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宝鸡】322种野生鸟类在宝鸡栖息
陕西日报· 2025-07-08 07:39
宝鸡市野生鸟类资源 - 宝鸡市现有野生鸟类322种,占全省野生鸟类总数近七成 [1] - 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6种,省重点保护17种 [1] 生态保护措施与成效 - 宝鸡市地处秦岭、关山两大林区之间,是陕西省西部重要生态屏障 [1] - 渭河生态公园近5年记录鸟类186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48种 [1] - 千湖湿地公园迁徙鸟类数量从2020年5万只增至今年10万只,种类达166种 [1] - 凤翔雍城湖首次观测到彩鹮、弯嘴滨鹬、小天鹅等珍稀鸟类 [2] 生态建设荣誉与社会参与 - 宝鸡市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及省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先进集体等荣誉 [2] - 爱鸟协会负责人指出渭河沿岸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鸟和谐共生成城市特色 [1] - 每年近2万只短嘴豆雁在宝鸡市越冬 [2]
栖息环境好 崖沙燕归来(点赞新时代)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崖沙燕生态保护现状 - 京雄高速永定河特大桥旁存在约200个崖沙燕巢穴,滹沱河交通桥旁巢穴数量达数千个 [5] - 崖沙燕为"三有"保护鸟类,繁殖期为5月至7月,对栖息地要求严格(需河湖边垂直崖壁且水质高)[5] - 北京丰台区通过暂停施工、布设围栏等措施保留最大繁育地,石家庄市调整大桥设计方案西移40米保护沙岛栖息地 [6] 生态治理成效 - 永定河水质提升至地表水Ⅲ类标准,园博园植被为崖沙燕提供蜜源食源 [8] - 滹沱河沙岛绿化面积增加,吸引崖沙燕及其他鸟类种群数量上升 [8] - 两地采取巡防排查、减少机械作业等人性化措施降低繁殖期干扰 [7] 保护措施优化 - 北京市水务部门联合专家论证人工巢方案,最终确定"不打扰"为最佳保护方式 [8] - 观测显示幼鸟已具备飞行能力,即将完成季节性南迁 [8]
守好“鱼篓子”重在耕海养海
经济日报· 2025-07-08 06:18
海洋渔业发展趋势 - 海洋渔业从追求量增长转向质提升阶段 需做强海水养殖和做优海洋捕捞以夯实供给基础 [1][2] - 现代化远洋捕捞被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列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方向 [1] - 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15万吨级智慧渔业工船"国信1号2-1"相继交付 代表船舶工业与智慧渔业融合成果 [1] 行业结构与技术革新 - 海洋渔业包含海洋捕捞(近海/外海/远洋)和海水养殖(鱼虾贝藻参五大产业浪潮) 中国是全球首个海水养殖产量超越捕捞的国家 [1] - 行业整合趋势显现 装备工程化和管理工业化成为发展方向 但面临产业链衔接不畅、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 [2] - 海水养殖存在产品价值低、组织化程度不足的短板 需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渔船装备升级和养殖手段创新 [3] 市场与贸易动态 - 中国水产品产量占全球40% 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2倍 但2022年水产贸易首次出现逆差 2023年水产饲料产量首次下降 [2] - 部分水产品市场饱和且价格波动明显 同时面临进口冲击和出口不畅的双重压力 [2] 生态与价值链升级 - 深远海养殖需打造为技术先进、生态和谐的新型业态 以应对近海资源衰退问题 [3] - 需突破海水养殖低端同质化(贝藻类为主)和加工粗放(冷冻/干燥为主)现状 向海洋功能食品、生物医药等高价值领域拓展 [3] - 休闲渔业快速发展 游钓型海洋牧场成为新收益来源 风电养殖融合模式(水下养殖+水上风电)值得推广 [3] 产业链协同 - 上游蓝色种业通过良种培育提升源头竞争力 下游休闲渔业创造增量收益空间 [3] - 跨界融合成为趋势 如深远海养殖与海上风电项目的空间统筹利用 [3]
大美中国·夏日盛景丨碧水青山相辉映 绿色发展奏响生态富民新乐章
央视网· 2025-07-07 17:56
浙江淳安县生态旅游发展 - 淳安县依托千岛湖生态资源发展"以鱼保水"生态治水模式 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5] - 千岛湖红山谷景区占地91.3公顷 负氧离子浓度达30万/立方厘米 成为生态康养旅游热点 [5] - 当地森林资源丰富 拥有森林面积494万亩 公益林2496万亩 森林蓄积量3020万立方米 [7] 福建武夷山荷花经济 - 五夫镇万亩荷花进入盛花期 形成"荷花+旅游"产业链 全产业链产值超1亿元 [14] - 年轻"新农人"返乡创业 拓展干莲加工等增收渠道 日均采收莲蓬规模可观 [12][14] - 开发荷塘小火车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强化农文旅融合效应 [10] 湖北神农架湿地旅游 - 大九湖湿地出现"雾锁平湖"奇观 因1700米海拔形成独特晨雾景观 [15][17] - 上半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生态修复工程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 [19] - 湿地面积居华中亚高山首位 水汽温差形成"云间湿地"特色IP [17] 吉林集安生态保护体系 - 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面积6867公顷 森林覆盖率95% 含五座特色山峰景观 [19] - 运用无人机航测+红外相机构建生态监测体系 实现巡护数字化管理 [21] - 专业化管护队伍实施林地补植 推动保护与旅游协同发展 [21]
