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信用救济
icon
搜索文档
个人征信修复新政将落地,符合条件的逾期记录不予展示
第一财经· 2025-10-30 20:42
通过三重严格条件划定精准救济范围,避免政策滥用。 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将于2026年初落地。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 明确宣布,为回应后疫情时代个人信用修复需求,人民银行正研究实施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 该政策针对新冠疫情以来违约金额在一定标准以下且已全额归还贷款的个人,其相关违约信息将在征信 系统中不予展示,计划于2026年初正式执行。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新政策为"非恶意"违约且已履行还款义务的个人提供了"重置"机会,让他们能够重 新获得房贷、车贷及经营性贷款的资格。对当前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信用救济有范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换言之疫情期间违约引起的在征信系统中的记录,如果欠款还清,将 不再显示。此举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存量拖欠款的缴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善个人融资环境,体现了央 行对宽信用修复的政策诉求。 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刘新海表示,央行提出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体现了"征信为民"的初 心。这一举措不仅是一项技术性调整,更是金融制度人性化转向的体现。它反映了监管层在平衡征信系 统刚性约束与后疫情时代个人金融困境之间的深思熟虑。 首先,这是 ...
个人信用救济为信用重生打开关键之门
第一财经· 2025-10-28 23:13
2025.10. 28 本文字数:1750,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一财评论员 个人资产负债表修复正开启新的路程。 2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称,央行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 济政策,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征信系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之一。央行的征信系统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 施,对企业和个人的金融违约行为进行记录,并供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进行查询和风险评估。不论 是企业还是个人的信用记录,都不仅影响着市场主体能否享受金融系统的服务,而且影响着人们获取 金融服务的成本。可以说,市场主体信用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安身立命的必备行囊。 长期以来,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国民经济三部门中,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最为系统和完善,国内社 会信用系统主要围绕企业展开。随着零售金融等生态的发展,近年来央行等部门也加强了个人征信体 系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 不过,相比企业信用体系,个人信用系统建设尚处于不断完善中。目前,个人征信体系更多倾向于对 个人信用建档等个人立信环节,个人信用的过程管理和救济等领域,尚处于建章立制的初步阶段。 这客观上导致个人信用体系更新速度慢,不仅不能即时反映个 ...
一财社论:个人信用救济为信用重生打开关键之门
第一财经· 2025-10-28 21:25
这一放,放活的是经济最深层的活力,释放的是经济最具潜力的烟火气。 个人资产负债表修复正开启新的路程。 2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称,央行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 策,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征信系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之一。央行的征信系统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对企业和个人的金融违约行为进行记录,并供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进行查询和风险评估。不论是企业 还是个人的信用记录,都不仅影响着市场主体能否享受金融系统的服务,而且影响着人们获取金融服务 的成本。可以说,市场主体信用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安身立命的必备行囊。 长期以来,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国民经济三部门中,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最为系统和完善,国内社会 信用系统主要围绕企业展开。随着零售金融等生态的发展,近年来央行等部门也加强了个人征信体系建 设,并取得一定成效。 不过,相比企业信用体系,个人信用系统建设尚处于不断完善中。目前,个人征信体系更多倾向于对个 人信用建档等个人立信环节,个人信用的过程管理和救济等领域,尚处于建章立制的初步阶段。 尤其是,疫情以来,部分人因不可抗力因素,出现资产负债结构与个体现金流量表失 ...
