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助残
icon
搜索文档
重大利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意见》发布|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8-01 01:29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意见》,聚焦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需求 [1] - 政策强调保障基本、分级分类、服务可及、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服务经济困难重度残疾人 [1] - 将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定位为重要民生工程,解决其家庭急难愁盼问题 [2] 资金补助与政策支持 - 鼓励地方政府使用彩票公益金等资金支持经济困难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 [1] - 允许有条件地区将"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中的低保重度残疾人纳入中央财政集中照护服务补助范围 [1] - 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困境儿童福利保障等政策对托养照护服务的协同支持 [1] 人才队伍建设 - 完善残疾人托养照护相关专业人才岗位和资质要求,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2] - 推动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展康复治疗、护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 [2] - 支持科技助残,研发照护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康复辅助器具产品 [2] 行业发展方向 - 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的薪酬分配制度,畅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2] - 政策明确要求整合长期照护、康复服务、心理咨询等多领域资源提升服务质量 [2]
国务院办公厅:深入推进科技助残,推动照护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研发应用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7:22
政策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意见 强化专业人才岗位和资质要求 完善长期照护 康复服务 就业指导 心理咨询 社会工作等体系 [1] - 深入推进科技助残 推动照护机器人 人工智能等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研发应用 [1] 人才培养 - 支持引导普通高校 职业院校依托康复治疗技术 护理 医养照护与管理 社会工作等学科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强化联合培养与校企合作 [1] -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评价 畅通托养照护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1] 激励机制 - 鼓励引导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机构实行体现岗位职责 工作业绩 实际贡献激励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 [1]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科技助残 “点亮”他们的新生活
央广网· 2025-07-24 22:30
科技助残行业发展 - 电子导盲犬、脑机接口等科技产品正在显著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帮助解决出行、阅读等日常难题[2] - 智能手机语音转换、人机智能对话等技术使视障者能够进行网上阅读、学习及使用短视频平台[2] -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领域应用广泛,已实现残疾人完成弹钢琴、攀岩等高精度动作[2] 政策与市场需求 - "十四五"期间社会包容理念普及推动残疾人参与旅游、观演等活动,刺激无障碍科技应用加速发展[2] - 中国残联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视障人群、残疾青少年需求纳入专项,覆盖10多个省市40多个地区[3] -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群体,科技在功能改善领域具备巨大应用潜力,被视为"科技创新重要牵引"[3] 技术应用与未来方向 - 康复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体系研究成果已实现规模化落地应用[3] - "十五五"时期需聚焦残疾人需求与创新科技结合,推动无障碍技术高质量发展[3]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助残成果加速涌现
科技日报· 2025-07-23 08:55
科技助残政策与战略部署 -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在残疾人康复领域取得显著应用效果 例如脑机接口技术首要应用于医疗康复场景 [1] - 2024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助残科技创新纳入科技强国建设总体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强助残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1] - 中国残联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华为、科大讯飞等高科技企业签署战略协议 共同推进助残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 [1] 区域合作与产业落地 - 中国残联与北京海淀区、上海浦东新区及深圳、杭州等十地政府建立战略合作 确立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以推进创新与产业发展 [1] - "十四五"期间推动视障人群、残疾青少年需求纳入国家重点科技专项 康复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体系项目已在10余省市40多地区转化落地 [2] 技术应用与未来规划 - 中国残联重点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残疾人领域应用 促进助残新技术、新业态发展 [2] - "十五五"时期计划健全科技助残工作机制 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强化需求对接与创新应用 [2]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11项主要指标将如期实现 我国残疾人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0
