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变化
icon
搜索文档
北方大部地区已入冬,局地偏早20天以上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5:54
北方大部地区已入冬,局地偏早20天以上 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 邵萌)10月以来,随着多股冷空气接连影响我国,北方多地气温骤降,不少网友感慨"一夜入冬"。 今年各地入冬进程是否偏早?即将到来的11月,气温会比常年同期更低吗?10月31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专家对上 述问题作出解答。 目前北方大部地区已入冬 10月5日,海南海口,一市民在强风雨中出行。受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影响,海南岛北半部出现强风雨天气。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11月北方局地应防范低温雨雪灾害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高荣介绍,10月以来(截至10月29日),全国平均气温11.1℃,接近常年同期。月内,气温"前暖后冷",上旬气温 为历史同期最高,中下旬转为偏低。10月上旬南方地区出现"秋老虎"高温过程,江西、福建、浙江、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气 温超过38℃。 他指出,10月有三次冷空气过程影响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南部、华北东部和南部等地入冬偏早。16日至21日冷空气过程相对较 强,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8℃至14℃,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的部分地区遭遇雨雪天气,对秋粮收晒、存储略有影响, 局地遭受低温冷冻灾害。 ...
商务部回应部分经济体推进的涉碳经贸规则:以加强政策解读、开展系统培训等方式帮助中国企业适应
搜狐财经· 2025-10-31 13:31
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 三是强化个案指导,提供针对性支持。对于遇到实际困难的企业,指导地方和行业组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 和法律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应对能力。 (来源:极目新闻) 一是加强政策解读,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依托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等专业力量,及时编制发布政策指引等 实用资料,针对企业关心的碳足迹核算、认证要求等重点问题,提供操作指引和案例分析,帮助企业准确理 解规则要求。 会上,有记者提到,近年来,部分经济体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由制定出台了绿色贸易有关规则。中国商务 部如何看待,又将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应对这些规则?对此,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志华回应称,商务部注 意到近年来部分经济体在持续推进有关涉碳经贸规则。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挑战,各国应该坚持多边主 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更广泛的全球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二是开展系统培训,提升企业适应能力。通过"应对贸易摩擦预警和法律服务地方行"和各类培训班,加强信息 服务和应对指导,帮助企业提高绿色规则适应能力。 吹风会现场(图源:国新网) "我们始终认为,相关政策应当符合世贸组织基本原则和规则,降低对贸易的负面影响,避免构成保护主义措 施和绿色 ...
世卫报告:气候行动不力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新华社· 2025-10-31 00:26
报告主要发现包括:高温相关死亡人数上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温相关死亡率已上升23%,使得 年均高温相关死亡总人数达到54.6万;野火与干旱影响加剧,2023年,干旱和热浪等气候事件导致面临 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的人口增加了约1.24亿;气候变化造成经济压力,2024年,高温暴露导致潜在劳 动时间损失,相关生产力损失相当于1.09万亿美元。 新华社日内瓦10月30日电(记者王露)世界卫生组织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称,持续过度依赖化石燃 料以及未能适应全球变暖,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气候行动不力正在付出生命代价,使卫生系 统不堪重负并损害经济发展。 这份2025年版《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牵头,与世卫组织以及全球数 十所学术机构和联合国机构等合作编写。报告说,在研究人员监测的健康威胁20项关键指标中,有12项 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文章来源:新华社) 该报告负责人、伦敦大学学院的玛丽娜·罗马内洛博士说,淘汰化石燃料,转而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和 高效能源,仍然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生命的有力手段。同时,转向更健康、更环保的饮食和更可持续 的农业系统,将大幅减少污染、温室气体 ...
