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样性
icon
搜索文档
法治护佑,让鸟儿自由飞翔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机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1] -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保护鸟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 中国鸟类保护现状 - 中国鸟类总数占世界约1/6,是全球鸟类资源最丰富国家之一[1] - 作为全球候鸟重要迁徙通道,近两年全国越冬水鸟监测数量连创新高[1] - 已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多部法律,调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 - 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连续开展"清风行动"等专项打击行动[1] 现存问题与挑战 - 部分地区仍存在乱捕滥猎现象,形成鸟类贩卖"黑灰产业链"[2] - 互联网平台使交易方式多样化隐蔽化,增加打击难度[2] - 监管不力和违法成本较低是问题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2] 法治与执法强化措施 - 实行最严密法治,对危害鸟类资源犯罪重拳出击[3] - 公安部公布打击危害候鸟资源犯罪典型案例,如湖北荆州破获黄河"几字湾"非法捕猎案[3] - 需织密制度之网,强化执法力度,堵塞监管漏洞[3] 多部门协同保护机制 - 内蒙古阿拉善开展多部门联合检查,对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等实施全链条排查[3] - 将鸟类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增强基层保护力量[3] 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 - 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保护法规科普宣传[4] - 强调非法捕猎贩卖的法律后果,引导公众尊重自然敬畏法律[4] - 号召抵制滥食鸟类陋习,营造全社会爱鸟护鸟氛围[4]
兴业银行联手全国工商联,民企绿色转型注入金融活水
观察者网· 2025-06-24 14:36
兴业银行与全国工商联战略合作 - 兴业银行成为"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五家商业银行成员之一,标志着金融资本与产业政策在推动民企绿色转型中进入深度协同阶段 [1] - 合作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核心导向,兴业银行将依托绿色金融专业优势,聚焦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痛点难点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规模达23181亿元,其中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达10175亿元 [1] 联盟机制与金融创新 - 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由全国工商联发起,旨在引导企业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加快转型步伐 [2] - 兴业银行通过"联盟+金融"模式,为联盟注入专业金融力量,打开服务民企绿色转型的广阔场景 [2] - 公司已在多地实践类似模式,如上海分行参与"上海市企业绿色发展联盟",杭州分行发起零碳产业联盟,福州分行搭建民企金融服务平台 [3]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是重要创新工具,如杭州分行为天能集团发放3亿元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利率优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挂钩 [4] - 各地分行本土化创新:厦门分行推广"碳减排挂钩"贷款,西安分行推出全国首笔"塑料品废旧资源再生利用挂钩"贷款6000万元 [5] - 生态保护领域创新:以四川遂宁观音湖国家湿地公园碳汇为质押发放800万元贷款,并引入全国首个商业性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 [6] 区域化实践与风险管理 - 兴业银行各地分行因地制宜,如福建支持永荣控股产业链绿色化,浙江推动新能源产业,陕西助力资源循环利用 [7] - 风险管理革新:将环境信用评价、ESG表现、产品碳足迹等非财务指标纳入信贷决策体系,厦门分行形成多维度绿色金融评估体系 [6]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规模达23181亿元,产品创新覆盖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 [7] - 挑战包括绿色项目评估标准有待统一,环境效益量化核算需完善,中小企业绿色融资渠道需拓宽 [7] - 兴业银行通过联盟机制与产品创新,构建金融、工商联、民企三方融合的绿色转型共同体 [8]
别摘!夏天在外这些植物碰不得
央视新闻· 2025-06-24 13:08
羊角拗的特性 - 羊角拗属夹竹桃科 别名羊角扭 断肠草 性寒味苦 [3] - 果实形似羊角 是岭南地区常见植物 [3] - 根 茎 叶及种子可入药 具有祛风湿 通经络 解疮毒等功效 但仅限外用 [3] - 全株含毒性 尤以种子毒性最强 过量接触或误食会导致中毒 [3] 其他有毒园林植物 - 夹竹桃是全身带毒的植物 只可远观而不能亵玩 [3] - 滴水观音汁液接触会引起皮肤瘙痒 麻木 刺痛 肿胀 误食茎叶会导致口舌咽喉发痒 呕吐 腹泻 [5] - 海杧果全株有毒 果实有剧毒 误食引起恶心 呕吐 腹泻 手脚麻木 全身冷汗 心跳弱慢 [7] 有毒植物的生态价值与管理 - 海杧果树抗风 耐贫瘠 耐盐碱 是重要的防潮 护堤树种 对维护红树林生态有重要作用 [9] - 有毒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承担重要角色 有的固定泥沙 保持水土 有的成为药用 农用或工业资源 [9] - 对剧毒植物如钩吻 断肠草可通过迁移种植 围栏隔离降低风险 对毒性较轻植物如曼陀罗 羊角拗可设置科普标识提醒公众 [11] - 深圳梧桐山在夹竹桃花期开设毒花导览活动 志愿者带领市民了解植物毒性的生态演化机制 [11]
全球变暖竟让海洋缺氧 3亿年前气候状态警示危机
央视新闻· 2025-06-24 12:54
