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发挥好“经济身份证”作用
经济日报· 2025-04-12 11:0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 - 上海推动信用监管制度创新 天津提出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 湖南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各地陆续发布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1] - 我国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 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公共征信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用报告成为全面反映信息主体信用状况的"经济身份证" [1] 信用体系应用场景 - 良好信用记录帮助消费者获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 信用良好用户可获得更方便的退换货等服务 部分就业岗位将个人信用状况作为录用参考 [1] 当前面临挑战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覆盖面不全 区域发展不平衡 信用修复机制有待完善 数据孤岛等问题 信用数据安全保护和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保障亟待解决 [1] 未来工作方向 - 以中办 国办《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为指引 各地谋划推进各行业各领域信用建设 加快构建覆盖各类主体 制度规则统一 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 [2] - 坚持政府引导 做好"十五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 加速信用立法进程 [2] - 大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发挥其在提振内需 改善预期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2] - 坚持信用奖惩合理合法 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持续推动信用实践创新 [2] 实施要求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复杂系统工程 需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创造性 形成强大合力 各地区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抓好《意见》贯彻落实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 久久为功 [2]
中办、国办,重磅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注一个核心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19:37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旨在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府、经营主体、社会组织、自然人、司法执法体系等 [1][2] - 强化经营主体信用管理,支持完善合规经营制度、管控信用风险,引导诚信经营、守信践诺 [2] - 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开展政务诚信评价,完善政府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和失信惩戒措施,政府失信行为将纳入信用记录并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和项目等 [2] 信用评价与管理 - 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开展自然人信用评价,但仅用于守信激励政策参考,严禁纳入非信用信息和个人私密信息 [2] - 严格界定公共信用信息范围,行业主管部门需依法确定本领域公共信用信息并形成行业信用记录,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总建立完整信用记录 [3] 信用奖惩机制 - 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守信主体在公共服务中提供便利或优惠,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 [4] - 设定失信惩戒措施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必须以法律、行政法规等为依据,涉及减损权利或增加义务的措施需以法律为依据 [4] 平台经济信用建设 - 加强平台经济领域信用建设,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与平台企业经营信息共享,引导平台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失信联合约束制度 [4] - 平台企业需根据商户信用状况实施差别化管理,为诚信经营主体提供优惠便利,对违法失信主体予以限制 [4] - 加强对网络主播、自媒体、MCN机构等的信用监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