跨越科学与政治,应对人类能源的挑战 | 两说
第一财经· 2025-10-30 18:02
当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选择离开实验室,执掌美国能源部,他如何在政治漩涡中保持科学家的初 心?从能源转型到中美关系,他如何看待人类共同的气候变化挑战? 在即将发布的深度对话中,这位跨界智者与著名经济学家姚洋完整回顾他从科学家到政治决策 者的心路历程。 他是朱棣文 —— 1997年因"激光冷却与捕获原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年成为美国第12任能源部部长; 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科学家内阁成员。 "他们起初并不知道科学家能做什么。" 朱棣文坦言初入政坛时的困境。在充斥着固定规则的华盛顿,这个坚持"用证据说话"的科学家需要重 新学习一切。他被告知的第一课竟是:"不要直接回答问题,要学会转向你想说的内容。" 然而,正是这个自称在这方面是个"坏学生"的能源部长,在四年任期内推动了可能改变人类能源命运 的绿色革命—— 他推动创立了美国能源高级研究计划局,坚持"不敢冒险就不是真正的成功", 资助高风险、高回报的突破 性能源技术研究,以应对国家最紧迫的能源挑战 ; 他推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项目,用事实证明耗资巨大的绿色技术可以"按时、按预算"完成; 他的计划赢得了沃伦·巴菲特等投资巨头的信任,撬动了私营资本的涌入。 令人深思 ...
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资金缺口不断扩大
新华社· 2025-10-29 23:10
报告呼吁发达国家落实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的承诺。去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设立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筹集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 (文章来源:新华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布《2025年适应差距报告》,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的资金缺口正不断扩大,威胁到生命安全、生计稳定和经济发展。 报告指出,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每年的适应气候资金需求超过3100亿美元,这远远超出当前发展中国 家能获得的国际公共适应资金。 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发展中国家获得的国际公共适应资金为260亿美元,较之前一年的280亿美元有 所下降。按照目前趋势,"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提出的到2025年将国际公共适应资金从2019年水平翻倍至 约400亿美元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报告内容表示,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加速,而适应资金却未能跟上步伐,使最 脆弱的人群暴露在海平面上升、致命风暴和酷热高温等危险中。他强调,弥合适应差距,是保护生命、 实现气候公正、建设更安全和更可持续世界的关键。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敏鹏:农业适应气候变化亟待系统性规划
中国环境报· 2025-10-29 21:28
文章核心观点 -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需从灾后响应向灾前预防转变,系统性提升农业气候适应能力 [3][7] - 建设气候适应型农业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客观需要和紧迫任务,需通过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升级和技术推广等多方面协同推进 [8] - 构建农业生产全链条的低碳标准体系并激发消费端潜力,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10]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 2025年暑期中原地区及部分粮食主产区遭遇极端干旱和旱涝短时交替等气象灾害,给秋收和秋种带来困难 [3] - 气候变化分为平均态和极端值的变化,极端天气如高温、暴雨、大风、干旱等具有更大破坏性,会影响种植制度、作物产量、病虫害发生和土壤有机质 [5] - 气候变化理论上使一些作物的种植区域向更高纬度迁移,但气温升高导致水资源蒸发增强,若产生水分胁迫则对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5] - 农村常住人口以老人、妇女和孩子为主,是气候变化下的脆弱人群,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对洪涝等灾害应对能力不足 [5] 不同农业主体的适应能力差异 - 传统小农户种植经验来自个人和邻里,倾向于风险规避,抗风险能力较弱 [4] - 种植大户或专业农民经验更丰富,获取新知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 [4] - 大型农业公司或龙头企业可通过资产配置提升抗风险能力 [4] - 传统农业知识在常规风险应对中有效,但面对超认知的极端事件时需依靠系统性适应规划 [4] 提升农业气候适应能力的措施 - 加强气候变化科普,提升农户对气候变化及其风险的认知 [6] - 推动信息精准下沉,确保预警和适应信息可得性,变“预警”为“行动指南” [6] - 加强排涝水渠、洪水缓冲区、农业灌溉等公共设施短板建设,需各级政府系统规划与建设 [6] - 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在评估农业基础设施贷款时,可能需增加气候风险评估报告 [7] - 中国出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制定省级行动方案 [7] 建设气候适应型农业的重点 - 