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
搜索文档
深度布局少儿原版图书赛道 荣信文化投资控股优学宝贝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15:07
交易概述 - 荣信文化全资子公司荣创荣盈收购优学宝贝51%股权 项目于9月24日正式落地[1] 战略意义 - 收购旨在完善公司在进口英文原版儿童图书细分领域的战略布局[1] - 投资基于双方优势深度互补 将从内容、渠道、战略方面形成有效协同[2] - 此次控股是公司在少儿教育内容领域的关键一步 通过"内容+渠道+技术"协同为少儿原版图书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实践范本[3] 目标公司优势 - 优学宝贝专注于进口英文原版儿童图书领域 稳居细分领域第一梯队[1] - 拥有约70种进口英文原版童书的大陆独家经销权 覆盖语言启蒙、科普认知、情商培养等热门品类[1] - 构建了以线上渠道为主的销售网络 在天猫、京东等平台拥有多家自营店铺[1] - 在新媒体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深度运营专属店铺[1] 内容协同 - 优学宝贝原版图书资源能进一步丰富荣信文化的少儿图书产品矩阵[2] - 借助公司AI智能点读笔的智能交互 优学宝贝原版图书可新增点读发音、情景互动等增值体验[2] - 优学宝贝独家原版图书资源可作为AI教育产品的优质内容素材[3] 渠道协同 - 公司将为优学宝贝提供全渠道体系支撑 为其独家原版图书打开线下新销路[3] - 以线上全平台电商运营经验助力优学宝贝优化线上店铺运营、提升流量转化[3] 战略协同 - 投资与公司布局少儿教育领域AI战略的长期规划高度契合[3] - 未来将探索"原版IP+衍生品"、"原版内容+AI互动"等多元化路径[3] - 将为家庭育儿提供更丰富的国际化教育资源[3]
对话鲸海拾贝CEO李艮基:在AI教育的风暴里为好奇心点亮一盏灯
搜狐财经· 2025-09-24 17:44
公司核心业务与使命 - AI教育的终极使命是点燃学习者的好奇心,而非单纯灌输知识[2] - 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解构传统大学教育,推动实现“泛化大学”或“作坊式”教育,以实现教育的普惠和因材施教[4] - 公司的核心信念是“所有技术的终局都是人的成长”,旨在为普通人提供有温度的成长助力[9]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影响力 - 创始人通过公益分享起步,在B站的首条PR视频播放量达1,642万次,用户时长累计1.6亿分钟[6] - 公司打造的自媒体矩阵“GenJi是真想教会你”累计影响超过1.1亿用户,在B站粉丝突破三百万,全网科技粉丝破千万[6][9] - 公司获得了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并与央视合作创办《1分钟1个AI工具包》栏目,全网播放量超2亿次[9][18] AI教育产品与技术架构 - 公司设计了国内首个教育“个性化强化学习”多智能体协同架构-Omni-Learning AI教育大模型中台,推动“因材施教”的规模化落地[11] - Omni-Learning AI具备“教—学—练—测—评”的全链路智能化能力,覆盖K12、高校、职业、兴趣四大教育领域[13] - 该教育生态系统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实时反馈、真实企业课题实践以及能力评估报告,构建完整的学习闭环[14] 企业端解决方案 - 公司为企业提供大模型一站式平台和内容人工智能多智能体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从“+AI”到“AI+”的转型[19] - 平台内置DeepSeek、Kimi、AutoGLM、Qwen全系列国产大模型,支持企业用自有数据驯化模型,将部署周期压缩至小时级[22] - 自研RAG架构将召回率提升70%,准确率提升35%,有效解决模型幻觉问题[23] - 内容营销多智能体平台为支付宝、华为等头部品牌打造了规模超万的AI智能体集群,实现了品牌产品DAU、MAU、CVR的指数级增长[24] 行业合作与标准化建设 - 公司与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携手成立“AI智能体综合实验室”,共探前沿技术并推动成果转化[13] - 公司与工信部、中国电子学会等单位合作开发AI职业认证体系,优秀学员可直入国家AI人才库[16] - 公司已出版18本专著,其中2本入选国家级标准教材,推动AI教育从“应用实践”延展至“源头创新”[16] 市场认可与未来展望 - 公司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 50评选的“新锐企业”子评选名单,是其中唯一的“AI+教育”企业[3] - 公司已服务腾讯、阿里、国家电网等500多家企业,未来计划探索“AI硬科技”和“电商业务”的更多可能性[25] - 公司始终选择成为“搭建者”,连接知识与实践、学习者与时代趋势,让科技向善,教育普惠[26]
百度搜索上线“免费学习机”模式 助力教育平权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20:45
产品发布 - 百度搜索于9月22日正式推出AI伴学产品 包含AI精准练和AI口语等核心功能 用户可通过移动端搜索"AI伴学"或"AI精准练"自由切换模式 使普通手机转变为免费学习机 [1] - AI伴学是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的类学习机产品 深度融合优质教育内容 支持家长自主掌控并确保孩子专注学习 [1] - 产品搭载国内主流教材视频讲解 各地区小初高模拟题真题等海量学习资源 并配备家长模式实现学习情况实时监控 [1] 技术能力 - AI精准练集成作业批改 学情分析 巩固练习三大能力 支持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题目检索 全部免费开放使用 [1] - AI口语提供发音指导 情景对话 学情报告功能 通过专有模型分析发音 词汇 语法 流畅度等维度针对性提升英语能力 [1] - 百度教育团队专门研发更聪明高效的模型 依托文心4.5 DeepSeek等底座大模型 结合百度文本检索引擎及自建知识图谱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个性化与精准化 [2] 战略意义 - 产品初衷是实现教育平权 让优质教师 课程和资源突破服务少数人的局限 通过科技力量推动行业进步与社会发展 [2] - 实际应用案例显示 四川大凉山山区学子通过百度AI教育产品获得免费学习机 验证了技术对教育资源普惠的促进作用 [2]
