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创

搜索文档
四川两家文化企业上榜“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9 07:11
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发布 - 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 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和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入选 [1] - 评选标准强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已连续17年发布该榜单 [1] 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 - 公司作为《哪吒之魔童闹海》主要制作方 该电影票房破百亿 实现市场与口碑双赢 [1] - 专注于用动漫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 结合技术推广中华文化价值观 [1] - 业务涵盖3D动画电影创作 IP开发 技术研发及全产业链布局 [1]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及母公司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连续9年入围30强 累计14次入选 [2] -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发行网络体系 深耕本省服务全国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1.48亿元 净利润16.04亿元 净资产150.07亿元 [2] - 在新技术条件下巩固国有文化企业主渠道地位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2]
从作品强、公司强到产业强 “可可豆”长大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22:34
公司发展 - 可可豆动画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系列电影声誉从成都辐射至全国及海外,并在2025年北京大学"蓉漂人才荟"专场招聘中吸引大量北大毕业生投递核心岗位[1] - 公司首次跻身"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成为成都首家上榜企业,同时域上和美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也入选该榜单[1][3] - 公司前身饺克力动画工作室2013年入驻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时仅3人、10平方米办公空间,后通过孵化基地获得订单并完成初创期过渡[5][6] 产业生态 - 《哪吒2》制作过程中联合138家动画公司协作,其中墨境天合参与约110个镜头特效制作,千鸟文化等本地企业深度参与,形成"一杯咖啡协同半径"的产业聚集效应[8] - 成都高新区汇聚6000余家数字文创企业,2024年162家规上文创企业实现营收1141亿元(同比+25 2%)[9] - 成都2024年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新文创活力指数全国第一,2025年Q1增加值达948亿元(同比+10 3%),培育出"王者荣耀""遮天"等现象级IP[11] 人才与品牌 - 2025年可可豆动画在北大招聘会现场展位前排长队,岗位涵盖编剧、影视特效等核心领域,太乙真人配音演员张珈铭现场分享成都文创产业吸引力[10] -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评价饺子为"中国电影界天才",彩条屋影业为其提供资金与资源支持助力工作室转型为公司[6] - 公司从孵化器项目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印证成都"从网红流量向产业留量质变"的城市文创发展路径[11]
立园满园+文化出川+科技赋能,成都传媒发布三大文创领域合作清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5 20:31
深圳文博会成都传媒集团合作清单发布 - 成都传媒集团在深圳文博会期间发布三大领域合作清单 涵盖重大文创产业园区合作 文化出川出海合作 文创科技项目合作 [1] - 集团旗下新媒体平台用户总数超5亿 综合传播影响力居全国媒体集团第一阵营 正加快向新型智媒体集团转型 [1] - 董事长母涛强调文化产业是"种大树"的事业 投资成都传媒是"创未来"的共识 [1] "2+3+N"文创产业园区生态布局 - 重点推进东郊记忆 非遗博览园两大园区提档升级 东郊记忆已入驻近300家商企 年均举办活动超千场 [3] - 东郊记忆西区聚焦数字文创 非遗博览园打造数字文创产业园和国际消费目的地 [3] - 三大新建文创项目总投资60亿元 包括7月投用的成都智媒体城(微短剧产业基地)和白鹭湾科创园 以及全球第四座媒体文创地标每经中心 [7] - 运营N个特色园区如四川网络文学产业园 重庆磁器口古镇十二巷等 形成多层次载体体系 [13] 文化出川出海重点项目 - 第二届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将深化市场化运作 首届吸引20余国参与 收获超万件作品 [14] - 2025巴林丝路熊猫彩灯嘉年华将于12月在麦纳麦市落地 现招募数字文创 新能源等领域合作伙伴 [16] 文创科技项目创新应用 - 每经AI电视智创传播平台年播放量超亿次 粉丝转化量超百万 已落地媒体 金融等行业标杆 [18] - 平台展示雨燕智能体 通过语音对话实现多模态内容创作 邀约政府 金融等领域合作 [21] - AI+身心安全解决方案融合华西医院技术 构建学生心智无感知监测体系 面向全国教育机构开放合作 [23]
