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10月24日开筵!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文旅优质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推介活动来啦
南方农村报· 2025-10-23 21:30
活动概览 - 活动名称为“瑶韵都安 粤揽湾区”粤桂协作——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文旅优质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推介活动 [4] - 活动将于10月24日至25日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举行 [3][5] - 活动旨在展示都安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农文旅资源,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农文旅融合升级 [5][6] 农产品展销 - 活动设置18个农产品专属展示摊位,由17家企业带来近百种农特产品参展 [9][12][40] - 展销产品包括都安羊肉、牛肉、糙米、鸡蛋、蜂蜜、食用菌、葡萄酒、瑶族刺绣、竹编手工艺品等 [12][13] - 参展企业包括广西都安湘桂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都鑫”牌黄金砂糖)、广西都安佳亿生态循环种养专业合作社(“会发芽的米”)、广西都安宏慧黄酒有限责任公司(黄酒)、广西领航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土蜂蜜、旱藕红薯粉条、桑叶茶等十多种产品)以及广西都安百弄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瑶山土鸡和鸡蛋) [25][27][30][36][43] 活动形式与目标 - 活动形式包括现场展示销售、线上直播带货、企业现场路演(含PPT演讲、视频介绍、现场秒杀、折扣福利、抽奖赠送农产品小样) [41][45][46] - 企业目标为通过活动让大湾区消费者认识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与大型商超或批发商建立直接联系 [26][29][38] - 部分企业为首次随团入湾的“新力量”,也有多次参与政府组织推介活动的“老面孔” [22][24] 文旅资源推介 - 活动现场将进行都安优质文旅资源推介,通过图片展览、视频宣传等形式展示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独特民俗文化 [58][59] - 都安拥有壮、瑶、苗、汉等16个民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拥有踩高跷、壮族打扁担、布努瑶铜鼓舞等多元非遗项目 [50][51][53] - 活动设置农文旅打卡区,让市民边品尝都安美食边体验农文旅融合成果 [59][60]
阿里公益联合飞猪探索农文旅融合可持续路径
央广网· 2025-10-22 17:04
项目概览与规模 - 阿里巴巴公益联合飞猪旅行在双11期间推出5条“益起寻美”公益旅游线路 预售已开启 游客消费将为县域带来直接收入并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动力 [1] - 过去一年“益起寻美计划”联合12个县域开发农文旅融合路线 策划了17条特色线路 累计成交额达1.62亿元 [1] 线路特色与内容 - 晋东南古建线路筹备五个月 整合运城永乐宫 平顺龙门寺 临汾壶口瀑布 隰县小西天等文化遗产 打造有风景有人文有古建的特色线路 [2] - 四川康定路线融合“鱼通刺绣+318环线” 提供非遗刺绣体验和藏羌文化研学 [2] - 贵州雷山路线让游客在“中国第一银匠村”控拜村亲手设计制作银饰 [2] - 云南澜沧线路串联自然景观 融入咖啡文化和茶文化等独特民族文化体验 [2] - 湖南永顺“双世界遗产之旅”设计巫傩绝技体验和莓茶采摘沉浸式活动 [2] 社会经济效益 - 项目带动县域住宿 门票收入 并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例如湖南永顺的村民文化向导自8月上岗已接待近百个旅行团 人均月增收达4000元 [4] - 陕西佛坪的护林员经培训成为自然导览员 “割蜂蜜”体验活动也为当地养蜂人带来增收 [4] 项目模式与未来发展 - 项目模式为“资源挖掘—产品包装—流量转化—人才培育”完整链路 旨在将乡村风景和文化转化为可持续收入来源 [4] - 过去一年项目依托“橙点同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超10万人次 帮助基层干部 返乡青年 村民掌握数字运营 导游服务等技能 [4] - 未来计划将持续深入更多欠发达县域 通过科技与平台力量展示乡村 [4]
广东省19个地区试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10-22 16:33
中国发展网讯 李少辉 黄思程 记者罗勉报道 10月17日,广东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专题会在江门市举 行,据了解,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广东乡村的价值被重新发现,越来越多 的消费者走进乡村,文旅产业加速与农、林、商、体等深度融合,成为县域发展的支柱产业、民生产 业、幸福产业。广东已先后分两批遴选19个地区作为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经过打造,一批项 目脱颖而出。 会上,试点地市代表、文旅相关企业、专家等分享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和思路。同时,会上发布全省 21地市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招商项目。 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脱颖而出 会上,广东省委常务副秘书长,省委改革办、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常务副主任许志晖,介绍了全省整 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助力"百千万工程"情况。 广东省去年按分类梯次推进原则,先后分两批遴选了19个地区作为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试点,鼓励和支 持培育多元业态,并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乡村价值实现、促进乡村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消费市场 的重要举措。 经过打造,一批优质项目脱颖而出。例如在首批11个试点地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成效显 著,惠州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和16 ...
