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搜索文档
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快讯· 2025-07-10 13:41
《科创板日报》10日讯,据"湖北发布"消息,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今日正式揭牌成立,由中国科学院 院士刘胜担任院长。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武汉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产教融 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兼具理论基础和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
中国职教再迎上市公司 优蓝国际以“产教融合”挂牌纳斯达克
财富在线· 2025-07-10 12:23
公司概况 - 中国最大的蓝领人才服务商优蓝国际即将完成纳斯达克挂牌,成为中国新增的"职教"概念上市公司 [1]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覆盖职业教育、人才招聘、雇员管理和市场服务的全链条蓝领人才终身服务模式 [2] - 旗下天坤教育是中国最大的职业教育服务品牌,形成"中高职并举、中高本贯通、学历和非学历同行"的全产业链布局 [2] 业务模式与规模 - 职业教育领域合作办学近100所,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中职学校数十所,是中国最大的中职教育服务商 [2] - 高职领域以5G现代通信、现代服务为特色产业学院共建方向,合作院校规模达数十所 [2] - 人才招聘领域为500强等大型用工企业提供服务,连续12年成为中国人力资源百强机构 [2] - 按2023/2024学年职业学校数量计算,是中国最大的职业教育管理服务提供商 [3] - 蓝领员工管理服务收入位居行业第一 [3] 职业教育特色 - 天坤教育提供从校园扩建到就业服务和产教融合基地运营的全方位支持 [4] - 在5G现代通信、现代服务等成熟领域外,计划布局低空经济、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4] - 积极开展国际化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产教融合"模式 [4] 技术与全球化战略 - 计划推出基于AI的智能系统"深蓝大脑",利用大模型算法实现人才与岗位高效匹配 [6] - 布局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平台安全性、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 [6] - 赴美上市是国际化战略关键一步,计划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复制中国成功的"产教融合"模式 [6] 行业前景 - 中国蓝领领域拥有近4亿潜在用户,年复合增长率达13.3%,市场规模达1.2万亿 [7] - 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制造业高端化转型推动蓝领人才职业发展需求爆发式增长 [7] - 公司的"蓝领终身服务模式"精准契合市场需求,具备巨大增长潜力 [7]
广西供销绘就现代农业飞防新图景
广西日报· 2025-07-10 09:47
无人机农业应用 - 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无人机服务队利用十余架无人机在4500亩生态果园进行飞防作业,展现现代农业科技应用 [1] - 创新"立体喷洒作业法"使北流市萝村荔枝林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3倍,获得种植户认可 [1] - 无人机服务队累计开展植保作业超万亩,助农节本增收300余万元 [1] 教育培训体系 - 学校构建"田间课堂+认证赋能+名师领航"特色育人体系,配备256万元专业设备开展沉浸式实训 [1] - 建成AOPA无人机考试中心,年培训超1000人次,年均服务考核600人次 [1] - 教师团队100%持有无人机驾驶员证书,含2名"广西技术能手",超半数拥有CAAC教员证 [1] 服务范围拓展 - 农忙时节为玉林、贵港60余所校园义务消杀,并走进30余所中小学开展科普巡演 [1] - 在春耕前线实施精准施肥作业,覆盖多领域需求 [1] - 航拍服务覆盖百余所学校,记录乡村教育发展 [2] 赛事与成果 - 2024年广西供销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该校教师团队斩获无人机植保赛项11项大奖 [2] - 基于赛事经验培训200余名新农人掌握植保核心技能 [2] 战略规划 - 学校计划深化"校社企"联动,通过产教融合为基层供销社定制课程,打造"供销飞防铁军" [2]
普惠托育服务产业链迎黄金机遇期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7
政策动态 - 国家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目标2025年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2030年基本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1] - 政策核心在于解决结构性供给失衡问题,通过多部门协同和存量资源利用扩大服务覆盖面、降低家庭养育成本,推动供需平衡 [2] 市场前景 - 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621.3亿元,2028年突破2000亿元至2021.6亿元 [2] - 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呈现专业化与规范化、多元化布局、科技赋能三大趋势 [4] 公司布局 - 华媒控股通过子公司运营2家幼儿园和6家托育园,持续扩大"华媒一米国"品牌影响力 [3] - 孩子王实施"三扩"战略,通过AI数智化升级优化门店场景,构建全渠道母婴童服务生态 [3] - 悦心健康设立职业技术学校,以"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婴幼儿托育专业人才 [3] - 爱婴室在上海浦东布局托育中心,积累社区嵌入式托育运营经验 [3] 行业影响 - 政策将直接拉动托育服务机构规模化扩张,促进上游设施设备、课程研发等配套产业升级 [2] - 具备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和服务口碑的企业将在行业分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4]
