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龄化
搜索文档
华西医院最新Nature Aging论文:补充这种氨基酸衍生物,能够减脂增肌,助力健康老龄化
生物世界· 2025-06-26 12:14
肌少症代谢机制研究 - 研究发现血浆中N-甲基甘氨酸(sarcosine)水平在高龄人群和肌少症患者中显著下降,是肌少症的潜在风险因素[2][3] - 基于1013名个体的两个队列的血浆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分析揭示了肌少症的代谢特征[6] - 研究开发了肌少症诊断模型,证实补充N-甲基甘氨酸可显著增加脂肪产热并减少白色脂肪[8] N-甲基甘氨酸的作用机制 - 小鼠实验显示外源性补充N-甲基甘氨酸能维持骨骼肌质量高水平,加速骨骼肌损伤修复[3] - N-甲基甘氨酸通过激活GCN2信号通路增强抗炎巨噬细胞极化,促进脂肪组织产热和肌肉再生[6] - 该物质可增加能量消耗、恢复代谢平衡、减轻慢性炎症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6] 临床转化价值 - 研究为补充N-甲基甘氨酸作为干预肌少症的新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3] - 通过调控巨噬细胞预防老年人肌减症的潜力被证实[8] - 该发现具有潜在临床转化价值[3]
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关注带状疱疹,从“忍痛”迈向“预防”
贝壳财经· 2025-06-25 12:07
老龄化与健康问题 -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中老年群体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25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呼吁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1] - 带状疱疹是中老年人高发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及早预防和主动管理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及"健康老龄化"的关键行动之一 [1] 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我国50岁以上人群已超4亿 [1] - 老年人免疫功能逐年下降,皮肤防御能力减弱,感染性疾病风险增加,慢性病人群罹患带状疱疹风险显著叠加 [1] - 50岁后患带状疱疹风险陡然增加,可能导致原有慢性病加重,疼痛更常见且多为重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 带状疱疹的预防与治疗 - 50岁后免疫力自然下降,带状疱疹发病率显著升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风险更高 [2] - 带状疱疹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预防是守护晚年健康的关键,接种疫苗是有效手段 [2] - 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不佳,后遗症治疗成本较高 [2] - 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接种疫苗是特异性预防疾病、主动健康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2] 政策与实践 - 在医防融合政策推动下,各地加强对带状疱疹等老年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推动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 [3] - 2024年北京东城区推出"预防保健+全科"一体化门诊模式,要求全科医生向患者推荐适宜疫苗接种服务 [3]
北京市672家医院建成老年友善机构
北京青年报· 2025-06-24 09:12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 全市672家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1]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9% [1][2] - 131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占比超过90% [1] 老年健康服务基础设施 -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1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 [1] - 19家公立医疗机构完成向康复机构转型,建设老年护理中心32家,安宁疗护中心20家 [1] - 医养结合机构198家,2个区获评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3家机构获评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2] 老年人免费健康服务项目 - 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每年可免费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分别为69%和76%) [1][2][3]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享受脑健康体检服务(50岁及以上高危人群放宽年龄限制) [3]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可接种流感疫苗,65岁及以上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3] - 322个社区试点提供心理健康评估、科普讲座等心理关爱服务 [3] 老年人就医便利化措施 - 60岁及以上持医保卡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机构就诊减免医事服务费自付部分 [4] - 市属医院全量门诊号源提前2周向基层投放,支持预约转诊 [4] - 慢性病老年人可享受最长3个月的长期处方服务 [4] - 签约家庭医生的城乡居民医保老年人取消首诊转诊限制 [4]
北京322个社区设老年人心理关爱点
新京报· 2025-06-23 10:36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北京市672家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1][2] - 322个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试点服务,提供心理健康评估、科普讲座、就医指导等免费服务 [1][3] - 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6个环节 [1] 医疗机构资源配置 - 北京市拥有国家老年医学中心1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 [2] - 131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占比超过90% [2] - 19家公立医疗机构完成向康复机构转型,建设老年护理中心32家,安宁疗护中心20家,实现区级全覆盖 [2] 医养结合发展 - 北京市198家医养结合机构正常运行,2个区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3家机构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2]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69%,中医药健康管理率76% [2] 老年人免费健康服务 - 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每年可免费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3] - 50岁及以上有慢性病史或记忆力下降的居民可享受脑健康状况测评服务 [3]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可享受流感疫苗接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享受1次肺炎球菌疫苗接种 [3] 社区医疗服务优化 - 60岁及以上持医保卡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享受普通门诊减免医事服务费自付部分 [4] - 经家庭医生转诊到二、三级医院的,医事服务费报销金额增加1元 [4] - 患慢性病老年人可享受最长3个月的长期处方服务,签约家庭医生的城乡居民医保老年人不设首诊转诊限制 [4]
