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搜索文档
学习手记 |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读懂“两山”理念的辩证思维
新华社· 2025-08-12 22:36
忍痛关掉矿山和水泥厂后,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短时间内出现下滑。未来出路在哪里?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这里调研,在关键时刻指明方向:"你们关矿停厂, 是高明之举!""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 金量。" 8月的浙江安吉余村层峦叠嶂、流水潺潺,游客纷至沓来,尽享生态之美。 20年前,余村曾靠着开采山里优质石灰岩成为"富裕村",但伴随而来的是溪流浑浊、烟尘弥漫的巨大环 境代价。 绿色GDP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改变传统单纯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模式。"速度再快 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 力"的正确发展观。 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1%的经济增长,构建起全球最大、发 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 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如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探索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 现路径,方能不断塑造经济发展的绿色新动能、新优势。 ...
媒体视点 | 感知生态之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证监会发布· 2025-08-10 15:10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2] - 安吉竹林碳汇量达每公顷6.6吨 年碳汇交易为竹农创收2800万元[6] - 溪流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Ⅱ类 夏季漂流旅游收入超2亿元[8]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 矿区复绿改造后游客量达120万人次/年 生态度假区单日咖啡销量相当于原矿产年收入[12]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从88.96亿元增长至675.57亿元 完成"石头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12] - 全国首批1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带动万亿级市场活力[22] 生态经济典型案例 - 宁夏贺兰山荒滩修复后建成全国最大酿酒葡萄产区 农户收入显著提升[16] - 湖南崀山朱鹮稻田稻米溢价3元/斤 农户年增收20-30万元[18] - 福建三明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亿元 生态旅游实现多产业融合[20]
感知生态之变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国家能源局· 2025-08-10 11:09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两山"理念提出后,浙江安吉竹林碳汇量提升至每公顷6.6吨,碳汇交易为竹农带来年收益2800万元[5] - 安吉溪流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Ⅱ类,夏季漂流旅游收入超2亿元[7] - 矿区复绿改造后生态度假区单日咖啡销量达8000杯,相当于原矿产开采近一年收入[11] 绿色经济转型成效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从88.96亿元增长至675.57亿元,实现"石头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12] - 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滩修复后成为全国最大酿酒葡萄产区,种植户收入显著提升[15][16] - 湖南邵阳"朱鹮稻"因生态种植溢价3元/斤,农户年增收超30万元[1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福建三明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亿元,生态旅游带动多业态发展[20] - 全国12个试点地区推出300余条生态旅游路线,创造超万亿市场活力[22] - 森林药材(铁皮石斛等)及山野菜形成规模化产业[20]
湖州创新推出“VEP+”系列金融产品 累计提供授信10.52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08 21:23
绿色金融创新 - 湖州市金融机构创新推出VEP+系列金融产品 为17家企业887户农户9个项目提供授信10.52亿元[1] - 将VEP核算结果作为绿色信贷决策依据 并开发与VEP挂钩的绿色贷款产品[1] - 绿色信贷占全部贷款比重达33.9% 高出全国近20个百分点[2] 生态价值核算体系 - 发布全国首个地市级VEP评估技术规范 累计开展179个VEP核算项目 生态价值超80亿元[3] - 建立市域GEP核算体系 德清县安吉县长兴县常态化开展县域GEP核算[3] - 2023年10月发布全国首个符合地方特色的VEP核算标准[1] 产业绿色转型成效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近20年下降4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69.3%[2] -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7% 星级绿色工厂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90.4%[2] - 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在全国率先建立两山合作社 创新开展竹林碳汇收储改革和水生态产品交易[2] - 探索形成核算评估法权益交易法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法[2] - 成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2]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 全市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超95%[2] - 通过VEP+金融产品为农户提供利率优惠和额度提升等信贷支持[1]
蒙阴的绿水青山转化记:山头绿、腰包鼓、日子甜
齐鲁晚报· 2025-08-08 12:28
