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4200亿制药龙头业绩爆发,场内唯一药ETF(562050)收盘新高!高层最新发话力挺生物医药产业
新浪基金· 2025-08-21 20:13
制药板块市场表现 - A股制药板块8月21日全天表现强势,药ETF(562050)盘中最高上涨1.45%,收盘价1.108元创上市新高 [1] - 药ETF覆盖50家龙头药企,重仓创新药(60%)并兼顾中药,成分股中恒瑞医药涨1.81%,百济神州涨2.42%,百利天恒大涨4.21% [1] - 板块内部分化明显,博瑞医药、达仁堂跌幅超4% [1] 龙头药企业绩表现 - 恒瑞医药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157.6亿元(+15.9%),归母净利润44.5亿元(+29.7%),机构认为其进入业绩爆发期 [3] - 百济神州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46%,归母净利润4.5亿元(+115.63%) [3] - 药ETF成分股中18家已披露中报,17家盈利,12家净利润正增长,达仁堂净利润同比增193%,甘李药业净利润翻倍 [3] 政策动态与行业方向 - 高层8月20日调研强调加大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力度,推动研发优质新药 [4] - 特别提及中医药发展,要求通过现代科技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5] 重点公司财务数据 | 公司名称 | 营业收入(亿元) | 营收同比(%) | 归母净利润(亿元) | 净利润同比(%) | |----------|----------------|-------------|------------------|----------------| | 达仁堂 | 26.5052 | -33.1477 | 19.2762 | 193.0769 | | 甘李药业 | 20.6680 | 57.1836 | 6.0368 | 101.9646 | | 恒瑞医药 | 157.6119 | 15.8849 | 44.5011 | 29.6746 | | 中国医药 | 216.7493 | 3.3859 | 18.1483 | 7.0050 | [4] 行业配置建议 - 药ETF(562050)为场内唯一跟踪制药指数的工具,聚焦50家龙头药企,创新药占比60%且不含医疗/CXO [5] - 医疗ETF(512170)覆盖医疗器械(52%)和医疗服务(40%),包含6只CXO龙头股 [6]
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
证券时报· 2025-08-21 17:50
政策批复与战略定位 - 国务院原则同意《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2] - 方案以高水平开放和制度创新为核心 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发展[5] - 目标将江苏自贸区打造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和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高地[5] 地方政府实施重点 - 江苏省政府需制定专项方案并加快推进落地实施 加强协同监管和风险防控[5] - 省委书记强调生物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6] - 省政府会议要求推动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6] 产业发展方向 - 统筹国内高校资源对接和国际创新资源引入 拓展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范围[6] - 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对药物研发范式的变革 促进创新成果涌现[6] - 完善创新药械全生命周期帮扶机制 支持企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6] 配套支持措施 -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整体布局 将分中心建设与高校协同创新发展结合[6] - 丰富科技金融产品 抓好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6] - 省市联动协同发力 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6]
港股异动丨复宏汉霖涨近9% 股价续创历史新高 较年内低点已反弹超4.6倍!
格隆汇· 2025-08-21 14:31
公司表现与进展 - 股价创历史新高 盘中最高涨8.8%至85.95港元 市值达466亿港元 年内累计涨幅超2.6倍 较1月23日低点15.2港元累计上涨465.46% [1] - 10项肺癌研究入选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 包括4项口头报告及2项壁报导览 覆盖NSCLC和SCLC等多个亚型一线治疗领域 [1] - 花旗大幅上调目标价至95港元(原35港元) 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 预计HLX43风险调整后销售峰值达23亿美元 若在NSCLC等适应症获更多数据仍有上行空间 [1] 行业政策动态 -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0日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 强调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2] - 高层持续发声被解读为强烈积极信号 预示国家层面将延续并加大政策扶持与资源投入 尤其在当前经济背景下 [2]
李强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时强调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新华网· 2025-08-21 09:20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记者邹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0日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他 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 主体作用,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研发生产更多优质高效的好药新药,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李强首先来到昌平实验室,听取有关重大疾病诊疗技术和设备设施研发进展汇报。李强指出,要在生物医药这条新赛道上 跑出加速度,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希望大家锚定国际前沿和重要领域,重点围绕新靶点、新化合物、新作用机理等,集中 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多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多培养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不断夯实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根基。 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这是李强在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调研有关新药研发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在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强了解有关新药研发情况,察看药物化学实验室,细致询问生产流程。李强 说,我国健康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创新药发展前景广阔。要及时发现临床价值高、转化潜力大的创新药项目,加强跟踪 ...
