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
搜索文档
煤电将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引领”
中国电力报· 2025-08-08 17:57
发电机组低碳及灵活性改造的重要性 - 发电机组作为能源装备的核心部分,其低碳能源灵活性改造对整个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 传统煤电机组碳排放量大,通过节能降碳改造能够显著降低煤炭消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1] - 煤电以其庞大的装机规模与成熟的调峰能力,支撑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后的电网安全 [2] 煤电机组改造的技术方向 - 通过CCUS等低碳技术赋能,煤电正从单一电源向调节中枢和碳汇中心转型 [2] - 应进一步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升煤电系统调节能力 [2] - 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提出深度调峰、负荷变化速率、启停调峰、宽负荷高效燃烧等技术目标要求 [3] 智慧电厂的发展趋势 - 智慧电厂具有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决策和绿色环保特征,通过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社会综合效益 [3] - 智慧电厂需围绕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等方向发挥突出作用 [4] - 未来智慧电厂应引入绿色环保创新技术,推进煤电由单一发电功能向综合能源环保平台转变 [4] 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挑战 - 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常态化面临机组深调运行经验欠缺、管理经验不足等缺陷 [7] - 机组变负荷速率提高对设备寿命影响大,频繁启停与快速变负荷过程使得设备可靠性下降 [7] - 当前深调改造缺乏系统、整体、全面的解决方案,面临寿命折减、安全风险增大、经济性下降等问题 [7] 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实践案例 - 国能宁夏石嘴山发电公司通过燃烧器灵活性改造实现低负荷稳燃,2024年6月实现机组20%负荷的深调认证 [8] - 华能丹东电厂2016年至今未因深调导致机组发生非计划停运事件,累计调峰收入达12亿元 [9] - 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完善和政策优化,将持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发挥"稳定器"作用 [10]
经济日报丨“新石油”有望改写能源版图
国家能源局· 2025-08-08 17:09
绿氨燃料产业链突破 - 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在大连完成 由中石化中海燃供实施 燃料来自远景能源内蒙古赤峰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 验证了绿氨"端到端"产业链可行性 [2] - 该产业链涵盖草原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合成氨运输→沿海船舶加注 跨越千里 开创绿氨替代化石能源先河 [2] "新石油"定义与优势 - "新石油"指可再生电力制取的绿氢 绿氨 绿色甲醇 生物航油等绿色能源 具有三方面替代优势: - 能量密度:氢氨醇和生物航油单位质量能量密度高 满足航空航运需求 [3] - 清洁环保:完全由可再生能源制取 符合全球低碳要求 [3] - 可获得性:原料丰富(水电解制氢 氮气合成氨) 储运便利(氨醇稳定性高) [3] 全球能源格局重塑 - "新石油"将改变能源贸易版图 各国可在本土/友好地区生产 减少对特定地域化石能源依赖 重构供应链和地缘政治关系 [3] - 欧盟加速绿色燃料应用 沙特 澳大利亚巨资布局绿氢 中国已处于第一梯队 绿色氢氨醇项目数量和产能全球领先 [4] 中国技术领先优势 - 远景赤峰项目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 - 实时感知风光发电波动 秒级AI运算预测能源脉动 [4] - 指挥柔性生产环节 结合储能设施 脱离大电网稳定产出 [4] -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经验成为中国领跑"新石油"时代的关键筹码 [4] 行业发展挑战 - 当前绿氢成本较高 绿色氨醇与传统燃料存在价格差距 [4] - 基础设施不足 国际标准未统一 制约贸易应用 [4]
上半年电力消费平稳回升 供需总体平衡转型加快
经济日报· 2025-08-08 11:51
电力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 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上半年,电力行业企业全力以赴抓好保电保暖保供工作,全国电力系统安全 稳定运行。 一季度,气温整体偏暖,电力供应整体充足,全国供需平衡有余。二季度,共有3轮高温过程影响华 北、西南等地区,中东部地区出现区域性高温过程,拉动部分省份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电力供应方面整 体充足,供需总体平衡。 电力消费平稳回升 面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和"双碳"目标,我国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 升,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继续保持电力新增装机的主力军地位。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 其中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0.5亿千瓦、2.1亿千瓦,二者合计新增装机容量较上年同 期翻了一番。从结构来看,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超过七成,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 增装机占比近九成,达到89.9%,继续在电力新增装机中发挥主力作用。 用电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 ...
