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
搜索文档
三一向文波央视《对话》畅聊海外增长新曲线
工程机械杂志· 2025-10-14 09:06
出海战略与成果 -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出口额于2024年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在“十四五”期间增长超过1.5倍 [1] - 行业出海模式正从“产品出海”转向“产业出海”,从“走出去”转向“走进去” [1] - 中国工程机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随处可见的存在,市场覆盖广泛 [14][18] 出海必要性 - 企业面临“不出海就出局”的局面,早期布局海外市场有助于应对国内经济周期 [2] -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若不能产生世界级企业并依靠单一国内市场,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4] 竞争策略 - 公司拒绝低价竞争的内卷模式,认为那是“比谁死得更快” [5] - 竞争策略是向高端、差异化方向发展,通过极高的产品品质和服务来打造中国制造的世界形象 [5][6] 风险管控与投资 - 在国际变局下,公司策略是“严控风险,全力开拓”,即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积极开拓 [7] - 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灭顶之灾,所有重大投资(如投入几百亿升级智能工厂)都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 [9] 技术革命与未来机遇 - 面对新技术革命(如第四次工业革命、新能源革命)秉持“宁可试错,不可错过”的原则 [10] - 将智能化与绿色低碳视为产品建立竞争优势、穿越周期的重要机会 [10] - 未来目标是销售更多、更好的产品,并借助AI、大数据和新能源技术提升竞争力,甚至引领产业发展 [15] 全球化使命与愿景 - 出海新目标包括惠及全球,通过重构海外供应链、在当地开展研发制造,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机会 [17] - 企业使命包括带动非工业国家的工业化,帮助其走上现代化道路 [17] - 全球化市场覆盖已非常广泛,下一步发展愿景极具前瞻性 [18] 行业数据与动态 - 市场数据显示,挖掘机内销曾连续下滑13个月,而同期出口则大幅增长超过70% [19] - 近期行业出现积极信号,如2025年2月开工率有所改善,行业预期转向乐观 [19][22] - 2025年1月信贷“开门红”强化了国内需求回暖的预期 [22]
全球电气巨头ABB联手芯片霸主英伟达(NVDA.US) 共同开发下一代AI数据中心
智通财经· 2025-10-14 08:56
ABB近年来受益于自动化工具和电网投资需求的增长,这些都是首席执行官Morten Wierod希望进一步 强化的高利润业务领域。ABB约40%的电气化研发工作集中在对下一代数据中心至关重要的领域,包括 电气架构、保护装置、直流配电以及冷却技术。 随着企业纷纷建设数据中心以应对AI使用量的激增,公用事业公司正面临更高的电力需求。ABB在声 明中援引Dell'Oro Group的数据称,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将从2024年的80吉瓦(GW)增长至2030年 的约220吉瓦(GW),资本支出预计将超过1万亿美元。 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全球电气巨头ABB集团将与英伟达(NVDA.US)合作,共同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 (AI)数据中心。ABB集团在周一发布的声明中表示,该公司将专注于开发高效、可扩展的电力输送解决 方案,以满足未来AI工作负载的需求。据悉,相关研发项目将支持英伟达计划推出的800VDC供电架 构,该架构适用于1兆瓦级服务器机柜,能够以更快速且能耗更低的方式传输电力。该消息公布后, ABB集团股价在苏黎世一度上涨1.9%。 ...