生态建设成果 - 蒙阴县林木覆盖率高达73%以上,岱崮地貌奇观显著[4] - 云蒙湖核心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75%以上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4] - 全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355.68亿元,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10] 蜜桃产业 - 蒙阴蜜桃种植面积71万亩,品牌价值266.44亿元,居全国县级蜜桃面积和产量首位[5] - 年人均果品收入超3万元,户均收入超11万元[5] 蜜蜂产业 - 蒙阴拥有3.2万群蜜蜂和200万亩蜜源植物,年产值过亿[5] - 龙头企业开发蜂蜜酒、蜂蜜面膜等60余种高端产品[5] - 养蜂合作社遍布乡镇,年轻人通过直播带货推动产业发展[5] 生态旅游 - 依托云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和5A级蒙山景区发展全域旅游[9] - "云蒙明珠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涵盖特色民宿、垂钓中心、露营基地等[9] - 蜂旅融合模式包括蜜蜂文化科普馆、蜂巢民宿、蜜蜂主题节日等[9] 绿色金融创新 - 推出古树名木质押"生态贷"、森林碳汇"碳金融"等十余项绿色金融产品[10] - 整村生态资源可获得银行授信,为特色产业注入资金[10]
(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做好“三件事”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22:25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 - 浙江持续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接续5轮系列行动,创新推出"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区"等载体,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地表水优良水质比例从41.9%提高到98.6%,PM2.5浓度从61微克/立方米降至26.1微克/立方米 [2][3] -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丽水市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修复萤火虫栖息地近1000平方米,种群数量超100万只 [3]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 浙江制定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在30余个市县开展核算,培育"丽水山耕"、"安吉白茶"等生态富民产业,创新"生态信用贷"等金融产品,丽水市发放"取水贷"超100亿元 [5] - 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迅速,建成单条超10亿元产业链126条,总产值32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70万人,年平均收入5.1万元 [7] 产业转型升级 - 浙江推动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长兴县铅蓄电池企业从17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增加14倍,涌现两家千亿元级上市公司 [7] - 形成宁波前湾新区智能汽车、绍兴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千亿元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8] 乡村创新发展 - 义乌市李祖村打造"众创乡村",吸引271名农创客,业态达73家,2024年销售总额超7000万元,年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 [8] - 浙江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累计培育农创客8.9万名,成为乡村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源 [8]
美丽中国建设科技工程与指标体系研究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
环球网资讯· 2025-07-16 12:10
美丽中国建设科技工程与指标体系研究专题论坛 - 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中国地理学会承办 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指标体系 治理路径与科技支撑等核心议题 邀请18位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作报告 [1] - 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小敏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葛全胜研究员等 [1]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与愿景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杨林生研究员发布"美丽中国建设智能化模拟系统" 基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A类专项研究成果 [3] - 方创琳研究员总结"十四五"美丽中国建设成效 提出"十五五"时期六大协同路径与分区分级建设路线图 [3] 数字化治理与区域协同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雷涯邻教授提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的三种组态模式 强调区域协同 数据共享与市场化机制 [3] - 孙福宝研究员提出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安全+新能源"双轮驱动路径 构建风光氢储一体化绿色发展模式 [3]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杨小明研究员指出现有制度需应对系统性 协同性挑战 提出绿色发展机制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 [3] - 中共中央党校李宏伟教授强调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建议构建生态产业集群 碳汇交易与绿色消费体系 [3] 区域发展模式与经验 - 江西师范大学葛咏研究员总结"减贫—生态—碳减排"协同发展20年经验 提炼四种区域模式 倡导中国方案全球共享 [3]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吴康教授分析山西省收缩型资源城市绿色转型困境 [4] 科技工程与国际化推广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闯研究员介绍"地标生境"科技工程 推动优质地理产品国际化 已在15国落地推广 [4]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井勇研究员发布2025年极端高温预测 预警区域灾害风险 [5] 评估体系与方法论创新 - 湖南师范大学周国华教授建议将人类发展指数与自然关系指数融合 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4]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海猛副研究员提出"人本—涌现—平衡—反馈"四原则 构建动态 开放 智能的美丽城市评价体系 [5]