首批76条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发布,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今日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8:44
活动概况 - 成都市举办"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旨在推动创新场景应用,挖掘城市文化旅游资源[1] - 活动包括数字文创政策解读、场景清单发布等环节,吸引文创及文旅产业园区、重点国企、博物馆等代表参与[1] - 首批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共76条,其中需求37条、供给39条,覆盖数字文创、旅游、音乐等重点领域[1] 场景需求与供给 - 东郊记忆西区项目计划对80亩空间改造,构建"文创IP展示中心+沉浸式科技体验馆"双核体系,引入全息投影技术[5] - 成都自然博物馆推出"自然主题类沉浸式VR体验场景",要求合作方具备文化内容制作资质和前沿VR技术能力[6] - 力方数字科技在文博领域运用新技术打造无边界活态展馆,京东方艺云科技围绕数字艺术馆等打造"文旅+科技"场景[7] - 成都星蓝星研发大型户外裸眼3D三防全息设备,专为旅游景区夜间经济提升设计[10]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成都设立总规模100亿元文创基金,发行全国首单版权资产支持票据,全市规上数字文创企业超680家[12] - 正在制定数字文创产业"1+4"系列政策,包括1个实施意见和4个细分领域政策(影视、游戏电竞、科幻、初创企业)[15] - 成都文旅新生态打破产业边界,供给能力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如XR超级直播间、元宇宙虚拟会场等技术应用[16] 技术与产品亮点 - 活动现场展示裸眼3D、VR眼镜、AI数字人等新技术,实现"产量变流量"[4] - 企业将全息投影、裸眼3D、CAV空间等数字技术融入产品,深度挖掘天府文化IP[16] - 场景清单呈现科技驱动特点,如AI剧本游系统、智能灯光调控等技术提升体验转化率[16]
“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将于明日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23:16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处于高质量发展重要阶段 强化融合创新 打造新业态新场景 让游客常来常新 [1] - 5月22日将举行"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 聚焦创新场景 提供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场"与"首秀台" [1] - 发布会将释放76条场景供需机会清单 为行业探索创新路径提供观察样本 [1] 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 - 数字技术驱动的"文化+科技"融合浪潮正重塑内容生产与消费体验 催生文化旅游产业新玩法 [1] - 数字文创在体育 会展等领域激发强大势能 推动传统场景智慧升级与体验重构 [1] - 创新场景引领的产业之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1] 沉浸式体验场景发展趋势 - 沉浸式体验成为行业标配 文化IP 空间设计 科技应用构成"三板斧" [8] - 数字文创赋能场景 通过戏剧光影 AR/VR等技术打造虚实融合交互空间 引导游客"入戏" [8] - 成都"夜游锦江"案例 日间静态装置艺术打卡 夜间声光电组合呈现"锦江故事卷轴" [8] 数字技术在场景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 新场景吸引游客关键在于"讲故事" 数字技术是实现文化转换的关键角色 [10] - "寻境敦煌"案例 运用VR建模 三维动态重构等技术高精度重现莫高窟艺术 [11] - 生成式AI应用升级 如AI导游定制讲解 AI行程规划 正成为提升体验的"标配" [13] 数字文创的跨界延伸效应 - 演唱会等文化活动形成"场景引力" 2024年大型演出跨城观演率超60% 带动综合消费2000亿元 [14] - 会展业运用VR/AR 人工智能等技术 将文化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叙事性空间" [16] - 体育产业中数字文创催化效应显著 如贵州"村BA"通过短视频放大原生态文化影响力 [16] 场景营销与情感价值创造 - 日照景区"撒蛤蜊"互动案例 通过短视频传播实现地域"出圈" 展示人情味互动价值 [18] - 数字文创需以科技"巧劲"服务人文"温度" 创造触动人心的情感价值与社群连接 [18] - 首批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将发布 涵盖数字文博 智慧文旅 智慧体育等多个前沿领域 [18]
