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央广时评 | 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央广网· 2025-05-29 16:25
民俗游市场热度 - 端午民俗游搜索量显著增长 "龙舟基地"搜索量同比上涨216% "龙舟文化园"搜索量上涨147% [1] - 温州 佛山等地成为龙舟文化体验热门目的地 [1] - 入境游政策优化推动国外游客通过民俗游体验中华文明 [1] 民俗游经济价值 - 民俗文化是文旅产业"富矿" 蕴含经济开发潜力与文化传承使命 [1] - 民俗游成为激活文旅消费重要引擎 浙江乌镇"长街粽宴" 安徽宏村微缩龙舟赛等案例涌现 [1] - 福州依托龙舟文化推出内河游航线 串联历史文化街区与潮流商圈 [1] 消费需求升级 - 端午出游需求从"吃粽子 饮雄黄酒"浅层体验转向文化内涵深度体验 [2] - 端午节与儿童节叠加 亲子游 家庭游成为主力 家长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2] 行业发展方向 - 需在特色 品质 文化三维度协同发力 实现从"流量"到"留量"转化 [5] - 应深挖地域文化特质 打造可触摸 可参与的多元场景 如龙舟文化延伸民俗表演 手工艺体验等 [5] - 需完善交通 住宿等配套设施 建立科学分流机制 提升服务软硬件质量 [5] - 警惕过度商业化 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让游客感知文化精髓 [6] 产业融合趋势 - 民俗基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传统习俗与现代服务体验同频共振 [6] - 民俗游将持续释放活力 为文旅消费注入源头活水 [6]
中华恐龙园主体结构封顶 原创“暴宝”IP成青少年“新宠”
江南时报· 2025-05-29 12:24
项目概况 - 泰州中华恐龙园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暴宝庄园迎来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6年上半年开园 [1] - 项目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占地约10万平方米,规划构建梦幻村落、妙趣田园、奇迹森林三个内容区 [1] - 目前24栋用房完成主体封顶,建筑单体施工基本完成,整体进度顺利可控 [1] 项目定位与特色 - 以国产原创恐龙形象"暴宝"为IP,科普研学为内核,融入科普研培、文化体验、情景商业等元素 [1] - 规划科普研培、文化体验、情景商业三大板块,打造强IP、高复合、高粘性、深体验的原创微旅游目的地 [1] - 通过"生产、生活、生态"的文旅融合,构筑丰富多元化的高品质亲子、研学与科普消费体验新场景 [1][2] 设施建设进展 - 近期13栋单体建筑通过验收,包含游客服务中心、多功能剧院、沉浸式滚球影院、数字光影馆等核心设施 [2] - 还包括传承传统工艺的铁匠铺、木艺坊等体验场所 [2] - 下一步将展开室内外装修工程,推进设施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启动外围道路铺装及景观绿化工程 [2] 行业影响 - 作为江苏省重点打造的文旅产业标杆项目,项目将推进科普研学消费热潮 [1] - 项目由中交二航局负责投资建设运营,体现公司在文旅产业领域的布局 [1]
以歌为媒,唱响赣鄱文旅新乐章
环球网· 2025-05-29 09: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当音符遇见山河,当旅行被谱写成歌,一场音乐与文旅深度融合的视听盛宴拉开帷幕。5月25日,携程 联合网易云音乐共同主办的"如歌的旅程"颁奖盛典在江西南昌举行,海内外实力音乐人与广大乐迷齐聚 赣江之畔,见证百万大奖揭晓时刻,聆听音乐与城市的深度对话。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的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月系列活动之一,"如歌的旅程"践行文化和 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歌为媒、以旅兴城",开启目的地营销创新模式。当城市文化力量邂逅流行音乐 基因,"如歌的旅程"在跨界共振中绽放,让更多的原创音乐流淌于街头巷尾,引领更多游客"跟着歌声 去旅行"。 星耀英雄城:音乐与城市共振,见证金曲荣耀时刻 颁奖盛典现场群星璀璨,胡彦斌、于文文、马思唯、黄绮珊、陈思思等实力派表演嘉宾倾情献唱,方文 山、姚谦、陈牧荻等特邀颁奖嘉宾现场助阵,与观众一同见证"如歌的旅程"百万神曲的诞生。 国际知名音乐人Chris James与华语歌手程响以一曲《如画江西 如歌旅程》拉开盛典序幕,配合充满江 西山水元素的舞台设计,瞬间点燃全场观众热情。"如歌的旅程"音乐叙事中,刘凤瑶一首《相聚在上 海》唱出奔向星辰梦想的热情,陈思思 ...