安徽省首批湿地碳票发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1 11:53
湿地碳票发行 - 安徽省蚌埠市成功发行全省首张湿地碳票,四方湖自然保护区开发湿地面积7 47万亩,20年监测期签发碳减排量17 76万吨,龙子湖风景名胜区开发湿地面积2 79万亩,20年监测期签发碳减排量9 02万吨 [1] 生态保护投入 - 蚌埠市林业局累计投入8 06亿元用于湿地保护修复,实施退渔还湿、水系连通、植被修复等工程,恢复湿地面积约3 3万亩,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7 51% [1] 制度体系构建 - 创新构建"1+2+8"制度体系,编制全省首个《湿地碳票项目方法学》,出台《蚌埠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和《蚌埠市林业碳票交易管理规定》,明确8项交易流程 [1] - 组建由发改、环保、金融等6部门参与的专项工作组,建立"专家评审+部门审定+生态备案"三级审核机制 [1] 金融支持成效 - 创新"碳票+金融"模式,首批湿地碳票获银行授信2500万元(四方湖1500万元、龙子湖1000万元) [1] - 蚌埠市林业局梳理摸排优质林企23家,解决企业融资难题17个,投放贷款3500万元 [1] 生态司法突破 - 完成蚌埠市首例林业碳票交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当事人认购碳票18000元、碳减排量240吨 [2] - "碳票+生态司法"模式成功落地,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性修复提供可量化途径 [2]
深化理解持续践行“两山”理念
经济日报· 2025-07-09 06:18
理念提出与发展历程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于2005年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2017年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2] - 2018年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将其列为生态文明建设原则[2]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相关体制机制[3] 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 - 理念层面强调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实践层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包括资源资产化、资本化等[3] - 浙江丽水建立四级核算评估体系,实现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可核算,2024年入选国家试点2.0版[4] - 湖北谷城堰河村通过"三位一体"组织架构推动绿色资源资产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5][6] 行业转化案例与模式创新 - 浙江丽水组建两山合作社、生态强村公司,开发庆元荒野茶、龙泉竹木等支柱产业,2023年完成生态资源收储2123宗[4] - 数字经济、人文经济融入实践,部分地区通过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智慧治理水平[6] - 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成为主要路径,如福建南平、江西抚州等地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4] 经济理论与转型方向 - 生态保护即生产力发展,绿水青山兼具生态、经济、社会多重价值,需构建"社会-经济-生态"协同系统[7] - 推动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解决工业文明污染难题[8] -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通过"双碳"目标实现发展与保护协调,支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求[8]
恩施州出台工作方案 在美丽湖北建设中勇挑大梁
中国环境报· 2025-06-17 09:05
美丽恩施建设方案 - 湖北省恩施州率先出台《恩施州在全省美丽湖北战略上挑大梁工作方案》,分两步实现目标:2027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30年基本建成美丽恩施 [2] - 恩施州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长江入鄂第一站和清江源头保护责任,是湖北生态格局的战略支撑 [2] 六大核心行动 - **"两江"保护修复攻坚**:确保长江、清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 [3] - **生态环境质量领先**:2027年8县市细颗粒物浓度控制在24微克/立方米内,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3] - **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建设鄂西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加强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3] - **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2027年1县市纳入国家级美丽乡村先行区,恩施市建成省级美丽城市 [3] - **生态资源优势转化**:发展碳汇经济,打造"鄂西林碳"品牌,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试点 [3] - **生态环境治理提升**: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推动公众参与生态建设 [3] 实施路径与愿景 - 以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河湖为抓手,建设更高水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4] - 目标建成生态优渥、环境友好的美丽恩施,助力湖北"生态支点"战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