研究背景 - 研究团队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吉涛研究员领衔,联合南京大学、美国、新西兰、丹麦等国内外同行 [1] - 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24日在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 [1] - 研究聚焦晚古生代大冰期(3.6–2.6亿年前),这一时期是地球自陆生高等植物及陆地生态系统建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冰室气候时期 [4] 大气与海洋环境特征 - 晚古生代大冰期大气氧气水平达到地球历史峰值,约为当前大气氧气含量的1.2—1.7倍 [4] - 高氧环境可能与海洋、陆地动物的巨型化现象相关,也可能是触发石炭纪中期至二叠纪早期海洋生物大辐射事件的原因 [4] - 尽管地质记录、生物化石证据及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支持当时大气含氧量升高,但高氧大气与冰室气候下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如何演化一直缺乏直接证据 [4] 研究方法与发现 - 研究团队对华南板块贵州罗甸盆地3.1—2.9亿年前的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开展研究 [5] - 研究发现有机碳埋藏增加可能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和氧气浓度上升 [5] - 尽管大气—海洋整体氧化水平很高,但间歇性巨量碳排放可引起重复发生的气候变暖和海底缺氧 [5] - 全球海洋缺氧面积扩张至4%—12%,可能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停滞或下降 [5] 研究意义 - 研究表明在冰室气候和高氧化状态下,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广泛的海洋缺氧 [7] - 发现有助于理解地球气候系统内部的关联与反馈机制 [7] - 为预测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环境变化趋势提供重要参考 [7]
健合集团 2024 可持续发展报告重磅发布:目标引领下的健康与环境双轨革新
取得多个最佳职场认证。健合集团不断努力提升员工体验,支持全球团队成员身心健康福利,在6个国 家获得最佳职场认证,并且今年首次包括中国内地。 62%管理职位由女性担任。2024年,集团启动首个女性领导力计划,将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 (DE&I)承诺提升至战略高度,系统化培育女性领导梯队。此举标志着企业在构建开放、赋能、公平 的企业文化上迈出关键一步。 4 月 3 日,健合集团公布2016 年起第 9 份可持续发展报告,系统展示 2024 年可持续发展成果。 坚守 "让人们更健康、更快乐" 的使命,健合以 "提升健康意识、减少环境足迹、支持公平发展、完善 企业管治" 四大领域为核心,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地。2024 年,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协同的共享价值增 长模式,取得重要成就:全球 100% 实体提前一年获得 B Corp 共益企业认证,以 92.5 分的优异表现, 证明社会与环境责任已深度融入企业运营,为行业商业转型提供示范。 保持优异ESG评级表现。健合集团持续保持恒生/香港质量保证局ESG评级A+的优异表现,同时继续获 得著名指数编制公司——摩根士丹利资本(MSCI)ESG"AA"评级,充分展现健合集团在不 ...
浙江: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华财经· 2025-06-23 14:16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 浙江省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地区 也是我国入选"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最多的省份 [1] - 浙江充分发挥湖州市 衢州市 丽水市等绿色金融改革 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试点优势 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路径和机制 [1] 制度框架与标准建设 - 湖州市在全国率先出台《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 引导金融机构构建生物多样性金融服务体系 [1] - 衢州市基于绿色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系统 实现与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和全市27家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的对接 [1] - 丽水市出台《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数技术规范》 在全国率先建设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 发布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规范 [1] 金融产品与融资模式创新 - 湖州市构建"财政补贴+生态补偿+信贷支持"的混合融资模式 创新湿地碳汇贷 生物多样性保护GEP绿色贷等特色信贷产品 [2] - 衢州市创新生态搬迁"乐居相伴""安居贷"等融资服务 引入法国开发署等多元化投资主体 试点基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投融资模式 [2] - 丽水市创新推出"GEP贷""生态收益贷"等生态权益抵(质)押贷款模式 推动"生态权益"向"生态资本"有效转变 [2]
南极罗斯海科考 揭开秋季生态神秘面纱
中国青年报· 2025-06-23 11:05