一键秒变免费学习机百度搜索正式推出AI伴学、AI精准练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18:52
产品发布 - 公司正式推出AI伴学产品 包括AI精准练和AI口语等核心功能[1] - 产品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 深度融合优质教育内容 家长可自主掌控学习过程[1] - 用户通过移动端搜索即可自由切换AI伴学模式 让普通手机变身免费学习机[1] 产品功能 - AI精准练具备作业批改 学情分析和巩固练习三大能力 支持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题目检索[1] - AI口语提供发音指导 情景对话和学情报告功能 通过专有模型分析发音 词汇 语法和流畅度[1] - 产品搭载国内主流教材视频讲解 各地区小初高模拟题真题等海量优质学习资源[1] 技术支撑 - 教育团队专门研发更聪明高效的模型 依托文心4.5和DeepSeek等底座大模型[2] - 采用百度文本检索引擎及自建知识图谱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个性化和精准化[2] 战略定位 - 产品全部免费开放使用 旨在推动教育平权 让优质资源不再只服务少数人[1][2] - 科技价值在于点亮整个教育行业 推动社会前行 而非仅解决少数人难题[2] - 实际应用案例显示 AI教育产品已帮助偏远山区学子获得免费学习资源[2]
闪电快讯|百度搜索上线“学习机模式”,面向家长学生全面免费
新浪财经· 2025-09-22 18:04
产品发布 - 百度搜索于9月22日推出"AI伴学"模式 包含AI精准练和AI口语等功能 [1] - 该模式以百度App搜索栏为入口 无需特定硬件设备 旨在将手机变为免费学习机 [1] - 家长可通过搜索关键词开启"家长模式"并设置密码 限制学生在学习期间访问其他板块 [1] 核心功能 - AI精准练支持拍摄作业和习题批改 涵盖小初高全学段和全学科题目检索 [1] - 功能打通学情分析和巩固练习环节 提供国内主流教材视频讲解及各地区模拟题真题资源 [1] - 集成AI口语和AI作文批改等教育产品 链接百度教育沉淀的名师与课程资源 [1] 用户体验与商业模式 - 简化了原有搜索流程 用户无需多次跳转即可匹配教学资源 [1][3] - 当前所有功能完全免费 公司计划持续丰富教研资源 [3]
百度搜索上线免费学习机模式
北京商报· 2025-09-22 16:47
产品发布 - 百度搜索于9月22日正式推出AI伴学模式 学生家长可在移动端切换使用AI精准练和AI口语等功能[1] - 该模式内置国内主流教材视频讲解及各地区小初高模拟题真题等学习资源[1] - AI精准练具备作业批改 学情分析和巩固练习三项能力 支持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题目检索[1] 技术基础 - AI功能依托百度教育团队研发的模型 基于文心4.5和DeepSeek等底座大模型[1] - 技术体系包含百度文本检索引擎及自建知识图谱[1] 服务模式 - 产品定位为将手机转变为"学习机" 所有功能向家长学生免费开放使用[1]
百度搜索上线“免费学习机”模式,宣布推出 AI 伴学、AI 精准练
新浪科技· 2025-09-22 16:14
产品发布 - 百度搜索推出AI伴学产品 包含AI精准练和AI口语等重磅功能 [1] - 用户通过移动端搜索"AI伴学"或"AI精准练"即可自由切换伴学模式 [1] - 产品定位为类学习机产品 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并深度融合优质教育内容 [1] 产品功能 - 搭载独家AI精准练功能 集作业批改、学情分析和巩固练习三大能力于一体 [1] - 提供AI口语和AI作文批改等精心打磨的AI教育产品 [1] - 支持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题目检索 所有功能向家长学生免费开放使用 [1] 内容资源 - 拥有国内主流教材视频讲解资源 [1] - 包含各地区小初高模拟题真题等海量优质学习资源 [1] - 可设置家长模式实现实时学习情况掌控 [1] 战略定位 - 使普通手机一键变身免费学习机 助力教育平权目标 [1] - 家长可自主掌控产品使用 确保孩子专注学习 [1] - 旨在帮助孩子实现知对错-找薄弱-促提升的高效学习循环 [1]
天立国际控股(01773)公布业务最新进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8:23