个人征信修复将迎新政!快速删除不良记录有两大前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8:01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 [1] - 该政策旨在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计划在履行相关程序并进行技术准备后于明年初执行 [1][4] 政策适用条件 - 政策适用需满足两个关键条件:违约金额在一定范围以内,并且已经还清相关贷款 [4] - 政策主要面向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而发生债务逾期,但事后已全额偿还的个人 [4] 政策影响与行业意义 - 该政策被视为对传统信用体系的修补,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个人征信痛点问题的关注,有利于刺激消费信贷潜力 [3] - 政策相当于对切实存在困难而发生逾期的个人提供了一次“信用特赦”,但要求征信机构与信贷机构加强风控能力建设,避免“一刀切”放开带来的信用风险 [3][4] 现行征信体系背景 - 根据现行《征信业管理条例》,违约信息的保存期限为5年,逾期产生不良征信记录后,借款人可能在5年内难以获得金融服务 [6][7] - 2023年以来,我国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约8亿人次,上千万人存在不良记录,5年的不良记录期限被指降低了经济主体获取资金的可能性,抑制了消费和投资 [7][8] 信贷市场变化与挑战 - 我国信贷环境出现显著变化,网络小额信贷呈现“短期、小额、高频”的特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可能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 [9] - 传统5年统一保存期限对于短期逾期行为的预测意义会迅速减弱,可能阻碍消费者信用修复和再融入金融体系 [9] - 当前存在“删除不良记录”、“修复征信”等市场乱象,不法分子借此谋取利益,扰乱金融秩序 [8][9] 征信体系优化建议 - 建议对个人征信不良信息保存期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对不同贷款类型(如小贷、消费贷、信用卡和房贷)的不良信息进行合理分层处理,避免一刀切 [10] - 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层次的征信体系,并可参考国际经验如韩国个体户征信或美国BNPL(先买后付)模式中特别小额不上征信的做法 [10]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 - 2022年有关部门印发意见,指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11] - 在公共信用领域,对失信信息实施按严重程度(轻微、一般、严重)分类管理,并设置不同公示期限的原则已有突破 [11] - 2024年人民法院完善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的人次达282.1万,同比增长35.4%,失信名单人数10年来首次下降 [12]
事关债市、稳定币、个人征信等 潘功胜称多项政策举措即将实施
贝壳财经· 2025-10-27 22:29
货币政策立场与工具 -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 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1] - 央行将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1]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 鉴于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2] - 国债买卖操作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的重要举措 [2] - 央行将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 [3] 数字人民币与虚拟货币监管 - 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研究优化其在货币层次中的定位 [4] - 央行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数字人民币业务运营机构,已在上海设立国际运营中心,在北京设立运营管理中心 [4] - 人民银行将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相关政策文件自2017年以来持续有效 [4] 个人信用修复政策 - 人民银行将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5][6] - 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 [6] - 征信系统中的违约记录存续期为5年,新政策旨在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加快信用记录修复 [6]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构建 - 央行将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提升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的动态监测功能 [7] - 重点工作包括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适时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名单 [8] - 将重点关注金融机构杠杆水平和期限错配,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和房地产金融的宏观审慎管理 [8] - 央行将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并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同配合,加快相关立法修法 [8][9]
央行行长潘功胜: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中国经营报· 2025-10-27 22:23
潘功胜还表示,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 据潘功胜介绍,人民银行运营的征信系统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对企业和个人的金融违约行为进 行记录,并供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进行查询和风险评估,20多年来,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 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在征信系统中,违约记录的存续期为5年。过去 几年,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一些个人发生了债务逾期,虽然事后全额偿还,但相关信用记录仍 持续影响其经济生活。 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今年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 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中国人民银行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中国人 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潘功胜还指出,去年,人民银行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这是丰富 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 互协同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实践中,人民银行 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国 ...
潘功胜: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计划明年初执行
第一财经· 2025-10-27 18:20
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 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 予展示。这项措施将在履行相关的程序后,由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计划在明年 初执行。 记者|杜川 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 政策措施。 人民银行运营的征信系统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对企业和个人的金融违约行为进行记录,并供金 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进行查询和风险评估,20多年来,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发挥 了重要作用。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在征信系统中,违约记录的存续期为5年。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抗 力影响,一些个人发生了债务逾期,虽然事后全额偿还,但相关信用记录仍持续影响其经济生活。 编辑|瑜见 ...
潘功胜: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凤凰网· 2025-10-27 17:25
2017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防范和处置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 件,目前这些政策文件仍然有效。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 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同时密切跟踪、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的发展。 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 今日下午,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去年,人民银行落实中央金 融工作会议部署,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这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 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同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 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 实践中,人民银行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 国债买卖双向操作,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 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人民银行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 潘功胜表示,近年来,市场机构发行的虚拟货币特别是稳定币不断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