南极科考任务概述 -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罗斯海联合航次完成科考任务,带回6000余份化学和生物样本,填补了南极边缘海秋季生态系统研究空白 [1] - 此次航程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发起,联合9个国家约50名科考人员,其中超三成是中国科学家 [1] - 上海交大海洋学院10名师生深度参与了航次策划、论证、筹备、组织、执行等工作 [1] 罗斯海科考的战略意义 - 罗斯海是驱动全球海洋环流与气候的关键动力引擎,孕育南极底层水,是南大洋生物资源最丰饶区域之一 [2] - 罗斯海独特的高生产力与深层海水活动使其成为深海碳储存的重要场所,对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 - 罗斯海是地球上最后一块保存完整的海洋生态区域,有超过1万个海洋物种栖息,是研究生命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净土 [5] 秋季科考的独特价值 - 南极秋季观测数据长期匮乏,此次科考首次揭示了秋冬季南极暗生态系统的活跃性 [4] - 秋季混合层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夏季显著下降,夏季优势种群南极棕囊藻基本消失,硅藻类群处于生长衰退期 [5] - 研究团队通过一次科考完成罗斯海深对流、生物生存机制和碳埋藏过程研究,涉及物理、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多学科 [6] 科考成果与技术突破 - 原计划考察18个站次,实际完成24个站次,推动了极端环境调查观测装备的试验与应用 [6] - 团队搭建洁净实验室环境以精确测定海水中痕量元素分布,重点关注铁元素对浮游植物生长潜力的影响 [5] - 科考首次实现大范围海冰覆盖下的作业,创新使用暖风机加热、挡板防风等技术应对设备冻结问题 [9] 国际合作与团队建设 - 上海交大向全球科学家广发"英雄帖",组建覆盖海洋生态、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领域的全学科团队 [8] - 团队成员包括深耕罗斯海研究10余年的资深学者和首次踏足极地的青年科研人员,多人具有丰富航次经验 [8] - 科考队员组成"南极罗斯海联合大学",在极光、鲸鱼、企鹅等极地环境中开展跨国科研合作与文化交融 [9]
赵一德在全省野生鸟类保护及专项打击行动工作推进会议上强调重拳出击 标本兼治 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陕西日报· 2025-06-20 06:54
6月18日,全省野生鸟类保护及专项打击行动工作推进会议在西安召开。省委书记赵一德出席会议 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保护野生鸟类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 感,重拳出击、标本兼治,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赵刚强调,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加快问题核查处置,加强部门协同、强化联动执法,扎实开展非 法捕猎贩卖野生鸟类问题严打、严查、严管,依法严惩违法行为。要持续完善全链条责任体系和监管机 制,夯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责任,摸清监管底数、织密监管网络,推进专项行动见到实效。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省领导王兴宁、孙大光、刘强、蒿慧杰、王海鹏、樊维斌、杨广亭、戴 彬彬、陈春江、李钧,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韩德洋,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旭光,西安市领导叶牛平、 韩松、王吉德,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中央驻陕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区)、县(市、区)党政主要 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省长赵刚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就有关工作安排作说明,西安市、省林业局、省公 安厅、省市场监管局作表态发言。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成员列席会议。 赵一德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 ...
2025年“科学与中国”暨广东科普南疆行系列活动走进疏附
南方农村报· 2025-06-19 20:05
2025年"科学与 中国"暨广东科 普南疆行系列活 动走进疏附_南 方+_南方plus 6月16日—17 日,2025年"科 学与中国"暨广 东科普南疆行系 列活动走进疏附 县第二中学,为 师生们带来了一 场高水准的科学 盛宴,助力疏附 教育高质量发 展。 专家进行科普讲座。 在科普讲座中, 中国科学院院 士、中国科学院 国家天文台研究 员武向平带领同 学们一起"理解 宇宙",一起在 充满神秘的宇宙 中翱翔,一起了 解宇宙的起源与 命运,一起追寻 宇宙第一缕曙 光。仰望苍穹, 人类一直都在追 问:宇宙是什 么?宇宙从哪里 来?宇宙到哪里 去?谁在决定宇 宙的命运?随着 天文学的进步, 我们已经能够看 到138亿年前宇 宙大爆炸的火 球,我们已经能 够目睹镶嵌在大 爆炸火球上宇宙 结构的种子,我 们已经能够重构 宇宙演化的历 史,甚至我们能 够准确地预测宇 宙未来的命运。 虽然现代宇宙学 已经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但也留 给我们更多的困 惑:主宰宇宙命 运的暗物质是什 么?导致宇宙加 速膨胀的神秘能 量是什么?也 许,笼罩在今天 宇宙学上空的两 朵乌云,正暗示 着物理学甚至整 个自然科学整个 理论体系正处在 革命 ...
树蛙家族再添新物种
科技日报· 2025-06-18 11:16
记者获悉,我国科学家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树蛙物种——墨脱树蛙。这一 研究由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南大学、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 研究团队共同完成,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动物系统学与进化》上。 研究团队在素有"西藏秘境"之称的墨脱县,于海拔500至1700米的山区开展深入调查。最初,这些 树蛙个体被归为已知的双斑树蛙。然而,通过严谨细致的形态学特征比对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人 员揭开了其"真实身份"——它们是一个从未被科学界认知的全新物种。 墨脱树蛙体形中等,成年体长介于31.6毫米至55.5毫米之间。其背部呈现红褐色或灰绿色。该物种 拥有鲜明的辨识特征:吻部尖端具有独特的皮肤突起物,身体两侧分布有黑色斑点,胫跗关节位置生有 醒目的三角形肤褶。这些特征组合使其区别于其他已知树蛙类群。 此项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团队通过深入的比较研究和分子数据分析,清晰揭示了墨脱树蛙与双斑树 蛙在形态结构和遗传谱系上存在的显著差异。同时,团队基于分子证据对双斑树蛙地理分布进行了重新 评估,彻底修正了国际学界长期以来的认知,即确认双斑树蛙的实际分布范围仅限于印度北部和缅甸中 西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