赤水河流域清理整改数百座小水电站 长江鲟重获洄游通道
新华社· 2025-07-07 10:11
这是2025年4月在赤水河成功孵化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江鲟鱼苗。(受访者供图) 2025年4月的长江鲟繁殖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赤水市复兴镇大鱼坝水域投放长江鲟亲鱼,开展长江鲟自然繁殖实验。(受访 者供图) 贵州赤水市复兴镇河段,大鱼坝水域。粼粼水波中,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鲟鱼苗,不过指甲盖大小,身体泛着淡淡的青灰色,被水流带着 缓缓向前。 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赤水河,地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近年来,赤水河流域大规模清理整改了数百座小水电 站,让河流恢复自然流态,长江鲟重获洄游通道。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告诉我们,2023年和2024年,该所科研团队分别向赤水河放流两批长江鲟。研究人员通过标记追踪发 现,这些个体成功适应了野外环境,并且生长状况良好。 今年,他们决定实验让长江鲟自然洄游"产卵"。 这是一件极难的事。因为长江鲟在2022年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野外灭绝"。受长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航运发展等影响,我国长江鲟的自 然种群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急剧下降。2000年后,科研人员在全长江段再未发现自然繁殖的幼鱼。 "赤水河 ...
守护“中华水塔” 筑就生态高地
中国能源网· 2025-07-07 09:21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且脆弱,生态保护是主要任务,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3] - 2024年青海省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3%,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4][5] - 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94%、71%,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5] 盐湖资源开发与循环经济 - 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盐资源总储量600亿吨,钠、镁、钾、锂储量均居全国之首[10] -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钾肥生产全自动化,资源梯级开发利用率提升[11] - 2024年青海省生产钾肥749万吨(+4.8%)、碳酸锂13.5万吨(+22.3%),建成国内最大万吨食品级氧化镁项目[12] 清洁能源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展 - 共和县塔拉滩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光伏板降低风速并促进植被恢复,荒漠面积减少600平方公里[9] - 玛尔挡水电站安装升鱼装置保障鱼类洄游,累计放流鱼种31万尾,施工区生态修复指数达100%[12] - 格尔木远景能源零碳装备制造设计产能2吉瓦,生产5-10兆瓦高海拔智能风机,辐射青新藏地区[17]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新能源等七大低碳主导产业,2024年1-8月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08亿元[15][16] - 西豫公司粗铅冶炼项目采用氧气底吹熔炼工艺,年产粗铅10万吨、硫酸8.14万吨,实现多金属循环利用[14] - 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降低生产成本30%以上[15]
山西潞城区“追鸟人”:镜头定格生态蝶变
中国新闻网· 2025-07-06 10:44
生态环境改善 - 山西长治潞城区辛安泉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为生机勃勃的"鸟类王国",每日清晨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鸟类 [1] - 当地鸟类家族不断壮大,从最初只能拍到麻雀、喜鹊,到如今能拍摄到牛背鹭、红脚隼等国家保护动物 [3] - 已记录到130多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数量显著增加 [3] 生态保护措施 - 辛安泉镇全面推行河长制、泉长制,推进辛安泉域生态修复、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5] - 实施"千顷绿林"工程,累计栽植树木50000余株,建设绿地5500余平方米 [5] - 潞城区实施浊漳河南源潞城段河道生态治理、清淤疏浚、堤岸修复等工程,建成店上一、二期人工湿地工程 [7] 生态旅游发展 - "追鸟人"自发成立摄影团队,分享观鸟经验与拍摄技巧,吸引更多摄影爱好者前来 [5] - 辛安泉镇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宣传,为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提供便利 [5] - 潞城区以更优的生态环境、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万千飞羽栖息,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7]
