,自泰中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合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拓展,特别是在科技创 新和经贸往来等领域成效显著。中国长期保持泰国最大贸易伙伴和最主要投资来源国地位,相关合作成果切实惠 及两国人民。他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称"这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倡议,能够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推动经 ...
大道同行 和合共生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全球文明倡议实践案例 -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分享中美民间友谊传承故事,其父辈与中国鼓岭的友谊通过习近平主席1992年的邀请得以延续 [1] - 穆言灵发起"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习近平主席致贺信支持,该论坛致力于将美中人民友谊比作鼓岭千年柳杉般生生不息 [2] - 肯尼亚留学生卡里乌通过"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获得北京交通大学留学机会,毕业后加入蒙内铁路项目成为工程师 [2] "一带一路"倡议成果 - 卡里乌等100名肯尼亚青年通过"一带一路"项目赴华留学,毕业后参与蒙内铁路建设 [2] - 蒙内铁路项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列车穿越野生动物保护区时可观察大象、斑马等动物自由活动 [3] - 卡里乌团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蒙内铁路火车票,邀请体验"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3] 中外经贸合作实践 - 中国丹麦商会全国创始会长李曦萌在华30年,其商会既反映会员诉求又为促进中欧合作建言献策 [3] - 中国丹麦商会参与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外资企业意见被纳入政策考量 [3] - 李曦萌提出"选择中国就是选择未来"理念,认为全球文明倡议是解决当前国际经贸困境的关键 [3][4] 国际人才培养 - 北京交通大学通过"一带一路"项目培养100名肯尼亚留学生,卡里乌毕业后回校深造铁路技术 [2] - 肯尼亚留学生群体主动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感谢 [2] - 卡里乌计划运用在华所学铁路技术推动肯尼亚轨道交通发展 [2]
中东面面观丨文化圈粉 免签加持 中国正成海湾游客旅行“新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0 09:42
政策落地 - 中国宣布对沙特阿拉伯、阿曼、科威特和巴林四国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停留时间不超过30天,有效期自2025年6月9日至2026年6月8日 [1] - 加上此前已实现互免签证的阿联酋和卡塔尔,中国完成对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所有成员国的免签全覆盖 [1] - 免签政策适用于商务、旅游、探亲、交流访问及过境等多种目的 [1] 政策影响 - 政策公布首日,海合会国家赴华航班搜索量环比增长90%,沙特游客搜索热度最高 [7] - 2024年入境中国游客中75%通过免签入境,一季度口岸入境外国人达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0% [10] - 2024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查验出入境人员6.1亿人次,同比上升43.9%,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 [12] 市场反应 - 海南航空新开海口至沙特吉达直飞航线,阿联酋航空自7月起运营迪拜至深圳每日直飞航班 [7] - 海湾最大旅游集团卡努旅行社同步上线4条全新"中国行"线路,面向阿联酋、巴林、沙特等国推广定制行程 [7] - 中国驻巴林使馆联合阿联酋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你好!中国"旅游推介会,吸引大批民众参与 [7] 经贸基础 - 2024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双边贸易额达2880.9亿美元,中国为海湾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及石油进口国 [8] - 2024年前四个月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000余家,同比增长12.1% [10] 文化吸引力 - 中国免签政策推动"中国游"成为海外社交媒体热门话题,阿联酋网络达人团访华内容获3000多万次点击量 [10] - 中国驻沙特大使呼吁沙特民众体验中国自然风光、美食文化及现代发展成果 [12] 战略意义 - 免签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促进能源、基建、技术等领域合作 [12] - 政策降低海湾企业赴华商务门槛,推动金融科技、物流、房地产等关键领域合作深化 [12] - 为教育合作与文化理解开辟新途径,强化双边长期关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