迎接“奔县”新潮流? 双11阿里公益联合飞猪上架公益线路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12:59
项目概况与市场表现 - 阿里巴巴公益与飞猪旅行联合推出“益起寻美计划”,在双11期间主推5条欠发达县域的公益旅游线路,包括湖南永顺、云南澜沧等地 [1] - 飞猪为公益旅游线路提供了免费推广资源以及免佣金支持,旨在为县域带来实际收入并推动当地文旅发展 [1] - 过去一年,该项目已联合12个县域开发了17条农文旅融合路线,累计成交额达1.62亿元,成为爆款产品 [1] 产品特色与内容开发 - 项目组花费五个月进行前期踩点,深入了解县域文化特色,以统一主题进行差异化景点组合,例如晋东南古建线路串联了永乐宫、龙门寺等文化遗产 [3] - 各线路深度融合当地非遗文化,如四川康定路线的“鱼通刺绣+318环线”提供非遗刺绣体验,贵州雷山路线让游客亲手设计制作银饰 [3] - 线路设计注重沉浸式体验,湖南永顺路线包含巫傩绝技体验和莓茶采摘活动,云南澜沧线路融入咖啡与茶文化 [3] 社会经济影响与人才培养 - 项目显著带动当地村民增收,湖南永顺的村讲解队自8月上岗以来已接待近百个旅行团,人均月增收达4000元 [5] - 项目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如陕西佛坪的护林员经培训成为自然导览员,带领游客进行生态体验活动 [5] - 阿里巴巴通过“橙点同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超10万人次,帮助基层干部、返乡青年等掌握数字运营、导游服务等技能 [5] 未来发展规划 - “益起寻美计划”未来将持续深入更多欠发达县域,挖掘鲜为人知的文化与自然景观 [6] - 公司将通过科技与平台力量,系统化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提升乡村的吸引力与魅力 [6]
“村字号”为何接连涌现
人民日报· 2025-10-22 10:29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激活乡 村文化内生动力"——不久前,中宣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 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广阔前景。一段时间以来,从"村BA""村超"到"村晚""村T",一 系列"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接连涌现,正是"文艺赋美乡村"的生动写照。 "村字号"为何接连涌现?乡村文化是从土地里孕育出的璀璨瑰宝,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乡土情思。越 来越多村民在富足后向往充实的精神生活,人们渴望在乡村舞台上跳出对生活的热爱、唱出对家乡的自 豪。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是"村字号"得以涌现的深厚土壤。 "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意义不止于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化兼具古朴底蕴与时 尚魅力,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独特资源。贵州"村T"时装秀让苗族百鸟衣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福建 长乐游神民俗则让傩戏元素与街头文化焕发新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持续延伸着乡村文化的价值链 条。 以乡村文化为基础,艺术IP的培育、文旅业态的创新,都可以成为"村字号"的下半篇文章,为乡村 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江西婺源深挖徽派建筑文化,融合田园风光 ...
下党乡有个“十八栋村”(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故事)
人民日报· 2025-10-22 08:30
湖南湘西有个十八洞村,福建宁德有个"十八栋村"。 雾绕在山尖,路挂在山腰,十八栋农屋,依偎在大山的"褶皱"里。"十八栋村"是宁德寿宁县下党乡碑坑 山村的别称。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九到寿宁、三进下党。那时的路,荆棘丛生、崎岖不平,要边劈杂草边 前行。习近平同志访贫问苦、现场办公。 "'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 书记给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勉励乡亲们"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十八洞村到"十八栋村",从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时间长卷里, 有摆脱贫困的决心,有弱鸟先飞的追赶,有滴水穿石的坚韧,更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 1988年,走完闽东九县后,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以"弱鸟如何先飞"为题写下闽东九县调查随 感——"闽东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脱贫工作""寿宁县一些农民住宅人畜混居,卫生状况很差,县里要 帮助农民规划农村住宅建设""改变'贫困——不卫生——疾病——贫困'的恶性循环状况"…… 打赢脱贫攻坚战,住房安全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一项。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现代宜居农房建 ...
麦草方格,方寸之间锁流沙(生态治理中的中国智慧)
人民日报· 2025-10-22 06:39
编者按: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实践中,中国人创造了不少独具特色的生态治理模式,展现了中国 智慧,贡献了中国方案。今天起,本版推出"生态治理中的中国智慧"系列报道,聚焦中国在山水林田湖 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的特色做法,分享来自生态治理一线的管用办法。 天刚蒙蒙亮,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治沙人已经忙碌起来。铺草、压锹、定型,茫茫沙海中,一簇簇麦草 被埋入流沙,纵横交错成一方方网格。 宁夏中卫市,当地治沙人员正用麦草方格固沙。 中卫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6月底,随着最后几处麦草方格在沙地稳稳扎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长约153公里、宽10至38公里的 区域完成固沙锁边,这标志着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锁边全面完成。 "锁边",靠的便是"麦草方格"——中国独创的治沙固沙方案。这方寸之间的巧思,稳得住沙、锁得住 水、挡得住风,守护包兰铁路安全通车,更筑起西北地区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 一代代治沙人接续奋斗,70年来在腾格里沙漠宁夏境内扎设麦草方格超43万亩 从此,成本较低、方法简易的麦草方格,在腾格里沙漠逐渐铺开。一代代治沙人接续奋斗,70年来在腾 格里沙漠宁夏境内扎设麦草方格超43万亩,培育沙生植物1亿多株。 如今,中卫市已实 ...