候鸟、骏马、粉荷……生物多样性与自然韵律完美交融 夏日美景“buff拉满”
央视网· 2025-07-05 16:45
新疆哈密高家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成果 - 高家湖湿地公园鸟类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数十种候鸟在此栖息,包括麻鸭、燕鸥、红脚鹬等[1] - 湿地从昔日的泥水塘蜕变为生态绿洲,湖面倒映白云,水草丰茂,形成生机勃勃的湿地生态图[1] - 公园地处天山北麓,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1] 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 保护区栖息鸟类达212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60多种[4] - 黄河为保护区提供丰沛水源,底栖生物和鱼类资源丰富,吸引苍鹭、鸬鹚等鸟类繁育[2] - 麋鹿在保护区内安家落户并繁衍后代,形成生物多样性与自然韵律交融的生态画卷[4] 甘肃张掖山丹马场草原旅游开发 - 山丹马场绿草如茵,上百匹骏马悠然活动,构成草原风光图[5] - 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具有千年历史底蕴,是马匹繁衍的理想场所[7] - 当地重修景观公路,提升游客体验,方便近距离领略草原魅力[7] 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荷花生态 - 黄河口湿地千亩荷花盛放,形成流动的诗意长卷,盛花期持续至八月中下旬[8][10] - 荷花生长得益于黄河泥沙淤积形成的肥沃土壤及生态修复工程[10] - 白鹭栖息荷间,荷叶摇曳,雨珠滚动,展现自然野趣[8] 江西南昌象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 - 象湖湿地公园400多亩荷花绽放,湖心岛栖息数千只鹭鸟[11][13] - 通过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工程构建多样化生态系统,吸引鸟禽回归[15] - 原有鱼塘经自然化改造,形成湖面、溪流、林地、荷塘等生态景观[15] 河南开封黄河生态廊道建设 - 黄河生态廊道呈现金黄色河面与两岸绿带交相辉映的景观[16] - 黑岗口调蓄水库四周荷叶连片,形成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绿肺"[18] - 水库碧水盈盈,与郊野绿色坡塘共同构成夏日美景[16][18]
新华时评|共同守护“会飞的邻居”
新华社· 2025-07-04 20:37
鸟类保护的重要性 - 鸟类是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会飞的邻居"[1] - 保护鸟类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绿水青山至关重要[2] 非法猎捕的打击措施 - 中国存在乱捕、滥猎、滥食野生鸟类的现象,威胁种群安全[1] - 需要加强执法力度,采用高科技手段,全环节打击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鸟类的犯罪行为[1] 栖息地和迁飞通道保护 - 中国是全球候鸟跨境迁徙的重要通道,鸟类资源丰富[1] - 城市扩张、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曾挤压鸟类生存空间[1] - 目前湿地、森林、灌丛保护改善,城市规划为鸟类留出更多空间[1] - 加强对候鸟迁徙通道、停歇地、繁殖地的巡护值守[1] 公众参与与生态意识 - 观鸟活动兴起,培养公众生态保护意识[2] - "不接触的互动"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溯源藤桥河上游——保亭响水河:一汪碧水奏响生态经济“协奏曲”
海南日报· 2025-07-04 09:38
河流与地名 - 藤桥河流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因水流与石头撞击发出洪亮声响而得名“响水河”[4][6] - 官方河流名录中称其为“大本河”,但“响水河”名称在民间更广为人知[6][7] - 黎族方言称该河为“水流很大的河”,与“响水”名称含义相近[6] 河流资源与生态 - 响水河水质清澈,水流充沛,周边动植物资源丰富,支撑什龙村、响水村等多个村庄的生产生活[7] - 河流孕育独特鱼类如“石头鱼”(依附河石易捕捉)和石鲮鱼(用于煮汤、炙烤或制作鱼茶)[8] - 当地村民遵循可持续捕捞原则,避免过度捕捞以保护河流资源[9] 河流衍生产业 - 雅布伦·享水谷共享农庄依托响水河上游的湍急水流和自然声景,吸引游客体验“白噪声”与山泉[10][11] - 河流滋养的茶园产出高品质茶叶,河谷气候还盛产红毛丹、百香果等热带水果,成为农民增收支柱[11] - 响水河保障水稻、冬季瓜菜等传统作物的品质,形成核心竞争力[12] 文化与旅游 - 响水河的自然景观(如什龙桥的小桥流水)与黎族文化(如《捡螺歌》描绘的田螺捕捞场景)结合,形成诗意旅游画卷[6][8] - 享水谷将响水河水引入旅游设施,供游客直接饮用或烹制茶饮,强化自然体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