以实际行动为谱写中原大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郑州日报· 2025-05-29 08:5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郑州高新区将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环大学科创圈"建设,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物理空间融合 [2] - 高新区持续做强智能传感器、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打造超硬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高新区厚植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软件、氢能氢燃料电池四大战新产业优势,推动上规模、成链条 [2] - 高新区前瞻布局算力、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三大未来产业,建设河南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2] - 管城区聚焦创新引领,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3] 文旅产业与融合发展 - 登封市将实施8处世界遗产数字化场景展示、中岳文化苑等项目,加快推进专题文化博物馆建设 [4] - 登封市加快推进天中湖康养文旅示范区等16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少溪河环境综合整治等10个景区提升项目 [4] - 登封市依托"天地之中"和"少林功夫"两大IP,培育"文旅+低空""文旅+赛事"等新业态,力争2025年接待游客突破3200万人次 [4] - 郑州市文物局将加快文物科技创新和文旅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擦亮"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 [5] - 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以"文旅+科技"赋能产品升级,推出"数字动物互动""冰雪探险"等新业态 [7] - 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等本土文旅内涵,推出"乐海神话世界主题演艺"等文旅产品 [7] 产业融合与区域发展 - 登封市积极探索"农文工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推进北部乡村全面振兴山地先导区建设 [4] - 登封市培育壮大铝加工制品、新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 [4] - 管城区统筹推进标志性文物展示、文化内涵挖掘、老城有机更新,加快亳都·新象、北庆里1926等文旅街区和豫州韵等文化场馆建设 [3] - 管城区深化游径打造和动线组织,持续打造"郑州有戏""巍巍亳都""漫步商都"等文化IP [3]
超火!龙舟“弯道飘移”、叠滘“郭富城”出圈,传统文化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7:31
端午民俗旅游市场升温 - 端午民俗体验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游客热衷参与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等传统活动[1] - 佛山叠滘夜训现场吸引大量游客围观,龙舟队训练强度大且具有社区传承特色[1] - 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佛山叠滘"龙船漂移"等特色赛事通过差异化定位打造地域文化名片,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链协同发展[2] 龙舟赛事全国性热潮 - 2023年南海"龙超"概念首次出现,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关注[3] - 广州车陂村龙舟招景活动包含46艘传统龙舟,保留游龙探亲、斗标等非遗内容[4] - 猎德村端午正日将汇聚150多条龙舟,举办"千围龙舟宴",海珠湿地同步推出"千人龙船宴"[4] - 东莞18个镇街近50场龙舟活动,包含巡游、非遗墟市、夜训观赏等特色项目[5] 区域旅游经济拉动效应 - 佛山叠滘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167%,酒店订单增145%,机票订单增110%[6] - 湖南汨罗端午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85%,酒店订单增88%[6] - 浙江嘉兴端午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40%,酒店订单增63%[6] - 东莞"龙舟月"设置免费接驳车、临时停车场及延长夜训时间,提升游客体验[8] - 