李强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时强调: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新华社· 2025-08-21 08:54
行业政策支持 - 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2] - 在人才 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鼓励企业深化国际合作[4] - 强化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服务 提供一站式研发解决方案[5] 科技创新方向 -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锚定国际前沿 重点围绕新靶点 新化合物 新作用机理开展科研攻关[4] - 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产业发展 提高药物研发 临床试验 诊断治疗 生产流通等环节智能化水平[7]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尽快取得更大突破[7] 企业发展重点 - 大力培育优质企业 持续提升企业创新力 竞争力[4] - 推动医工结合 产学研融通 促进更多科创成果落地应用[5] - 优化平台建设运营模式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5] 产品研发与市场 - 研发生产更多优质高效的好药新药[2] - 及时发现临床价值高 转化潜力大的创新药项目 加强跟踪服务 推动医疗机构配备使用[4] - 优化药品集采和谈判议价机制 加大高水平创新药应用指导力度[7] 中医药发展 - 依靠创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 技术 材料[7] - 深化中医药基础理论 诊疗规律 作用机理的研究阐释 丰富治疗方法[7] -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产业化[7]
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1 07:43
行业政策支持 - 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2] - 在人才 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鼓励企业深化国际合作[3] - 强化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服务 提供一站式研发解决方案[3] 科技创新方向 - 重点围绕新靶点 新化合物 新作用机理开展科研攻关[2]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尽快取得更大突破[4] - 运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产业发展 提高药物研发等环节智能化水平[4] 企业发展重点 - 大力培育优质企业 持续提升企业创新力 竞争力[3] - 及时发现临床价值高 转化潜力大的创新药项目[3] - 优化平台建设运营模式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3] 中医药发展 - 依靠创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5] - 深化中医药基础理论 诊疗规律 作用机理的研究阐释[5] -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产业化[5] 产业协同机制 - 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 充分调动各类资源[4] - 强化产品研发 审评审评 管理使用等政策衔接和协同配合[4] - 优化药品集采和谈判议价机制 加大创新药应用指导力度[4]
李强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8-20 23:01
行业政策支持 - 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1]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 充分调动各类资源 凝聚创新合力 [3] - 强化产品研发 审评审批 管理使用等政策衔接和协同配合 优化药品集采和谈判议价机制 加大高水平创新药应用指导力度 [3] 科技创新与研发 -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锚定国际前沿和重要领域 重点围绕新靶点 新化合物 新作用机理等集中协同开展科研攻关 [1] - 多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 多培养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 不断夯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根基 [1] - 运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产业发展 提高药物研发 临床试验 诊断治疗 生产流通等环节智能化水平 [3] 企业发展与市场前景 - 我国健康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创新药发展前景广阔 [2] - 及时发现临床价值高 转化潜力大的创新药项目 加强跟踪服务 推动医疗机构配备使用 [2] - 大力培育优质企业 在人才 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鼓励企业深化国际合作 持续提升企业创新力 竞争力 [2] 创新生态与成果转化 - 做好软硬件配套支持 强化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服务 提供一站式研发解决方案 [2] - 推动医工结合 产学研融通 促进更多科创成果落地应用 [2] - 优化平台建设运营模式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 中医药发展 - 依靠创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 技术 材料等 [3] - 深化中医药基础理论 诊疗规律 作用机理的研究阐释 丰富治疗方法 [3] -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产业化 [3]
