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治疗
搜索文档
两项手术,被禁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6:50
国家卫健委禁止两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2]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2]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禁令详情 - 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 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 [4] - 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4] -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应用该技术 [4] - 未来在具备充分临床前研究证据后可指导有条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 [4] 空肠回肠吻合术禁令详情 - 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5] - 单独实施可能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 [5] - 该技术曾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已被减重代谢领域临床淘汰 [5] -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应用该技术 [5]
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两项手术
财联社· 2025-07-09 14:45
国家卫健委禁止两项手术应用于特定疾病治疗 核心观点 - 国家卫健委发布两项禁令,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原因是这两项技术缺乏安全性、有效性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1][2][6] 空肠回肠吻合术禁令 - **技术定义**:空肠回肠吻合术主要用于肠道梗阻、肿瘤切除后重建或先天畸形修复,通过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 [3] - **禁止原因**: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治疗可能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且缺乏基础理论支撑和高质量循证医学依据 [4] - **落实要求**: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加强监管和健康教育 [5]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禁令 - **技术定义**:该手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淋巴管/结与静脉吻合,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淋巴水肿 [7] - **禁止原因**: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不明确,缺乏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高质量证据 [8] - **落实要求**: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临床应用,并指导有条件机构在伦理论证后规范开展临床研究 [9]
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两项手术
券商中国· 2025-07-09 14:11
国家卫健委禁止两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空肠回肠吻合术治疗2型糖尿病 - 国家卫健委评估认为该技术缺乏基础理论支撑和高质量循证医学依据,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1] - 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使用该技术 [1] - 违规使用该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受到严肃处理 [1]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 国家卫健委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不明确,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2] - 禁止将该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使用并做好患者随访 [2][3] - 在具备充分临床前研究证据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在伦理委员会论证下开展临床研究 [3] - 违规使用该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受到严肃处理 [3] 后续监管措施 - 国家卫健委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对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再次组织论证 [3]
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13:27
国家卫健委禁止"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1] - 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 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 [1] - 安全性 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1] 技术评估依据 - 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评估认为该技术缺乏相关临床前研究的直接证据 [4] - 安全性 有效性和经济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和卫生经济学证据 [4] - 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做出禁止决定 [1] 监管要求 -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该技术临床应用 [1] -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日常监管 [5] - 医疗机构需做好患者随访服务 在具备充分证据后可开展临床研究 [1] 技术背景 - 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淋巴水肿 [3] -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静脉吻合的手术 [3] - 此前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该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引发医学界热议 [1] 市场规模 -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千万 [1] - "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此前热度居高不下 [1] 后续监管措施 - 国家卫健委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再次组织论证 [2] - 违规使用该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将受到严肃处理 [2] - 同日国家卫健委还禁止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 [2]
国家卫健委叫停LVA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快讯· 2025-07-09 09:06
医疗技术监管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1]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1] - 个别医疗机构开展"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1] - 专家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 [1] - 该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1]
“体重管理”赛道新动态!博瑞医药公布两项II期临床研究数据
国际金融报· 2025-06-24 21:16