佛山地铁3号线直达赛场,科学规划停车场及标注最佳观赛点,提升参与感[9]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东莞推出龙舟主题非遗墟市、篆刻展、AI影像展及研学项目[8] - 佛山酒店提供"观赛住宿+接送"服务,胜记艇仔粥推出龙船主题碗等限定美食[10] - 四川巴中中华龙舟大赛配套宋风集市、无人机表演等14项活动,恩阳古镇打造《梦华录》IP沉浸式街区[10] - "云上赛龙舟"线上活动设计虚拟赛道,全球用户可通过"手机划桨"赢取旅游券[10] 赛事规格与竞技水平 - 中华龙舟大赛设7个组别4个比赛项目,48支队伍约1100名运动员参赛[7] - 佛山叠滘龙舟赛因25米长船体50人团队在窄河道完成"L弯""S弯"漂移而具有高观赏性[6]
非遗体验、亲子互动、生态观光 密云区三大主题线路解锁端午新玩法
环球网· 2025-05-28 15:49
文旅活动策划 - 北京市密云区以"粽情山水 乐游密云"为主题策划系列文旅融合活动及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1] - 推出十余项特色活动包括书香诵读直播和传统习俗体验 [2] - 古北水镇围绕"亲子+传统"打造三大板块包含近十项手工DIY及二十余场演艺活动 [2] 旅游线路设计 - 粽情山水游线路串联云龙涧风景区、密云水库观景台等景点并提供精品民宿与露营体验 [3] - 粽情亲子游线路覆盖冶仙塔景区、张裕爱斐堡酒庄等点位包含香囊制作和葡萄酒DIY活动 [3] - 粽情度假游线路以古北口镇为核心联动蟠龙山长城、古北水镇等景区提供包粽子比赛和夜游长城体验 [3] 惠民政策与互动 - 清凉谷景区推出"1元解锁童趣"特惠门票 [4] - 古北水镇推出"亲子月"15周岁及以下儿童限时免票政策 [4] - 云水花溪民宿与冶仙塔景区联合推出含住宿和山地滑车体验的套票 [4] - 张裕爱斐堡酒庄开放葡萄酒调配和香囊DIY等互动活动 [4] 文旅发展理念 - 活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乡村振兴 [4] - 通过整合景区、民宿、美食等资源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4]
以演兴城开新局 演出经济驱动文旅消费增长
消费日报网· 2025-05-28 10:41
演出经济带动文旅消费 - "为演赴城"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带动酒店、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消费大幅增长 [1] - 美团旅行报告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音乐节、演唱会周边吃住玩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180% [3] - 北京昌平区通过音乐节整合文旅资源实现综合收入6593.05万元,延庆区草莓音乐节三天内直接和衍生消费达6000万元 [3] - 二、三线城市如安徽滁州葫芦果音乐节带动当地酒店预订量增长2.4倍,新疆伊宁蜜桃音乐嘉年华带动酒店预订同比增长1.3倍 [3] 政策创新与IP赋能 - 南京设立专项资金对优秀演出剧目实施补贴,比例最高达每张票价的50%,形成演出产业集聚效应 [5] - 苏州出台政策对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主办单位予以奖励,售票超5万人次按每人次15元奖励,超10万人次超出部分按每人次20元奖励 [5] - 湖北宜昌《三峡千古情》演出416场营收突破1亿元,带动宜都酒店入住率增长120%,旅游总收入增长超40% [6] - 扬州七河八岛音乐节通过打造特色音乐IP吸引全国消费者,西安音乐厅十余年举办4100余场音乐会接待听众超217万人次 [7] 行业转型与未来趋势 - 行业从"明星依赖"转向"IP孵化",从"流量竞争"转向"生态共建",从"短期火爆"转向"长效运营" [7] - 未来趋势包括"沉浸式"体验升级(如湖北宜昌《三峡盛典》采用全景多媒体等技术)、"在地化"深度融合(如南京"秦淮灯会")、"国际化"布局加速(如西安国际音乐节) [8] - 当前挑战包括演艺空间不足、内容供给缺乏、地域分布不均、艺术创作与表演质量参差不齐 [8]
“中国味”吸引更多新友故交(文旅棱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9:52
文化符号与旅游吸引力 - 茶、陶瓷、丝绸、长城等文化符号是外国游客来华旅行的核心吸引力,六成以上入境游客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主要目的 [1] - 这些文化符号既是外国游客对中国的美好想象,也是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1] - 如何让经典文化符号生动可感,让游客在短暂旅程中深度体验文化内涵,是行业盘活历史特色文化资源的关键 [1] 创新文旅产品与体验 - 浙江杭州推出茶主题研学课程、茶村民宿等产品,游客可参与采茶、炒茶农事体验并居住于茶园 [2] - 江西景德镇的陶艺工坊提供陶泥捏制、拉坯上釉等体验,让游客见证陶瓷制作过程 [2] - 广东广州的香云纱制作工艺体验让游客触摸"软黄金"织物的独特魅力 [2] - 创新的文化表达方式使"中国味"更加意蕴丰厚,推动文旅产品多元化发展 [2] 文化驱动的旅游趋势 - 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已成为外国游客入境游的核心吸引力 [1] - 行业通过深度文化体验产品吸引游客,如农事参与、手工艺制作等互动形式 [2] - 多元化的文旅产品有助于将更多外国游客"请进来",增强文化认同感 [2]
