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气候变化之下,古建筑如何“未病先防”
科技日报· 2025-07-25 10:02
在那场持续强降雨中,山西共有1783处文物受到影响,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61处城墙发生坍 塌。经检测,平遥古城夯土城墙的水分含量达20%—25%。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检查后认定,坍塌由自然 灾害造成。 近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威胁世界遗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的破坏尤为 直观和剧烈。以暴雨为例,持续的强降水一旦发生,即使单日降水量不大,也很可能导致古建筑的屋顶 渗漏、墙体开裂、地基沉降,甚至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如果降水后出现高温和暴晒等天气,会导致温湿度剧烈变化,加速建筑材料的老化,致使彩 画及油饰开裂。而湿度的增加还会促进霉菌的生长和生物病害的增多,导致古建筑构件霉变。 原标题:气候变化之下,古建筑如何"未病先防"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和生态失衡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日益严峻。根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全球六分之一的文化遗产正面临气候变化的威胁。 日前,第一届气候变化下古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相关专家对此展开讨 论。 气候危机下的"脆弱文明"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安海,对2021年10月山西那场反常的强降雨记忆犹新。 ...
联合国秘书长:欢迎中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
快讯· 2025-07-25 07:55
古特雷斯重申,他呼吁所有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提交涵盖经济全领域、覆盖所有排放源、与将全 球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目标相一致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s),并制定出与首次全球盘点成 果相符、切实可行的脱离化石燃料路径图。(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7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欢迎中国与欧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加 强合作、推动全球公平转型的承诺。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古特雷斯认为,中国和欧盟持续携手合作, 对于确保2025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成为全球应 对气候危机的重要转折点至关重要。 ...
国际法院: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可能违法国际法
环球时报· 2025-07-25 06:50
国际法院气候变化咨询意见 - 联合国国际法院裁定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可能违反国际法并需承担法律后果 [1] - 咨询意见由15名法官一致通过,文件超500页,虽无约束力但可作为追责依据 [1] - 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环境被视为基本人权,各国有法律义务遏制温室气体排放 [1] - 未采取行动的国家可能面临停止错误做法、整改、赔偿等法律责任 [1] - 意见可能影响COP30议程并为气候诉讼提供基础 [1] 气候变化数据与政策背景 - 2013-2023年全球海平面上升4.3厘米,气温升高1.3摄氏度 [2] - 瓦努阿图发起的气候倡议获130国支持,促成联合国提请国际法院意见 [2] - 美国环保署拟废除2009年温室气体危害声明,可能削弱排放监管法律依据 [2] - 新提案若通过将限制汽车能源行业排放管控并面临法律挑战 [2]
美媒:美环保署拟撤销气候变化危害认定
快讯· 2025-07-24 13:28
多家美国媒体23日报道说,美国环境保护署正在起草一项提案,拟撤销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做出 的科学认定,即温室气体排放危害公众健康。这项认定被认为是美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及美环保署 温室气体监管法规的基石。 ...
国际法院就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责任作出系统性阐释
快讯· 2025-07-23 21:44
联合国国际法院当地时间7月23日在荷兰海牙宣读其关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义务的咨询意见。该院强 调,气候变化是一个紧迫且关乎生存的威胁。意见指出,各国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采取最大努力避免 不可逆气候损害。意见说,温室气体排放毫无疑问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并具有跨境影响。这是全球首 次由国际司法机构就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法律责任作出系统性阐释,具有里程碑意义。(央视新 闻) ...