每天一杯咖啡,真能“续命”?哈佛大学30年追踪研究:喝咖啡或有助于女性健康衰老
生物世界· 2025-06-08 13:53
咖啡与女性健康长寿研究 - 哈佛大学30年追踪研究揭示中年女性适量饮用含咖啡因咖啡与晚年健康长寿显著相关 [2][4] - 研究样本覆盖47513名女性,数据每4年更新一次,评估维度包括慢性病、身体机能、心理健康等 [4][6][7][11] - 健康老龄化标准严格:需同时满足无11种慢性病、身体机能良好等7项条件 [6][7][8] 核心研究发现 - 达到健康老龄化的女性日均摄入315毫克咖啡因(约3小杯咖啡),80%以上源自含咖啡因咖啡 [10] - 每增加120ml含咖啡因咖啡摄入,健康老龄化概率提升2%-5%,正向关联持续至日均600ml(约2.5中杯) [12] - 茶和脱因咖啡未显示显著关联,而含咖啡因可乐每日多饮360ml会降低健康老龄化概率20%-26% [12] 作用机制与建议 - 咖啡含数百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可能协同影响衰老生物学通路,但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19] - 建议选择含咖啡因咖啡且每日不超过480ml(约2杯),需结合个体耐受度调整 [17][18] - 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运动)仍是基础,咖啡仅作为辅助因素 [19][20] 研究价值与局限性 - 首次长期追踪咖啡对多维健康老龄化的综合影响,数据覆盖30年且样本量大 [13][14] - 研究未证实因果关系,且未针对男性群体展开同类分析 [13][19]
昆药集团Q1“开门黑”,华润三九入主第三年靠什么兑现双位数增长? | 直击业绩会
钛媒体APP· 2025-05-30 21:28
股价表现与业绩波动 - 昆药集团股价在4月18日触及18.64元后连续下跌,4月29日单日跌幅达7.69%,5月30日收盘报15.94元,较高点跌去20% [2] - 2024年营收84.01亿元(同比-0.34%),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19.86%);2025年Q1营收16.08亿元(同比-16.53%),归母净利润9048.23万元(同比-31.06%) [3] - 公司归因业绩下滑至销售模式转型、中成药集采续约未执行及零售终端整合等短期因素 [3] 战略转型与渠道改革 - 公司聚焦"健康老龄化"赛道,目标成为"银发健康产业引领者",重点布局三七产业链、慢病管理及老龄健康领域 [3] - 新渠道体系通过整合华润三九资源,构建集约化商道网络,优化经销商合作模式,但中小连锁药店覆盖率仍不足 [4][5] - 销售费用结构性转向中长期品牌建设,血塞通口服产品零售端覆盖增长,医疗端承压 [9] 产品表现与集采影响 - 心脑血管类产品2024年营收21.95亿元(同比-17.45%),毛利率77.48%(同比-0.49pct),主因医保控费及招标改革 [7][8] -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2024年销量3348.45万支(同比-54.66%),天麻素注射液销量+12.92%但集采中标价降至11.22元/支 [9] - 公司正推进全国中成药集采执标工作,拓展医疗终端覆盖 [9] 全年业绩展望 - 2025年营收目标为双位数增长,净利润匹配营收增速,信心来自渠道重构、集采落地及华润三九协同效应 [5][7] - 中长期规划包括强化"777"品牌认知、开发商销渠道及利用多剂型协同应对市场波动 [7][9]
新研究:女性中年饮食选择与老年生活质量相关
新华社· 2025-05-27 12:11
饮食选择与老年健康关联研究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美国塔夫茨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开展的新研究,分析了1984年至2016年间每4年收集一次的4.7万多名女性健康问卷数据,研究对象在2016年时年龄为70岁至93岁 [1] - 研究将健康老龄化定义为未患11种主要慢性疾病、无认知和身体功能障碍且心理健康良好,其中3706名参与者符合标准 [1] - 饮食数据来源于经验证的饮食频率问卷,包括总碳水化合物、精制碳水化合物、优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摄入量 [1] 核心研究发现 - 中年时期摄入总碳水化合物、来自全谷物/果蔬/豆类的优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纤维,可使健康老龄化的可能性增加6%至37% [2] - 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和淀粉类蔬菜与健康老龄化的可能性降低13%相关 [2] - 研究揭示了果蔬、全谷物和豆类食物不仅降低慢性病风险,还与认知功能存在联系 [2] 研究意义与展望 - 研究结果表明中年时期膳食纤维和优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女性老年健康有显著益处 [1][2] - 未来研究需在更多样化人群中验证这些发现 [2]
中国医生王华丽荣获世卫组织2025年度“促进健康老龄化奖”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4 15:41
当地时间5月23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精神科王华丽主任医师被授予世卫组织"促进健康老龄化 奖"。人民网记者 刘赫摄 世卫组织的获奖介绍显示,王华丽医生参与制定了中国《"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和《应对老年 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与世卫组织合作编写全球痴呆指南和iSupport在线课程。她采 取了一种全程管理的痴呆服务方法,包括编写了在19个省进行推广使用的照护指南和技术实施方案,创 建了将专业支持与家庭支持相结合的社区跨学科服务模式,这些服务模式正在中国27个地区的150个团 队中进行推广。她还率先成立了痴呆照护者支持小组,并于2000年创建了中国首个痴呆医患家属联谊 会。自2006年以来,她在20多个省区市倡导实施认知功能激活疗法。 "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及全世界所有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者的集体褒奖。"王华丽 医生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得奖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是责任。"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得到国家高度重 视,中国《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期待未来与各界专业人士一 起,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老年期痴呆防控事业迈上新台阶。" 人民网日 ...