紧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机遇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郑州日报· 2025-05-28 08:41
产业发展规划 - 惠济区将构建以现代食品和装备制造为主导、生物医药为战新产业的"一县一主链"产业体系 [2] - 加快中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示范区建设,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资源 [2] - 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打造"黄河文化研学"特色品牌 [2][7]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实施深度节水控水措施 [2] - 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推进秦岭洛河山水工程和嵩山南麓示范工程 [4] - 培育绿色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环境"含金量" [5][6] 城乡发展与民生保障 -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2] - 在就业、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 - 强化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全链条保护机制,严守数量、质量、生态红线 [4]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建设"无废城市"科普示范基地 [7] - 依托"黄河三桥汇"、炎黄巨塑等核心景观,推进国家级研学基地建设 [7] - 发挥黄河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作用,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7] 区域战略实施 - 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43项市级专项规划和8个分区规划 [4] -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5] -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6]
千年文脉碰撞创新基因 武汉文旅“蝶变”向世界展翅
长江日报· 2025-05-28 08:31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武汉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五一"假期表现尤为突出 [1] - 一季度营业性演出突破1.1万场,同比增长14%,"演艺+文旅"模式显现乘数效应 [2] - 刀郎演唱会期间,外地观众带动周边消费:机票火车票预订量环比增10%,场馆5公里内酒店入住率同比增31.1%,永旺梦乐城经开店单日人流量同比增83% [3] 文化资源活化与创新 - 通过保护与活化历史街区(如昙华林),假期日均客流达8万-10万人次,成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样本 [2] - 加速推进"一桥两山"世界级景区建设,整合黄鹤楼、知音文化旅游区等资源统一运营 [2] - 文创产品表现亮眼:"鹤舞流光"冰箱贴销量超8万个,销售额破1000万元;"蒜鸟"玩具线下销售超15万个,带动方言系列文创研发 [3][4] 国际营销与影响力提升 - 樱花季期间,国际旅行者大会吸引200余位海外网红,相关内容获超4000万次曝光 [5] - "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70%,增速领跑中部地区 [5] - 海外推广成效显著:文旅部门赴6国推介,黄鹤楼等元素成为全球"云打卡"对象,年度宣传片获外交部官方账号转发 [5] 文旅融合战略方向 - 以"文旅+"深度融合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1] - 通过赏花经济、赛事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形成"流量矩阵",如"汉马"赛事与樱花季叠加效应显著 [3] - 构建文化认同体系,创新表达历史(如央视春晚汉口老房子、楚剧与知音文化结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