吸引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麦草方格,方寸之间锁流沙(生态治理中的中国智慧)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50
生态治理技术 - 独创“麦草方格”固沙方案,通过将麦草扎成1米见方的方格以降低地表风速、截留沙粒,形成稳定沙面[1][2][3] - 麦草腐烂后形成有机质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生长,形成生物土壤结皮,为栽植灌木和改良沙地创造条件[3] - 该技术成本较低且方法简易,70年来在腾格里沙漠宁夏境内扎设面积超43万亩,培育沙生植物1亿多株[3]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通过提纯蓝藻制成试剂喷洒,将生物土壤结皮自然形成过程从10年缩短至1年,技术已在近4000亩沙漠应用[5] - 引进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并采用机械铺设,效率提高60%以上,使用寿命从2年延长至5-6年[5] - 多功能立体固沙车每小时可铺设8.5亩麦草方格,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应用于后续维护,推动治沙走向机械化、自动化[5] 生态与经济效益 - 实现沙漠化逆转,腾格里沙漠后退25公里,包兰铁路两侧形成长42公里、宽800米的治沙防护体系[3][6] - 沙生植物种类由20世纪50年代不足25种上升至450多种,大鸨、金雕等野生动物频繁现身[6] - 沙坡头旅游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1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28亿元,沙漠从生态负担转变为特色旅游资源[7] 行业影响与认可 - 麦草方格法广泛应用于干武线、青藏线等交通线防沙固沙,1994年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保护500佳”荣誉[6] - 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称赞其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6] - 该模式为我国对外交流的生态名片,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中国经验[2][6]
(乡村行·看振兴)山乡小村的“蝶变密码”:农文旅融合助“村游”出圈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20:43
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特色种植、品质养殖、精深加工、绿色能源、电商惠农、文旅康养”六大产业多元发展模式 [3] - 星河里景区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名片,根植于神池本土特色,提供沉浸式田园慢生活体验 [3] - 景区通过大棚果蔬采摘、隧道鸡认购等“云上养鸡 线下收蛋”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从“原料输出”向“价值创造”转型 [6] 经营业绩与增长目标 - 星河里景区年接待游客2.6万人次,带动23户村民就业 [6] - 采用“光养互补”模式建设的60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可为村集体年增收8.5万元 [8] - 公司预计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百万元 [8] 产业与基础设施 - 公司发展有机旱作农业2830亩,建成75座冷棚和5座温室大棚用于反季果蔬种植 [8] - 景区核心设施包括5节大火车皮和1节火车头,其中一节车厢被打造为七八十年代怀旧主题空间 [6] - 景区四季特色鲜明,春季百花飘香、夏季避暑纳凉、秋季红叶满山、冬季雪景迷人 [4] 治理模式与社会荣誉 - 公司推行“网格化+积分制”治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6个微网格,采用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机制 [3] - 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十大美丽乡村”、“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3]
(乡村行·看振兴)太原晋源:稻浪翻金蟹肥美 一田双收效益增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6:53
项目概况与模式 - 项目采用稻蟹混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 [5] - 螃蟹在稻田中捕食害虫与杂草,减少农药施用,其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肥料 [5] - 该模式显著改善了田间水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了晋祠大米的品质与口感 [3][5] 实施规模与经济效益 - 野庄村在300亩稻田中划出110亩尝试稻蟹混养,每亩投放10斤蟹苗 [3] - 尽管初期经验不足造成约三分之一螃蟹损失,但目前每亩仍能稳定收获20斤螃蟹,直接实现增收六七百元 [3] - 全区稻蟹综合种养面积约760亩,每亩给予1000元政策补贴 [7] - 预计明年每亩螃蟹产量将提升至30斤,每亩可增收1000余元 [8] 技术支撑与政策保障 - 农业部门联合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提供实地指导,并组织前往辽宁盘锦、宁夏等地考察学习 [7] - 出台了《晋源区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关键环节 [7] - 技术与政策的双重保障为农户提供了支持 [7] 未来发展计划 - 索村计划充分利用晋祠5A级景区客流优势,于明年启动集休闲观光、研学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 [5] - 将推出钓蟹摸鱼、米饮米酿制作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吸引教育机构和游客 [5] - 王郭村通过“稻田里的直播间”进行线上展示和互动,邀请观众实地体验现捕、现做、现吃的乐趣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