坚持规划先行,系统开展战略分析与顶层设计,运用天气指数保险、专项补贴等工具帮助农户转移和分散因灾损失 [8] - 基于科学的气候风险评估,对按旧标准设计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性升级与改造,提升应对极端灾害能力 [9] -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适应技术(如抗逆品种和栽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其落地应用 [9] 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 - 加快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全链条的低碳标准体系,明确关键作物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统一碳足迹核算与产品碳标签认证 [10] - 充分激发消费端减碳潜力,建立市场化低碳农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认证产品,倒逼生产端减少高碳排化肥农药使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10]
每分钟1人死于高温!《柳叶刀》报告揭气候危机已成健康浩劫
新浪财经· 2025-10-29 14:58
据《卫报》援引报告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二次上任后再次"撕毁"气候协议,全球石油公司持续开采化石 燃料,气候变化对健康的损害将变得更加严重。正如报告所批评那样,美国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之 一,却在气候承诺上背道而驰,这使得全人类的处境日益危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前100大化石燃料公司已提高了截至2025年3月的产量预期,这将导致二氧化碳排 放量达到《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的三倍。商业银行在2024年对化石燃料行业40大贷款机构的总投 资额达到五年来的最高点6110亿美元,而对绿色领域的贷款额为5320亿美元。 气候变化的影响已深入日常生活。据《卫报》报道,2023年,各国政府每天向化石燃料公司提供25亿美 元直接补贴,而民众因高温无法在农场、建筑工地工作,日均损失等额经济收益。有关数据显示,过去 四年,全球人均每年有19天暴露于致命高温,其中16天源于人为气候变化。2024年极端高温导致全球损 耗6390亿小时劳动时间,最不发达国家经济损失达GDP的6%。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每年致数 百万人死亡,炎热干燥气候助长野火,2024年烟雾相关死亡预计达15.4万人;2023 年有1.23亿人面临粮 食不 ...
中美谈出成果后,驻美大使谢锋,当着美国人的面,提出三点要求
搜狐财经· 2025-10-28 12:02
中美经贸磋商成果 -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经贸磋商中,双方围绕芬太尼管制、海事物流和关税暂停等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 [1] - 吉隆坡的会谈为双方提供了一次喘息的机会,两国经贸团队试图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找到一条共赢之路 [3] 中方提出的核心要求 - 首要要求是相知相近,希望美方打破固有的观念障碍,通过文化交流增强两国人民的认同感,例如飞虎队与大熊猫合作 [5] - 强调地方合作的重要性,中美之间已有高达288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地方政府的交流能够缓和国家层级的紧张关系,例如安徽省与马里兰州在农业和气候方面的合作 [5] - 呼吁两国应聚焦共同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和城市治理等领域 [5] 中美关系背景与挑战 - 自2018年以来,美方已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超过3700亿美元,这种贸易摩擦的影响波及到全球市场 [3] - 台湾问题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7] - 未来的中美关系将继续沿着对抗与合作之间的既定轨道行进,经济领域的竞争还将不断加剧 [7] 合作前景与关注点 - 民间交流以及地方合作或许成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 [7] - 全球关注美方的实际行动将如何落实会谈成果,是否会调整对华的301措施 [7] - 民间外交或许成为这场博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7]
马斯克的 AI 百科全书 Grokipedia 存逐字照搬维基百科现象
搜狐财经· 2025-10-28 11:25
马斯克旗下 xAI 推出的类维基百科在线百科全书"Grokipedia"现已上线,其与维基百科的相似程度远超预期。 目前 Grokipedia 的设计极为基础:与维基百科类似,首页主体是一个巨大的搜索框,条目内容也呈现出非常简单的维基风格,包含标题、子标题和引用来 源。截至目前,尚未在该网站上看到任何图片。维基百科允许用户编辑页面,但 Grokipedia 目前似乎并未开放此功能——尽管部分页面顶部出现了醒目 的"编辑"按钮,但点击后仅显示已有的修改记录,并未说明具体由谁提出或执行了这些更改,也无法自行提交修改建议。 此外,Grokipedia 的条目声称内容已由 Grok 进行"事实核查",这一说法颇具争议,原因在于大型语言模型常常会捏造虚假的"事实"。此外,条目中并未明 确标注"事实核查"的具体时间。 以气候变化为例,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明确指出:"科学界近乎一致认为气候正在变暖,且主要由人类活动导致。没有任何具有国家或国际权威地位的科学 机构对此观点提出异议。" 而在 Grokipedia 的相关条目中,"一致"一词仅出现在一段文字中:"批评者认为,关于人为因素主导近期气候变化存在近乎一致科学共识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