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机接口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共达电声(002655.SZ):目前没有开展脑机接口技术研究
格隆汇· 2025-08-19 15:15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明确表示目前没有开展脑机接口技术研究 [1]
新华医疗(600587.SH):康复机器人系列产品已完成产品设计
格隆汇· 2025-08-18 15:34
康复机器人产品进展 - 康复机器人系列产品已完成产品设计 [1] - 产品现处于样机研发与试制阶段 [1] 脑机接口技术布局 - 公司正有序推进脑机接口技术的前期调研工作 [1]
研究人员利用脑机接口尝试解码内心独白
新华社· 2025-08-18 15:20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一个研究团队日前在《细胞》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在实 验中成功锁定与内心独白(人脑中无声的言语)相关的脑电活动,并能以最高74%的准确率按需将其解 码。 在使用脑机接口过程中,很多时候用户并不希望自己的内心独白完全被解读出来。研究人员表示,可以 借助这一差异来训练脑机接口完全忽略内心独白,也可使用密码控制,用特定关键词临时解锁脑机接口 读取内心独白这一功能。这为希望利用内心独白实现更快捷交流的用户提供了便利。 研究人员坦言,目前的脑机接口系统还无法在避免大量错误的前提下,解码自发的内心独白,但若未来 配备更多传感器、算法更先进的设备,则这一目标有望实现。(完) 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尝试进一步开拓脑机接口的能力,直接解码内心独白。研究团队把微 电极植入负责言语产生的脑区即运动皮层,并用它记录了4名重度瘫痪患者的神经活动。实验中,研究 人员引导受试者尝试说出和内心想象一组特定词汇。结果显示,尝试发声与内心独白激活的脑区高度重 合,神经活动模式也相似,但内心独白的整体激活强度较弱。 据团队介绍,他们训练了人工智能模型来识别内心独白的内容。在一次概念验证实验中,脑机接 ...
上海证券:脑机接口技术展现潜在应用价值 关注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11:47
脑机接口技术战略意义 - 脑机接口被誉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技术 被多国明确为重点发展方向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 美国 欧盟 日本 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研究布局 通过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领域发展 [1][4] -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国家持续推出相关政策 北京 上海 四川等地相继发布产业培育行动规划 [3] 全球技术突破与临床进展 -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处于技术突破—临床验证—商业落地关键阶段 [2] - 中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 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国家 [2] - 美国Neuralink已有5名重度瘫痪患者植入设备并实现基础脑控功能 将在英国启动临床研究测试芯片帮助瘫痪患者 [2] - 德国CorTec研发植入式32通道双向脑机接口 通过颅骨下电极垫实现神经信号读取与电刺激反馈 已成功应用于中风瘫痪患者治疗 [2] 研发进展与产品创新 - 北脑一号将完成正式注册临床试验 北脑二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 [2] - 北脑二号有望升级为无线版 完成工程机并于明年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2] - 行业需重点关注信号获取 通道数提升等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1] 行业发展与布局重点 - 脑机接口行业适合中长期布局 需关注应用场景拓展 技术迭代及稳定性 市场需求及量产能力等要素 [1] - 在植入式采集传感等多领域布局多集中于国内 全球化布局落后于个别国家 [3] - 需跟进行业研发及产品推新 销售渠道拓展情况 [1] 国际政策支持体系 - 美国NIH等政府职能机构持续投入脑机接口和脑科学研究 技术与理论不断突破 推动政策更加系统和完善 [4] - 欧洲制定《数字大脑研究的未来十年》战略规划 为2013年人脑计划制定未来发展路线图 [4] - 日本 韩国 澳大利亚等国高层推出并积极投入相应脑计划 [4]
8.14犀牛财经早报:沪指突破拉动公募赚钱效应 权益类基金加大分红力度
犀牛财经· 2025-08-14 09:36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与市场表现 - 第二批浮动费率基金发行节奏显著快于预期,中欧核心智选混合基金募集规模突破20亿元提前结束发行,易方达价值回报混合同样提前结束募集 [1] - 浮动费率机制将管理费与投资者收益直接挂钩,实现"多赚多收、少赚少收",强化基金经理责任感与长期投资动力 [1] - 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总额达1415亿元,同比增长近40%,权益类基金分红金额348.84亿元,是2024年同期的3倍多 [1] 股市行情与资金流动 - 沪指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点3674.4点,刷新2021年12月以来新高,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显著,股票型基金成为发行核心品种 [2] - 场外资金借道权益类产品加速涌入市场,形成"行情—赚钱效应—资金流入"正向循环 [2] - 年内23家A股公司退市,涵盖财务类、交易类、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等多种类型 [2] 智能眼镜市场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AI智能眼镜占比78%,年增长超250% [3] - Ray-Ban