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佛冈水头:潖江水畔绿意浓,乡村迈向“绿美富”
南方农村报· 2025-07-17 20:01
核心观点 - 佛冈县水头镇通过乡村振兴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出以"绿"为底色、以"美"为标尺、以"富"为目标的发展道路 [7][8][9] - 水头镇荣获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肯定了其"绿美富"发展模式 [11][12] - 通过环境美化、产业升级和生态保护,水头镇实现了经济、生态和民生的协同发展 [16][33][52] 环境美化与乡村振兴 - 水头镇建成示范村58个、特色村12个,新联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江源水韵"乡村振兴示范带获全市考核"优秀" [20] - 围绕潖江碧道打造的断桥花堤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村民和游客 [16][17] - 新联村老围屋、新坣村荷塘、莲瑶村滨水步道等绿美村庄串珠成链,提升居民幸福感 [21][22][23][24][25][26][27] 产业发展与经济提升 - 水头镇引入珠三角优质企业,形成"蔬菜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种植养殖、康养、光伏并举"的"一强多优"产业格局 [33][34][35][36] - 天聪华仁魔芋加工厂、大智农业科技高标准蔬菜种植、深圳康捷公司魔芋组培苗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 [34] - 水头国际医养中心自2023年开业以来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村民就业 [42][43] - "荇竹里"民宿接待量达镇上常住人口的2.5倍,显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46][47] - 农业银行向水头镇发放贷款22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 [51]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 水头镇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52座,其中44座实现资源化利用,解决内涝及污水直排问题 [55] - 修复水龙尾铅锌矿区,保障下游数千亩农田灌溉水源 [56] - 建成省级小微湿地示范点,成为青少年自然教育和生态研学基地 [58] - 整合护林员、巡河员、网格员力量,有效管护17万亩森林 [59][60] - 潖江水质改善,白鹭等鸟类数量增加,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58][61]
山水为幕,村歌作引!韶关赛区全域开麦丨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
南方农村报· 2025-07-17 20:01
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韶关赛区概况 - 大赛以"山水为幕 村歌作引"为主题 通过"一县一韵"赛程设计掀起全域音乐热潮 [1][2][3] - 赛事深度融合非遗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 打造"音乐+非遗+文创"新型乡村文化场景 [12][13][14] 各赛区特色活动 乐昌专场 - 6月21日决赛以"和美村歌 唱响非遗"为主题 选手石欧辉、昌丽平、邝云才晋级复赛 [4][5] 翁源专场 - 7月4日滃江夜市海选赛首轮晋级7位选手 决赛将创新改编客家山歌童谣 结合九仙桃文化旅游月活动 [5][6][56][64] 南雄专场 - 7月23日举办非遗主题决赛 采用"现场+线上"双渠道联动模式 设置音乐比赛、非遗展示、文创集市三大板块 [9][10][13][14] 仁化专场 - 7月26日董塘镇活动首创"村歌+村舞"双重视听形式 结合"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展示新时代农民生活 [16][17][20][26][27] 乳源专场 - 7月26日文昌公园活动融合竹竿舞、篝火舞等非遗体验 通过"展演+展销"模式促进文旅消费 [30][31][34][35] 新丰专场 - 7月26日龙围村决赛结合无人机表演与非遗巡游 打造荷风主题夏夜音乐会 [38][39][42] 武江专场 - 8月1日孟洲坝夜市决赛将乡村音乐与夜市3.0灯光秀结合 设置互动舞台增强参与感 [44][45][49][50] 赛事创新亮点 - 文化赋能:通过客家山歌改编、瑶族非遗展演等形式创新乡土音乐表达 [56][63][35] - 产业联动:结合九仙桃月、夜市经济等实现"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的农文旅融合目标 [64][65][66]
农业银行助力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7 19:52
清洁能源与生态保护 - 青铜峡牛首山抽水蓄能电站配套建设净水系统以解决黄河水含沙量高问题 兼具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功能 [1] - 农业银行宁夏分行为该项目审批贷款62 8亿元 已发放5 3亿元 [1] - 宁夏分行聚焦风 光 水 氢等新能源领域 截至6月末投放清洁能源重点项目贷款9 8亿元 [1] 特色农业与国际贸易 - 宁夏重点发展葡萄酒 枸杞 牛奶 肉牛 滩羊 冷凉蔬菜等"六特"产业 推动"宁字号"农产品出海 [2] - 中宁支行协助枸杞企业吉草汉方与马来西亚客商达成人民币结算协议以规避汇率风险 [2] - 宁夏分行国际结算量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分别增长18 3% 54 7% [2] 乡村振兴与移民扶持 - 宁夏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 红寺堡区白墩村移民通过农行贷款建设枸杞种植园 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 [3] - 宁夏分行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达186 5亿元 较年初增长29 2亿元 [3] - 同心支行发放"惠农e贷"支持脱贫户马主麻扩大肉牛养殖规模 分行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198 4亿元 较年初增24 2亿元 [3] 整体信贷规模 - 宁夏分行各项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 达1012 1亿元 [4]
小紫花绽放大产业——新疆霍城薰衣草产业振兴记
新华网· 2025-07-17 18:50
