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浦发银行(600000):持续优化信贷结构,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国盛证券· 2025-08-28 20:1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12] 核心观点 - 浦发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906亿元同比增长2.62% 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10.19% 业绩增速较一季度显著提升 [1] - 净息差降幅收窄至1bp 负债成本改善显著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资产质量前瞻指标全面改善 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2][3][11] - 公司通过"压低保高 动态调优"策略优化资产结构 贷款占比提升1.1pc至66.2% 存款增长12.0%有力支撑信贷投放 [2][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48%/9.56%/8.19% 盈利增长动能稳固 [12][14] 业绩表现 - 25H1营收906亿元同比增长2.62% 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10.19% 较25Q1增速分别提升1.3pc和9.2pc [1][2] - 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0.45% 净息差1.41%较24A下降1bp 降幅较上年同期4bp明显收敛 [2] - 生息资产收益率3.25%下降32bp 贷款收益率3.47%下降41bp 其中企业贷款下降34bp至3.27% 个人贷款下降61bp至4.15% [2] - 计息负债成本率1.87%下降33bp 存款成本率1.67%下降30bp 企业存款下降33bp至1.60% 个人存款下降22bp至1.84% [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1.0% 银行卡业务下降12.1% 托管及受托业务增长21.3% 代理业务增长9.5% [3]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2.1% 投资收益增长15.9% 公允价值变动扭亏为盈 [3]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09% 贷款减值损失增长11.2% 非信贷类资产减值损失下降35.2% [4] 资产负债 - 25Q2末资产总额9.65万亿元同比增长4.2% 贷款总额5.63万亿元同比增长6.0% [5] - 25H1贷款净增2434亿元 企业贷款增加3310亿元 个人贷款增加245亿元 票据贴现压降1122亿元 [5] - "五大赛道"贷款增量占公司贷款增量达70% 长三角区域贷款增量占比56.69% [5][10] - 25Q2末存款总额5.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0% 定期存款占比59.54%较上年末下降0.8pc [10] 资产质量 - 25Q2末不良率1.31%下降2bp 关注率2.15%下降11bp 逾期率1.90%较上年末下降15bp [11] - 拨备覆盖率193.97%提升7pc 拨贷比2.54%提升5bp [11] - 企业贷款不良率1.19%下降15bp 不良余额减少7.3亿元 制造业不良率0.89%下降56bp 房地产业不良率3.57%上升107bp [11] - 个人贷款不良率1.65%上升4bp 不良余额增加12.0亿元 [11] - 25H1不良生成率0.97%下降15bp 核销转出262亿元 收回已核销贷款58亿元 信用成本1.20%下降9bp [1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1750.12亿元增长2.50% 归母净利润499.99亿元增长10.48% [14] - 预计净利息收入1177.40亿元增长2.64% 净手续费收入239.57亿元增长5.00% [14] - 预计每股收益1.50元 每股净资产22.19元 净资产收益率6.35% [14]
又一港资银行落子前海! 富邦银行(香港)获准筹建深圳分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8:57
富邦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富邦香港")是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简称"富 邦金控")。富邦金控为台湾总资产第二大、市值第一大金融控股公司,旗下拥有富邦香港、台北富邦 银行、富邦华一银行、富邦人寿、富邦产险、富邦证券及富邦投信等多家知名子公司。 富邦香港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落子前海,主要是因为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巨大发展潜力,未来将依托前 海的跨境金融优势,持续优化跨境服务质量与产品,为内地及港澳台的跨境企业提供优质银行服务,助 力实体经济发展。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富邦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深圳筹建分行。据了解,该分行将 落户前海,深化跨境金融布局,进一步丰富前海外资金融生态。 2023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 《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目前政策落地率超九成,实现 一批全国"首创"和全国"首家"。 随着金融改革开放和深港金融规则衔接机制不断完善,前海作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 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进一步强化,金融业呈现出高速和高质量发展态势,增加值从2022年的 ...