(投资中国)直观医疗全球董事会主席盖瑞·古萨特:与中国共创医疗科技新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10-12 15:07
公司战略与本土化进展 - 公司视中国为广阔市场及医疗科技突破的重要动力源 [1] - 2017年与上海复星医药合资成立直观复星 被视为技术与本土资源的精准对接 [3] - 2024年6月总投资约7亿元人民币的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在浦东投入使用 成为公司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培训、服务一体化中心 [3] - 公司持续扎根上海 借力城市创新优势为中国及全球患者提供解决方案 [7] 产品国产化与技术引进 - 2023年6月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获国家药监局国产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实现当年量产 [3] - 2024年3月用于肺癌早期精准诊断的Ion支气管导航操作控制系统获批 并于同年7月正式上市 中国成为该系统在亚太的首个上市国家 [3]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手术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技术融合的拐点 未来30年医疗科技将实现翻倍式突破 [5] - 行业核心驱动力包括高精度手术工具迭代、人工智能与云计算赋能的远程医疗培训、跨医院数据整合优化的诊疗方案 [5] - 公司追求人机协同的精准医疗 正加大AI与机器学习研发投入以减轻医护负担并提升治疗效果 [7] 政策环境与协作生态 - 上海市政府被评价为先进医疗技术打造了强劲的经济与营商环境 展现出前瞻性思维 [4] - 2024年9月上海发布行动方案 明确将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与公司技术布局深度契合 [5] - 优质的医疗科技生态需要医院与数据系统深度整合、中外企业高效协作、供应链各环节紧密衔接 [4]
(投资中国)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中国是我们的创新源泉和发展动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0-12 14:25
赵国华介绍,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打造的7座由世界经济论坛认定的世界级"灯塔工厂",有2家就位于中 国。 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发挥人工智能(AI)等数字化技术优势,将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63%,人均生 产效率提升了82%,被评为"端到端灯塔工厂"。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则以AI算法及数字化技术驱动端到 端节能减碳,晋级为"可持续灯塔工厂"。 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独特价值,更成为赵国华眼中"中国创新优势"的重要缩影。 "上海是全球少有的兼具技术、产业、人才与国际联通性的城市,长三角的产业生态更是独一无二。"在 他看来,上海不仅是技术落地的"试验田",能让创新技术快速接受市场检验、完成迭代优化;更是全球 合作的"桥头堡",能为跨国企业链接中国市场与全球资源搭建起高效通道。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创新成果,已走向全球舞台。分析背后的原因时,赵国华提到两点:一方面,中国 市场规模庞大,能为技术提供"规模化验证"的土壤,让创新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中国的 中新网上海10月12日电 (记者 李姝徵)"中国是我们的创新源泉和发展动力。"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 业家咨询会议12日召开,作为"洋高参"的一员,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 ...
软银,传拟贷款390亿投资AI
新浪财经· 2025-10-11 13:58
融资活动 - 软银集团正与数间银行洽谈贷款约50亿美元(约390亿港元)以投资人工智能 [2] - 贷款以软银旗下芯片公司ARM的股份作为抵押 [2] - 资金将用于对OpenAI的额外投资 [2] 战略投资 - 软银此前已承诺向OpenAI投资高达400亿美元 [2] - 软银与OpenAI正共同开发价值50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星际之门计划” [2] - 该项目旨在美国建设更多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2] 行业趋势 - 软银计划积极投资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 [2] - 该投资计划符合人工智能板块的整体蓬勃发展趋势 [2]
舜宇光学 (02382)拟约19.03亿元转让上海奥来并入股歌尔光学 携手歌尔布局 AI/AR 光学业务
智通财经· 2025-10-09 18:05
