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国际控股(01112)
搜索文档
食品饮料行业点评:近期更新反馈:固本强基,趋时驭势
国盛证券· 2025-11-16 17:39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行业建议配置白酒与大众品两大板块,白酒行业绝对配置价值已逐渐显现,供给端持续变革寻增量,需求端静待动销渐修复 [1] - 大众品板块关注产品健康升级、势能渠道突破和积极海外掘金,优先关注成长股、后续切换复苏 [1] - 企业积极应对健康化、多元化、年轻化的消费趋势,通过丰富产品布局、拥抱势能渠道、挖掘海外增量来夯实基本盘并蓄势长远发展 [1] 白酒行业总结 - 水井坊持续控量挺价,优化产品矩阵,推行“水井坊”与“第一坊”双品牌协同发展,2025年9月推出定价400-600元的次高端新品“水井坊井 18”,并采用创新经销体系,2025年新增签约终端门店超万家 [2] - 酒鬼酒推动品牌战略下沉,构建“2+2+2”战略单品体系,酒鬼系列精简SKU超50%,渠道库存逐步下降,2025年7月与胖东来联名推出新品“酒鬼·自由爱”推动报表改善 [3] - 舍得酒业坚持老酒战略,大众单品舍之道和沱牌T68稳步贡献增量,新品“舍得自在”发力低度老酒赛道,电商销售实现显著增长 [3] 饮料行业总结 - 康师傅控股方便面业务以高质量驱动核心品类发展,饮品业务贯彻“稳增长调结构”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优化产品口味、包装和工艺提升竞争力 [4][7] - 统一企业中国方便面和饮料刚需特征明显,产品创新能力突出,短期出行场景增加和网点开拓拉动增长,中长期产能利用率提升和产品结构优化可期 [7] - 华润饮料短期因行业竞争加剧和渠道改革承压,中长期看好其在水品类的优势,自产比例提升推动利润率提升逻辑明晰 [7] - 香飘飘渠道库存健康良性,新品原叶现泡系列销售额已突破一亿,养生功能性产品“古方五红”暖乳茶正在试销 [8] 食品行业总结 - 安琪酵母收入端维持全年10%以上增长目标,海外市场增速和毛利率均高于国内,未来产能建设集中在海外,预期2026年糖蜜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9] - 仙乐健康加速产品更新迭代,推出乳液钙2.0等大单品,已完成美国、欧洲海外产能布局,推进BFPC产线剥离以贡献利润弹性 [9] - 均瑶健康发力益生菌业务,已构建5万余株菌种资源库,与盒马、高乐高推出新品,益生菌业务有望实现B+C端双轮驱动 [10] - 莲花控股产品矩阵庞大,25Q1-Q3实现营收24.8亿元,同比+28%,其中氨基酸调味品、复合调味品、算力等业务均实现增长 [10][11] - 中炬高新利用调整期夯实管理基础,2026年计划强化基本盘并开拓新业务,通过战略并购实现业务组合优化 [11] - 佳禾食品植脂末业务承压,咖啡业务收入同比+62.7%,加速C端业务拓展,25H1已覆盖线下网点超过6万家 [12] - 卫龙美味受益于魔芋零食快速发展,推出新风味魔芋爽,若魔芋精粉成本进入下行通道将利好利润表现 [13] - 新乳业重点布局低温鲜奶与酸奶,25Q1-Q3实现低温品类双位数增长,新品收入占比创新高,产品结构提升带动净利率快速提升 [13] - 好想你在红枣礼赠领域具领导地位,拓展红枣零食场景带动消费频次提升,红枣成本高位下降带动利润扭亏,高股息属性清晰 [14] - 周黑鸭门店运营提效,积极拓展流通渠道和海外市场,进驻山姆、永辉、胖东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市场 [14] - 劲仔食品核心小鱼品类表现优秀,调整魔芋产品形态,渠道端精耕传统流通并丰富量贩零食渠道,25Q3已实现边际改善 [14][15] - 巴比食品推出手工小笼包新店型,营业额为传统外带门店的2-3倍,预计2025年开至20家,外延并购和内生动能助力增长 [15] - 盖世食品藻类和鱼子类稳定增长,菌类与海珍味类增速突出,通过小规格包装推进C端拓展,国内江苏工厂产能爬坡,海外加速东南亚布局 [16] - 海融科技短期业绩受烘焙需求调整和原材料价格波动承压,中长期通过产品创新、海外市场拓展和新增8万吨产能推动成长 [16] - 海欣食品着力战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聚焦高毛利单品,常温休闲食品成为增长亮点,25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显著 [17] - 日清食品25Q1-Q3收入和业绩稳健增长,受益于杯装即食面销量增长及生产效率改善,中国内地和新兴市场贡献增量 [17]
H&H国际控股(01112) - 截至二零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1-04 17:53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亿港元,股份10亿股,面值0.01港元[1] - 截至2025年10月底,已发行股份6.45561354亿股,库存股份0股[2] 购股期权情况 - 2010年购股期权计划不同行使价股份期权有不同结存数目,部分本月有变动[3][5] - 2020年购股期权计划行使价31.88港元的股份期权,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均为156.7343万股[5]
消费分化时代,健合集团(01112)的“全家庭营养”具备怎样的韧性?