全国首只科幻+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启航:助力成都数字文创与科幻产业腾飞
搜狐财经· 2025-05-18 12:23
国内首只数字文创产业基金成立 - 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完成备案 目标规模33亿元 是国内首只聚焦数字文创 科幻产业和未来赛道投资的产业基金 [3] - 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生态培育"创新模式 期限长达7年并可延长至9年 体现"长期陪伴"资本逻辑 [7] - 基金治理结构创新 由天府文投担任管理人 整合文化产业投资 科技创业投资 金融生态等优势资源 [8] 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876亿元 同比增长11.7% 聚集数字文创企业超7000家 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4] - 预计2025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将突破3100亿元 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4] - 产业正从单一内容创作向全产业链延伸 涵盖影视 游戏 装备制造 IP衍生等多元领域 [7] 基金运作模式与投资方向 - 采用"直投+子基金"双轮驱动模式 直投聚焦"科幻+未来产业"宏观布局 子基金深入细分赛道 [7] - 重点投向科幻阅读 影视 游戏 文旅等领域 发力互联网应用 数字智能等未来产业重点赛道 [12] - 关注数字技术 智能硬件/软件 工业自动化等技术创新与深度融合 支持原创作品全环节 [13] 产业协同与人才培育 - 基金将带动数字技术 装备制造 文化创意 教育培训等多产业联动发展 形成新产业集群 [14] - 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幻创作 技术研发 经营管理人才汇聚成都 支持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14] - 推动形成"产—学—研—投"闭环 为产业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14] 城市发展战略 - 基金助力打造"中国科幻之都" 建设数字文创"三高地三中心" 推动世界文创名城建设 [3] - 通过"文化引领 科技赋能 产业集聚 融合创新" 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 [15] - 将千年文化底蕴转化为未来产业动能 开辟兼具文化厚度与科技锐度的发展路径 [3]
专访未来数字产业研究院院长巩强:文创企业“只靠情怀,是扛不住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22:07
数字文创的定义与内涵 - 数字文创可从名词和动词两个维度理解:作为名词指以数字技术和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包括虚拟产品如NFT或虚实结合体验如VR [5] - 作为动词指用数字手段重塑文化生产消费全过程的动态机制,强调模式革新而非形式标签,例如传统相声通过数字化改良也可归入数字文创 [6][8] - 与传统文创的核心区别在于数字化对生产逻辑的根本性改变,例如纸媒与短视频在信息传达方式上的差异 [6] 数字文创产业发展阶段 - 当前处于"赛博迁移"阶段后期,主要表现为将现实文化内容数字化迁移,如文物扫描和线上博物馆 [8] - 标志性特征是主流文化消费场景已实现数字化覆盖,但面临数字化深度不足、资源供给单一、公众参与度低等挑战 [9] - 技术发展速度远超产业应用速度,存在显著滞后性,需突破文化数字化的广度与深度瓶颈 [8][9] 企业核心能力框架 - "内容-技术-运营"三角模型是企业定位的核心框架,中小企业需至少占据一项优势领域 [11] - 内容能力关键在于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转化能力,而非简单占有资源,例证如《黑神话:悟空》对西游题材的创新解读 [11] - 技术能力侧重应用而非研发,重点在于如何利用AI等工具提升内容表达与用户体验 [13] - 运营能力涵盖商业模式创新与场景打造,典型案例包括阿那亚社群运营和《长安十二时辰》NPC互动 [13] 商业模式与市场需求 - 五种新兴商业类型(沉浸、焕活、化身、共情、共益)对应消费者从物质到精神、被动到主动的需求升级 [13] - 沉浸式体验满足深度参与需求,焕活式回应传统文化创新诉求,化身式关联数字身份认同 [13] - 未来市场可能呈现多模式融合趋势,爆发力取决于企业捕捉未满足需求的能力 [14] 行业转型关键挑战 - 传统文化机构转型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传统体系与数字经济时代的适应性冲突 [16] - 系统性思维是把握AIGC等机遇的关键,需明确新技术与核心能力的结合点而非盲目跟风 [16] - 政府应发挥引导与赋能作用,通过搭建平台、数据共享、人才支持等政策营造创新环境 [16] 从业者发展建议 - 需平衡情怀与商业逻辑,通过扎实的商业化能力实现文化价值转化 [20] - 在快速变化环境中保持系统性思维,避免被热点牵引而失去核心聚焦点 [20] - 创新想象力是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要素,需持续探索未被开掘的领域可能性 [20]