仙桃职教锚定“本科梦” 打造区域产教融合新高地
中国发展网· 2025-07-09 14:12
职业教育升级 - 仙桃职业学院正推进办学升级,目标是创建职业本科大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职教动能" [1] - 学院推动"思想之变、状态之变、作风之变",以"五于"要求(高于标准、快于节奏、好于预期、优于过往、强于同行)为行动指南 [1] - 强化党建引领,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建设教育部试点"一站式"学生社区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1] 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 - 学院重点打造非织造技术专业和护理专业两大"王牌",对接仙桃千亿级非织造布产业和市内三甲医院需求 [2] - 加速布局水产养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新专业,形成"传统优势专业做精、新兴紧缺专业做强"的专业集群 [2] - 师资队伍"提质扩容",培育"双师型"名师名匠,柔性引进企业技术骨干,东校区和南校区加速建设为产教融合提供硬件支撑 [2] 产教融合与服务地方经济 - 学院与恒天嘉华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黄鳝产业学院每年带动千余农户增收 [3] -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开展"万名裁缝""万名护工"滚动培训 [3] - 深化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目标是"留鄂留仙就业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服务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仙桃"3+2"现代产业体系 [2][3] 未来发展目标 - 学院以创建职业本科大学为总牵引,推进专业、课程、师资等关键要素改革,目标是"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 [3] - 从培养技能人才转向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区域职教标杆",助力仙桃成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3]
对症下药根治“速成证书”
经济日报· 2025-07-09 10:29
行业乱象分析 - 某公司因发布"高考志愿规划师"速成培训违法广告被立案调查 该职业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 所谓证书无实际效力 [1] - 培训市场存在"3天持证上岗"的荒诞现象 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柠檬市场"特征 劣质服务挤压优质服务生存空间 [1] - 当前市场呈现典型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真正专业培训因高成本长周期被速成班冲击 [1] 市场治理方案 - 需建立技能认证标准化体系 包括建设证书验真平台实现培训记录可追溯 证书真伪秒验功能 [1] - 头部企业应组建职业培训联盟 推行服务商白名单制度强化市场自律 [1] - 推动产教融合模式创新 职业教育机构向"培训+就业一体化"转型 将考证课程嵌入企业人才定制计划 [1] 教育端改革措施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上线33个紧缺专业的138门一流课程和1455门"微专业"等教学资源 [2] - 需通过职业启蒙教育消解社会证书崇拜 建立"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 [2]
优蓝国际或复刻Recruit传奇 四大利好推高挂牌预期
搜狐网· 2025-07-09 10:23
核心观点 - 优蓝国际即将挂牌纳斯达克,填补全球人力资源赛道细分领域空白并点燃职业教育板块投资热度 [1] - 公司聚焦蓝领终身服务,采用"职教深度服务+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产教融合模式,对标全球人力资源巨头Recruit Holdings [1] - 公司具备三大核心看点:万亿蓝海市场、终身服务模式、四大利好推高估值 [1][3][5] 市场机遇 - 中国蓝领人口约4亿占就业人口超50%,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3.3% [1] - 市场增长受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5G通信)和服务业扩张双重推动,当前数字化渗透率不足10%且行业集中度低 [2] - 全球产业链重构推动东南亚等地区蓝领群体增长,公司计划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复制国内模式至新兴市场 [2] 商业模式 - 构建贯穿职业教育、人才招聘、雇员管理和市场服务的全链条蓝领人才终身服务生态闭环 [3] - 旗下天坤教育是中国最大职业教育服务品牌,管理数十所中高职院校,合作院校规模达数十所 [3] - 为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提供招聘、派遣、外包等一站式解决方案,连续多年入选人力资源百强机构 [3] - 拓展消费生活、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提升用户粘性,按职业学校数量和管理服务收入均为行业第一 [4] 估值驱动因素 - 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具有全球稀缺性,生态壁垒无完全对标企业 [6] - "技术+蓝领"抗周期属性显著,推进"深蓝大脑"项目实现人岗智能匹配和区块链跨境用工管理 [6] - 计划复制Recruit Holdings海外扩张路径,后者海外业务占比从20%提升至57%且PE达29倍 [6] - 受益职教政策红利,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占比要求不低于10%,职教经费占比将提升至GDP的4% [6] 发展前景 - 有望在全球产业链迁移与职教改革中实现商业模式全球化,复现Recruit上市十年30倍涨幅 [7] - 中国蓝领服务市场1.2万亿规模仅相当于日本1990年代水平,未来将诞生千亿市值公司 [7]
