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联网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回天新材完成8391.51万元年度分红实施 高质量成长持续创造价值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9:03
权益分派与股份回购 - 公司完成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实施,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8391.51万元(含税),股利支付率为82.39% [1] - 2024年度以集中竞价实施股份回购,金额达9144.10万元(不含交易税费),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总额为1.75亿元,占本年度净利润的172.17% [1] - 公司持续进行现金分红,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自上市以来让股东分享发展成果 [1] 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 2025年公司锚定"战略规划谋发展、流程变革促转型"的战略纲领,聚焦收入与利润双增长核心目标 [1] - 推动技术领跑、市场突破与组织升级,通过前、中、后台紧密协作与高效联动机制,推进高质量发展 [1] 新兴产业投资与布局 - 公司参与投资设立君安回天(杭州)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亿元,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汽车产业链、物联网技术、AI等领域 [2] - 重点关注电子智能化、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工配套领域的拓展与合作,发掘研发潜力与新品产能协同价值 [2]
容大科技(09881)拟全球发售1840万股 引入香港临泰等基石投资者
智通财经网· 2025-05-30 06:54
公司招股信息 - 容大科技(09881)于2025年5月30日-6月5日招股,拟全球发售1840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另有约15%超额配股权 [1] - 发售价为每股10 00-12 00港元,每手500股,预期H股将于2025年6月10日上市 [1] - 假设发售价为每股11 00港元且超额配股权未行使,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预计为1 483亿港元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自动识别与数据收集(AIDC)装置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涵盖打印设备、衡器、POS终端机及PDA的设计、研发、制造及营销 [1] - 公司提供超过100种标准产品,并广泛应用于零售、教育、餐饮、物流、仓储、制造、酒店、医疗及环境等行业 [1] - 公司通过引入AIDC装置及物联网技术、云端打印及人工智能合成等功能提升客户运营效率 [1] 销售网络与客户 - 公司产品销往中国30多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包括北京、福建、江苏等地,以及超过140个国家 [2] - 2022-2024财年五大客户包括一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财富500强公司(涉及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和一家中国便携式学习打印机销售公司 [2] 募资用途 - 36 5%募资用于研发活动以扩大产品组合及提高研发能力 [2] - 33 4%募资用于增强生产效率及效益 [2] - 20 1%募资用于扩大销售网络及国际版图 [2] - 10 0%募资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 基石投资者 - 已与基石投资者签订协议,总认购金额为8030万港元 [3] - 基石投资者包括香港临泰微科技、曹柯(湖南大井电源CEO)、林小坚、中晟集团、李舒菡、Main Achieve Holdings及伍志发 [3]
容大科技(09881.HK)预计6月10日上市 引入香港临泰等作为基石
格隆汇· 2025-05-30 06:50
公司概况 - 公司为容大科技(09881HK),是一家全球性自动识别与数据收集(AIDC)装置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涵盖打印设备、衡器、POS终端机及PDA的设计、研发、制造及营销 [1] - 公司通过引入AIDC装置、物联网技术、云端打印及人工智能合成等功能,提升企业及个人日常运营效率 [1] - 公司提供超过100种标准产品,并广泛应用于零售、教育、餐饮、物流、仓储、制造、酒店、医疗及环境行业 [1] 全球发售详情 - 公司拟全球发售1840万股H股,其中中国香港发售184万股,国际发售1656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 [1] - 招股期为2025年5月30日至6月5日,预期定价日为6月6日,发售价区间为每股10-12港元,每手500股 [1] - 预期股份将于2025年6月10日在联交所开始买卖,越秀融资为独家保荐人 [1] 基石投资者 - 公司已与基石投资者签订协议,基石投资者将按发售价认购总金额8030万港元的发售股份 [2] - 以发售价中位数11港元计算,基石投资者将认购7299万股H股,占发售股份约3967%及全球发售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770% [2] - 基石投资者包括香港临泰微科技、曹柯、林小坚、中晟集团、李舒菡、Main Achieve Holdings及伍志发 [2] 募集资金用途 - 假设发售价为11港元且超额配股权未行使,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预计为1483亿港元 [2] - 募集资金将按以下比例分配:365%用于研发活动以扩大产品组合及提高研发能力,334%用于增强生产效率及效益,201%用于扩大销售网络及国际版图,10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
容大合众拟港交所上市,年营收3.5亿却面临现金流紧张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5-29 15:06