前海15载,现代服务业助力“中国智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9:41
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就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税收收入892亿元,分别为2010年成立初期的117倍、93倍和171倍 [4] - 2024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952.6亿元,同比增长8.6%,占服务业84%及GDP的65.5% [4] - 现代服务业企业总数达12.48万家,水平比肩全球服务业先进地区 [4] 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 - 科技服务业从配套支撑升级为产业链价值中枢,前海提出2027年底前实现研发中心突破100家且外资占比超30%的目标 [6][7] - 2024年1-10月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9.6%,前十强企业营收61.9亿元且增长37.1% [10] - 小马智行在前海实现全国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Robotaxi 7×24小时运营 [7][8] 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 大铲湾片区形成"具身智能港"产业集群,银河通用投资10亿元建设人形机器人研发中心,戴盟机器人设立全球总部 [10] - 深圳推出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创新,允许外籍科学家担任法定代表人 [10] - 现代服务业占高端装备终端附加值的50%-60% [11] 金融创新与跨境服务 - 前海推出"科技初创通"信贷服务超4100户企业,80%为非政府培育名单企业,信贷投放超55亿元且利率低至3.45% [14] - 微众银行服务个人客户超4.2亿,中小微企业申贷超600万家 [14] - 汇丰银行启用总投资超40亿元的前海办公大楼,东亚银行设立大湾区"策略枢纽"包含证券及金融科技等业务 [15][16] 专业服务与出海支持 - 前海进出口总额7066.5亿元(同比增长42.4%),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19] - "前海出海e站通"平台集成70项公共服务,与40个海外园区合作,服务超800家出海企业 [19] - 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争议金额1423亿元居全球前三,前海法务区汇聚265家法律服务机构 [19] 国际企业布局动态 - 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首个创新中心落户前海,谷歌跨境电商加速中心投入运营支持DTC模式 [18] - 前海港资企业中服务业占比95%,业务从金融物流向科技服务加速拓展 [7]
金融“组合拳”护航外贸发展 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助企业“扬帆出海”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6 15:14
核心观点 - 浦发银行北京分行通过"超级平台、超级产品、超级系统"战略及"跨境政策驿站"等创新服务 全力支持外贸企业跨境金融需求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1][2] 跨境金融服务措施 - 推广便利化政策并加码线上服务 为企业定制综合跨境金融服务方案 [1] - 创新打造"跨境政策驿站" 将政策服务延伸至企业一线 由专业团队提供一对一政策解读方案 [1] - 通过通俗化解读、场景化案例和专业化建议 帮助企业打通政策理解最后一公里 覆盖境外投资备案材料准备、跨境资金结算路径优化及汇率避险工具运用 [2] 业务成果 - 截至今年6月末 境外投资备案(ODI)登记业务数量及金额均较上年同期增长超100% [2] 行业影响 - 金融支持成为外贸稳定发展关键力量 跨境金融赛道服务模式创新助力外贸企业稳运营、稳产能、稳市场 [1] - 政策红利通过银行专业化服务惠及更多优质企业 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和稳定增长 [1][2]
敢闯敢试45载,金融强国建设中的“深圳样本”如何炼成
搜狐财经· 2025-08-26 10:48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金融业通过45年改革与创新 从无到有发展成为支撑经济腾飞的核心引擎 形成涵盖金融机构 资本市场 金融科技和跨境金融的完整生态体系 [2][6][7][8][10][14][16] 金融改革里程碑 - 1982年设立全国第一家境外银行分支机构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 首次引入国际金融服务标准 [6] - 1987年成立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首创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 同年成立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 [6] -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截至2025年7月末上市公司达2873家 