格隆汇· 2025-11-04 08:06
行业趋势 - 中国消费市场从单线增长转向多元共存,X世代重品质,Y世代讲专业效率,Z世代偏好个性体验[1] - 品牌需应对复杂的代际结构以维持持续增长[1] - 品牌竞争焦点正从“单品爆发”走向“结构平衡”,长期韧性成为市场重新定价的重要依据[1] 公司战略 - 公司选择以“全家庭营养”战略应对消费分化,通过合生元、Swisse等品牌覆盖不同代际健康需求[1] - 战略核心从“人群逻辑”转向“关系逻辑”,以家庭为核心在不同人生阶段维持用户接触点[1] - “多品牌+多场景”模式为公司在消费分化背景下提供稳健支撑[1] - 多业务协同结构使公司在行业波动中具备平衡能力,形成“稳增长+防波动”的组合逻辑[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0.2亿元,同比增长5.2%[1] - 毛利率为62.5%,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1] - 三大业务板块均维持增长:ANC增长5.9%,BNC增长2.9%,PNC增长8.6%[1]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9.98亿元,现金储备达18.3亿元[1]
当代际差异重塑消费趋势,健合集团(01112)提供一个样本
格隆汇· 2025-11-04 08:06
行业竞争逻辑转变 - 消费需求不断分化,市场进入碎片化竞争阶段,品牌需寻找新的连接方式以维持增长 [1] - 过去单一产品与广告足以覆盖人群,如今消费者的年龄、偏好与动机愈加分散 [1] 公司核心战略 - 公司以家庭为核心构建信任关系网络,实施全家庭营养战略 [1] - 战略通过合生元(母婴)、Swisse(成人)以及Zesty Paws、Solid Gold(宠物)等多品牌矩阵覆盖家庭不同成员健康需求 [1] - 模式关键并非跨品类延伸,而是借助母婴产品积累的专业信任形成家庭信任链,成为其他成员了解集团品牌的入口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0.2亿元,同比增长5.2%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62.5%,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1] - 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均保持正增长 [1] 战略成效与前景 - 多层信任链接的结构使公司在消费分化中保持稳定表现 [1] - 该结构为未来跨品类协同留下空间 [1] - 在消费精细时代,把握关系型信任是品牌穿越周期的关键变量 [1]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11月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1-03 07:32
南向资金净流入概况 - 华虹半导体、泡泡玛特、青岛啤酒股份位列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前三,分别净流入3.88亿元、3.20亿元、3.05亿元 [1] - 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移动、安踏体育紧随其后,净流入金额分别为2.91亿元、2.58亿元、2.18亿元 [2] - 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恒瑞医药、中银香港也进入净流入前十,净流入金额在1.55亿元至2.14亿元之间 [2] 南向资金净流出概况 - 阿里巴巴-W、南方恒生科技、腾讯控股位列南向资金净流出金额前三,分别净流出5.23亿元、4.29亿元、3.55亿元 [1][2] - 小鹏汽车-W和理想汽车-W净流出金额分别为2.88亿元和2.84亿元,净流出比均超过19% [2] - 紫金矿业、兖矿能源、快手-W、洛阳钼业、中国人寿净流出金额在1.25亿元至2.06亿元之间 [2] 南向资金净流入比概况 -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联想控股位列净流入比前三,分别为68.48%、64.22%、59.98% [1][2][3] - 青岛啤酒股份净流入比为58.54%,同时其净流入金额达3.05亿元,位列总金额第三 [1][2][3] - 中海物业、安井食品、新天绿色能源等公司净流入比均超过48% [3] 南向资金净流出比概况 -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中集安瑞科、康诺亚-B位列净流出比前三,分别为-62.31%、-54.98%、-52.78% [1][3] - 联邦制药、现代牧业、丘钛科技净流出比分别为-49.11%、-48.24%、-48.21% [3] - 医脉通、网龙、创维集团等公司净流出比均超过43% [3] 相关公司股价表现 - 净流入榜中,中国移动收盘价上涨0.41%至85.550港元,招商银行微涨0.12%至49.800港元,中国平安微涨0.27%至56.150港元 [2] - 净流出榜中,小鹏汽车-W股价逆势上涨2.66%至86.950港元,而紫金矿业股价下跌5.59%至31.080港元,恒瑞医药股价下跌5.20%至75.600港元 [2] - 净流入比榜中,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价上涨1.74%至12.300港元 [2][3]
奶粉市场格局生变:外资三巨头增长超10%,国产份额再承压!
搜狐财经· 2025-11-01 17:43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整体仅增长0.5% [1] - 外资品牌逆势高速增长:菲仕兰营收同比增长18.1%,达能增长11.3%,A2牛奶公司增长13.9% [1] - 飞鹤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9.36%,净利润暴跌46.66% [8] 市场格局演变 -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前,国产奶粉曾占据65%市场份额 [3] - 事件后外资品牌市占率一度高达60% [3] - 2009年市场前三名均为外资品牌多美滋、美赞臣和惠氏 [5] - 2015年惠氏成为首个在中国年销售过百亿的奶粉企业 [5] - 2019年飞鹤超越惠氏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国产奶粉市占率首次超过外资品牌 [5] - 2025年菲仕兰旗下美素佳儿在中国婴配粉市场国际品牌中占有率第一,其皇家美素佳儿3段产品成为单一SKU销量冠军 [8] 外资品牌竞争策略 - 超高端与超高端+市场合计占比已达64.4%,2025年一季度超高端市场总额同比增长13.3% [10][11] - 外资品牌在超高端价格带的市占率超过60% [11] - 惠氏启赋在香港全球首发10HMO配方奶粉 [13] - a2牛奶公司专注于A2蛋白细分市场,2025财年在华市占率从7.1%提升至8.0%,跻身市场前四 [13] - 菲仕兰推出“菲常购”数字化平台,拓展至中国近300个低线城市,2021年第四季度其销售占比超过菲仕兰中国婴配粉业务销售额的10% [13][15] - a2牛奶公司通过“无忧购”、O2O等方式增强门店服务价值,在母婴店整体份额提升至3.7%,其中下线市场占比达3.2% [15] - 外资品牌严格执行控货、控价、控渠道策略,避免价格战 [16] 国产奶粉面临的挑战 - 国产奶粉在超高端布局上力不从心,绝大多数中国乳企缺乏自研HMO技术 [13] - 国产奶粉价格体系混乱,飞鹤品牌奶粉差价有时甚至达近百元 [18] - 新旧国标交替期间,国产品牌旧国标产品降价去库存引发乱价现象,挤压渠道利润 [20] - 部分国产奶粉品牌的生育补贴计划,其补贴奶粉经二手交易流入市场,冲击价格体系 [20] - 使用进口大包奶粉生产比使用国内原奶成本更低,压缩了国产奶粉的利润空间 [20] 国产奶粉的应对策略 - 伊利前三季度奶粉及奶制品营收242.61亿元,同比增长超13.74% [21] - 产品多元化,伊利成人营养业务聚焦功能性产品,与同仁堂联名推出多款奶粉 [21] - 飞鹤计划通过加拿大新工厂布局北美、中东和东南亚市场 [23] - 全龄化营养转型成为行业共识,健合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其营养补充品收入占比已从十年前的9%提升至67.7% [23] 行业未来趋势 - 市场集中度提升,外资奶粉市场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集中,很多海外中小品牌已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24] - 研发竞争白热化,从基础营养转向活性成分的深度研发 [26] - 惠氏母公司雀巢集团“LIFE生命之源”项目涵盖20个国家、19项队列研究,累计采集超10,000份哺乳期母乳样本 [26] - 供应链本土化成为外资品牌新战略,a2牛奶公司以约12亿元人民币收购雅士利在新西兰的工厂,达能收购多家中国本土企业实现本土化生产 [27][28] - 行业进入精细化竞争新阶段,是研发、渠道和价格管控的全方位较量 [29]
