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制造
搜索文档
恒锋工具上市9周年:归母净利润增长90%,市值较峰值蒸发四成
金融界· 2025-07-01 10:23
公司概况 - 恒锋工具自2015年7月1日上市至今已9年,上市首日收盘价为28 96元,市值为18 10亿元,当前市值为56 48亿元,累计增长2 12倍 [1][6]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现代高效刃量具产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制造型产品,其中精密复杂刃量具收入占比最高达61 42%,精密高效刀具占比21 90% [3] 财务表现 - 2015年归母净利润为0 68亿元,2024年增至1 29亿元,累计增长90 04%,期间无亏损年份,盈利增长年份占比50 0% [3] - 2020年营收为3 87亿元,2024年增至6 08亿元,整体保持增长但增速波动 [3] - 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0 83亿元,2024年为1 29亿元,利润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 [3][4] 市值变动 - 2025年2月26日市值达峰值96 04亿元,股价56 07元,但至6月30日市值回落至56 48亿元,较峰值蒸发41 20%(39 57亿元) [6]
飞亚达20250606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公司 飞亚达、PROPDO、长丰齿轮、长空齿轮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结构** - 飞亚达主要业务有自主品牌手表(占销售额 20%左右)、瑞士名表销售(占比约 70%)、精密科技和智能穿戴(极狐品牌智能手表)、物业租赁(占比约 3.3%)[3] - 2024 年总营收约 40 亿元,净利润 2.85 亿元,业务主要集中在华南区,占比 47% [2][3] 2. **收购 PROPDO** - PROPDO 专注精密齿轮和减速器,在航空航天小模数齿轮和减速器方面领先,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5] - 收购后保持其独立性,加强财务管控,在研发和市场端协同,实现工艺互补 [4] - 收购是转型升级重要战略举措,能增强技术实力,拓展高潜力市场 [2][5][6] 3. **市场前景与业务信心** - 长期手表市场前景广阔,虽短期受消费环境影响,但全球瑞士名表销售呈增长趋势,对自主品牌手表乐观 [6] - 对长虹期望保持与宏观经济一致增速,看好 C919 等民用航空领域 [8] 4. **未来发展方向** - 发展手表和精密制造业务,手表是业绩基本盘,精密制造是转型升级方向 [7]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专注核心零部件,逐步向机电一体化发展 [4][22] - 继续寻找合适资源进行外延并购 [18] 5. **各业务具体情况** - PROPDO 过去几年收入和利润增速稳定,2024 年受航空航天项目波动影响 [2][6][7] - 飞亚达已有精密加工业务规模在 1.7 - 1.8 亿元,发展平稳 [11] - 齿轮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合计占公司业务收入约 20%,无人形机器人催化时市场规模小 [16] - 瑞表业务 2024 年和 2025 年一季度略有下降,在中国瑞表经销商中排名第二 [24] - 自有品牌业务占比小于 20%,最近两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航空航天特色手表成绩不错 [24] - 行星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比重整体上升,2023 年较 2024 年有所减少 [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人事安排**:收购 PROPDO 后人事安排不大调整,保持一定独立性,董事会层面调整,加强财务管控 [8] 2. **客户合作**:长空齿轮在灵巧手领域与多家客户达成批量合作,部分实现独供,关节模组有合作在论证 [13][14][15] 3. **门店布局**:瑞表全国约 200 家门店,每年调整;自有品牌手表约 2000 多个线下网点,在整合 [24] 4. **竞争格局**:国内瑞表主要竞争对手有盛时、周大福等;自主品牌主要竞争对手有天王、罗西尼和依波 [24][28] 5. **价格情况**:瑞表客单价平均 2 - 3 万,劳力士 6 - 10 万,浪琴约 2 万;自有品牌手表现均价约 2000 元 [24][25][27] 6. **关税与价格差异**:瑞表进口关税石英表 5%,机械表 4.4%,境内外价格差异 10% - 20% [27] 7. **IP 合作**:自有品牌与航空领域及《三体》等 IP 合作,航空航天系列 IP 占销售额 10% - 20% [27] 8. **机芯布局**:收购瑞士腕品爱彼(AP),在瑞士设厂自研机芯,发展良好 [30]
陕西汉中齿轮厂,站在了腕表巨头飞亚达背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16:55
飞亚达收购长空齿轮 - 飞亚达拟以现金收购关联方陕西长空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权 旨在锁定高端精密制造能力 [2][3] - 长空齿轮是国内小模数齿轮领域隐形冠军 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 航天 电子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6][7] - 截至2024年底 长空齿轮总资产6 73亿元 净资产2 32亿元 全年营业收入3 72亿元 净利润2297万元 [8] - 长空齿轮拥有军工级精密齿轮技术 可补足飞亚达在核心零部件制造和精密制造上的短板 [9][19] 飞亚达战略转型 - 飞亚达主业包括"飞亚达""Emile Chouriet"等多个手表品牌 其中"飞亚达"定位为航空航天特色高品质中国表 [10]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43 