总市值36.72万亿元 率先推出股票无纸化交易 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 [6] - 1991年推出全国首个贷款证制度 后发展为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1995年建成全国首个同城实时全额支付系统 [7] 行业发展规模 - 2024年底金融行业总市值3.26万亿元 较特区初期实现指数级增长 [7] - 金融业增加值从2005年305.68亿元跃升至2024年4710.48亿元 占GDP比重15.2% 税收贡献超22% [7]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从2016年9月3.39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9.85万亿元 增幅近3倍 [8] - 科技贷款余额2.1万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 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 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 [8] - 2025年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85% 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 [8] 市场主体建设 - 拥有招商银行 中国平安等8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 总市值超3万亿元 [8] - 招商银行从1亿元资本金起步 成长为总资产超12万亿元 全球一级资本排名第八的银行集团 [8] - 中国平安从区域性保险公司发展为综合金融集团 [8] - 截至2025年8月22日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582家 A股总市值超12万亿元 [9] 金融科技发展 - 2025年3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深圳金融科技专项排名全球第三 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10]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业科技贷款突破2万亿元 科技保险保费收入18.8亿元 风险保障近3.12万亿元 [10] - 出台《深圳市扶持金融科技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 构建全产业链支持体系 [11] - 成立全国首个金融科技企业出海联盟 设立首个民营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 首发数字人民币可视硬钱包 [11] - 汇聚平安科技 腾讯金融科技等领军企业 2024年13家企业入选福布斯中国金融科技TOP50 24家企业入选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双50 [12] - 微众银行 平安保险和腾讯控股分别在数字银行 保险科技和支付领域位居亚洲前列 [13] 跨境金融创新 - 截至2025年6月末超1700家企业参与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业务规模超1700亿美元 [14] - 跨境电商外汇业务服务商户1.4万家 业务规模13.3亿美元 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1.3万亿元 [14] - 跨境理财通2.0版个人投资额从100万元提升至300万元 深圳新增投资者约3万名 跨境收付金额472亿元 占大湾区比重近50% [15] - 2025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27632.8亿元 同比增长24.3% 其中货物贸易收付金额5512.8亿元 同比增长12.5% [15] - 新增跨境人民币一般货物贸易首办户815户 相关收付金额44.3亿元 [15] 未来发展方向 - 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市场 创新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产品 [16] - 前海试点跨境金融监管沙盒 为外资机构提供试验窗口 [16] - 推动人工智能 元宇宙等新技术与支付 风控 投顾等金融场景深度融合 [16]
金融四十五载助力书写“深圳奇迹”
金融时报· 2025-08-26 09:44
