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搜索文档
科创债扩容增量!银行、券商等火速布局,更多资金在路上
广州日报· 2025-05-11 09:50
为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人民银行、证监会 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若干举 措。 此外,元禾控股、鲁信创投、君联资本、启明创投等多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 体规模155亿元,将精准用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金出资和股权投资,为科技型企 业提供关键的股性资金支持。 有助于精准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痛点 新政发布后,银行、券商、股权投资机构等积极响应、火速布局,纷纷披露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计划。中 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5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 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业内人士分析,债券市场"科技板"的设立,通过多元化债券产品、政策激励与市场化机制的结合,有望 系统性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债券有望成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 环的核心枢纽。 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创债 近期,政策端发力,推动提升债券市场对科技领域的融资支持效能。5月7日,央行、 ...
中国央行的“出击”与美联储的“按兵不动”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12:57
中国金融政策组合拳 - 央行推出10项增量政策,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至1.40%、结构性工具利率降至1.50%,并提升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至8000亿元、新增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4] - 政策分为三类:数量型(降准)、价格型(降息)、结构型(重点领域支持),预计带动LPR下行约0.1个百分点 [4] - 金融监管总局推出8项增量政策,涵盖房地产融资制度、保险资金投资试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等 [5] - 证监会三大方向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汇金平准操作、推动科创板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债券等 [5] 中美货币政策对比 - 中国央行先于美联储实施"双降"(降准+降息),政策协调打破市场对滞后性的疑虑 [2][4][6] - 美联储连续三次会议维持利率4.25%-4.50%不变,自2024年9月以来累计降息100个基点但陷入观望期 [6] - 市场预期美联储6月或重启降息,工银国际预测年内降息75-100个基点 [7] 经济数据与政策背景 - 中国2025年一季度CPI为-0.3%、PPI同比下降2.1%,4月PMI回落至49.4收缩区间 [8] - 美国陷入"关税—通胀—衰退"三角困局,关税推升通胀预期导致货币政策空间受限 [6][7] 市场反应与后续建议 - A股主要股指在政策发布次日全线收涨,但市场反应较2024年9月更理性 [9] - 野村证券建议财政端需补位,包括扩大赤字率、发放中央消费券、优化养老金体系等 [9] 政策战略意图 - 政策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前发布,形成"政策缓冲带",展示自主应对风险能力 [8][9] - 组合拳旨在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对冲外部风险并稳定内需 [7][9]
【首席观察】中国央行的“出击”与美联储的“按兵不动”
经济观察网· 2025-05-10 10:17
中国央行宽松政策组合拳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双降"政策,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至1.40%,结构性工具利率下调至1.50% [2] - 推出10项增量政策,分为数量型(降准)、价格型(降息)和结构型(科创、养老、消费支持)三大类 [2] - 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新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2] 金融监管总局与证监会配套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推出8项增量政策,包括房地产融资制度创新、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等 [3] - 证监会推出三大方向组合拳:巩固市场稳定、服务新质生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3] -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汇金平准操作、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债券等 [3] 政策背景与经济环境 - 中国一季度CPI为-0.3%,PPI同比下降2.1%,4月PMI回落至49.4收缩区间 [6] - 政策选择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前夕发布,形成"政策缓冲带" [6] - A股主要股指在政策宣布后全线收涨,市场反应较2024年9月更为理性 [6] 美联储政策对比 - 美联储连续三次会议维持利率在4.25%-4.50%不变,自2024年9月以来已累计降息100个基点 [3] - 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在6月重启降息,年内或降息3-4次累计75-100个基点 [4] - 美国经济陷入"关税—通胀—衰退"三角困局,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5] 政策效果与后续建议 - 当前政策形成金融政策、监管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共振 [7] - 专家建议财政端需加力协同,包括扩大赤字率、设立中央级消费券、优化养老金体系等 [7] - 需要解决中小企业营商环境问题,推进减税降费与"保护性财政"措施 [7]
科创债新政效应初显:银行券商创投机构竞相布局 首日拟发规模突破700亿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19:11
近期,国内政策层针对科创债的支持力度显著加大,形成多层 次、全链条的金融支持体系。截至5月8日晚间,包括券商、银 行、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机构在内的30多家企业公告创新债发 行计划,合计发行规模超700亿元。 作者: 陈姗 封图:图虫创意 科创债新政迎来市场热烈反响,科创债发行初现"井喷"。 5月8日,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科创债新政发布仅一日,已有超30家企业密集发布科创债发 行公告,计划发行规模合计超7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发行主体类型显著丰富,涵盖证券公司、 银行及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等多类市场主体。 前一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 简称《公告》),其中一大亮点是在发行主体上新增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 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同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进一步提出细化支持措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科技创新债券政策的全面升级意义深远。政策通过扩大发行主体范围,不 仅丰富了债券市场的产品谱系,更构建了系统化的配套支持机制。在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 核心引擎的背景下,这一新政将显著提升债券市场对科技领域的融资支持效 ...