港股食品饮料板块投资启示
兴业证券· 2025-10-31 22: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的投资评级,但基于其核心观点和推荐,对港股食品饮料板块持积极看法 [9][10][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恒生必需消费指数经历六个阶段后,当前处于估值修复期,政策支持与周期转换是寻找弹性板块的主线 [3][4][28] - 上游养殖业(原奶、肉牛)面临价格拐点与供给紧张,有望形成“肉奶共振”效应 [6][44] - 下游乳制品行业受益于密集的政策支持,需求复苏与行业集中度提升是主要逻辑 [7][53] - 投资应聚焦于现金流充沛的头部牧场、政策受益的乳业巨头以及细分领域龙头 [9][10][11] 恒生必需消费指数行情回顾 - 指数走势与恒生指数强相关,2015年初至今可分为六个阶段:震荡下行、强劲复苏、震荡期、快速上行、持续下跌、估值修复 [3][4][18][23][26][27][28] - 指数于2021年2月17日达到近十年最高点32196点,于2024年9月跌至近年低点11348点,随后开启波动上行 [3][4][27][28] 各阶段涨幅领先的代表性标的 - **震荡下行期(2015/1-2016/1)**:华润啤酒区间上涨47.77%,由基本面改善驱动;H&H国际控股区间上涨42.94%,由估值提升驱动 [32] - **强劲复苏期(2016/2-2018/6)**:澳优区间上涨256.76%;蒙牛乳业区间上涨153.83%,估值提升116.1%;华润啤酒区间上涨239.99%,2017年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86.8% [33][36] - **震荡期(2018/7-2020/3)**:中国飞鹤区间上涨86.83%,2019年高端奶粉营收占比达68.6%;中粮家佳康区间上涨85.22%,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70.8% [37][39] - **快速上行期(2020/4-2021/2)**:现代牧业区间上涨275.00%,2020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5.6%;中粮家佳康区间上涨157.42% [40] - **持续下跌期(2021/3-2024/9)**:阜丰集团区间上涨109.61%,2023年归母净利润达31亿元 [42] - **估值修复期(2024/10-2025/10)**:优然牧业区间上涨108.78%,2025年上半年原料奶毛利率提升至34.7%;阜丰集团区间上涨84.60% [43] 寻找有弹性的食饮板块 - **上游养殖行业**:截至2025年10月16日,主产区生鲜乳均价降至3.04元/kg,较高点4.38元累计下降30.6%,原奶价格拐点临近;肉牛价格因供给因素进入上升周期,牛肉供不应求局面预计持续 [6][44] - **乳制品下游行业**:2025年多项政策出台支持需求复苏与行业规范,包括《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直接利好婴配粉消费,以及奶业纾困政策引导B端深加工需求释放 [7][53][54] 投资建议 - **上游牧场**:推荐现金流充沛、受益于原奶价格拐点的优然牧业(09858 HK)和现代牧业(01117 HK),建议关注中国圣牧(01432 HK) [9][59] - **下游乳企**:推荐估值底部、受益政策的蒙牛乳业(02319 HK);建议关注H&H国际控股(01112 HK)、中国飞鹤(06186 HK)、澳优(01717 HK) [10] - **细分品类**:椰子水国标出台预期下,建议关注拥有上游原料优势的IFBH(06603 HK) [11]
在消费升级的代际交汇处,健合集团(01112)如何稳住增长韧性?
