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冲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原木期货首个合约圆满完成交割
期货日报网· 2025-08-11 00:09
原木期货LG2507合约交割完成 - 原木期货首个合约LG2507顺利完成实物交收,标志着其从挂牌到交割全生命周期走完,合约规则和监管体系得到全面检验[1] - LG2507合约累计成交434.11万手,成交额3213.28亿元,日均成交量2.57万手,日均持仓量2.44万手[1] - 1281手合约完成配对交割,折合原木现货115290立方米,交割结算价801-828.5元/立方米,交割金额9533万元[2] 交割方式与参与方 - 交割方式包括769手车板交割和512手标准仓单交割,涉及15家卖方会员的28家客户、20家买方会员的38家客户及9家指定交割厂库[2] - 交割原木树种主要为辐射松,未发生任何违约事件[2] - 太仓鑫海港口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最大车板交割场所,完成425手交割,日均交割量30手,效率达20分钟/手[5] 企业参与案例 - 山东腾诺木业通过60手交割提前锁定库存成本和加工利润,交割品标准化提升出材率和利润率[3] - 江苏汇鸿国际集团通过85手卖出套保平滑收益曲线,认可期货交割中国标尺和"机器+人工"检尺模式带来的贸易标准化[4] 交割质量与流程优化 - 原木期货交割引入"机器检尺"等智能化手段,质检结果客观可追溯,打破传统现货贸易主观判断的局限[5] - 中理检验有限公司强调期货交割质量标准严格遵循国标统一化理念,促进贸易高效化[5] 交易所后续规划 - 大商所将增设交割库扩大交割资源,通过协议交收等市场化手段解决异地客户现货销售问题[7] - 持续强化产业培育,推广套期保值、基差贸易等业务,提升木材企业参与度[7]
高盛:全球信用利差收窄至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 建议做好对冲
快讯· 2025-08-01 11:13
全球信用利差状况 - 全球投资级企业债信用利差收窄至79个基点 为2007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1] - 信用利差持续收窄且标普500指数本周再创历史新高[1] 市场风险因素 - 投资者忽略短期经济增长疲软 因关税前景明朗且衰退风险可控[1] - 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低于预期 反通胀压力减弱或引发长债收益率大跌[1] - 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重燃可能构成下行风险[1] 政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未释放明确降息信号 需更多数据确认通胀风险不会持续[1] - 高盛建议投资者在投资组合中保留部分对冲措施应对潜在风险[1]
机构:美股屡创新高之际空头仓位持续攀升
快讯· 2025-07-03 15:57
美股空头仓位变化 - 标普500指数空头仓位占流通股比例从年初54%上升至58%上方 [1] - 纳斯达克100指数空头比例从不足52%扩大至约61% [1] - 空头仓位与股指上涨同步攀升 反映投资者采用逆向策略对冲风险或质疑复苏持续性 [1] 美股指数表现 - 标普500指数年内累计涨幅仅6% 远低于全球主要市场15%-20%的平均涨幅 [1] - 全球主要股指中仅少数表现逊于标普500 使其涨幅显著落后全球均值 [1] - 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指数在经历25%暴跌后强势反弹 [1]
中国央行的“出击”与美联储的“按兵不动”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12:57
中国金融政策组合拳 - 央行推出10项增量政策,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至1.40%、结构性工具利率降至1.50%,并提升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至8000亿元、新增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4] - 政策分为三类:数量型(降准)、价格型(降息)、结构型(重点领域支持),预计带动LPR下行约0.1个百分点 [4] - 金融监管总局推出8项增量政策,涵盖房地产融资制度、保险资金投资试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等 [5] - 证监会三大方向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汇金平准操作、推动科创板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债券等 [5] 中美货币政策对比 - 中国央行先于美联储实施"双降"(降准+降息),政策协调打破市场对滞后性的疑虑 [2][4][6] - 美联储连续三次会议维持利率4.25%-4.50%不变,自2024年9月以来累计降息100个基点但陷入观望期 [6] - 市场预期美联储6月或重启降息,工银国际预测年内降息75-100个基点 [7] 经济数据与政策背景 - 中国2025年一季度CPI为-0.3%、PPI同比下降2.1%,4月PMI回落至49.4收缩区间 [8] - 美国陷入"关税—通胀—衰退"三角困局,关税推升通胀预期导致货币政策空间受限 [6][7] 市场反应与后续建议 - A股主要股指在政策发布次日全线收涨,但市场反应较2024年9月更理性 [9] - 野村证券建议财政端需补位,包括扩大赤字率、发放中央消费券、优化养老金体系等 [9] 政策战略意图 - 政策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前发布,形成"政策缓冲带",展示自主应对风险能力 [8][9] - 组合拳旨在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对冲外部风险并稳定内需 [7][9]
【首席观察】中国央行的“出击”与美联储的“按兵不动”
经济观察网· 2025-05-10 10:17
中国央行宽松政策组合拳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双降"政策,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至1.40%,结构性工具利率下调至1.50% [2] - 推出10项增量政策,分为数量型(降准)、价格型(降息)和结构型(科创、养老、消费支持)三大类 [2] - 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新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2] 金融监管总局与证监会配套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推出8项增量政策,包括房地产融资制度创新、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等 [3] - 证监会推出三大方向组合拳:巩固市场稳定、服务新质生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3] -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汇金平准操作、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债券等 [3] 政策背景与经济环境 - 中国一季度CPI为-0.3%,PPI同比下降2.1%,4月PMI回落至49.4收缩区间 [6] - 政策选择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前夕发布,形成"政策缓冲带" [6] - A股主要股指在政策宣布后全线收涨,市场反应较2024年9月更为理性 [6] 美联储政策对比 - 美联储连续三次会议维持利率在4.25%-4.50%不变,自2024年9月以来已累计降息100个基点 [3] - 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在6月重启降息,年内或降息3-4次累计75-100个基点 [4] - 美国经济陷入"关税—通胀—衰退"三角困局,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5] 政策效果与后续建议 - 当前政策形成金融政策、监管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共振 [7] - 专家建议财政端需加力协同,包括扩大赤字率、设立中央级消费券、优化养老金体系等 [7] - 需要解决中小企业营商环境问题,推进减税降费与"保护性财政"措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