Meta智能眼镜占70%以上市场份额,小米、RayNeo等新厂商推动市场增长 [3] 储能产业链与车企账期改革 - 储能电芯订单需求急升,多家企业业绩回暖,但行业仍受盈利模式、电价机制等问题制约 [4] - 广汽集团、赛力斯、小鹏汽车等上市车企落实"60天内支付供应商货款"承诺,缓解供应商现金流压力 [5] - QFII上半年末对汽车行业持仓市值超13亿元,对建筑材料、电力设备行业持仓市值均超10亿元 [5] 科技创新与商业航天 - 脑控机器人技术展示复杂任务能力,BCI脑控四足机器人创赛会纪录 [6] - 美国莱斯大学团队实现最强声子干涉效应,强度高出此前两个数量级,有望推动分子级传感、量子计算等应用 [6] - 中科宇航启动IPO,拟从事中大型火箭研制、定制化宇航发射等业务 [7] 公司动态与市场表现 - 汇丰人寿董事长程思韵获批上任,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6.76亿元人民币 [6] - 群核科技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7] - 甘化科工拟3.88亿元收购甘鑫科技65%股权,切入光电成像系统赛道 [8]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纳指、标普500续创新高,中概股指涨超2% [8][9] - 美债收益率普跌,比特币创历史新高,原油库存增加致油价跌至6月初以来最低 [10]
奥尔特曼向马斯克发起新挑战,瞄准千亿美元量级脑机接口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8-13 16:34
脑机接口技术不仅能帮助瘫痪患者重获行动能力,未来更可能实现人机思维互联、记忆存储甚至意识上 传,彻底重塑人类与技术的交互方式。 人工智能行业新贵OpenAI公司正在瞄准脑机接口赛道,这将使这家ChatGPT的发明者与科技富豪马斯克 旗下企业的竞争再度升级。 来自行业的分析预测,脑机接口将拥有高达4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但到2035年,全球脑机接口产品的 营收预计仍不足15亿美元。这意味着脑机接口领域仍在发展初期,行业存在大量机会。 据Neuralink预计,该公司的脑机接口产品有望于2029年获得美国FDA批准,此后的两年内,该公司的脑 机接口产品植入数量将达到2万个,实现超十亿美元的营收。 在美国市场上,脑机接口赛道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Precision Neuroscience、Synchron、Onward、 Paradromics等公司都宣布已经或即将启动临床试验。 朱同玉认为,目前脑机接口技术主要用于帮助瘫痪患者恢复个人运动功能,比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 院、华山医院都已有成功的案例。但未来,研究如何利用脑机接口技术捕捉情感信号,甚至能更进一步 实现"思想下载"等功能,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AI)将真 ...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最新进展!6月初刚获6.5亿美元融资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3:51
Neuralink最新进展 - 公司目前拥有7名受试者 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 - 所有受试者均已植入N1脑机接口设备 能够实现意念控制计算机 完成文字输入 网页浏览 邮件处理和游戏操作[1] - 有患者通过该技术从事专业工作 如使用CAD设计软件进行绘图和设计[1] - 公司于今年6月完成6.5亿美元E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方舟投资 德丰杰成长基金 创始人基金 光速创投 红杉资本和兴盛资本[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脑机接口技术普及和设备创新 深化生物智能与人工智能连接[1]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 自2023年8月D轮融资后 公司在美国 加拿大和阿联酋的顶尖神经外科机构启动临床试验[2] - 技术可连接神经元数量和大脑区域范围大幅扩展[2] - 脑机接口技术通过检测解码大脑神经信号 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直接通信[2] - 按信号采集方式分为侵入式 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类[2] 市场规模预测 - 2023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19.8亿美元 预计2028年突破60亿美元 五年复合年增长率25.22%[2] - 中国当前市场规模约10亿元人民币 占全球份额不足10%[2] - 预计2040年中国综合市场规模将超1200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6%[2] - 非侵入式技术占当前市场86%份额 侵入式技术具有高壁垒和巨大潜力[3] 政策支持动态 - 国家药监局就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规范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4] - 3月31日发布政策提出优化特殊审批程序 加强人工智能和生物材料产品注册指导[5] - 政策明确支持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 加强脑机接口柔性电极等新型材料标准化研究[5] - 北京行动方案提出2030年培育3-5家全球影响力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5] - 上海行动方案目标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和全面临床应用 打造全球产品创新高地[6] 行业发展前景 - 技术打破人类传统控制界限 带动医疗+消费特定场景技术变革[3] - 设备与实际场景结合将产生市场规模放大效应 中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级别[3] - 标准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国际合作 提高监管效率和降低监管成本[4] - 统一测试方法标准可规范产业发展 促进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4]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华为正式发布AI推理创新技术UCM 计划于9月正式开源;《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印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7:07