外交部:雅下水电工程建设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
券商中国· 2025-07-23 16:36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项目 - 雅下水电工程建设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 旨在加快发展清洁能源 大力改善当地民生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 - 中方在跨境河流开发上秉持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拥有丰富的水电工程开发经验 [2] - 工程规划 设计和建设严格按照中国行业最高标准 全方位开展工程建设生态环保 避让多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 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态系统 [2] - 雅下水电工程建设有利于全流域防灾减灾 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不利影响 [2] - 中方同有关下游国家开展了水文报汛 防洪减灾等合作 并就雅下水电工程进行了必要沟通 将继续加强合作造福流域人民 [2] 国际关切与回应 - 印度和孟加拉国对雅下水电工程项目表达关切 担心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 [2] - 外交部回应称中方在工程建设中已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因素 并强调工程对下游无不利影响 [2]
事关雅下水电工程,外交部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7-23 16:17
雅下水电工程 - 雅下水电工程建设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 旨在加快发展清洁能源 大力改善当地民生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 - 工程严格按照中国行业最高标准 全方位开展工程建设 生态环保 避让多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 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态系统 [2] - 工程建设有利于全流域防灾减灾 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不利影响 中方同下游国家开展了水文报汛 防洪减灾等合作 [2] 中美经贸关系 - 中方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 落实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 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作用 在平等 尊重 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沟通增进共识 [3] - 82%美国企业在华实现盈利 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关税是企业最担心的问题 但中国市场仍被视为至关重要 [4] -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 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之首 [4] 外商投资与对外开放 - 中国政府出台鼓励外商投资的新举措 体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诚意和决心 欢迎各国企业参与中国式现代化 [4] - 外资企业用行动为中国经济前景投下信任票 投资中国 共赢未来成为全球投资者普遍共识 [4] 中印人员往来 - 印度宣布自2025年7月24日起 中国公民可申请旅游签证到访印度 中方愿同印方保持沟通与协商 不断提升两国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 [5]
澳大利亚南澳州海域有毒藻类滋长 400余种海洋生物受害
新华社· 2025-07-23 10:48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海域近期米氏凯伦藻大规模滋长,超过400种海洋生 物受害。南澳州州长彼得·马利瑙斯卡斯22日宣布有害藻华为"自然灾害",南澳州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 共计将投入2800万澳元(约合1824万美元)应对。 马利瑙斯卡斯22日告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南澳州海域米氏凯伦藻大规模滋长应该被认定为自 然灾害。超过400种不同的海洋生物因这次藻华死亡。 据南澳州政府发布的信息,米氏凯伦藻的藻华最早在3月中旬被发现,目前已扩展为从库龙潟湖至 约克半岛约4500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面积的2倍。南澳州此前从未发生过如此 大规模和长时间的有毒藻类滋生灾害。 这种藻类分泌的毒素会影响鱼类等的鳃功能,还会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使其他海洋生物死亡。澳 大利亚媒体报道,米氏凯伦藻滋长已冲击旅游业,还迫使多家牡蛎和贻贝养殖场暂时关闭。 伊恩·米切尔在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经营一处鱼市。米切尔告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这是他见 过最糟糕的情况,有的渔民4月以来没有任何渔获。"我每天和渔民交流,一些渔民在电话里哭了。"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1日宣布向南澳州提供1400万澳元(912万美元) ...
极端高温中小心你的眼睛,可能受到不可逆损伤
虎嗅· 2025-07-23 10:17
气候变化对眼健康的影响 - 2024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49℃,较常年值偏高0.61℃,比2023年高出0.07℃ [1] - 气温每升高1°C,全球粮食产量每年下降5.5×10¹⁴kcal,相当于人均日粮食供应减少120千卡或4.4%的日常热量摄入 [2] - 气候变化预计到2030年将导致每年约25万人死亡,相关健康损害成本每年达20亿~40亿美元 [3] - 气候变化与哮喘、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肾脏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密切相关 [4] 气候变化对眼部疾病的具体影响 - 西班牙每年最高平均气温每升高1℃,每10万居民中增加371例白内障病例 [7] - 热浪和寒流较多的人群青光眼患病率显著更高,日平均气温超过28.7°C使结膜炎发生率高出约16% [8] - 气候变化与白内障、青光眼、退行性病变、屈光不正、眼周肿瘤、视网膜血管阻塞和眼部感染发病率上升相关 [8] - 高温导致视网膜脱离风险增加,低温诱发干眼症、结膜炎,极端天气事件导致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症和翼状胬肉发病率上升 [8] 气候变化影响眼健康的机制 - 高温破坏眼防御系统,导致活性氧积聚,破坏晶体蛋白引发白内障 [11] - 紫外线辐射导致角膜和结膜细胞DNA损伤,诱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长期暴露增加黄斑变性风险 [12] - 空气污染物影响泪膜质量、引发炎症和干眼症状,导致视力下降,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毒性 [14] - 干旱导致粮食短缺引发营养性视神经病变,不安全水源增加眼部感染风险 [15] 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人群 - 儿童因缺乏保护意识和生理特点更易受紫外线辐射、空气污染和极端天气伤害 [18] - 妊娠期女性因生理变化更易发生眼健康损伤 [19] -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更易受气候变化不良影响 [20] - 有基础疾病人群病情可能因气候变化加重 [21] - 户外作业人群因高频率长时间户外活动更易受影响 [22] 防护措施 - 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和宽边帽,太阳镜对紫外线防护效果最高接近50% [23] - 使用含有水凝胶的隐形眼镜和护目镜 [24] - 改善室内环境保持合适湿度和温度,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25] -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摄入关键营养素 [26] - 多眨眼减少泪膜蒸发,定期眼科检查 [27][28] - 管理基础疾病,加强慢性病控制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