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
搜索文档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人民日报· 2025-09-07 05:54
核心观点 - 文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展示了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1][2][3]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1亿人 [3] - 基本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5亿人 [3] - 基本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亿人 [3] - 基本医疗保险年度参保率稳定在95%,参保人数约13.27亿人,已建成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 [3] 就业与民生 -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达到1300万人,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5] - 明确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4] - 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4]
21社论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投资于人”驱动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07:41
社保政策调整 - 最高人民法院新规明确规避社保缴纳义务的行为无效 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护劳动者权益 [1] - 当前部分市场主体未缴纳社保 部分年轻人自愿放弃社保 反映社保体系完善度和认知度仍需提升 [1] - 社保体系是社会安全网的关键 能系统性应对经济周期转型带来的冲击 [1]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经济驱动从投资出口转向创新消费 "投资于人"成为核心动力 社保体系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增强社会共济能力 [2] - 完善社保可提升个人未来安全感 改善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预期 减少防御性储蓄 刺激边际消费递增 [2] - 部分行业通过不缴社保降低人力成本导致不公平竞争 新规将倒逼低效企业转型 促进高质量发展 [2] 城镇化与社保体系 - 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但户籍城镇化率不足50% 2.97亿农民工未完全市民化 [3] - 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等社保权利 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是长期战略 [3] - 人口规模巨大和共同富裕特征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保体系 需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等挑战 [3][4]
最严红线来了,国家要求“强制交社保”,什么信号?
36氪· 2025-08-07 19:57
社保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最高法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于不缴纳社保的约定无效,自9月1日起执行 [1][3] - 社保缴纳成为与纳税同等的法定义务,企业逃避缴纳将面临法律追责 [3][4] - 2024年中国就业人员总数7.34亿,仅33.5%拥有完整"五险"覆盖 [4] 社保制度历史与构成 - 1993年首次提出社保体系目标,1999年《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赋予员工追索权 [4] - 2019年起社保征收主体由社保局转为税务局,强化强制约束力 [5] - "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占比最高)、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5] 社保缴纳现状与阻力 - 北京最低社保缴纳标准下个人月负担716元,灵活就业者费用翻倍 [6] - 23.5%外卖骑手明确拒绝参保,38.9%仅愿支出月收入5%用于社保 [7] - 2.4亿灵活就业者中,年轻人因回报周期长、现金需求优先而抵触缴纳 [7][8] 社保基金收支与财政压力 - 2024年社保基金预算收入11.89万亿元,支出10.61万亿元,财政补贴达2.6万亿元 [10] - "现收现付制"下需1.67个工作者支撑1名退休人员,但当前退休潮年均超2000万人,新增劳动力仅1700-1800万 [10][13][14] - 广东省贡献全国养老金调剂资金的47.47%(1158.14亿元),东部省份承担主要调剂责任 [15][16] 政策调整对行业的影响 - 中小微企业(如餐饮、零售)合规成本上升,可能挤压3%利润率的外卖等行业利润 [17][18] - 企业或通过降低工资或采用无人机/机器人替代人力来转嫁成本 [18] - 社保体系需改进跨省报销、城乡标准统一等问题以提升吸引力 [19][20] 长期趋势与个体选择 - 社保普惠化是刺激消费的政策方向,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差距显著(3825元/月 vs 246元/月) [20][21] - 医疗保险被视为必要保障,养老保险虽回报周期长但具确定性 [21]
长护险最新覆盖面出炉,扩容保障网还有几道坎
北京商报· 2025-07-24 20:36
长护险制度发展现状 - 长护险试点地区已形成基本制度框架,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制度综合效应逐步显现 [1] - 长护险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 [1][4] - 试点范围从2016年15个城市扩展至2020年49个城市,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扩大范围 [4] - 长护险已惠及超200万失能群众,减轻家庭负担超500亿元 [5] 长护险制度意义 - 有效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痛点 [3] - 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第六险" [3] - 主要目的是减轻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的后顾之忧,降低家庭照料负担 [4] - 在服务老龄化大局方面具有重要民生价值 [5] 老龄化背景与需求 -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 [6] - 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6] - 我国失能失智老人已超4500万人,平均每6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需要长期照护 [6] 面临挑战 - 服务供给与专业能力不足,护理人员数量和机构规模增长仍不能满足需求 [7][8] - 筹资机制不完善,下乡难,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7][8] - 公众认知不足,评估标准不统一 [7][8] - 试点地区政策差异可能阻碍全国统筹 [8] - 长期千亿级资金支出需建立更科学的精算模型和动态筹资机制 [8] 发展建议 - 加速培育专业护理队伍,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并完善薪酬激励 [9] - 推动数据共享与精算创新,建立全国失能数据库 [9] - 强化顶层设计,统一保障范围与评估标准 [9] - 探索财政、个人、企业责任共担的多元化筹资模式 [9] - 引导保险机构开发补充性商业护理产品,形成多层次保障体系 [9]