AI技术发展 - 华为发布AI推理创新技术UCM 通过分级管理KV Cache记忆数据扩大推理上下文窗口 实现高吞吐低时延并降低每Token推理成本 计划2025年9月正式开源并共享给存储厂商及生态伙伴 [1] - 苏州市人工智能(太湖)算力中心正式投用 总投资超20亿元 建成后可提供8000P算力 规划总机架数约260个 已上架高性能算力服务器4000P以上 [9] 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方案 覆盖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其他发放机构 鼓励地方财政部门扩大政策覆盖面 [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4] 服务业贷款支持 - 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方案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中央与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5] - 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签订贷款合同的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主体 贷款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及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6] - 严禁经营主体将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严禁经办银行和经营主体套取贴息资金 [7] 行业规范与创新 - 中国信通院联合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报告 指出脑机接口技术具战略意义 采用两横三纵模式发展 产业生态持续繁荣且应用前景广阔 [3] - 财政部明确快递服务收入按"收派服务"缴纳增值税 适用对象包括取得经营许可的企业及其备案分支机构和末端网点 [8] - 金融监管部门召开保护会议 强调协同治理金融消费者重点领域问题 加强信息共享和风险整治以推动消保工作高质量发展 [10]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圆满闭幕,多个奖项颁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00:16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展示全球机器人领域最新技术突破、创新应用场景与未来发展趋势 [1] - 大会通过论坛研讨、展览展示、赛事竞技等活动全方位呈现机器人产业发展,为全球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1] - 中国电子学会将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技术攻关、场景拓展、标准研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共享的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 [3] 技术创新 - "先进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收到来自10个国家的87篇论文,评选出3篇最佳论文涉及深度学习手术检测、石墨烯压力传感器和肌电信号检测技术 [5] - 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展示创新技术应用,西安交通大学选手以85%手动操作速率完成复杂路径与交互任务,显示脑机接口技术现实应用潜力 [10] - 博览会共有123款重磅新品亮相,集中呈现机器人领域最新突破 [7] 商业合作 - "投创之星"活动搭建技术-资本-产业对接平台,吸引全球创新项目参与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遴选出10大优秀项目 [12] - 京东集团成为大会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多家银行和科技公司获得合作伙伴认证 [15] 行业前景 - 机器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7] - 全球各界将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17]
中国信通院联合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2025年)》
第一财经· 2025-08-12 16:47
近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2025年)》。 报告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特点进行剖析,认为其具有创新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特点,指出该技术的创新发 展将依赖于多学科交叉协同。报告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大国竞争博弈的关键领域, 从技术视角将脑机接口技术演进规律总结为两横三纵模式发展,从产业生态视角分析了当前产业生态构 成、投融资进展和产业化进展。最后对脑机接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脑机接口在多重利好因素 驱动下,应用前景广阔,科研创新和产业落地将日趋加速,产业生态也将不断繁荣。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