NewLimit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推动AI赋能表观遗传重编辑疗法迈向临床
36氪· 2025-05-21 08:48
公司融资与背景 - NewLimit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由凯鹏华盈领投,Founders Fund、Khosla Ventures等跟投 [1] - 公司累计融资超1.7亿美元,2023年完成4000万美元A轮融资 [15] - 成立于2021年,由Coinbase联合创始人Brian Armstrong与GV前合伙人Blake Byers联合创办 [2] - 团队由34名成员组成,其中90%以上为技术人员 [2] 技术平台与研发进展 - 核心为AI驱动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平台,筛选调节细胞表观遗传状态的小分子化合物 [5] - 发现引擎集成高通量实验与AI模型,筛选效率提升数百倍,测试组合超文献记载500倍 [6][9] - 2024年建立LNP-mRNA递送系统,为先导分子提供递送技术保障 [9] - 肝脏再生领域先导分子M003在模型中展现85%功能恢复率 [9] - 免疫系统研究鉴定出3个转录因子组合(I0001-I0003),可恢复衰老T细胞功能 [11] 临床应用与管线 - 肝脏功能重塑:靶向肝细胞,针对酒精性肝病,LNP-mRNA递送技术 [8] - 免疫年轻化:靶向CD8+ T细胞,针对免疫老化,恢复杀伤能力 [8] - 平台拓展项目:针对代谢疾病、炎症类疾病等,高通量TF筛选平台 [8] 行业趋势与市场 - 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从2020年10亿增至2030年14亿,2050年达21亿 [1] - 全球抗衰老市场预计2032年达34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 [16] - 中国抗衰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0.6万亿元增至2035年4.6万亿元,占银发经济比重从9%提至15% [17] - 长寿经济成为科技巨头战略高地,如PayPal创始人、贝索斯、谷歌等布局 [15]
最新研究显示,有钱人寿命更长、更健康,更易实现健康老龄化
生物世界· 2025-05-17 15:54
人口老龄化与衰弱症研究 - 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健康和社会护理需求上升,老年人中衰弱症患者面临特殊挑战,表现为生理储备逐渐丧失,医疗需求更大且死亡率更高 [2] - 衰弱症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中更普遍,但不同群体在无衰弱和衰弱状态下生存年数的差异机制尚不明确 [2]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研究首次分析财富、地区贫困程度、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对无衰弱预期寿命和衰弱预期寿命的影响,基于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18年追踪数据,覆盖15003名个体 [3][5] - 采用多状态模型评估社会经济特征与衰弱状态转换风险的关系,并转化为特定状态预期寿命 [5] 核心研究发现 - 财富与无衰弱预期寿命关联最紧密:最富裕20%女性50岁时无衰弱预期寿命比最贫困20%女性长11.1年,男性差距为9.8年 [6] - 最富裕人群衰弱预期寿命不足最贫困人群一半,已婚及高等教育人群衰弱预期寿命更短 [6] - 财富增加、贫困减少、教育程度高及婚姻状况良好均与无衰弱预期寿命延长显著相关 [3][5] 社会经济差异影响 - 最富裕女性和男性总预期寿命比最贫困人群分别长6.3年和6.4年,富裕群体可能因高质量医疗、营养饮食和低压力环境延缓衰弱 [8] - 财富和地区贫困是衰弱差异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决定因素,缩小差距需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和性别差异 [8] 政策启示 - 减少社会经济不平等可能提升无衰弱预期寿命并降低医疗护理成本,护理政策需关注低收入群体地理聚集特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