李强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时强调  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新华社· 2025-08-20 22:32
行业政策支持 - 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1] - 在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鼓励企业深化国际合作[1] - 强化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服务 提供一站式研发解决方案[2] 科技创新方向 - 重点围绕新靶点、新化合物、新作用机理集中协同开展科研攻关[1]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尽快取得更大突破[2] - 运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产业发展 提高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诊断治疗、生产流通等环节智能化水平[2] 企业发展重点 - 大力培育优质企业 提升企业创新力、竞争力[1] - 及时发现临床价值高、转化潜力大的创新药项目 加强跟踪服务[1] - 推动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创新药 优化药品集采和谈判议价机制[2] 产业生态建设 - 推动医工结合、产学研融通 促进更多科创成果落地应用[2] - 优化平台建设运营模式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2] - 依靠创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2]
兰州高新区政策红利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启新程
产业政策支持 - 甘肃省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支持兰州高新区开展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攻关成果推广试点 [1] - 政策聚焦技术研发、要素供给、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3] - 重点支持基因与细胞治疗、AI+制药、新型疫苗研发、经典名方二次开发、肿瘤精准诊断设备等前沿领域 [3] 产业发展现状 - 兰州高新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200多家 全产业链产值稳定在240亿元 [2] - 在全国206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评价中连续两年跻身50强 [2] - 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产业集群入选全国46家创新产业集群 [2] 细分领域优势 - 动物疫苗研发水平国内领先 口蹄疫疫苗占据全国60%以上市场份额 [2] - 人用轮状病毒疫苗和A+C群脑膜炎疫苗为全国独家品种 [2] - 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产品、医用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械市场占有率超70% [2] - A型肉毒毒素占据全国75%以上市场份额 [2] 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实现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 [3] - 研发创新药2-3个、医疗器械新产品3-5个 [3] - 培育年销售额超5亿元的重磅品种2-3个 [3] - 推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入驻企业超10家 [3] 企业动态 - 中农威特研发口蹄疫变异毒株疫苗和mRNA疫苗 力争获得6-8个新兽药注册证书 [4] - 兰州名德药业推进藏系绵羊动物源胶原蛋白研究项目 布局高端医疗器械领域 [4] - 皓天科技成为12家全球50强药企供应商 [4] - 积石药业司美格鲁肽原料药进入中试阶段 [4] - 中农威特新建生产线通过GMP验收 [4]
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 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水涨船高
新华网· 2025-08-12 13:47
行业整体表现 -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受益于居民健康意识提升 [1] - 深市14家医疗保健企业中12家净利润预计正增长 占比85.71% [1] - 康泰生物 贝达药业 川宁生物位列净利润增长前三 增幅上限分别为815.86% 154.43%和140.57% [1] 政策环境支持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开辟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1] - 国家持续推进医疗改革 药品集采执行至第九批 高值耗材执行至第四批 省际联盟集采稳步推进 [2] - 医保谈判规则逐步完善 政策面整体趋于温和 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 代表性企业业绩 - 川宁生物2023年预计归母净利润9亿元至9.9亿元 同比增长118.7%至140.57%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01.51%至121.66% [1][2] - 业绩增长主因市场需求恢复导致产品销量价格上升 绿色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 财务费用因利息支出减少及汇兑收益增加而下降 [2] - 贝达药业2023年预计归母净利润3.20亿元至3.70亿元 同比增长120.05%至154.43% 扣非净利润2.60亿元至3.10亿元 同比增长759.43%至924.71% [2] - 业绩增长得益于自主研发与战略合作双轮驱动 综合管理提升效益 [2] 产业发展前景 - 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高成长"成为行业鲜明标签 [1] - 优秀企业代表持续涌现 行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