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蓝皮书:2025年杭州发展报告》发布
杭州日报· 2025-07-09 10:12
杭州蓝皮书2025年发展报告发布会 - 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杭州蓝皮书:2025年杭州发展报告》发布会[1] - 发布会参与人员包括各分卷执行主编、作者代表、社科专家和市社科联(院)30余人[1] - 杭州图书馆、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市属社科社团代表和市社科普及基地代表受邀参加并接受赠书[3] 蓝皮书编撰背景与结构 - 《杭州蓝皮书》是杭州市年度发展报告,发挥市社科院新型智库功能[1] - 2025年版分为经济卷、社会卷和文化卷3个分卷[1] - 设有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和典型案例4个板块[1] - 编撰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 经济卷核心内容 - 主题聚焦数字经济[1] - 总结杭州数字经济发展成效[1] - 梳理杭州数据要素交易市场现状、趋势与繁荣对策[1] - 分析杭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举措成效与推进策略[1] 社会卷核心内容 - 聚焦杭州公共服务"七优享"重大民生工程[1] - 系统梳理杭州市委市政府顶层政策设计[1] - 量化呈现职能部门在社会民生方面的创新实践及实施成效[1] 文化卷核心内容 - 呼应新时代文化使命,围绕"文旅融合发展"主题[2] - 关注杭州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2] - 研究丰富特色文旅产品供给和培育文旅体融合消费新增长极[2] - 涉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2] 发布会后续活动 - 三位社科专家分别对经济卷、社会卷、文化卷进行推荐[3] - 会后举行蓝皮书分享恳谈会[3] - 与会领导、学者、作者和编辑代表围绕编撰出版议题进行交流[3]
杭州文旅暑期推出“演唱会+文旅”大礼包,涵盖景区、酒店、演艺优惠
杭州日报· 2025-07-08 11:07
杭州文旅创新模式 - 杭州文旅推出"演唱会+"创新模式,通过"2025年跟着演唱会游杭州"第二期活动,升级演唱会门票功能,全球乐迷可凭门票在演唱会前后三天内享受"文旅大礼包"[1] - "文旅礼包"包含三项核心权益:演艺板块提供8家特色演艺空间门票最低五折优惠,景区板块推出5家旅游景点门票"买一赠一"优惠,住宿板块11家场馆周边酒店提供"买一免一"或五折优惠[1] - 该模式整合演出、景区、酒店等优质资源,打造"一票通享"文旅消费新模式,培育新型消费习惯,释放文旅消费潜力[1] 演唱会经济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杭州已举办大型演唱会52场,吸引超过85万名全球观众,票房收入达7.65亿元,带动文旅综合消费45亿元[2] - 杭州"演唱会经济"指数位居全国第三位,较2023年上升14位,预计2025年全年演唱会将超过85场[2] - 2025年暑期档已确定12场大型演唱会,包括查理·普斯、任贤齐、陶喆等艺人演出[2]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杭州市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演赛展商旅"联动若干措施》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跟着赛事游杭州""跟着演唱会游杭州"模式成熟发展[2] - 该模式不仅能直接带动周边酒店、餐饮等消费增长,也是打造"知音杭州"文旅新品牌的重要契机[2] - 通过"一场演唱会变成一次城市文化深度游"的创新实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2]
重庆黔江被确认为白垩纪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
科技日报· 2025-07-04 10:29
重庆黔江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现 - 黔江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白垩纪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使重庆同时拥有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化石群 [1] - 重庆古生物化石资源富集,全市共划定8个化石集中产地、覆盖1764平方公里,划分世界级化石产地3个、国家级化石产地10个、省级化石产地62个 [1] - 黔江白垩纪恐龙化石群距今8000万年左右,发现2个主要化石富集层位、400余个化石发现点和5个化石富集区,分布范围为5.7平方公里 [1] 化石资源特点与科研价值 - 化石资源呈现规模大、数量多等特点,发掘标本涵盖蜥脚类、鸟臀类、兽脚类化石,保存状态好、完整度较高、科研价值高 [1] - 黔江恐龙化石群填补了西南地区白垩纪恐龙发掘和学术研究的空白 [2] - 发现命名的"长生黔江龙"为西南地区首个鸭嘴龙类新属种,填补了东亚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的空白 [2] 文旅开发规划 - 黔江在城市开发区中划定了1200亩用地作为核心保护区,成立了重庆市白垩纪恐龙研究中心 [2] - 正全力建设恐龙遗址公园、恐龙文化创意产业园、恐龙博物馆、恐龙数智体验馆,打造恐龙科普、研学和旅游平台 [2] - 专家认定黔江恐龙化石时代极具代表性,化石资源丰富,类群全,研究价值重大,具有很高的科普和文化旅游价值 [2]
文化中国行丨艺术唤醒古村生命力
广西日报· 2025-06-27 10:24
