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观
搜索文档
仓廪实百姓安·透过鲜活数据看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牢 餐桌更丰富
央视网· 2025-10-15 10:54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总体平稳。5年来,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 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流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从设施条件看,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比"十三五"末增加5800万吨。高 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从产业发展看,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 程,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与此同时,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可用的调控资源更加充足,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也不断提升。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储备持续 保障15天以上市场供应量,其他城市也保有一定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介绍,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由4.3万家增加到5.9万家。依托这些网点,成品粮油应 急日供应能力由106万吨增加到167万吨,增长57%。我们的应急保障能力是非常强的,可以让我们的老百姓放心。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4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日报· 2025-10-15 08:17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成效显著 近3年,在储存、加工、运输环节,我国粮食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粮食流通领域节 约减损取得显著成效。粮食储存管理正由安全储粮、减损降耗迈向绿色优储、保质保鲜的高质量发展阶 段。 农户储粮方面,主要产粮大县建成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粮库储粮方面,大力推进现有仓房的升 级改造和功能提升,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已在粮库广泛普及 应用。控温、气调、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大幅提升。 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 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践行新粮食安全观,大力实施国家粮 食安全战略,扎实推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进展符合预期,国家粮食 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 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介绍,"十五五"时期,将深入谋划和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 高 ...
非凡“十四五”丨粮食流通改革发展,五年成绩单来了!
新华社· 2025-10-15 07:07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取得显著成效,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持续增强粮食流通监管……14日举行的"高 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说,"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 发展各项任务进展符合预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跟随海报,一起了解。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取得显: 近三年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环节 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 在全国主要产粮大县建成了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 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 "四合一"储粮技术在粮库已经广泛普及应用 引导企业合理掌握加工精度,避免过度追求"精、细、白" 大力弘扬粮食行业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大力推进科技和人才兴粮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粮食安全法律制度逐步健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修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制修订4部部门规章、25件行政规范性文件 积极指导、推动地方健全完善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制度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66 吃得饱 R "吃得营养健康 "吃得好" 向 "大 ...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12
制图:张丹峰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 流通改革发展成效。"'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践行新粮食安全观,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 全战略,扎实推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进展符合预期,国家粮食安全 得到有效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 局局长刘焕鑫介绍,"十五五"时期,将深入谋划和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 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年均粮食收购量超4亿吨 管粮管储方式实现重大转变,粮食流通进入全面依法治理和信息化监管的新阶段。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 施行,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建成,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压实。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成效显著 近3年,在储存、加工、运输环节,我国粮食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 损取得显著成效。粮食储存管理正由安全储粮、减损降耗迈向绿色优储、保质保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农户储粮方面,主要产粮大县建成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粮库储粮方面,大力推进现有仓房的升级改 ...
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04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 流通改革发展成效。"'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践行新粮食安全观,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 全战略,扎实推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进展符合预期,国家粮食安全 得到有效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 局局长刘焕鑫介绍,"十五五"时期,将深入谋划和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 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年均粮食收购量超4亿吨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总体平稳。5年来,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 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十三五"末增加25公斤,达到500公斤,高于 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多措并举畅通农民售粮渠 道,持续优化为农为企服务,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 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制度保障更加有力。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央 政府储备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地方政 ...
“十四五”成绩单丨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央视网· 2025-10-15 03:26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 [1][3] - 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3] - 谷物、肉类、花生、蔬菜、茶叶、水果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3] 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应用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 [5]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5] - 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过96% [5] 农村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 - 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64万公里 [6] - 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8] - 新疆奇台县和湖北利川等地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业 [6] 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 - 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7131元增长至2024年的23119元 [8]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接近8% [8] - 全国14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8]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丨粮食流通改革发展,五年成绩单来了!