薰衣草产业发展现状 - 新疆霍城县被誉为"中国薰衣草之乡",近年来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1] - 2017年四宫村薰衣草种植面积达1.2万亩,成为县域核心种植区[1] - 2024年四宫村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2万元,较五年前荒山状态实现显著提升[1][2]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延伸 - 当地企业联合高校建立省级研发平台,攻克精油提纯等关键技术[2] - 加工转化率达8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4.57亿元[3] - 开发精油、纯露、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完整加工产业链[2][3] 旅游经济带动效应 - 夏季"紫色旅游"吸引超1000万人次游客,2024年旅游总收入55.06亿元[3] - 薰衣草旅游专项收入达15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27.2%[3] - 民宿、餐饮、物流等配套产业同步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3] 未来发展规划 - 预计2025年薰衣草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1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近30%[3] - 产业模式从单一种植向"种植+加工+旅游"全链条转型[1][3] - 通过特色产业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形成可持续发展路径[1][3]
利津农商银行:三岔的西瓜“熟了”
齐鲁晚报· 2025-07-17 18:43
西瓜种植行业 - 利津县北宋镇三岔村依托地理优势发展西瓜、大葱等特色农作物种植,形成规模化经营[5] - 当地种植户采用"沙漠1号"西瓜品种,具有晚熟但品质好、口感沙甜多汁的特点[1] - 典型种植户贾春霞将种植规模从400亩扩大到2000亩,并采用西瓜-萝卜-芥菜-豆子的轮作模式,同时种植50亩大葱[5] 金融支持措施 - 利津农商银行推出"乡村振兴贷"产品,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金融支持[5] - 该行采取简化授信流程、降低担保门槛、实施利率优惠及首贷信用贷等举措[5] - 截至6月末已支持200余户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1.5亿元[6] - 典型案例显示单户可获得30万元贷款支持,有效解决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5] 产销情况 - 当前正值露天西瓜集中上市期,吸引各地客商前来采购[5] - 种植合作社呈现繁忙景象,社员需全天候进行采摘、搬运等作业[5] - 西瓜品质受到客商认可,表现为果皮坚硬、口感沙甜多汁的产品特性[1]
铁轨铺就振兴路,千年蕲艾加速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6:46
蕲艾产业与铁路交通的协同效应 - 蕲艾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 带动300多家企业发展 铁路开通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起点 [1][4] - 铁路开通后 蕲春与珠三角通行时间压缩40% 比公路运输快一半以上 促进"双城生活"和电商发展 [2] - 物流成本降低10%以上 涉艾企业每年多赚上千万元 快递回流率从50%提升至73.9% [3] 物流与运输效率提升 - 铁路运输使蕲艾产品12小时可达珠三角客户 比以往快一天 日均快递出港件达7.4万件 其中80%为蕲艾产品 [3] - 单件快递费降低0.3元 电商卖家每月发2万单可年省7000多元 铁路冷链专线实现新鲜艾叶24小时送达全国中药厂 [3][5] 人才回流与产业创新 - 铁路开通吸引外地人才回流 包括中药学博士和电商运营团队 推动新型艾灸仪研发和500万订单签约 [4] - 回流人才设计"铁路文创款"蕲艾礼盒 上线即售罄 推动短视频营销 相关视频播放量半年内增长5亿次 [4][5] - 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40% "蕲艾灸贴"成为平台顶流 品牌价值达142.58亿元 [5] 区域经济与产业链延伸 - 铁路停靠蕲春站后 广州药材商和上海采购商订单量翻三倍 深圳设计师返乡对接文创产品 [2] - 全产业链带动30万人就业 结合铁路观光道和李时珍纪念馆 形成"铁路+文旅+艾产业"新模式 [5]
国家知识产权局答每经问:土特产成增收金名片,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超96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16:09
地理标志产业发展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超过9600亿元实现"五连增" [1] - 地理标志产业与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品融入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3] - 累计11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外获得保护包括"保山小粒咖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 [3] 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 出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规定》完善审查认定标准 [2] - 实施《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实施方案》实现受理审查认定标识监管"五统一" [2] - 建设12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推进44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 [2] 高价值专利培育 - 在5G通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领域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 [4] - 推动实施以产业化前景评价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 [4] - 2024年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95.2%商标实质审查抽检合格率达97.7% [5] 行业治理与监管 - 开展代理行业"蓝天"整治专项行动修订《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 [6] - 加强信用监管推广代理服务政府采购标准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6] - 严厉打击专利申请中的抄袭拼凑造假行为 [6] 品牌价值与国际化 - 中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4] - 推动中欧中泰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及中法地理标志合作 [3]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业农村部回应