古村落改造与文旅发展 - 潜经村通过"一家一品"改造升级34幢古民居,投入资金800多万元,保留传统民居韵味的同时实现焕新 [1] - 现存60多幢古民居中,对13幢进行"写生基地+微民宿+文创旅游"模式改造,引进10多家书画摄影工作室及文创公司 [2] - 将300平方米废弃老民居改造为雁山潜经文化中心,成为"艺术写生+作品展览+商品文创"核心载体 [2] 艺术与文化产业生态 - 创建30余平方米微型博物馆"雁山区历史文化展示馆",陈列从史前螺蛳壳标本到清代建筑构件等跨时代文物 [3] - 吸引漓江画派创作基地、广西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等6大艺术机构入驻,形成"一家一个艺术馆"格局 [3] - 2021年初至2023年6月举办近百场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年游客量突破25万人次 [3][4]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桂花小苑"等微民宿案例,通过艺术展览与文艺创作激活闲置民居商业价值 [2] - 开发非遗研学、旅拍等新业态,结合多民族风情与漓江生态打造差异化文旅产品 [2][3] - 通过"一月一展"持续制造文化热点,形成可持续的游客吸引力与内容产出机制 [4]
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发展主题活动在包头启幕
内蒙古日报· 2025-06-23 11:13
文旅主题活动启幕 - 2025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发展主题活动在包头市"天下黄河第一村"景区开幕 活动主题为"草原新篇章·文旅新未来" [1] - 活动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包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旨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打造创新融合新高地 [1] - 开幕式发布了首批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名县名单 推出"自驾大草原·旅居内蒙古"旅游产品及"文旅体商交农"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1] 景区业态布局 - 主会场以195亩传统村落为基底 整合晋陕特色小吃集群、主力餐饮矩阵、文化体验与休闲三大核心业态 [1] - 推出"白+黑""动+静"组合玩法 白天有汉服巡游、抛绣球招亲等 夜间有"铁花飞溅"打铁花表演 [1] - 配套20余项宠客措施 提升游客体验 [1] 非遗文创展示 - 设立非遗文创旅游商品市集区 以主题游串联全区各盟市 [2] -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进行传统技艺展演与互动教学 [2] - 创新推出"非遗盲盒""非遗体验包"等潮流文创产品 [2] 配套活动安排 - 活动期间将举办2025中国·包头街舞公开赛、靳尚谊美术教学研究展、包头市龙舟赛等系列文旅体活动 [2] - 配套活动充分展示包头市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 [2]
共赏“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夏日画卷
四川日报· 2025-06-20 06:38
文旅活动推广 - 2025年"安逸四川·南江之夏"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南江县开启,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巴中市人民政府主办,聚焦"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1] - 活动通过多元形式展现四川全域全业态夏日"文旅+"新产品、新体验、新场景,围绕"一年四季游四川"之夏游四川主题,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1] - 启动仪式上,四川文旅推介官以情节演绎方式推介全省夏季精品旅游线路、特色玩法、特色美食,围绕三大篇章展开夏日画卷 [1] 夏季旅游产品 - 夏季旅游产品包括避暑山水体验(青城山、峨眉山、蜀南竹海、邛海)、川西自驾游(国道318/317线、阿坝甘孜草原雪山、九寨沟黄龙)、古蜀文明探秘及非遗体验 [2] - 重点推介五条暑期自驾游线路:雪域天路国道318、山海童话川西自驾、邂逅理小路、阳光花城探秘游、彝风民俗文化游 [2] - 针对学生群体推出专享福利,2025年中高考生可凭准考证享受全省近百家A级景区门票减免,覆盖天台山、都江堰等5A景区,部分景区优惠扩展至在校大学生 [2] 文旅业态发展 - 全省文旅系统将持续开发亲子研学、避暑度假、川西自驾、潮玩演艺等主题的夏季文旅产品,注重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 [3] - 大力培育"跟着演出/赛事/美食/影视游四川"新业态,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全业态发展 [3] - 配套举办2025年四川·南江"羊"BA"篮球邀请赛,吸引全国篮球爱好者参与,强化文旅体融合 [3]
新疆霍城:以花为媒促发展
新华网· 2025-06-16 08:43
薰衣草文化旅游季活动 - 新疆伊犁霍城县万亩薰衣草进入盛花期,紫色花浪景观壮美[1][3][5][7][10][12][14][17][19][21] - "惠远古城·芳香霍城"2025年薰衣草文化旅游季于6月启幕[1][3][5][7][10][12][14][17][19][21] - 活动包含文艺演出、体育赛事、文化创作、非遗展示等10余项主题活动[1][3][5][7][10][12][14][17][19][21]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通过薰衣草主题实现历史底蕴、自然景观与现代产业的多维呈现[1][3][5][7][10][12][14][17][19][21] - 活动激发文旅活力,助力"中国薰衣草之乡"经济高质量发展[1][3][5][7][10][12][14][17][19][21] - 游客可参与薰衣草农场游玩、博物馆参观、非遗集市游览等活动[1][7][12][17][19][21] 景区特色与游客体验 - 解忧公主薰衣草农场和漫心忘忧谷景区成为主要游览地[1][3][5][7][9][12][17][19][21] - 游客可欣赏薰衣草花田、参与打卡拍照、观看非遗演出等[3][5][7][9][12][17][19][21] -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队在香水体育公园举行"送欢乐下基层"演出[14]