深圳金融创新成就 - 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为金融创新前沿 2025年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1] - 金融业锚定服务实体经济宗旨 以开放创新包容路径打破壁垒 [1] - 跨境理财通数据流昼夜不息 深交所资金流动达万亿元级 [1]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案例 - 真迈生物2014年启动国产基因测序仪研发 初期仅100万元启动资金 [2] - 深圳市政府提供50万元种子资金 深高新投2020年通过贷款担保提供现金流支持 [2][3] - 企业成为全球3家全通量基因测序产品公司之一 试剂盒价格仅为进口产品40%-60% 海外营收占比50% [3] - 深高新投从2020年贷款担保到2023年C轮融资 再协助对接深交所筹备IPO [3] 民营经济与金融支持规模 - 截至2024年底深圳民营企业数量超260万家 民营经济占比97% [4] - 培育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等知名企业 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格局 [4] - 截至2025年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2.1万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 [4] 金融机构创新突破 - 1985年全国首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蛇口成立 60%贷款投向民企 [5][6] - 1987年发展为招商银行 成为中国首家由企业持股的股份制银行 [6] - 2014年微众银行作为首家民营数字银行成立 专注服务无信贷记录企业 [6] 数字银行技术突破 - 微众银行个人贷款70%客户年利息低于100元 企业贷款一半客户单笔利息低于1000元 [7] - 采用国产硬件与开源软件搭建分布式核心系统 单日交易峰值超14亿笔 [7] - 单个账户年IT成本仅2元 不足行业平均水平十分之一 系统可用性99.999% [7] - 服务企业中无信贷记录客户比例从超60%降至50% [8] - 部署近1500台GPU 每日调度大模型30万次 向AI原生银行转型 [8] 跨境金融发展历程 - 1981年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为深中电开出首张信用证 [9] - 深中电成长为进出口总额破3000亿元企业 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 [9] - 中国银行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大幅压降企业汇兑成本 [10] - 康冠科技1995年成立 通过中银行跨境结算与资金配置服务拓展全球市场 [10] - 前海河套等平台推动跨境贷款债券投资资金池等开放举措 [11] 支付行业演进与创新 - 1995年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成立 日清算资金最高达100亿元 [12] - 1997年建成全国首个公用直联POS网络 实现跨银行刷卡消费 [13] - 2002年17家银行终端互联 1.1万台设备覆盖3200家商户 银行卡消费占比达社会零售总额10% [13] - 2014年微信红包带动超1亿用户绑定银行卡 移动支付快速普及 [13] - 财付通推出刷掌支付 通过掌纹与掌静脉识别实现无感支付 [12] - 反诈联防联控方案显著降低支付报错金额 [14] - 截至2025年5月末深圳为港人开立银行账户321万户 代理见证开户超41万户 交易近351亿元 [14] - 微信香港钱包与港澳版云闪付覆盖超200万港澳用户 [14]
从单车运钞到秒级跨境:中国银行跨境金融深圳跃迁记
金融时报· 2025-08-26 09:32
公司发展历程 - 1978年中国银行深圳办事处分设 从存贷汇业务起步支持深圳早期经济建设[2] - 1981年开出深圳第一张信用证 为深圳中电投资有限公司打通进出口资金通道[2] - 1986年突破政策限制开办人民币储蓄存款业务 打破外汇银行不得经营人民币的铁律[2] - 开办个人外币存款业务 将居民外币集中投向特区建设[3] - 2025年完成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首单 实现秒级零手续费跨境转账[1] 跨境金融创新突破 - 2009年办理深圳首笔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 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成本[4] - 2010年7月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百亿元 2024年首次突破2万亿元[4] - 2018年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2019年推出"大湾区开户易"服务超30万港人[4] - 2024年"跨境理财通2.0"个人额度从100万元提升至300万元 降低南向通门槛并扩大北向通产品范围[5] - 截至2025年7月跨境理财通签约客户达3.7万户 资金汇划超170亿元[5] 科技创新与生态建设 - 在河套深港合作区首创"科汇通"试点 为科研机构提供跨境资金调拨一站式服务[6] - 科汇通已推广至全国16个地区 成为科研国际化重要工具[6] - 构建"一点接入全球响应"跨境金融生态 支持华为比亚迪腾讯等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6] - 为赛维时代搭建线上收结汇通道 单笔耗时从2天压缩至2分钟 资金到账效率提升50%[7]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保持市场第一领先优势[4] - 服务跨境客户数突破5万家[7] - 在国际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和结售汇业务量方面稳居深圳市场首位[7] - 连续四年作为牵头联席全球协调人 助力深圳市人民政府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7] 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 - 创新背后是实体经济发展需求 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8] - 深圳外贸出口额连续32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企业走出去范围从东南亚延伸至拉美非洲[8] - 金融创新从"要不要开放"转变为"如何更好开放"的必答题[8] - 首单落地多项"金融支持前海30条"创新业务 促进跨境结算和投融资便利化[8]