格隆汇· 2025-10-28 16:01
行业市场特征 - 中国健康消费市场处于多代共存与需求并行的阶段 [1] - Z世代消费者强调即时满足与体验创新 [1] - Y世代消费者追求科学养生与品质生活 [1] - 企业面临以体系化产品布局覆盖不同消费群体的挑战 [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实施全家庭营养战略,业务涵盖婴幼儿营养护理、成人营养护理与宠物营养护理三大板块 [2] - 多板块业务构建了防御与成长兼备的经营结构 [2] - 战略优势在于长期主义,以科学与专业为基础,通过多品牌矩阵实现韧性增长 [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集团营收70.2亿元,同比增长5.2% [2] - 经营现金流净额9.98亿元,现金储备18.3亿元 [2] - 公司完成对2026年到期的2.97亿美元优先票据再融资,优化了财务结构与偿债周期 [2] 公司投资逻辑 - 长期投资逻辑在于可持续的增长模型,包括多品牌协同、稳健现金流和高端品类提升 [2] - 全家庭营养体系能维持基本盘稳健性并捕捉结构性机会,无论市场处于扩张或调整阶段 [2] - 公司的战略在当前健康消费赛道中提供稀缺的确定性 [2]
代际分化中的结构性机会:健合集团(01112)的长期价值再审视
格隆汇· 2025-10-28 16:01
中国消费品市场结构转型 - 市场处于结构转型关键阶段,X、Y、Z三代消费者并存,消费逻辑从“统一需求”迈向“多元精细化” [1] - Z世代人群在中国已超2.6亿,占总人口20%,贡献约40%的消费力 [1] - Y世代(25–39岁)仍是中高端消费主力群体,愿为优质健康产品支付平均25%的溢价 [1] - 代际共振格局使品牌竞争从“单品爆发”转向“体系增长” [1] 健合集团业务表现与战略 - 公司“全家庭营养”战略贯穿婴幼儿、成人及宠物三大业务,形成分层互补增长模型 [1] - 2025年上半年,集团实现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5.2%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62.5%,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1] - 业务结构中,BNC(婴幼儿营养护理)板块稳步回升,ANC(成人营养护理)业务同比增长5.9%,是主要增长引擎,PNC(宠物营养护理)业务延续高增长趋势 [1] - 多品牌、多赛道协同使公司增长更具穿越性 [1] 公司长期价值逻辑 - 面对代际分化与需求碎片化市场,公司价值逻辑转向“长期稳健” [2] - 结构化业务布局、可持续现金流与全球化能力使其成为健康消费赛道具备长期价值的代表 [2]
H&H国际控股(01112)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6 15:50
股本与股份 - 公司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亿港元,股份数目为10亿股,面值0.01港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6.45561354亿股,库存股0股,总数6.45561354亿股[2] 购股计划 - 2010年行使价15.58港元购股计划,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25万股[3] - 2010年行使价29.25港元购股计划,上月底278.536万股,本月变动 -2.5254万股,月底结存276.0106万股[3] - 2010年行使价60.02港元购股计划,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10.097万股[3] - 2010年行使价59.05港元购股计划,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14.706万股[3] - 2010年行使价49.15港元购股计划,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37.572万股[3] - 2010年行使价45.79港元购股计划,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5.9298万股[3] - 2010年行使价26.10港元购股计划,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35万股[4] - 2020年行使价31.88港元购股计划,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156.7343万股[4] 其他规定 - 购回及赎回股份注销“事件发生日期”为“注销日期”[9] - 购回及赎回股份未注销须提供资料,用负数注明待注销数目[9] - 上市发行人可修订不适用项目,已确认项目无需再确认[9] - 证券“相同”需满足面值、股款、股息/利息及权益相同条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