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谣言
icon
搜索文档
公安机关公布涉灾情、险情等领域网络谣言10起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8-27 11:01
网络谣言案例特征 - 公安机关公布10起涉灾情险情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1] - 案例涉及四川泸定桥塌方、河南夏邑洪涝、广西来宾内涝、广西隆林山体滑坡、温州平阳暴雨山洪、山东菏泽龙卷风、景德镇地震、宁波涵洞淹车、兰州化工爆炸及昌乐化工厂爆炸等虚假信息 [2][3][4][5][6][7][8][9][10][11][12] 谣言传播动机与手段 - 多数案例为吸粉引流或博取关注而编造谣言 [2][3][4][5][6][7][9][11][12] - 使用AI工具生成虚假内容(如广西来宾内涝谣言)或移花接木拼接视频(如泸定桥塌方谣言) [2][4][12] - 部分谣言包含具体伤亡数据(如山东菏泽龙卷风称5死83伤、昌乐化工厂爆炸称7死4伤) [6][12] 传播平台与影响 - 谣言主要通过短视频平台(如某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传播 [2][3][4][5][6][7][8][9][10][11][12] - 所有案例均造成误导大量网民讨论、引发居民恐慌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后果 [2][3][4][5][6][7][8][9][10][11][12] - 涉案人员年龄跨度从23岁至59岁,覆盖多地域群体 [2][3][4][5][6][7][8][9][10][11][12] 执法行动与警示 - 所有涉案人员均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2] - 公安机关强调互联网非法外之地,发布信息需遵守法律法规 [12]
被指故意调低客舱温度卖毛毯,春秋航空回应
新浪科技· 2025-08-26 11:08
公司声明与事件背景 - 公司发布声明否认故意调低客舱温度以售卖毛毯 称网络信息为不实关联 [1] - 公司解释冷凝水汽现象为夏季客舱内潮湿空气与空调干冷空气相遇形成的正常物理反应 起飞后很快消失 [1] - 公司已于2023年8月在相关媒体进行辟谣 并通过官方途径向旅客科普该现象 [1] 乘客反馈与争议内容 - 部分乘客吐槽机舱温度过低 空调大开犹如冷库 需购买毛毯防寒 [3] - 毛毯需扫码购买 价格为15元一条 航班不提供免费毛毯 [3] - 乘客质疑机舱温度被故意调低以引导购买毛毯 [3] 公司法律行动与运营规范 - 公司已对相关网络谣言全面取证 敦促媒体及用户删除不实内容 [1] - 公司将依法采取诉讼等法律途径追究恶意造谣传谣主体的法律责任 [1] - 公司强调严格按照客舱要求设定温度 确保客舱温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1]
乌鲁木齐山区雪崩10人被困生死成谜?谣言!
央视网· 2025-08-22 13:12
网络谣言事件 - 网络平台出现新疆乌鲁木齐山区雪崩及10人被困的虚假信息引发公众关注 [1] - 乌鲁木齐市应急管理局核实确认该信息为谣言 [1] - 网信部门强调互联网非法外之地并将依法处理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4]
李泽钜否认出售香港深水湾道79号物业
36氪· 2025-08-05 10:18
物业出售传闻 - 李嘉诚家族否认出售香港深水湾道79号老宅 称相关报道全属虚构且无事实根据 [1] - 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泽钜通过企业事务部明确表示从未打算出售该物业 [1] - 网上消息被指存在捏造、不符情理、不合逻辑及讹骗之嫌 呼吁勿轻信谣言 [1] 企业回应与风险警示 - 家族强调社交媒体频繁出现不实消息 可能涉及诈骗陷阱 [1] - 主动辟谣以防止公众因误信虚假信息招致损失 [1] - 回应通过官方渠道发布 凸显企业对传闻的严肃态度 [1]
多地遭遇强降雨 官方提示警惕四类谣言
央视网· 2025-08-05 07:11
防汛救灾网络安全提示 - 公安部发布四类需警惕的谣言:夸大灾情、假冒政府人员索要信息、冒充公益组织诱导转账、传播带病毒文件 [1] - 夸大灾情类谣言包括散布水库溃坝等不实信息制造恐慌 [1] - 假冒政府人员类谣言以"转移安置""发放补贴"为由索要个人信息 [1] - 冒充公益组织类谣言通过短信或链接诱导转账至私人账户 [1] - 病毒传播类谣言以"灾情实时地图""自救指南"等名义传播恶意文件 [1] - 警方提醒网民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不造谣传谣 [1]
警方通报:黄某忠发布涉释永信虚假“警情通报”被刑拘
央视网· 2025-08-01 09:39
警情通报的权威性与重要性 - 警情通报是公安机关权威信息发布的重要载体,“蓝底白字”代表官方信息的公信力 [1] 近期虚假警情通报案例 - 白某某(男,29岁)、陈某某(男,18岁)为博取关注,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昆明驾车撞人案131人死亡”的虚假警情通报,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1] - 邵某豪为博取关注,在互联网平台发布“杭州自来水接入粪水”的虚假警情通报,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3] - 黄某忠(男,39岁)为博取关注,在互联网平台发布涉释永信的虚假警情通报,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5] 发布虚假信息的法律后果 -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编造虚假的警情并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7] - 网上造谣传谣除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外,还可能构成诽谤罪、寻衅滋事罪、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等 [7] - 尚不构成犯罪的散布谣言行为,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予以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7] - 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名誉权或法人商誉,还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8] 官方信息获取渠道 - 公众应通过警方官方账号和权威媒体获取真实的“警情通报” [9]