斑驳的城墙、古老的建筑“诉说”新故事 “见证”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央视网· 2025-06-13 16:16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2025年6月14日是我国第9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主场城市设在湖南长沙 将发布一系列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经典案例 [1] 老司城遗址概况 -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是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被称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和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6] - 遗址核心区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包含宫殿区 衙署区 居住区 墓葬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9] - 已出土石器 陶器 瓷器 金属器等上万件文物 为研究古代土司制度和民族文化提供珍贵实物资料 [9] 遗址建筑特色 - 城墙采用石灰 糯米 桐油 棉花混合建造 异常坚固且保存完整 [11] - 台阶使用红岩石建造 需从50公里外运输 象征红红火火和吉祥财运 [11] 文旅融合发展 - 老司城通过文旅融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从考古遗址转型为热门文旅地标 [13] - 游客可沿古驿道漫步 参观祖师殿 彭氏宗祠等古建筑 感受古代建筑艺术魅力 [5] - 游客反馈显示遗址的城墙 水渠等遗迹能让人直观感受土司王朝的宏大历史 [6]
佛山,重回新一线!
搜狐财经· 2025-05-29 14:47
城市排名与指标体系 - 佛山时隔两年再次上榜新一线城市,排名第15位,与成都、杭州、重庆等14座城市并列 [1][3] - 榜单采用五大一级维度评估: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 [1][3] - 佛山在五大维度中表现均衡:商业资源集聚度得分45.66(第19名)、城市枢纽性得分31.91(第19名)、城市人活跃度得分45.4(第15名)、新经济竞争力得分53.2(第16名)、未来可塑性得分45.98(第19名) [4] 人口与经济数据 - 2024年末佛山常住人口达969.89万人,新增超8万人,户籍人口527.74万人创历史新高 [5] - 同期人口增量优于部分万亿级城市(如南通增长0.15万人、泉州增长3.1万人) [5] - 人才资源总量245万人(博士超7000人、领军人才超400人),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7]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62元(增长2.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917.94亿元(接近3万亿) [7] 文旅与城市发展战略 - 佛山提出文旅融合发展策略,实施"串珠成链"工程,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城市IP [8][10] - 2024年接待游客6042.81万人次(增长8.2%),过夜游客2014.70万人次(增长0.7%),外国人34.82万人次(增长96.0%) [10] - 2025年五一假期A级景区接待游客278.18万人次(增长37.82%),星级饭店接待超3万人次(增长35.05%) [10] - 2025年目标接待游客突破6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00亿元 [10]
守护潮州古城 传承千年文脉(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41
古城保护策略与规划 - 公司提出“建设新城、保护古城”思路,清晰划定保护与开发边界 [2] - 公司出台多项规划与条例,明确保护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及“三山一水一洲”的城市空间环境 [2] - 古城完好保留“外曲内方,四横三纵”及“三山一水一洲”的历史空间格局,践行整体性保护原则 [3] 城市更新与文物修缮 - 公司在古城区118条街巷启动“微更新”项目,坚持最小干预原则,采用“一墙一策”方法进行小规模渐进式更新 [5] - 公司创新启动“百家修百厝(祠)”文物修缮保护机制,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方式多渠道筹资 [6] - 古民居经匠心修复后改造为特色客栈、茶舍,古城内居住着5万多居民,保持鲜活生命力 [6] 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 - 牌坊街设有工夫茶、木雕、潮瓷等非遗展馆及大师工作室,常态化邀请非遗传承人在景点进行技艺展演 [6][7] - 公司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47项,数量位居广东省前列,非遗成为文旅发展“流量密码” [7] - 公司探索文化、商业、旅游融合模式,打造文创IP并举办国际茶日、花灯会等活动优化文化供给机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