核心观点 - 博瑞医药在ADA会议上公布自主研发的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BGM0504的II期临床研究数据及新型Amylin BGM1812的临床前研究结果 [1] - BGM0504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降糖疗效并初步显示出优于司美格鲁肽的临床疗效 [1] - BGM0504在超重/肥胖非2型糖尿病成人群体中展现出显著的体重管理潜力和代谢风险指标综合获益的潜质 [1] - BGM1812临床前数据显示其受体激活能力显著增强可实现强效减重并与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产生协同作用 [1] 临床研究数据 - BGM0504在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2期临床研究中初步显示出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 [3] - 大多数不良事件严重程度为轻至中度且无需干预即可自行缓解未观察到低血糖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 [3] - BGM0504注射液初步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进一步开发的强有力候选药物 [4] - 在后续3期临床研究中通过优化剂量滴定周期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和耐受性 [4] 公司表态 - 博瑞医药CEO表示II期数据凸显BGM0504作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药物的国际第一梯队潜力包括其可能优于司美格鲁肽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表现 [4] - BGM1812的临床前数据进一步验证其作为新型Amylin的开发价值彰显公司产品管线中的更多潜力 [4] - 公司依托多肽领域的深厚积累和高效药物研发传统致力于加速创新疗法开发以满足代谢疾病等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4] 药物特性 - BGM0504注射液是自主研发的GLP-1/GIP受体双重激动剂可激动GIP和GLP-1下游通路产生控制血糖、减重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生物学效应 [4] - 该药物目前在中国开展针对体重管理和2型糖尿病的III期临床试验并在美国完成US bridging临床研究 [4] - 迄今已有超1000例患者接受治疗显示出卓越疗效和良好安全性 [4] - BGM1812是一款基于AI/ML优化设计的新型Amylin具有强效和超长效作用特点未来有望开发为每周一次口服制剂 [5] 业务现状 - 截至目前博瑞医药的中间体及原料药产品主要覆盖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免疫抑制等治疗领域 [5]
礼来计划年底前递交efsitora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上市申请
快讯· 2025-06-23 09:44
礼来胰岛素efsitora alfa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 - 公司宣布了QWINT-1、QWINT-3和QWINT-4三项3期临床研究的详细结果 [1] - 研究评估了每周一次胰岛素efsitora alfa在首次使用胰岛素治疗、既往已使用每日基础胰岛素治疗,以及既往基础胰岛素与餐时胰岛素联用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 所有研究中均达到了主要终点,即每周一次的efsitora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方面非劣效于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 [1] 礼来efsitora alfa的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向全球监管机构递交efsitora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上市申请 [1]
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司美格鲁肽口服片14mg
GLP1减重宝典· 2025-06-22 15:21
司美格鲁肽片在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 - 司美格鲁肽片(诺和忻)在中国获批的重要支持来自PIONEER 11和PIONEER 12研究,这两项研究以中国人群为主 [2] - 该药物适用于饮食和运动控制不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可作为单药或与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治疗剂量为7mg或14mg [2] -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在较年轻时被诊断且BMI较低,这可能影响药物效果,因此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是必要的 [3] 中国人群与西方人群的差异 -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型与西方人群不同,可能对药物产生不同反应 [4] - PIONEER系列全球3期临床试验显示,司美格鲁肽片在降糖效果和安全性上优于活性对照药物及安慰剂,并能持续改善血糖控制和减重 [3] PIONEER 11研究(单药治疗) - 研究设计:26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纳入521名患者(75%为中国人群) [5] - 基线特征:男性占比55.4%-68.5%,平均年龄51-54岁,糖尿病病程1.7-2.7年,体重76.6-81.1kg,HbA1c约8.0% [5] - 主要终点:26周时所有剂量司美格鲁肽片HbA1c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安慰剂,14mg组降幅达1.6% [5] - 次要终点:7mg和14mg剂量组体重减轻显著,14mg组总人群下降3.0kg,中国亚组下降2.6kg [5] - 安全性:胃肠道不良反应最常见但大多轻微短暂,无严重低血糖事件报告 [7] PIONEER 12研究(联合治疗) - 研究设计:26周随机、双盲、活性对照试验,纳入1441名患者(75%为中国人群) [10] - 基线特征:男性占比56.5%-59.6%,平均年龄53-54岁,糖尿病病程5.2-5.9年,体重78.3-80.8kg,HbA1c 8.1%-8.2% [10] - 主要终点:26周时所有剂量司美格鲁肽片HbA1c降幅显著优于西格列汀组,14mg组降幅1.6% [11] - 次要终点:14mg组体重降幅总人群3.8kg,中国亚组3.4kg,显著优于西格列汀组(-0.4kg) [11] - 安全性:胃肠道不良反应最常见但大多轻微短暂,无严重低血糖事件报告 [13] 研究结论 - 14mg剂量口服司美格鲁肽在中国人群中表现出显著减重和降糖效果,尽管基线体重较低仍能达到与高剂量试验相似效果 [14] - 14mg司美格鲁肽更适合中国人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4]
降低45%痴呆风险!司美格鲁肽等GLP-1RA类药物独特神经保护作用创新发现
GLP1减重宝典· 2025-05-16 10:15
GLP-1药物与痴呆风险关联研究 - 核心观点:GLP-1受体激动剂(如Ozempic、Wegovy)可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其保护作用可能超越单纯血糖控制机制[2][4] - 研究设计:基于26项随机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覆盖超16万名未确诊痴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至少6个月[2][4] - 关键数据:干预组痴呆发病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比值比0.55(95% CI 0.35-0.86)[10] 机制探讨 - 抗炎作用:GLP-1药物可能通过减轻慢性神经炎症延缓脑细胞损伤[11] - 心血管获益:减少动脉斑块堆积和调控血压,间接降低血管性痴呆风险[12] - 对比证据:SGLT2抑制剂(另一类降糖药)未显示与痴呆风险的显著关联,提示GLP-1作用机制独特[7] 临床意义与研究局限 - 处方建议:目前不足以推荐GLP-1药物专门用于痴呆预防,但对高认知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可作为优选方案[15] - 时间局限:现有研究最短随访期仅6个月,需更长期数据评估持续效果[15] - 前瞻性研究:两项司美格鲁肽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试验结果将于2023年公布[16] 学术共识 - 趋势验证:观察性研究与对照试验均显示GLP-1药物与痴呆风险降低的一致性关联[13] - 专家评价:华盛顿大学学者认为该结果为后续针对性试验奠定基础[6]
翰森制药孚来美纳入最新专家共识,助力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革新
中国经济网· 2025-04-22 14:54
行业动态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发布《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2025版)》旨在规范GLP-1RA与胰岛素联合治疗方案临床应用并为基层医师提供科学权威参考[1] - GLP-1RA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可针对2型糖尿病多种病理生理缺陷干预 显著增强降糖效果 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 降低体重增加和低血糖风险 已成为临床常用联合治疗方案[1] - 足量GLP-1RA联合胰岛素可为患者带来心血管及肾脏保护等额外获益 无论日制剂还是周制剂均能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提高血糖达标率[1] 产品进展 - 翰森制药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商品名:孚来美)成功纳入《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2025版)》推荐 助力2型糖尿病联合治疗革新[1] - 孚来美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GLP-1RA周制剂及全球首款PEG化长效降糖药物 2019年获批上市后迅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 - 临床研究证实孚来美降血糖疗效明确 在减轻体重 改善血脂血压及肾脏保护等方面作用积极 安全性良好 其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给药方式极大提高患者用药便利性和依从性[2] 临床证据 - 《糖尿病治疗》(Diabetes Therapy)发表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首次评估孚来美联合基础胰岛素疗效与安全性 证实联合治疗不仅能优化血糖控制 还能额外带来减重获益 对肥胖 女性及病程较长患者效果尤为显著且不显著增加低血糖事件风险[2] - 研究为胰岛素治疗不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 有力支持孚来美联合胰岛素临床应用[2] - 基于空腹C肽2型糖尿病分型为精准治疗提供便捷途径 GLP-1RA适配不同分型精准治疗方案[1] 市场认可 - 孚来美此前已纳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2] - 此次纳入GLP-1RA联合胰岛素治疗专家共识将进一步提升孚来美临床应用科学性与规范性 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更精准治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