南京西路LV大船被淹视频 系伪造!上海警方:编造台风天游客被困外滩、巨轮附近积水严重等谣言 6人被行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3:32
近日,台风"竹节草"扫过上海。网络上,有网民为了博眼球、拉流量,刻意篡改、编辑往年视频和文字造谣传谣,造成负面的 社会影响,对抗台工作造成干扰。 7月31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经警方调查,马某、汪某为博取流量分别在网络平台用其它地区多年前的视频篡改、 合成"奉贤地区严重内涝"的视频;聂某发布外省市多辆汽车被洪水冲走的视频,并谎称此情况发生在上海;周某发布的三天前 外滩观光平台上游客撑伞避雨的视频,造谣称30日当天有大量游客因台风被困在外滩;徐某、张某在微信群、短视频平台发 布"路易号"巨轮附近积水严重的虚假视频。目前,上述6人因虚构事实、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均已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 警方提醒:当前全市人民正全力以赴抗台,编造传播涉台风的谣言,干扰抗台工作正常进行,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此类违 法犯罪行为,也请广大市民群众提高辨别能力,不要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共同维护健康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和良好社会 秩序。 上海公安机关表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将依法严厉打击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请广大市民群 众不要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共同维护健康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和良好社会秩序。 ...
南京西路LV大船被淹视频,系伪造!上海警方:编造台风天游客被困外滩、巨轮附近积水严重等谣言,6人被行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3:28
网络谣言事件 - 网民马某、汪某篡改合成"奉贤地区严重内涝"视频并发布 造成社会影响 已被警方行政拘留 [1][3] - 网民聂某发布外省市汽车被洪水冲走视频 谎称发生在上海 网民周某发布外滩游客避雨视频 造谣游客被困 网民徐某、张某发布"路易号"巨轮积水虚假视频 6人均被行政拘留 [1] - 网传"LV大船"被淹视频经核实为合成伪造 南京西路街道辖区无明显积水情况 [6][8] 警方行动与提醒 - 上海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编造传播台风谣言行为 强调网络非法外之地 [3] - 警方呼吁市民提高信息辨别能力 勿转发未经证实内容 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1][3] 事实澄清 - 南京西路街道工作人员证实 LV旗舰店周边路段无积水 "路易号"未受影响 [8] - 警方初步核实网传"LV大船"积水视频为合成 正在追查制作者和传播者 [8]
台风“竹节草”影响上海,有游客被困在外滩?官方辟谣
央视网· 2025-07-30 17:01
台风"竹节草"相关谣言澄清 - 7月30日社交平台出现"大量游客被困外滩观光平台"的虚假帖子,经上海辟谣平台核实为谣言 [1] - 上海中心气象台于2025年7月30日12时将暴雨预警从黄色升级为橙色,黄浦警方随即加强外滩江堤巡查并劝离游客 [1] - 当天下午1时外滩观光平台已实施临时封闭,平台上无游客滞留,待应急响应终止后将重新开放 [1] 谣言溯源分析 - 网传视频和照片中游客打伞场景实际为前几天上海阵雨时的画面,被恶意嫁接至7月30日的台风新闻 [8] - 原始视频发布者在社交平台已注明是阵雨景象并标注日期,但被篡改时间线后编造"游客被困"谣言 [8] 现场情况记录 - 7月30日下午黄浦警方持续巡查外滩江堤区域,确保游客安全撤离 [3] - 监控视频显示当天下午3时外滩景观平台现场情况 [4]
新华网:坚决打击汛情谣言坚决打击汛情谣言
新华网· 2025-07-30 11:34
网络谣言治理 - 公安部门近期查处多起汛情相关谣言案件 造谣者受到法律惩罚[1] - 谣言类型包括使用国外洪水视频冒充本地灾情 翻炒往年汛情视频 虚构死亡及失踪人数等不实信息[1] - 当前处于防汛关键期 强降雨侵袭多地 部分网民通过移花接木 夸大灾情等手段制造传播谣言[1] 谣言传播特征 - 造谣者利用公众对汛情的高度关注扩散不实信息 旨在博取眼球[1] - 网络谣言形成无形暗流 具有显著破坏力 易引发社会焦虑恐慌[1] 社会影响层面 - 谣言分散社会注意力 牵制救援资源 干扰指挥决策与救援部署[1] - 对防汛抗灾工作正常开展造成实质性影响 突破道德底线并挑战法律红线[1] 治理措施 - 需持续加强打击整治力度 让造谣者付出沉重代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