新华社· 2025-10-14 17:09
粮食安全法律制度建设 -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并修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3] - 制修订4部部门规章和25件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健全粮食安全法律制度[3] - 指导推动地方健全完善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制度[3]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 - 近三年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5] - 在全国主要产粮大县建成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并普及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5] - 引导企业合理掌握加工精度避免过度追求“精、细、白”[5] 科技与人才兴粮战略 - 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7] - 启动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并建立30个技术应用示范点将逐步增加到100个[7] - 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6.7%[7] 居民膳食营养健康转型 - “大食物观”已成为广泛共识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增加全谷物膳食比重[10] - 引导居民科学消费食用油将组织开展“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主题宣传活动[10] 粮食流通监管强化 - 开展粮食流通监管“亮剑”“铁拳行动”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12] - 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并完善12325全国监管热线[12]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及7个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15] - 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储备持续保障15天以上市场供应[15] - 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由120万吨增加到178万吨增长48%成品粮油应急日供应能力由106万吨增加到167万吨增长57%[16]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各地落实财政资金46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840亿元实施8400多个项目[18] - 制定286项优质粮食团体和地方标准带动引领897个优质企业品牌建设[18] - 今年首批支持40个产粮大县实施270多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近100亿元[19] 粮食质量安全标准 - 切实抓好粮食收购入库、在库管理、销售出库环节质量安全[22] - 推动制修订粮食领域国家标准100多项和行业标准50多项[22]
豫宴东盟 一席和韵
河南日报· 2025-10-13 07:36
农业基本盘与现代化转型 - 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种植面积约1.6亿亩 [4]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在"十四五"末突破6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 [4] - 农业生产呈现"播种用北斗、打药无人机、灌溉用手机"的智能新常态 [4] 农产品加工业与龙头企业 -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万亿级产业,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6103家 [5] - 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9家,数量居全国第二 [5] 多元化食物供给与产量 - 2024年油料、蔬菜、食用菌年产量分别为717.33万吨、8068.58万吨、196.71万吨 [6] - 2024年肉蛋奶总产量1337万吨,生猪出栏6029万头,较2020年增加39.8% [7] 国际贸易与区域合作 - 2024年河南对东盟进出口额1091.5亿元,东盟成为河南第一大贸易伙伴;2025年上半年双方贸易额552.2亿元,增长9.9% [8] - 2024年河南自东盟进口农产品2.6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3% [9] - 2024年河南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6.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30%,为最大出口市场主体 [15] 重点企业与国际供应链 - 万邦集团年交易额超1000亿元,是中国最大农产品交易市场,进口产品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 - 陈氏阳光、中豫建投等集团与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有深度业务合作,持续推进河南-东南亚农产品供应链建设 [11] 具体贸易事件与物流突破 - 2024年8月25日,15吨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首次通过包机进入中国境内 [12] - 2024年9月22日,柬埔寨首批腰果出口至河南 [13] - 2025年4月15日,满载越南木薯淀粉的专列(44个集装箱)抵达郑州,为万邦集团首批集采的20个专列之一 [14] - 2023年6月26日,首趟至越南胡志明市的农产品出口全程冷链国际班列从郑州发出 [16] - 2024年12月3日,首批"豫农优品"集装箱食品直销马来西亚 [17]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打造"豫农优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远销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分别位居河南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第二、第三、第六和第九位,主要出口食用菌、大蒜、禽肉、辣椒等 [15]
以科技攻关支撑耕保实践创新——关于南方山区耕地保护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10 13:35
耕地保护创新探索 - 践行“大食物观”需在保障口粮田数量不减少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以满足多元化食物需求 [1][3] - 通过推广耕地复合经营实现“一地两用、一地多收”以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并守住耕地保有量 [3] - 探索“以用促保、以质创效”新路径将低效田转变为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生态良田 [1][4] 耕地生态保护与空间优化 - 南方山区耕地保护须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相结合着力优化空间布局 [1][5] - 针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探索空间置换复绿机制对陡坡耕地有序引导恢复为林草地 [5] - 推动耕地保护从单一地块管控转为全面融入区域生态安全大格局 [1][5] 科技与人才支撑 - 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 [7] - 系统开展科研攻关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包括研究非粮化适应性管控等关键技术 [7] -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术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8] 废弃矿山资源化利用 - 推动废弃矿山资源化利用与产业化发展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关键路径已探索出多元化利用模式 [10][11] - 山西晋中灵石县将2万亩废弃煤矿区修复后发展牧草种植和奶牛养殖产业园区养殖奶牛4800多头并计划扩容至1.3万头 [11] - 河北邯郸紫山矿区引入滋阳河水建成水域景观种植树木80万株森林覆盖率从16%提升至96%并带动周边9个村1500多户村民参与旅游服务人均年增收2万元 [11] 废弃矿山利用挑战与对策 - 废弃矿山资源化利用面临技术、资金、政策等制约尾矿综合利用率不足30%且高端建材转化率更低 [13] - 建议通过技术攻坚、政策创新、金融赋能和产业融合将废弃矿山转化为资源安全与区域振兴的绿色引擎 [13][14] - 深化EOD模式探索作价入股方式吸引企业投资并发行矿山修复专项债券以破解经济可行性困局 [14] 旅游用地政策优化 - 旅游用地类型全面多样且具有复合性但缺乏统一分类标准与土地供给刚性约束矛盾突出 [17][19] - 建议做好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在“三区三线”管控下预留旅游业发展空间 [18][21] - 探索混合用途供地模式并实施分期供地和弹性出让政策以适应旅游项目分阶段开发需求 [18][21]
饭碗端得更牢 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央视网· 2025-10-07 09:02
粮食安全战略与政策 - 粮食安全被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确立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3] - “十四五”规划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纳入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提出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1.3万亿斤[2] -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把粮食增产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并制定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3] 粮食生产成果与目标 - 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2][3] - 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1000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800斤安全线[4] - 到2030年目标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有力夯实大国粮仓安全根基[7] 农业生产能力建设 - 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一半以上耕地实现旱能浇、涝能排[5]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拥有1000多万台(套)现代化农机具[2][5]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超过95%,一批突破性品种释放增产潜力[5] 科技应用与效率提升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北斗导航系统为播种提供厘米级精度轨迹,5G物联平台构建“农田数字大脑”[6] - 病虫害有效防治每年挽回产量损失2800多亿斤,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最近三年机收减损500亿斤以上[6] - 110多万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带领全国近一半小农户实现稳产增产[6] 抗灾与应急保障体系 - 3300多家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1.36万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有效提升粮食抗灾能力[5] - 粮食安全实行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