民生为大,获得感持续增强(年中经济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4 06:11
中国式现代化与民生保障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以民生为核心,通过医保直接结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具体措施提升民众获得感 [1] - 各地区落实民生政策,通过资金投入和改革举措转化为实际福祉 [2] 就业形势与政策支持 - 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民生基础进一步夯实 [3] -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订单式培训(如"青川护工"品牌输出120名技能人才至杭州)、青年就业17条政策、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3000万 [4] - 企业稳岗扩岗政策:安徽发放每人1000元扩岗补助,小微企业最高授信5000万元,中央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 [5] - 新职业发展: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新职业被规范认定,科技发展催生就业新赛道 [6][7] 民生领域财政投入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预算均接近4.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5.9% [8] - 低收入群体保障:延边州发放救助金1.99亿元覆盖6.2万人,临时救助资金118万元惠及795人次 [8] - 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增至每人每年700元 [9] 重点民生服务优化 - 医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7075.26万人次,减少垫付469.92亿元(同比增37.97%和11.44%) [11] - 养老: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长护险覆盖超1.8亿人 [11] - 托育:12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国家推进普惠托育"1+N"体系建设 [11] - 住房:广西筹措34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北京提供15万套优惠租房房源 [12]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 教育均衡:四川罗江区通过教育集团实现城乡师资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13] - 政务服务:吉林新生儿"一件事"联办服务覆盖1.7万人,改革提升办事效率 [14] - 城市改造:合肥滨湖公园生态修复优化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15]
耿明斋:建议补贴中小微企业,以增加就业、提振消费 | 财经大V解码经济半年报
搜狐财经· 2025-07-15 21:04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60536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 3% 增速比2024年全年目标高出0 3个百分点 [1] - 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专家预计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完成无压力 [1][2] - 经济向好主要驱动力包括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消费升级及进出口逆势增长 [1][2] 消费市场分析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 同比增长5 0%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 4个百分点 [3] - 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表现突出 休闲消费领域增长显著 汽车普及和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带动需求 [2][3] - 住户存款增加10 77万亿元 占存款增量近60% 反映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倾向保守 [3] 消费提振策略 - 需拓展文化 体育 旅游等新兴消费领域 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 [3] - 建议通过财政补贴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 [3][4] - 完善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 消除消费后顾之忧 [4] -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提高劳动收入占比 降低政府和企业收入比重 [5] 产业发展亮点 - 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强劲 "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显著 [1] - 进出口在国际局势动荡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体现产业链优势 [2]
程实:协同三路径,五年可新增25万亿消费规模
第一财经· 2025-07-14 20:05
中国消费增长潜力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增长潜力来自边际消费倾向提升、服务消费扩容和下沉市场结构性机遇三方面协同推进,未来5年理论上可新增约25.5万亿元消费规模 [1][13] 边际消费倾向提升空间 - 当前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66%,显著低于美国(88%),若2025-2029年提升至70%可新增7.1万亿元消费,提升至75%可新增14.9万亿元 [2][3][7] - 美国经验显示边际消费倾向受宏观经济周期、财政政策、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具有政策响应性 [2][3] - 社保支出占比每提高1%可使最终消费率提升0.64%,基尼系数每下降1%可使消费率提升1.69% [4] 服务消费结构扩容 - 2024年中国服务消费占比43%(美国69%),若2029年提升至53%可新增14.9万亿元消费,提升至55%可新增29.8万亿元 [8][9] - 文旅、健康、教育、养老等服务业具有高乘数效应,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8][13] 下沉市场群体潜力 - 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达86%(城镇55%),若收入增速从8%提升至10%可新增3.5万亿元消费,提升至12%可新增7.2万亿元 [9][10] - 农村消费潜力释放需通过转移支付、农业附加值提升和创业就业支持 [9][14] 政策协同路径 - 服务消费端:重点布局教育、医疗、文旅、养老等优质服务资源 [13] - 社会保障端: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扩大医保覆盖、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13] - 收入分配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14]
14亿人,为何拉不动内需?