吉林中行精准发力跨境金融 助推吉林企业扬帆出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5 14:37
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通过跨境金融服务支持省内重点企业国际化经营 包括资金汇出 跨境结算和一带一路项目资金管理 [1] 跨境金融服务案例 - 为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优化境外投资业务流程 2025年1-7月累计办理53万美元境外投资款汇出 [1] - 创新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 累计完成2208万元人民币货款及设计费结算 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1] - 开通泰铢直通车服务 实现东南亚小币种汇款直达 显著提升结算效率 [1] 一带一路项目支持 - 为东北电力设计院承接的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工程项目提供全流程资金结算服务 [1] - 通过专项团队优化流程 确保工程款项收付及运营资金划转高效稳定 助力企业严控资金风险 [1] 跨境金融战略 - 通过定制化资金汇兑方案 多元化结算工具及专业化团队支持省内重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1] - 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1]
王杰等:内地上市公司赴香港发行代币化证券的合规操作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8-24 18:1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香港凭借清晰的监管框架和金融科技沙盒等制度优势 成为内地上市公司将实体资产转化为代币化证券RWA的核心试点区域 RWA能帮助内地企业拓宽国际资本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 提升资产流动性 文章基于2025年最新政策 系统梳理了境内资产赴港发行RWA的全流程操作要点 为企业及中介机构提供合规指引 [3] 预筹备阶段核心准备 - 企业需成立专项小组完成监管窗口对接指导 合规成本测算和资产初步筛查三项核心任务 [4] - 合规成本包含技术开发费80万-120万元 审计与法律服务费70万-110万元 [6] - 资产筛查需优先选择绿色能源 跨境贸易应收账款等绿灯类资产 排除住宅地产等红灯类资产 光伏电站需近1年发电量数据 专利需年许可费超500万元 [4][7] 资产筛选与确权 - 绿灯资产包括绿色能源 核心商圈甲级写字楼租金收益权 长租公寓收益权 跨境贸易应收账款 科技专利及基础设施收益权 [5][7] - 黄灯资产包括有色金属期货合约和已鉴定文物 红灯资产禁止选择包括住宅地产 未脱敏数据资产等 [8] - 允许绿色资产与科技专利组合发行 但需确保单一资产占比不超30% [9] - 资产确权需满足境内权属核查和数据合规要求 包括获取资产权属证明 完成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周期45-60个工作日 [10] - 香港适配性审核需委托持牌律所预审证券化结构 核查资产收益权可拆分性和稳定现金流 [11] 跨境架构搭建 - SPV架构设计需在境内自贸区设立SPV 境外以BVI公司或香港LPF作为发行主体 实现风险隔离 [12][13] - 资金通道选择包括内保外贷和QFLP 内保外贷周期1-2个月 担保金额不超境内主体净资产50% QFLP周期3-4个月 要求境内母公司净资产超1亿元 [14] 技术实现与数据上链 - 区块链选型需境内外分链部署 境内采用蚂蚁链等合规联盟链 境外发行ERC-3643或ERC-1400代币 [15] - 跨链互通通过蚂蚁链跨链桥实现 需满足每日10万+TPS交易 延迟小于2秒 发电量数据每15分钟更新1次 [16] - 集成Chainlink预言机同步链下数据 智能合约需通过第三方代码审计 [17] 合规审批与牌照申请 - 香港监管审批需申请SFC 1号 7号或9号牌照 实缴资本超500万港元 配备持牌负责人 建立反洗钱制度 周期6-12个月 [18][25] - Ensemble沙盒测试适用于绿色或科技资产 可豁免部分牌照要求 2024年Q1通过率仅17% 测试周期6-12个月 [25] - 境内监管协调需完成数据跨境合规和外汇税务申报 数据出境需通过标准合同备案 外汇放贷利率不超LPR+10% 股息预提税按5%申报 [18][19] 代币发行与资金回流 - 代币发行仅限专业投资者 个人净资产超800万港元 机构净资产超4000万港元 [20] - 发行渠道为持牌交易所或私募配售 披露文件需包含智能合约审计报告 DCF估值模型等 设置10%绿鞋机制 [21] - 资金回流通过QFLP机制汇入境内 用途限定为资产运营 需向发改委备案 每月提交资金使用报告 [22] 持续运营与退出 - 合规维护需每季度更新资产估值 每年提交审计报告 智能合约每月漏洞扫描 