科创债新政效应初显:银行券商创投机构竞相布局 首日拟发规模突破700亿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12:02
科创债新政市场反响 - 科创债新政发布仅一日已有超30家企业密集发布发行公告 计划发行规模合计超700亿元 发行主体涵盖证券公司 银行 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机构等多类市场主体 [1] - 截至5月8日晚间 32家企业公告科创债发行计划 合计规模上限达719.5亿元 其中银行板块以450亿元成为主力军 券商板块12家机构拟发行177亿元 [2] - 股权投资与创业投资机构合计拟发行40.5亿元 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拟发行52亿元 [3][4] 政策支持体系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 新增支持金融机构 科技型企业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 上交所 深交所 北交所同步提出细化支持措施 [1][5] -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全额减免2025-2027年以科创债为标的的交易手续费 政策组合拳形成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 [5]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透露债券市场"科技板"筹备中 近100家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科创债 预计后续参与机构将持续增加 [6] 资金投向与行业影响 - 银行板块募资将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证券公司科创债70%资金投向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新能源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股权投资机构发行资金将专项支持区域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科创债有望成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核心枢纽 [3][5] - 科创半导体ETF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04.5万元 云计算50ETF份额增加2200万份 显示市场对科技细分领域的持续关注 [8][9] 发行主体结构 - 国家开发银行 工商银行 兴业银行 杭州银行四家银行合计计划发行450亿元 占当前总规模的62.5% [2] - 招商证券以50亿元发行规模位居券商榜首 中信证券等12家券商合计拟发行177亿元 [2] - 立讯精密 科大讯飞等8家民营企业参与发行 计划规模达52亿元 [4]
董少鹏:一揽子重磅政策来袭,释放强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5-08 06:35
7日上午,三位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亮相国新办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相关情况,释放出 了稳市场稳预期的强信号。相关数据和政策安排,显示出中国金融体系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更强的系 统化思维和统筹能力,以及对把握市场趋势、应对外部冲击、综合运用政策的游刃有余。这是我国抵御 外部冲击、坚定做好自己的事的有力保障。 首先,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展现出强大的稳定性与韧性:股债汇市场运行平稳 有序,上证指数在4月7日短暂回调后快速企稳回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1.65%左右;人民币兑美 元汇率在经历小幅波动后,目前也稳定在7.2元附近。 其次,金融部门推出的一揽子政策眼光长远,构建起"远中近"协同发力的政策矩阵,形成多层次、立体 化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凭借双轮驱动,在房地产与资本市场领域持续精准施策,筑牢市场稳定基石。 自去年9月起,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推动住宅建设与交付保障,让房地产市场供需 格局显著改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长超750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新增规模创 2022年以来单季新高,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28%,彰显了政策落地实效。而此次全面降准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