游学服务业务表现 - 推出古蜀和敦煌等历史主题游学项目 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线下体验 获得广泛市场认可 [1] - 游学业务外部服务人次同比增长20% 对外转化潜力日益彰显 [1] 艺术服务业务表现 - 推出清华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艺教融合3+3艺术特色项目 满足不同基础学生需求 [1] - 艺术板块共计服务人次约4500人 市场潜力进一步被挖掘 [1] 高考升学成果 - 28名优秀学子获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录取 [2] - 成熟期学校约90%学生超过本科录取分数线 约58%超过一本录取分数线 [2] - 成长期学校本科上线率较生源入口成绩提升32% 一本上线率提升14% [2] 多元升学成绩 - 国际升学板块329名学生获得QS世界前50强高校录取通知书 [2] - 强基竞赛板块34名学员获五大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 12人入选省队并在全国决赛取得3枚金牌 其中1人加入国家集训队并获得清华大学保送资格 [2] AI教育产品成效 - 彝良天立学校借助AI系列产品助力2名学生获北京大学录取和1名学生获清华大学录取 打破当地117年清北录取纪录 [3] - AI高考冲刺营项目在近千名学员中实现81%高考成绩提升率 学员平均提升48分 最高提升158分 [3] 学生规模增长 - 截至2025年秋季学期初向63所学校约14.1万名学生提供综合教育服务 较2024年秋期初的13万人增长8% [2] - 高中生人数约6万人 较2024年秋期初的5.4万人增长11% [2]
调研速递|全通教育接受投资者调研,聚焦业务发展与AI教育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9-19 20:29
公司战略与业务方向 - 公司持续深耕家校互动升级业务 对创新举措与多元路径持积极开放态度[2] - 2025年公司以"稳中求变 力争突破"为方针 通过"提质增效"小组提升运营管理水平[2] - 业务领域稳定提升原有家校互动升级 教育信息化 继续教育三项核心业务 同时探索拓展智慧教育应用等创新业务[2] - 公司梳理整合交叉业务 压缩处置和改造升级部分落后业务[2] - 公司暂无进军芯片业务的计划[2] AI技术研发与应用 - 公司已接入千问 百度 deepseek模型 应用于教师评价系统及就业服务等 目前业务处于初步落地阶段[2] - 在AI校园安全等场景已有标准产品落地并开展业务合作[2] - 公司基于自身优势 正在全面研发新课标导向下的家校协同平台——全课云AI平台[2] - 全课云AI平台目前计划面向国内 具体细节需关注后续公开发布信息[2] 业绩表现与应对措施 - 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 公司营收和净利出现下滑[2] - 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全局规划与动态调整 采取股权转让 注销亏损子公司等措施[2]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教育+AI产品 期望带来新业绩增长点[2] - 公司将从聚焦主业 优化布局等多方面维护股东利益 未来在满足条件下积极回报投资者[2]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通过全景网举办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暨2025年中报业绩说明会[1] - 活动参与人员包括董事长毛剑波 总经理周斌 财务总监朱伟源(代) 董事会秘书赵彪 独立董事余勇义[1] - 关于股权相对分散问题 公司表示若有股份变动计划将按规定履行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2]
专访|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人工智能想更进一步,必基于数学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7:27
人工智能的当前能力与局限 - 大模型能快速准确解答奥数题,但在应对研究生水平的数学难题时仍需花费较长时间 [2] - 人工智能无法产生如量子力学级别的重大观念突破,因其倾向于将千万分之一的异常现象视为噪音而忽略 [2][6] - 人工智能尚不能代替人脑完成需要原创和创新的工作 [5] 人工智能与数学的共生关系 - 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基于数学的进步,数学为AI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工具 [4] -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从而推动数学学科的进步 [4] - 数学是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的基础,是对大自然最严谨的描述,其重要性随AI发展愈发凸显 [4] 人工智能在科研中的角色定位 - 人工智能能够像计算机初现时一样,在计算和处理大量数据方面提供巨大帮助,但不会改变当前科研的主流模式 [4] - AI可加快交叉学科研究进程,但科研人员需保持警惕,不能完全依赖AI,需保持对罕见特殊现象的敏感 [6] - 电磁统一、量子力学等科学领域的观念大跳跃是由人脑推动完成的,并非数据归纳可做到,AI难以实现此类跨越 [6]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人才培养 -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使其能帮助人工智能发展,而非仅让人工智能辅助其思考 [7] - 全民学习人工智能面临师资不足的挑战,若教师不懂人工智能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则难以有效教学 [7] - 建议AI教育从50到100所名校开始示范,逐步推广 [7] 对人工智能依赖的潜在风险 - 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削弱人的思考能力,损害思维能力的培养 [5][7] - 师生过于依赖人工智能工具,可能忽视对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丢失人类最宝贵的能力 [2] - 所有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都要靠思考,没有思考的学问和社会不会进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