交易核心条款 - 舜宇光学科技及其关联方同意以约人民币19.03亿元的对价转让上海奥来全部股权予歌尔光学 [1] - 作为股权转让的对价,舜宇方面将获得歌尔光学新增注册资本合计约人民币5.295亿元 [1] - 交易完成后,舜宇光学通过宁波奥来持有歌尔光学约30.00%股权,并通过宁波舜奥及宁波舜承合共持有约3.33%股权 [1] - 交易还包括一项认购事项,宁波奥来与歌尔股份同意各自向歌尔光学注资人民币2亿元,分别认购新增注册资本约人民币5564万元 [2] - 认购事项完成后,宁波奥来将持有经扩大后歌尔光学约31.31%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权拥有人 [2] 交易战略背景与目的 - 交易旨在整合双方优势,上海奥来深耕晶圆级微纳光学领域,歌尔光学专注于高精度光学相关领域并在光波导组件方面有经验 [2] - 董事会认为交易将促进优势互补,显著增强合并后实体在光波导及其他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 - 交易背景是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硬件等AI产品受到广泛关注,并预期在未来数年迅速发展 [2] 交易后结构变化 - 交易完成后,上海奥来将成为歌尔光学的全资附属公司 [1] - 歌尔光学的公司名称将更改为歌尔奥来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1]
舜宇光学 拟约19.03亿元转让上海奥来并入股歌尔光学 携手歌尔布局 AI/AR 光学业务
智通财经· 2025-10-09 17:59
交易核心信息 - 舜宇光学科技与歌尔股份及歌尔光学订立换股合并协议,宁波奥来以代价约人民币19.03亿元转让上海奥来全部股权予歌尔光学,以换取歌尔光学新增注册资本合计约人民币5.295亿元 [1] - 重组后宁波舜奥及宁波舜承将认购上海奥来股权,使其资产净值达人民币10亿元 [1] - 换股完成后,宁波奥来将持有歌尔光学约30.00%股权,宁波舜奥及宁波舜承将合共持有歌尔光学约3.33%股权,上海奥来成为歌尔光学全资附属公司 [1] - 宁波奥来与歌尔股份同意各自向歌尔光学注资人民币2亿元,分别认购歌尔光学新增注册资本约人民币5564万元 [1] - 于认购事项完成后,宁波奥来将持有经扩大后歌尔光学约31.31%的股权,成为歌尔光学第二大股权拥有人 [2] 交易战略背景与协同效应 - 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迅速发展,AI智能眼镜和增强现实硬件等新产品受到广泛关注,预期该等AI及AR产品将在未来数年迅速发展 [2] - 上海奥来多年来深耕晶圆级微纳光学领域,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团队及先进的工具、设备和机械 [2] - 歌尔光学多年来专注于高精度光学相关领域,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尤其在光波导组件方面,并具有广泛的客户群 [2] - 换股及认购事项将促进上海奥来与歌尔光学的优势互补,显著增强歌尔光学在光波导及其他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用于AI及AR产品上 [2] 交易后结构变更 - 交易完成后,歌尔光学的公司名称将更改为歌尔奥来光学科技有限公司,须经中国工商部门批准及进行登记 [1]
是“神操作”还是“小打闹”?华尔街热议特斯拉(TSLA.US)廉价版Model3/Y
智通财经· 2025-10-09 11:45
公司产品与定价策略 - 公司推出精简版Model 3与Model Y,但售价仍高于其曾承诺的3万美元大众市场门槛[1] - Model Y价格下调11%至4万美元,Model 3价格从3.9万美元降至3.7万美元[1] - 有观点认为此次降价力度不足,新售价仅比此前车型低5000美元,且可能无法解决来自中国低成本竞争对手的挑战[1][2] - 此次定价调整被视为公司回归“季度交付量约50万辆”目标的第一步,对刺激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后的需求有重要意义[1] 市场反应与分析师观点 - 有分析师对公司的降价举措表示赞赏,认为这将使华尔街期待的公司2026年16%交付量增长目标更可能实现[1] - 有分析师认为此举本质上是“价格杠杆”操作,而非有影响力的产品催化因素,不认为能大规模释放新的市场需求[2] - 有投资团队将公司评级定为“强烈卖出”,理由是公司当前估值与“非理性繁荣”挂钩,缺乏合理支撑[2] - 有机构仍给予公司“跑赢大盘”评级,理由是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估值逻辑具有显著优势[1] 竞争格局与行业影响 - Model Y与Model 3的新定价可能对售价在3万至3.5万美元区间的竞品车型构成压力,例如日产Leaf、现代Ioniq 5以及福特Mustang Mach-E[1] - 对竞争对手的挑战主要来自软件领域,随着全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载计算能力成为核心要素,公司在软件领域的优势正持续扩大[1] - 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的到期,已对车企形成更大压力,促使其将提升产品性价比置于更重要的位置[1] 公司市值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在周三上涨1.29%[2] - 公司当前市值达1.46万亿美元,超过丰田、本田、通用汽车、福特、日产以及Stellantis的市值总和[2]
深夜!芯片巨头暴涨!