墨拓科技总裁杨宏森:真正的数字文创玩家,永远在“拓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17:32
文章核心观点 成都数字文创产业活力十足,墨拓科技作为代表企业,以“内容 + 技术”驱动,不断拓展产业边界,未来成都数字文创需提升内容与技术“原创力”,形成“产业合力” [1][17] 分组1:成都数字文创产业优势 - 成都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文旅与文博资源丰富,游戏、动漫、影视等赛道聚集众多优秀企业,产业生态逐渐成型 [4][11] - 成都重视并投入数字文创产业,适宜的产业政策支撑企业项目落地 [11] 分组2:墨拓科技对数字文创本质的理解 - 数字文创是高度融合化、跨界型产业,创业者应拓展产业边界,以技术或硬件为载体打造“核心内容”,找到或创造需求场景并落地 [5] 分组3:墨拓科技的行业“护城河” - 内容与技术的“原创力”重要,公司拥有十几项专利技术,基于自有版权开发20款VR游戏,打造多个原创IP,部分产品获奖 [6] - 公司早与中国科幻圈合作,拥有众多科幻大咖经典IP并转化为VR体验内容,进行长线运营与深度开发 [7] 分组4:墨拓科技的技术探索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研发建造一系列智能装备,可用于虚实互动多场景,填补行业空白 [8] - 公司与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深圳运营中心成立实验室,致力于前沿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孵化,在“高精度定位”与“多人交互技术”有突破 [8] 分组5:墨拓科技的重点项目及发展规划 - 公司筹备的新场景电影《太极熊猫》获国家电影局批复,影片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用AI等技术制作,以沉浸式观影体验区别于传统电影,未来将在特定场景播放 [13][15] - 公司着眼发挥“内容 + 技术”优势,深度打造数字文旅、数字文博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复制成熟业务模式到全国 [15]
成都父女创业,要IPO了
投资界· 2025-03-06 17:33
公司概况 - 星邦互娱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 总部位于成都和广州 拥有9130游戏和Wondergame两个平台 [5][11] - 公司由父女二人掌舵 郭中健创立 郭小兰2017年加入并推动向自主研发转型 目前父女合计持股90.7% [8][9] - 成都高新创投2020年以1.72亿元收购9.3%股权 现为第三大股东 [8][9] 业务表现 - 2023年营收53.27亿元 利润1.97亿元 全部收入来自移动游戏 其中90%流水来自小游戏 [11] - 按2023年小游戏流水计市场份额达16.4% 居行业第一 专注的RPG游戏是移动游戏最大细分领域 [11] - 六款标志性游戏贡献超九成营收 其中《九州仙剑传》《天剑奇缘》累计流水各约60亿元 [12]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骤降50%至20.95亿元 亏损0.47亿元 主要因主力游戏进入生命周期衰退期 [12] 产品策略 - 2018年率先布局微信小程序游戏 通过《九州仙剑传》等轻量化产品触达下沉市场 单日用户增长峰值达千万级 [8] - 2019年起专注小游戏赛道 2020年重心转向自研产品 现有17个独立研发团队 2023年成立海外发行团队 [8][11] - 注册玩家总数达16.5亿人 2023年每付费用户平均流水524元 [12] 行业背景 - 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从2018年1450亿元增长至2023年3023亿元 CAGR达15.8% 预计2028年达3677亿元 [11] - 成都高新区聚集6000家文创企业 形成游戏/动漫/数字音乐/超高清视频四大产业集群 诞生《王者荣耀》等爆款 [15] - 成都提出2025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达3100-3400亿元目标 已构建"双核多极两带"产业空间格局 [16] 地域优势 - 《九州仙剑传》融入三星堆/川剧变脸/熊猫等巴蜀元素 累计流水破百亿 体现"成都造"特色 [15] - 成都文创环境提供创作灵感和产业支持 如可可豆动画《哪吒》系列也受益于当地产业生态 [15] - 产业链高度集聚 可实现"10分钟组建理想团队"的协作效率 被比作文创奥运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