公司概况 - 容大合众科技集团专注于自动识别资料收集(AIDC)装置及解决方案的供应,业务涵盖打印设备、衡器、POS终端机及PDA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 [1] - 公司致力于通过AIDC装置、物联网技术、云端打印及人工智能合成等功能提升企业及个人运营效率 [1] - 公司提供超过百种标准型号产品,服务领域包括零售、教育、餐饮、物流、仓储、制造、酒店、医疗及环境等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3.93亿元、3.49亿元和3.5亿元,呈现波动 [1] - 同期毛利分别为8986万元、8546万元和9937万元,2024年有所回升 [1] - 经营利润分别为4378万元、3100万元和4674万元,期内利润分别为3745万元、2760万元和4135万元 [1] - 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4561万元、3621万元和4964万元,净利率分别为11.6%、10.4%和14.2% [2]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761万元,现金流紧张 [2] 现金流与股息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净现金分别为6043.6万元、2452.1万元和5463万元 [3] - 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分别为-9929.8万元、2958.2万元和-2813.3万元 [3] - 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分别为4489.6万元、-6274.5万元和-3429.7万元 [3] - 同期向股东宣派股息分别为500万元、3500万元和3150万元 [3] 股权结构 - 公司由执行董事许开明、许开河及林燕琴领导,股权高度集中 [4] - 许开明及许开河通过厦门容信及其他持股平台共同控制约93%股权 [4] - 厦门容信由许开明及许开河分别持有99%及1%权益 [4]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林桦楠(3.29%)、杨礼铁(1.38%)、光云科技(1.07%)等 [4][5] 上市展望 - 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即将步入资本市场 [1] - 上市有望助力公司提升市场地位,加速技术创新与业务拓展 [5]
佳源科技退卷IPO:曾于2023年7月过会,原计划募资约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4 23:25
上市进程终止 - 佳源科技及其保荐人国泰海通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 深交所决定终止审核[1] - 公司原计划募资9.11亿元 用于智能电力物联终端研发(34,549.69万元) 物联通信模组建设(11,586.99万元)等5个项目[3] - 2023年7月7日通过上市委会议 但被问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放缓(2022年营收5.81亿元 vs 2021年5.28亿元)等问题[4]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14年5月 注册资本1.48亿元 法定代表人顾雄飞 注册地南京[5] - 前身为江苏佳源电力电气有限公司 主要股东包括周云锋(持股38.5394%) 南京佳源创业投资管理中心(17.5486%)等[6] - 专注智能电力领域 提供物联终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核心产品为智能融合终端(TTU)和低压分路监测单元(LTU)[7] 财务表现 - 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2.48亿元/5.28亿元/5.8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53.2% 但2022年增速降至10%[8] - 同期净利润2690.20万元/8928.93万元/9177.19万元 扣非净利润2000.28万元/7745.07万元/8737.13万元[8] - 2022年资产负债率42.15% 研发投入占比11.82% 较2021年(8.20%)提升3.62个百分点[9] 业务结构演变 - 智能电力物联终端收入占比从2020年62.50%降至2022年47.02%[9] - 智能电力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020年23.32%提升至2022年50.31%[9] - 2020-2021年累计现金分红2681.6万元(1200万元+1481.6万元)[10]
上海追溯平台
搜狐财经· 2025-05-18 09:31
1.1数据准确性问题 在追溯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由于商品的流通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或遗漏。这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取真实可靠的商 品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1.2信息孤岛现象 目前,许多企业在追溯系统中独立运行,各自为政,导致平台上的信息分散,难以形成完整的追溯链。消费者在查询商品信息时,常常面临信息不全或不一 致的情况。 1.3法规与标准缺失 上海追溯平台的建立旨在提升商品的透明度和消费者的信任度。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平台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现存挑战入手,分析可能的解决方 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现存挑战 为了解决信息孤岛现象,建议行业内的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共享追溯数据。通过行业协会或平台合作,形成统一的追溯数据库,提升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 性。 2.3制定统一标准与法规 推动行业内共同制定追溯标准,形成统一的追溯规范。同时,相关机构应加强对追溯平台的监管,确保平台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为消费者提供保障。 尽管追溯系统在逐步完善,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仍然不够健全。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企业在追溯过程中采用各自的规则,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整个 行业的透明度。 1.4 ...