证券时报· 2025-10-06 21:49
目前来看,美联储将在10月份的议息会议上降息的概率接近95%,同时12月份降息的概率则在99%左右。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10月维持 利率不变的概率为5.4%,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4.6%。美联储12月维持利率不变概率为0.6%,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14.5%,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 概率为84.9%。 此外,还有多位美联储官员将在本周公开露面并发言,具体来看(均为北京时间): 热门个股方面,AMD开盘暴涨,截至发稿,该股上涨近34%,股价报220.32美元/股,总市值超3500亿美元。 周二(10月7日),2027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投票委员、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就经济前景发表讲话;美联储新任理事米兰将参加 一场炉边谈话,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也将发表讲话。 周四(10月9日),美联储公布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美联储理事鲍曼,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也将陆续发表讲话。 周五(10月10日),美联储理事巴尔和2026年FOMC票委、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在一场活动上发表讲话;2025年FOMC票委、芝加哥联储主 席古尔斯比在一个社区银行家研讨会上致 ...
大摩谈“高市早苗交易”:政策立场已转向温和保守 财政不会搞MMT 加息预期或降温
智通财经网· 2025-10-06 20:10
政治领导层更迭与市场影响 - 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有望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 [1] - 选举结果出乎市场意料 [2] - 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投资者对新政府推行极端财政扩张或对日本央行施压的担忧被过度放大 [1] 政策立场转向与财政政策解读 - 高市早苗的政策立场已从过去的强硬立场转向更为“温和保守”的姿态 [1][2] - 在竞选中避免重申过去关于削减消费税或反对日本央行加息的言论,显示出更谨慎的态度 [1][2] - 提倡“负责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其核心是通过战略性财政动员投资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领域,带动就业和收入增长,最终实现税收自然增加 [2] - 该政策明确提出“努力逐步降低政府净债务与GDP的比率”,与现代货币理论(MMT)的理念背道而驰 [2] - 经济政策深受“安倍经济学”理论设计师之一本田悦朗的影响,包含可退税的税收抵免、废除汽油临时税率等正统措施 [3] - 削减消费税并非其优先事项,推行可能性低 [3] - 提高金融收入税短期内“可能性极低”,2021年9月的相关提议前提是实现2%的通胀目标,并非立即实施 [3] 货币政策协调与预期 - 高市早苗表示政府和日本央行必须密切协调,其经济判断与央行行长植田和男的谨慎立场基本一致 [1][5] - 明确表示政府负责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目标,而日本央行是决定货币政策最佳手段的机构,展现了对央行独立性的尊重 [5] - 两人都对美国关税的影响持谨慎看法,并认为日本当前通胀主要由食品价格等供给侧因素驱动 [5] - 市场对日本央行近期加息的预期可能会降温 [1][5] - 如果未来经济复苏明确、工资增长带动通胀稳定在2%,高市早苗政府不会反对日本央行加息 [5] 核心施政纲领与重点投资领域 - 施政纲领重点放在国家安全、国内投资和结构性改革上,“经济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 [6] - 计划审查防卫三文件,目标是到2027财年将国防相关支出提升至GDP的2%,此支出可能包含基础设施、能源、医疗和农业等广义安全领域的投入 [6] - 计划通过大胆的税收优惠,促进对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增长领域进行投资,具体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钙钛矿及固态电池、数字技术、量子、核聚变、生物技术、航空航天、造船、创新药等 [6] - 计划设立“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从经济安全角度审查入境投资 [6] - 其他改革政策包括应对物价上涨(废除汽油临时税)、加强能源安全(推动下一代创新核反应堆)、食品安全(农业结构改革)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