搜狐财经· 2025-07-06 19:56
中国消费不足现状与衡量 - 2022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7.2%,比38国平均水平53.8%低16.6个百分点,2023年最终消费率55.64%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 [2][3]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5%,北京上海消费增速分别下降14.1%和13.5%,远低于历史8%以上的增速水平 [2][4] - 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仅62%,较38国平均92.3%差距显著,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60%与国际平均58.2%相当 [2][6][8] 消费不足核心原因 - 居民负债压力:城市家庭房地产债务占收入比重达137.9%,房贷占家庭负债超60%,刚需家庭债务收入比高达151.3% [9] - 收入分配失衡:2021年高收入组占总收入46%而低收入户仅占4.5%,高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显著低于低收入群体 [10][15] - 社保体系差异:中国社保缴费率合计约40%,远超美国12.4%,医疗养老教育自付比例高强化预防性储蓄动机 [11] 消费群体差异特征 - 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30%却贡献50%消费,2030年占比预计超50%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13][27] - Z世代(1995-2009年出生)47%存在冲动消费,56.6%通过电商购买养生品,消费行为显著区别于传统群体 [17][24] - 城乡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但消费绝对值差距仍显著,中部地区消费差异呈扩大趋势 [19] 国际比较与结构差异 - 中国服务消费占比46%明显低于美国68.5%、日本57.7%,人均GDP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将成主要增长点 [20][21][26] - 劳动报酬占GDP比重52.4%高于38国平均43.6%,但财产净收入3.2%远低于美国10.3%和全球平均6.2% [2][21] - 居民储蓄率43.4%显著高于美国17.9%和日本30.4%,周工作时间48.6小时远超美日39小时水平 [21] 数字化转型与未来趋势 - 数字消费推动新零售渗透,17.9%消费者选择线上线下融合模式,Z世代56.6%通过电商购买健康产品 [17][24] - 2030年城乡居民服务消费预计超2万元,耐用消费品进入更新周期,服务消费占比将加速提升 [25][26][27] -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动区域收入差距缩小,中西部消费升级三大趋势显现 [19]
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
人民日报· 2025-06-22 05:47
民生政策实施 - 浙江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通过"沙漠的工坊"项目吸纳20余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月增收约3000元 [2][3] - 湖南湘潭市推行长护险试点,参保老人每月可享受16次居家护理服务,河北承德开展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 [3] - 福建三明市沙县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下乡巡诊和大医院帮扶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肿瘤患者有效转诊和治疗 [4] 普惠服务扩展 -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中心学校建成34间互动教室,通过"互联网+教育"对接银川名校优质资源 [5] - 上海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宝宝屋"提供普惠托育服务,财政专项运营经费支持每年12次免费服务,覆盖全区街镇 [5] -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700元,中央财政安排学生资助补助经费809.45亿元 [5] 社区服务优化 - 辽宁沈阳市大东区长安社区"幸福长者食堂"日均服务百余人次,为9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 [7] - 长沙天心区楠竹社区实施适儿化改造,新增儿童活动场所近万平方米,成为全国首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8] - 上海一季度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3万套(间),扬州建成各级各类体育休闲公园310个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