山西首次大规模集中调用新型储能与虚拟电厂
中国能源网· 2025-08-08 09:08
"8月1日,全省新能源出力最大波动2626万千瓦,占火电机组开机容量的57%,仅依靠 传统电源调节电网平衡越来越难以满足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要求。"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调 控处副处长贺鹏介绍道,"我们通过调度系统精准下达指令,47座储能电站快速转为放电模 式,16座虚拟电厂按照日前安排同步降低聚合负荷,两者合力最大调整功率225万千瓦,有 效保障了电网平稳运行。" 此次成功调用整合了全省新型储能与虚拟电厂的调节能力,标志着山西电网对新型调节 资源的规模化、协同化调度应用迈出坚实一步。"这只是一个开始",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 相关负责人强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调节资源协同调度机制,优化流程与技术支撑, 完善市场规则,充分激活'储能+虚拟电厂'的调节潜能,为山西能源转型和电力保供构筑更 坚强的防线。" 【责任编辑:刘澄谚 】 8月1日晚间用电高峰时段,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集中调度47座储能电站、16座虚拟 电厂参与用电负荷调节,供电、用电双向调节最大功率达到225万千瓦,其中新型储能141万 千瓦、虚拟电厂84万千瓦,占实时用电负荷的比重达到6%。这是山西首次开展的集中大规 模调用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 近年来, ...
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转型加快
经济日报· 2025-08-08 06:47
电力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 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上半年,电力行业企业全力以赴抓好保电保暖保供工作,全国电力系统安全 稳定运行。 一季度,气温整体偏暖,电力供应整体充足,全国供需平衡有余。二季度,共有3轮高温过程影响华 北、西南等地区,中东部地区出现区域性高温过程,拉动部分省份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电力供应方面整 体充足,供需总体平衡。 电力消费平稳回升 侯文捷说,综合来看,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逐季回升,主要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 动,以及气温因素拉动等原因带来的。 电力供给向新向绿 面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和"双碳"目标,我国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 升,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继续保持电力新增装机的主力军地位。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 其中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0.5亿千瓦、2.1亿千瓦,二者合计新增装机容量较上年同 期翻了一番。从结构来看,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超过七成,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 增装机占比近九成,达到 ...
2.25GW!山西首次大规模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集中调用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07 17:20
山西新型储能与虚拟电厂规模化调度应用 - 山西首次集中调用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 释放225万千瓦调节能力 其中新型储能141万千瓦 虚拟电厂84万千瓦 占实时用电负荷6% [2] - 调用时段为8月1日晚间用电高峰 共调度47座储能电站和16座虚拟电厂 实现供电用电双向调节 [2] 新能源发展带来的电网挑战 - 山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568万千瓦 但新能源发电波动性与间歇性叠加高温空调负荷激增 形成午间新能源出力高峰和晚间用电负荷高峰的"双峰"压力 [2] - 8月1日全省新能源出力最大波动2626万千瓦 占火电机组开机容量57% 传统电源调节难以满足电网稳定需求 [4] 调度策略与实施效果 - 调度聚焦"真实场景 科学调度 保障权益"三大核心 选取新能源出力低谷与用电负荷峰值叠加时段模拟真实紧张环境 [3] - 采用差异化调度策略 日前引导全容量申报计划曲线 日内根据运行偏差滚动优化调整 储能电站快速放电 虚拟电厂同步降低聚合负荷 [3][4] - 225万千瓦调节能力有效保障电网平稳运行 其中储能贡献141万千瓦 虚拟电厂贡献84万千瓦 [4] 未来发展方向 - 此次调用标志着山西电网对新型调节资源的规模化协同化调度迈出关键一步 [5] - 下一步将深化调节资源协同调度机制 优化流程与技术支撑 完善市场规则 激活"储能+虚拟电厂"调节潜能 [5]
电力新规出台助全国电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人民网· 2025-08-07 16:40
原标题:电力新规出台 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上述负责人表示,这是深度耦合、协同运行的系统性规则,根本上解决过去市场规则"碎片化""差异 化"的问题,为电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扫清了制度障碍。 一是构建了体系完备、层次分明、接口清晰的多层次多品种市场规则框架,在空间上,覆盖省间、省 内;在时间上,覆盖多年、年度、月度、月内和日前、日内现货交易;在交易标的上,覆盖电能量、辅 助服务等交易品种。 二是明确了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在交易品种设置、交易时序安排和价格机制设计等方面的统一 范式,促进了各地电力市场建设规范统一、高效衔接。 上述负责人介绍,此前印发的《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充分考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新形势,对新型 经营主体进行了定义,对电力辅助服务交易、容量交易等进行了明确,构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传 统电源提供可靠电力支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架构。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经历了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东北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试 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等"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的过程。 上述负责人表示,电力中长期、辅助服务、现货等各种市场、各类品种,逐渐走向全国,但也存 ...