7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残 疾人事业发展情况。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残疾人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朝着高质量发展要求 和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中国残联主席程凯说。 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的网织得更密、底兜得更牢 程凯介绍,《"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的11项主要指标将如期实现。 收入和就业方面,残疾人家庭年纯收入持续增长,2020—2023年年均增速超过了6.9%,与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基本同步;超217万人次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期间,全国已就业残疾人达901万 人,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达到231万人。 孤独症儿童教育不断加强。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61个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先后设立;实 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全国已建立12个专门的孤独症儿童学校。 面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需求,一系列举措推出。据介绍,目前有3000多家网站和手机APP完成了无障碍改 造,语音识别、文本转换等功能上线;相关企业公益无障碍导航已覆盖69座城市,智能化公交出行服务 系统逐步推广;各地残联建立无障 ...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助残工作取得显著发展
快讯· 2025-07-22 11:03
顶层设计完善 - 2024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发展助残科技创新纳入科技强国建设部署 [1]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健康、养老、助残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1] - 中国残联等9部委出台《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明确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1] 助残力量汇聚 - 中国残联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助残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 [1] - 与北京海淀区、上海浦东新区等10个市(区)人民政府及所在省(市)残联签署合作协议确定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 [1] 科技研发应用增强 - 中国残联参与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等重点专项 [2] - 推动视障人群、残疾青少年等需求纳入国家重点专项 [2] - 推广"残疾人与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体系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成果在10多个省市、40多个地区转化落地 [2] 社会氛围营造 - 2024年全国助残日以"科技助残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举办活动 [2] - 第17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以"科技赋能 共享福祉"为主题展示辅助技术科技创新成果 [2] -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发布智能仿生手、导盲六足机器人等15个典型案例 [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汇聚助残科技研发力量 [2] - 加大助残科技研发力度 [2] - 营造科技助残良好环境 [2]
“十五五”时期将把提高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作为首要任务
快讯· 2025-07-22 10:43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将重点提升残疾人民生保障 公共服务 平等权益 科技助残和精神文化生活五大领域 [1][2] 残疾人民生保障 - 将提高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作为首要任务 完善普惠性 基础性 兜底性民生保障制度 动态调整保障标准 [1] - 加强农村残疾人常态化帮扶 多渠道促进就业增收 [1] 残疾人公共服务 - 当前存在公共服务总量不足与质量效益不高并存问题 将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 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等短缺服务供给 [1] - 统筹整合生活性服务业 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等资源 推动助残服务与养老 托育协同发展 [1] 残疾人权益保障 - 已形成以宪法为核心 残疾人保障法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主干的法律体系 将推动修订残疾人保障法 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2] - 加强司法保护 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保障公平正义 [2] 科技助残创新 - 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下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 发展助残新技术新业态 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 [2] - 重点聚焦残疾人需求端与科技创新应用端双向发力 [2] 残疾人精神文化 -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支持残疾人参与文艺创作 培育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 [2] - 推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均衡发展 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 [2]