央视网· 2025-07-17 16:08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1] - 党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 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1] 工作成效 - 监测帮扶质效进一步提升组织各地对监测对象逐户分析研判逐户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1] - 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1] -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易地搬迁脱贫群众安居乐业融入新生活 [1] - 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就业举措落实有力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1] - 有劳动能力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多数享受了产业帮扶措施 [1] - 努力拓宽务工渠道提升就业能力稳住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 [1] 存在问题 - 帮扶产业总体发展质量不高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发展后劲不足 [2] - 返贫致贫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须臾不可放松 [2] 下一步工作重点 - 提升监测帮扶质效强化大数据分析预警畅通农户自主申报途径简化监测识别程序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2] - 指导地方健全帮扶政策"工具箱"因人因户开展精准帮扶及时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2] - 抓牢产业就业帮扶指导脱贫地区聚焦主导产业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全环节带农增收 [2] - 加强脱贫人口订单培训定向输送和劳务协作着力稳住务工规模提升就业质量 [2] - 强化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倾斜支持 [2] - 提高协作帮扶实效发挥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和社会动员"四支力量"作用 [3] - 持续开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增效劳务协作提质"四项行动" [3] - 优化完善帮扶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3]
深耕品牌价值 前移服务阵线 广西“玉林香料”香飘世界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7 15:54
香料产业规模与市场表现 - 玉林市香料产业规模庞大,种植面积达23万公顷,产业链从业人员25万余人,经营主体超5000户,产品远销海内外 [1] - 2024年福达国际香料物流港交易额突破350亿元,同比增长9.38%,交易品种超160个,覆盖全球80%常用香料 [1] - 2024年1-6月物流港新增经营主体362户,总入驻达1572户,预估全年交易额超400亿元 [4] 品牌建设与商标战略 - 已培育"玉林八角""容县肉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玉林香料"图形集体商标及"广西肉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形成品牌矩阵 [2] - 2024年7月"玉林香料"集体商标获批,首批10家企业获授权,助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2][3] - 集体商标设计融合玉林古称"鬱"字与香料元素,强化地域文化认同,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 [3] 产业链发展与招商引资 - 采用"村集体+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增收,例如东高村八角种植250公顷,预计户均增收2万元 [3] - 2024年香料产业博览会签约23个项目,总投资117.75亿元,涵盖种植、加工、精油提纯等领域 [7] - 通过产业链招商活动(如深圳-玉林对接会)和质量服务"1+30+300"一站式站点,优化全链条服务 [6][7] 区域经济与产业规划 - 目标培育千亿元香料产业集群,建设"世界香料之都",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与"香"文化发展 [7] - 通过商标品牌指导站和行业商会联动,强化地理标志商标培育,提升区域品牌附加值 [2][4]
青春引擎驱动太保振兴:广工智识与乡土实践的双向奔赴
南方农村报· 2025-07-17 15:33
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广东工业大学"青耘未来"突击队依托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科研背景,深入太保镇开展乡村振兴实践,将青年学子个人成长融入地方发展[2][3][4] - 团队通过"三探"太保镇沙坪村欧家梯田等核心区域,了解当地发展现状与期望,汇集不同专业学生发挥所长,为精准帮扶奠定基础[7][8][9]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 - 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构建乡土资源转化新路径,通过直播带货释放特色产品价值,依托小红书、视频号等多平台扩大乡土景观知名度[11][12] - 教授无人机使用等技能,推动本土力量掌握数字工具应用逻辑,实现从外部赋能到内生成长的转变,让数字技术成为激活太保镇发展的新型生产力[13][14] 文化创意激活地方特色 - 以民族服饰与欧家梯田意象交融为创作原点,通过图文意境营造与视频叙事重构,使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传播语境中焕发新生[16][17][18] - 在农产品包装革新中深挖鹰嘴桃等物产背后的地域基因,将梯田曲线、民族图腾等文化元素提炼为设计语言,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22][23][24] - "梯田魔法学院"暑期研学活动巧妙嫁接农耕文明智慧传承与青少年认知视角,构建乡土教育与文化传播双重载体[19][20] 规划设计推动长远发展 - 以系统思维完成欧家梯田发展环境调研,从生态、文化、产业维度研判瓶颈与潜力,形成数据支撑的战略图谱[28][29] - 设计景区游览路线图,以空间叙事构建全域旅游骨架,规划既立足当下资源禀赋又预留未来发展弹性[30][31][32] 校地协同实现价值共生 - 广工智识以经济增益、客流增长、技能升级赋能太保镇乡村振兴,同时乡土实践通过认知深化、技能淬炼反哺青春成长[35][36][37] - 未来将继续深化校地长效合作机制,持续释放青春引擎动能,让青年智识与热情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永恒星火[3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