"新石油"有望改写能源版图
经济日报· 2025-08-07 13:22
行业突破 - 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在大连完成 由中石化中海燃供实施 燃料来自远景能源内蒙古赤峰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1] - 全产业链首次验证绿氨燃料"端到端"可行性 实现从风光发电到电解水制氢 再到合成氨运输及船舶加注的千里跨越[1] - 项目开创绿氨替代化石能源先河 为航运业低碳转型提供关键技术路径[1] 能源转型背景 - 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各国寻求替代能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风光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但存在间歇性问题[1] - 冶金/化工/重载交通等领域无法完全通过绿电实现低碳发展 需新型绿色能源解决方案[1] - "新石油"指可再生电力制取的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生物航油等绿色能源统称 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关键选项[2] 竞争格局 - 中国在绿色氢氨醇项目数量和产能方面居全球第一梯队 风光发电基地正转型为"新油田"[3] - 欧盟推动绿色燃料使用 沙特/澳大利亚等资源国巨资布局绿氢项目 形成全球竞逐态势[3] -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成为核心竞争优势 远景项目通过人工智能秒级运算实现离网稳定生产[3] 技术优势 - 绿色氢氨醇单位质量能量密度较高 可满足航空/航运行业燃料能量需求[2] - 绿氨/绿色甲醇具有高稳定性 便于储存和运输 生物航油符合低碳环保要求[2] - 智能控制系统实时感知风光能源脉动 通过储能设施协同实现柔性生产[3] 产业影响 - "新石油"将重塑全球能源贸易格局 成为关键大宗商品 减少对特定地域化石能源依赖[2] - 各国可在本土或友好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 改变全球能源供应链和地缘政治版图[2] - 为航空航运/重工业领域深度脱碳提供解决方案 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2] 发展挑战 - 绿氢成本较高导致绿色氨醇与传统燃料存在成本竞争力差距[3] - 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 国际标准未统一增加贸易应用难度[3] - 需打通全产业链低成本路径 增强供给和应用能力[4]
2025年下半年用电量增速将高于上半年
中国电力报· 2025-08-06 10:11
电力消费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7% 二季度用电量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1][2]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09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9% 7月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达15.08亿千瓦 较去年增加0.57亿千瓦[3] - 预计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 全年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7亿千瓦[1][3] 产业结构用电特征 - 第二产业用电量3.15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4% 其中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2]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 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2] -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上升28.7% 保持高速增长[2] 电力投资与装机容量 - 上半年电力投资6546亿元 同比增长9.6%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 同比增长18.7%[4] - 新增发电装机29332万千瓦 同比增加14056万千瓦 其中风电新增5139万千瓦 太阳能新增21221万千瓦[4] - 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22.2亿千瓦 占比超过60% 较"十四五"初期累计增长125.4%[4] 发电量结构变化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43.1% 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26% 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5] - 太阳能发电量增长20% 核电增长11.3% 风电增长10.6% 水电下降2.9% 火电下降2.4%[5] - 除核电利用小时提高167小时外 水电降低100小时 火电降低130小时 风电下降47小时 太阳能下降66小时[6] 未来发展展望 - 预计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39亿千瓦 同比增长16.5%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约61%[7] - "十五五"期间新能源年均新增装机2亿-3亿千瓦 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超13万亿千瓦时[7][8] - 新能源渗透率提高导致系统消纳压力加大 需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8]
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
新华社· 2025-08-06 09:04
"南方地区增速较快,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的15.4%,与2024年年底相比增加3个百分点,主要原 因是广西、云南等水电占比较高、调节资源相对充裕的省份,由于新能源快速发展,调节能力逐步趋 紧,新型储能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边广琦说。 7月31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 2024年年底增长约29%,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当日举行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 年上半年,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华北、西北、南方地区是上半年新型储能主要增长区,占 全国新增装机的80%以上。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用日益凸显,有力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电 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7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用电负荷快速增长,新型储能发挥顶 峰保供作用。其中,江苏、山东、云南先后开展全省新型储能电站用电高峰期间集中调用,最大放电功 率分别达714万千瓦、804万千瓦、474万千瓦,调用同时率达到95%以上。 此外,会上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