优政策 建载体 强培育 重激励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齐鲁晚报· 2025-07-09 05:08
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 泰安市构建了培训、评价、使用、激励的"全链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2.51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32.7% [2] - 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融入全市人才政策体系,推出住房补贴、"订单式"培养补贴等新政,并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3] 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 - 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建立市级人才库,形成"后备-骨干-领军"成长梯队,累计培养市级以上技能领军人才448名 [4] - 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建成95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3个 [4] 产教融合与教育体系 - 全市共有11所技工院校,包括4所技师学院和4所高级技工学校,实现县市区和高新区全覆盖 [5] - 重点建设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等9个市级名优专业,建成山东省技工教育优质专业群3个,并推动组建技工教育联盟 [5] 技能评价与竞赛体系 - 建立"1443"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形成企业自主评价、社会组织评价等多机制协同 [6] - 完善市级技能竞赛体系,近两年竞赛项目超100项,并创新举办"泰山杯"全国人工智能数据标注技能大赛 [6]
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北京数字广告创新实践基地揭牌
新京报· 2025-07-08 16:25
北京数字广告创新实践基地启动 - 北京数字广告创新实践基地在昌平区揭牌启动,为北京首创,以"政府引领、校企协同、产教融合"为理念,打造数字广告人才培育高地 [1] - 基地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昌平区人民政府指导,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 [1] - 基地聚焦三大目标:激发产业活力,整合政府资源、企业需求与高校教育,推动数字广告产业创新升级;赋能人才成长,为全市高校大学生提供1000余个实践岗位;构建长效生态,形成"人才储备-产业升级-区域发展"良性循环 [1] 基地人才培育计划 - 基地首期将招募100余名常规实习生和1000名专项实习生 [1] - 实习方向包括广告设计、技术研发、运营管理、数字营销、合规风控和创新研究六大方向 [1] - 向实习生提供实习工资、岗前培训、优先就业等工作保障 [1] - 基地将举办大学生数字广告创新大赛和数字广告创意与实务沙龙 [1] - 已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农学院建立共建合作关系 [1] 昌平区数字广告产业支持政策 - 昌平区依托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化营商环境 [2] - 推出数字广告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在空间载体、数据开放、场景对接上提供"一站式"服务 [2] - 支持基地联合高校共创"招培就"全新模式,打造全链式人才培养新路径 [2] - 加速数字广告赋能千行百业,丰富首都"京彩广告"服务品牌 [2]
聚力打造“双型”城市技能人才新高地
齐鲁晚报· 2025-07-08 07:24
技能人才梯次培育体系 - 实施十万名技能人才梯次培育行动 每年选育渤海工匠、十佳滨州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 [2] - 十四五以来累计评选渤海工匠38名、十佳滨州首席技师40名、渤海英才高技能人才79名、市技术能手381名 [2] - 480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帮助9.5万名技能人才实现等级晋升 [2] 高技能人才平台建设 -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补助200万元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助50万元 齐鲁特色工作站补助30万元 [3] - 建成国家级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2个 齐鲁特色工作站8个 市级平台近40家 [3] - 形成覆盖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等产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培养网络 [3] 技工教育改革举措 - 鲁北技师学院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4] - 12个专业纳入全国工学一体化改革试点 2个专业获评山东省优质专业 [4] - 与魏桥创业、京博控股组建铝业/高端化工产教联合体 推行"订单式"培养 [4] 职业技能竞赛机制 - 设置最高50万元竞赛奖励 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奖励10-50万元 [5] - 五届渤海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参赛1.2万人 带动企业岗位练兵8万人次 [5] - 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获3金1银10铜 创新技法创造经济效益超5亿元 [5] 人才引进激励政策 - 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等顶尖人才最高奖励50万元 [6] - 特级技师/高级技师连续3年发放生活补助 高级工可申请人才公寓 [6] - 新晋技师/高级技师发放4000-5000元一次性补助 累计发放3000余万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