以钢铁感知温度、以算法丈量臂膀,链博会之光重塑生命新可能
华夏时报· 2025-07-20 00:41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设置"六链一展区",吸引国内外100余家企业参展 [1] - 数字科技链展区展示科技助残成果,涉及人形机器人、智能仿生手、AI算法等技术,目标重塑8500万中国残疾人的生活图景 [1] 科技助残产品与技术 - 浙江强脑科技第二代智能仿生手内置8通道电极片,可捕捉皮肤下0.1毫米神经电信号,大脑指令解析准确率达92%,残障人士可完成系鞋带、弹钢琴等精细动作 [2] - 湖北科峰智能传动展示直径3厘米的谐波减速器,回差精度小于1弧分,寿命超1万小时,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假肢 [2] - 灵心巧手科技高自由度灵巧手占据国内80%市场份额,采用记忆合金材料模拟人类肌腱弹性,抓握力误差不超过0.5牛顿 [3] - 英伟达"醒狮机器狗"搭载Jetson AGX Orin平台,通过AI视觉识别无障碍通道,未来可编程完成导盲任务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科技助残产业以年均25%复合增长率发展,涵盖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AI康复评估系统等领域 [5] -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带动上下游形成千亿级产业链 [5] - 湖北、浙江、广东、江苏四省已将"康复机器人"纳入医保目录和政府采购清单 [5] 政策支持 - 2024年底九部委联合推出《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大助残科技研发力度和增加科技成果供给 [4] - 政策推动AI从"被动救助"转向"赋能发展",促进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4] 社会影响 -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60%以上需要康复服务,科技助残可解决传统康复治疗人力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5] - 智能康复设备可提供高强度、标准化康复训练,实现个性化辅助,使治疗师聚焦评估与方案制定 [5] - 科技助残产业已形成覆盖基础研发、核心部件制造、终端产品集成与应用落地的完整链条 [6]
AI破壁人:百项科技点亮残特奥会无障碍赛场丨硬核龙岗再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4:37
科技助残产品与应用 - 音书科技研发的音书政务无障碍系统通过实时在线翻译功能实现语音与手语的即时转换,为听障人士提供高效无障碍沟通服务[1] - 龙岗区联合38家科技企业精选手语翻译器、导盲兔AI眼镜等108项优质产品,覆盖运动保障、生活服务、无障碍出行等场景[2] - 光祥科技的高对比度LED屏(3000:1)解决强光干扰,具备无限无缝拼接能力[2][5] - 德达医疗的分子筛制氧机可实现24小时持续供给高浓度医用氧气[2][8] - 赛特智能的扫地机器人能记忆残疾人公寓地形并自主规划清扫路线[2][8] - 凯洋医疗的脑机智能轮椅具备多种行驶模式和智能避障功能[8] - 新石器无人物流车承担赛事物资配送任务[8] 赛事科技应用场景 - 灵锶智能的四足机器狗与鑫龙浩的轮式无人巡逻车形成"地面防线",配合公安部门24小时巡逻[3] - 赛场设置2台音书-政务无障碍系统帮助听障人士沟通[6] - 导盲兔AI眼镜帮助视障人士实时读取场景信息[6] - 场馆加装无障碍智能升降平台,采用PLC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无缝衔接[7] - 使用医疗级测量血压手表、心理咨询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技术手段提供全方位服务[7] - 投放小型固态碱空气净化器24小时净化空气[7]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龙岗区政府设置科技办赛及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区,精选55家企业70款新产品集中展示[7] - 出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三年行动方案》,计划投入百亿订单推动超1000台机器人落地[8] - 搭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协同—数据反哺"全链条生态系统[8] - 2024年7月提出"3+5"产业服务体系,促成企业合作金额超10亿元,落地场景项目156个[9]
当盲人戴上智能眼镜
虎嗅· 2025-06-23 10:53
智能导盲眼镜市场现状 - 中国视障群体超过1700万人,出行面临巨大挑战[1]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预计出货量1205万台,同比增长18.3%[12] - 中国消费级AI/AR眼镜2025年Q1销量达9.6万台,同比增长45%[12] 主要产品与技术特点 启明无障碍科技 - 开发雷达避障眼镜,需配合手机小程序"启明瞳"使用,售价690元[19][22] - 障碍物探测距离约2米,通过声音报警提示,续航约3小时[19][22] - 产品重量75克,比普通墨镜更重,声音外放设计[20][22] 导盲兔 - 主打场景理解功能,可识别站牌、店铺招牌等,整机仅一个按键操作[23][25] - 内置芯片处理算法,无需连接手机,预售价格约1000元[25][26] - 支持自动模式切换,精准输出关键信息[25] 高校创新方案 - 上海交大团队研发多模态系统,结合骨传导耳机和腕部震动提示[38] - 系统功耗约7瓦,待机2-3瓦,续航7-8小时[43] - 采用VR训练系统提升人机交互适应性[41] 行业技术瓶颈 - 现有产品障碍物识别精度不足,动态场景处理能力有限[32] - 续航与轻便性矛盾突出,算法功耗制约性能[32][33] - 人机交互通道效率低,信息过载问题普遍[39][46] 政策与产业支持 - 深圳无障碍孵化空间已孵化62个项目,获得559项专利[14] - 国家将辅具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科技助残政策[31] - 行业标准制定中,聚焦环境识别、避障精度等指标[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