海兴电力:拟共同投资设立产业基金 投向新能源、能源算法等前沿科技产业链上下游
快讯· 2025-05-16 18:19
海兴电力:拟共同投资设立产业基金 投向新能源、能源算法等前沿科技产业链上下游 智通财经5月16日电,海兴电力(603556.SH)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宁波涌聚与中金私募股权投资管 理有限公司、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中金海兴(苏州相城)股权投资 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8亿元。海兴电力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39,200 万元,出资占比为49.00%;全资子公司宁波涌聚作为普通合伙人认缴出资800万元,出资占比为 1.00%。该基金主要投向新能源、能源算法、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产业链上下游。 ...
益阳市赫山区翰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5-08 20:3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益阳市赫山区翰墨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郭佳伟,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益阳市域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持股比例100% [1] - 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营业期限从2025-5-7至无固定期限 [1] - 公司地址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赫山街道台家段社区平安巷22号,登记机关为益阳市赫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1] 经营范围 - 科技中介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五金产品研发、金属制品研发、科普宣传服务、汽车零部件研发 [1] - 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数字技术服务、5G通信技术服务、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 [1] -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体育消费用智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1] - 人工智能双创服务平台、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机械设备研发 [1] - 智能农机装备销售、智能家庭消费设备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智能仪器仪表销售 [1] - 智能农业管理、实验分析仪器销售、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物料搬运装备销售 [1] - 五金产品零售、汽车零配件零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自主开展法律法规未禁止、未限制的经营活动) [1] 行业分类 - 公司所属国标行业为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 [1]
2025年中国水环境监测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9 09:35
水环境监测行业概述 - 水环境监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测定水体污染物及生态指标,为水资源保护、污染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1] - 按监测对象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监测,分别关注常规水质指标(如pH、溶解氧)、地质相关指标(如硬度、氟化物)及海洋生态指标(如盐度、石油类) [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金属材料、光学材料等原材料供应商及传感器、数据分析软件等零部件制造商 [4] - 下游需求方涵盖环保/水利部门、水务公司及电力、化工等污染源企业 [4] 市场规模与构成 - 2024年行业规模达274.43亿元(+5.28%),其中监测服务占比50.7%,设备占比49.3% [9] - 环保政策趋严推动下游企业需求增长,驱动市场持续扩容 [9] 政策支持 - 国家密集出台《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等10+项政策,强化河湖治理、排污口整治及水质监测要求 [6][8] - 重点政策包括:2024年矿井水监测全覆盖、2027年排污许可全要素管控等具体目标 [8] 竞争格局 - **设备领域**:高端市场由外资及力合科技、雪迪龙等国内龙头主导,低端市场同质化严重 [11] - **服务领域**:华测检测、国检集团等第三方机构凭借资质和技术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11] - **代表企业**: - 雪迪龙2024年营收14.20亿元,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业务占比80.14% [13] - 国检集团2024H1营收10.41亿元,检验检测业务贡献71.90% [15] 技术发展趋势 - 物联网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大数据/AI技术应用于水质预测与污染源追踪 [17] - 行业标准化加速,推动传感器技术统一及质量管理体系完善 [17]
模拟芯片,也能3D集成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6 09:28
模拟集成电路市场概况 - 全球模拟IC市场预计今年收入达8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 [1] - 需求驱动因素包括AI、物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这些领域依赖模拟IC实现传感和电源管理功能 [1] - 模拟IC可处理连续信号(如温度、声音),是物理与数字世界交互的关键组件 [1][2] 薄膜3D模拟IC技术突破 - 东京企业OKI与日清纺合作开发垂直堆叠薄膜模拟IC,支持小型化和多功能集成 [1] - OKI的晶体薄膜键合(CFB)工艺可将功能层剥离并堆叠至5-10微米厚度,成本低于传统TSV技术 [3] - 日清纺采用铝屏蔽技术精准抑制层间串扰,解决高电压(20-30V)导致的寄生电容问题 [4][5] 芯片异构集成优势 - 薄膜3D堆叠技术可结合模拟与数字IC,推动小芯片(Chiplet)模块化发展 [7] - 小芯片方案能分功能优化、降低制造成本、提升良率(缺陷芯片可单独更换) [7] - 行业专家指出,未来需解决减薄工艺导致的制造缺陷和可靠性挑战 [8] 商业化进展 - 两家公司计划2026年量产新产品,目标覆盖多样化模拟IC及异构集成应用 [9] - 技术方向包括光学、电源等半导体设备的创新堆叠与互连方案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