IoT设备每季度校准 [23][24] - 退出机制包括二级市场交易 回购协议和SPV股权转让三种主流路径 [26] 核心参与主体及职责 - 参与主体包括境内上市公司 境内外律所 香港投行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区块链技术商和监管机构等 [27] - 各主体职责明确 如境内上市公司负责资产筛选和合规备案 香港投行负责跨境架构设计和承销发行 [27] 核心优势 - RWA可拓宽融资渠道 接触国际资本 融资成本较境内低15%-20% 如XXNK项目香港融资成本4.2% 境内同类型5.5% [28] - 提升资产流动性 代币支持24小时交易 高速公路收费权代币化后流动性提升30%以上 [28] - 提升品牌国际化和市值管理优化 QFII持股比例可从3%升至7% 科技专利代币化后估值波动缩小15% [28] 典型案例拆解 - XXNK光伏电站RWA项目底层资产为江苏新疆两地光伏电站 年发电量1.2亿度 目标募资5000万美元 [36] - 项目通过蚂蚁链完成发电量数据上链 每15分钟更新1次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45个工作日通过 [37] - 设立上海临港SPV和香港LPF 通过QDLP通道获取5000万美元外汇额度 [38] - 申请香港Ensemble沙盒测试6个月通过 豁免7号牌申请 [39] - 面向中东主权基金私募配售 代币发行年化收益率5.2% 设置10%绿鞋机制 最终募资5500万美元 [40] - 核心成效融资成本4.2% 日均交易额300万美元 关键经验包括优先选择绿色资产 提前启动数据出境备案 引入做市商等 [41] 境内外合规依据 - 境内合规依据包括民法典 数据安全法 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等 明确抵押权设立 数据出境备案等要求 [32] - 香港合规依据包括证券及期货条例 稳定币条例 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等 明确证券型代币监管 稳定币发行等要求 [33] - 跨境合规核心要点包括资金流动需通过QFLP等官方通道 税务筹划利用税收安排将股息预提税从20%降至5% 监管协同需向两地机构报备 [34]
特区45周年:“与圳同行”的平安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9:59
公司发展历程与规模 - 公司前身为2003年12月中国平安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更名而来 后于2006年11月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并吸收合并原平安银行 2012年8月完成对深圳发展银行整合后形成全新主体[1]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公司资产总额达58749.61亿元 不良贷款率1.05%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1%[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93.85亿元 净利润248.70亿元[1]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针对科技企业设立"总-分-支"三级联动组织架构 总行设科技金融中心 重点分行设分中心 认证科技特色支行及专业团队[2] - 创新推出"科技企业打分卡"评估体系 从科创能力/科技资质/发展质量/偿债能力四维度综合评估 突破行业评价限制[3] - 开发"腾飞贷""上市贷"等特色产品 "腾飞贷"采用贷款利率挂钩企业营收增长率模式 获2024年度深圳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案例[3] - 为锂离子电池模组龙头企业XWD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2004年给予2000万元信用贷款 2025年一季度为子公司提供期限10年/承贷比例80%的产业链授信[2][3] 产业金融服务生态 - 构建"一纵一横一张网"产业金融服务生态 纵向覆盖产业客户初创/成长/成熟阶段全谱系产品 横向通过"银行+险资""股+债"联动提供综合解决方案[5] - 为某新能源车企累计提供600亿元授信 服务约700户下游经销商并提供近750亿元资金支持[4] - 创新"订单预付融资+KYB定制化服务"模式 2025年2月以来为8家科技企业经销商发放贷款超3亿元[5] 跨境金融业务 - 打造跨境金融服务平台 依托在岸/离岸/自贸区/非居民账户及香港分行五大账户体系 构建跨境投融资/贸易金融/支付结算/资金管理四大产品体系[6] - "跨境瞬利汇"平台应用AI大模型提升效率 上线全球GPI收款功能和跨境人民币支付透镜 业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3万家企业[6] - 通过"五个畅通"优化跨境支付便利化体系 包括畅通跨境支付服务/移动支付流程/账户服务通道/外币现金服务/外卡受理环境[6] 特殊群体金融服务 - 线上打造口袋银行APP"颐年专区" 提供"同屏助手"远程指导功能 服务32万余名会员 线下举办超3000场颐年主题沙龙[8] - 设立手语专员团队为听障群体提供云端金融服务 助力残疾人协会合作小微企业为听障人士开户 为听障骑手提供远程支持[9] - 网点设立"绿色通道"与"爱心服务窗口" ATM机提供大字版界面 配置爱心座椅/老花镜/养生茶饮等适老设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