54亿升至45 70亿后跌至39 41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2 67亿增至3 33亿后下滑至2 20亿元 [14] - 公司将加速精密科技与智能穿戴规模化 作为新增长点 长空齿轮技术可反哺腕表高端机芯制造 赋能智能穿戴业务 [11][20] - 飞亚达自主研发的"摘星"自动机械机心成为首个通过法国贝桑松天文台认证的女航天表机芯 [17] 行业趋势 - 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8%~20% 腕表品类受消费外流影响 瑞士手表对中国大陆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5 8% [16] - 中国腕戴设备(含智能手表和手环)出货量同比增长20 1% 位居全球第一 运动装备 健康监测设备需求攀升 [16] - 传统手表消费市场与智能穿戴市场此消彼长 迫使飞亚达向产业链上游及核心技术突围 [16][18] 汉中产业价值 - 汉中通过产业沉淀形成飞机制造 数控机床 精密刀具产业集群 近年加速推进产业转型 [21] - 2025年1月中航电测以174 39亿元收购成飞集团 创深市注册制以来重组规模之最 重组后公司市值剑指千亿 [23] - 2023年5月陕天然气以1750万元收购新汉能源51%股权 为页岩气开发铺路 [24] - 外部资本和头部药企频频介入汉中中医药产业 修正药业成立5个属地子公司开展研发生产销售业务 [24]
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40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 宇树科技G1展示"功夫模式",众擎科技PM01完成前空翻,"天工"机器人攀爬百级台阶,优必选Walker S1实现多台协同搬运大尺寸料箱,标志着技术加速成熟[1] - 从Demo演示、静态展览发展到规模化测试和小范围应用,在工业制造、养老照护等领域展现应用潜力[1] - 市场机构预计今年或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产品将进一步打开市场[1] 技术驱动因素 - AI大模型引入显著提升综合能力,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使人机交互更有效[1] - 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语义理解技术进步使动作复杂度提升,行走坐卧姿态更流畅[1] - 相比早期需提前扫描建模适应环境,现在能直接在真实场景执行任务[1] 中国产业发展现状 - 研发水平与国际同步,产业链逐步建立[2] - 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为产业提供发展机遇[2] - 政策支持措施和法规完善推动市场环境规范化[2] 未来发展展望 - 需包容技术迭代过程中的动作失误,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2] - 预计未来将更好融入现实世界并拓展应用场景[2]
未来五年机器人全产业链耗铜量分析及趋势解读
雪球· 2025-03-22 16:32
机器人产业链耗铜分析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精密制造技术推动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铜作为关键材料在产业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2] - 未来五年全球机器人产业铜需求将从2025年21 4-38 750吨增长至2030年45 300-81 000吨,年复合增长率30 6% [19][39] - 人形机器人、精密电机升级和智能化是核心驱动力,中国、欧美为主要需求市场 [39] 产业链各环节耗铜量 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 - 电机与伺服系统:工业机器人单台耗铜5-8公斤,协作机器人达10-12公斤 [4] - 传感器与电路板:单机器人传感器耗铜1-2公斤,PCB板铜箔占比8-10%,控制器耗铜0 5-1公斤 [5][6] - 减速器与轴承:RV减速器单台耗铜0 3-0 5公斤 [7] - 上游总耗铜量:工业机器人6-12公斤/台,协作机器人12-15公斤/台 [8] 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 - 线束与连接器:单台工业机器人线束耗铜3-5公斤,高速数据接口连接器耗铜0 2-0 3公斤 [9][10] - 机械结构件:轻量化关节采用铜合金,单台耗铜1-2公斤 [11] - 热管理系统:散热器与导热管耗铜0 5-1公斤 [12] - 中游总耗铜量:工业机器人4 7-8 3公斤/台 [13] 下游系统集成与应用 - 充电与能源模块:AGV/AMR充电桩电缆耗铜2-3公斤/台,储能电池连接片耗铜1-1 5公斤 [14][15] - 智能工作站:配电系统耗铜5-10公斤/套 [16] - 下游单台关联耗铜量:8-14 5公斤 [18] 技术趋势影响 - 人形机器人:单台耗铜量达50-80公斤(特斯拉Optimus等),2030年产量若达500万台将新增铜需求25-40万吨/年 [21][22] - 高频高精度电机:磁悬浮电机等普及使绕组密度提升30-50%,单台电机耗铜量增加2-3公斤,2030年额外拉动铜需求3-5万吨/年 [23][24] - 材料替代:铝导电率仅为铜61%,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电性不足,短期内难以替代铜 [25][26] 区域市场特征 - 中国:2025年机器人密度翻倍政策将带动铜需求占全球45-50%,但铜矿自给率不足30% [28][29] - 欧美:欧盟高端机型(如库卡KR FORTEC)单台耗铜量比标准机型高20%,碳关税或增加铜材加工成本5-8% [30][31] - 日本:精密减速器铜合金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溢价达30-50% [32] 产业投资方向 - 高附加值环节:电磁线企业(机器人电机绕组专用铜线)、铜合金制造商(如中铝洛铜) [34][35] - 技术替代监测:需跟踪超导材料、复合金属技术进展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