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

搜索文档
“能源马兰花”在鄂托克前旗草原绽放
内蒙古日报· 2025-06-09 22:14
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 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4GW新能源大基地项目通过光伏矩阵建设,将荒漠化草原和采煤沉陷区转变为生态与能源结合的示范区 [1][3] - 项目采用螺旋桩工艺,对草场破坏近乎零,板下植被覆盖率提升40% [3] - 光伏板铺设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草地涵水量大幅提升,有效遏制草场荒漠化 [3] 板下经济模式 - 光伏板下种植中草药(如连翘、丁香、酸枣等),兼具防沙固沙和经济收益,农牧民通过土地流转和种植实现收入增长 [5] - 农牧民每亩地可获得光伏租金800元/年,板下种植额外增收2000多元,综合收益远超传统放牧 [5] - 深能光伏与海禾公司合作,板上发电与板下经济结合,优先雇佣本地劳动力参与种植管护 [5] 以工代赈与农牧民参与 - 鄂托克前旗创新"项目+农牧民自建"模式,划分38个治沙作业区,农牧民通过自建参与治沙,日收入达200-300元 [6][8] - 累计吸纳农牧民务工1.2万人次,鼓励以劳力、土地、机械等多种形式参与治沙 [8] - 完成"工程固沙+灌草"结合治沙17万亩,人工种植柠条19万亩,实现生态与增收双赢 [8] 五位一体发展规划 - 提出"集中式光伏发电、生态治理、板下经济、景观旅游、乡村振兴"五位一体国家级光伏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8] - 通过光伏项目带动生态修复、产业链拓展及富民增收,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8]
【省发展改革委】陕西下达2025年第二批省级财政以工代赈任务计划
陕西日报· 2025-05-29 06:44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下达的省级财政以工代赈资金主要投向欠发达地区,向国家和 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产粮大县、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地区以及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任务 较重地区等倾斜。受益对象包括农村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等。支持的项目包 括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劳务用工量大、技术门槛低、工程机械 作业少的乡村道路、土地平整、护坡护坝、排灌沟渠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别是美丽宜居村 庄整治提升工程等项目优先获得支持。 以工代赈省级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等主体建筑物,也不得用于购买大中型机械设备、交通工 具等资产,以及花草树木、种苗仔畜、饲料、化肥等生产性物资。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中的就业技能培 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等工作任务,由地方政府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及社会帮扶资金、企业投资等予以支 持。(记者:杨晓梅) 实施以工代赈,主要是为了加强低收入群体就业帮扶,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劳动实现增收、提高技 能。"十四五"以来,以工代赈已经由一项专项扶贫政策转变为一项综合性帮扶政策,包含促进就业增 收、提升劳动技能、推动区域发展等多种功能。 5月26日,省发展改 ...
陕西聚焦重点群体稳就业
陕西日报· 2025-05-22 06:42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省开展"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等活动,脱贫人口务工规 模达213.22万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608.2万人。 近日,记者从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暨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调度会上获 悉:今年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助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省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截至4月底,已下达 以工代赈项目资金9.26亿元,实施的251个以工代赈项目累计吸纳农村群众就业7500人,开展技能培训 6200余人次。 以工代赈指政府通过投资工程项目,向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务工岗位、发放劳务报酬,促进其就近就 业增收。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吸纳更多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 近就业增收。 近年来,江苏和陕西不断深化劳务协作,通过共同打造劳务品牌、技能培训、人社工作进园区等方 式,帮助陕西群众就业增收。 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深化苏陕劳务协作,指导各地主动联系东部结对地区,进一步向非结对县 (区)拓展延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我省通过苏陕劳务协作渠道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45万人。 帮助农村 ...
中美关税进展积极,股指走势分化
东证期货· 2025-05-18 15:45
周度报告——股指期货 中美关税进展积极,股指走势分化 [T走ab势le_评R级an:k] 股指:震荡 报告日期: 2025 年 05 月 18 日 [★Ta一bl周e_复Su盘mm:a中ry]美关税形势缓和,股市走势分化 股 指 期 货 本周(05.12-05.16)以美元计价的全球股市普涨。MSCI 全球指 数涨 3.97%,其中发达市场(+4.08%)>新兴市场(+2.98%)> 前沿市场(+1.72%)。中国台湾股指涨 5.37%领跑全球,日本股 市跌 0.48%全球表现最差。中国权益分市场看,中概股>A 股> 港股。A 股沪深京三市日均成交额 12664 亿元,环比上周(13536 亿元)缩量 872 亿元。A 股指数分化,北证 50、上证 50 等蓝筹指 数涨幅超过 1%,而中证 500、中证 1000、科创 50 指数收跌。本 周 A 股中信一级行业共 21 个上涨(上周 30 个),9 个下跌(上 周 0 个)。领涨行业为汽车(+2.71%),跌幅最大的行业为国 防军工(-1.61%)。利率方面,本周 10Y 国债收益率上行,1Y 上行,利差扩大。ETF 资金流向方面,跟踪沪深 300 指数的 ...
浑善达克沙地:治沙富民两相宜
新华社· 2025-05-17 22:07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16日电 题:浑善达克沙地:治沙富民两相宜 苏尼特右旗有沙区牧民4600多人,长期以来,当地积极探索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两不误"。 新华社记者贺书琛 去年9月,苏尼特右旗敖伦淖尔嘎查牧民高娃将闲置牛棚改造成了生产车间,配备10台自动化草帘编织 设备,至今已完成700万米稻草帘订单,实现净利润24万元,吸纳50余名农牧民就业,共计带动牧民增 收105万元。 气温回暖,夏意渐浓。眼下浑善达克沙地上有许多忙碌的身影,防沙治沙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苏尼特右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任志忠介绍,今年全旗预计治沙约110万亩,其中以项目合作方式吸纳牧 民参与治沙面积约占70%,预计向牧民支付的管护费和务工费约占工程款总额的30%,全旗近2000名牧 民将因此获益。 在浑善达克沙地西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罕锡力嘎查的牧民毕力格图比过去放羊牧牛还要 忙碌,他新购进的3台设备不停运转,将干稻草加工成一捆捆稻草帘。这些稻草帘将被运往沙地深处, 用来制作防沙固沙的草方格。 "家里的牛羊差不多都卖了,买了生产治沙物料的设备。"毕力格图说,他主动申请参与围封禁牧,联合 5户牧民成立了合作社,投资30多万元购进设备 ...
发改委:加力扩围实施以工代赈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
证券时报· 2025-05-14 02:01
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13日消息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日前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召开视频会议, 部署推进加力扩围实施以工代赈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部署要求,充分 认识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在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发挥以工代赈促进返乡农民工和 农村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的政策功能,切实增强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责 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加强部门协同联动,聚焦相关重点群体就业增收需求,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和 农业农村领域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以工代赈项目谋划储备力度,深入挖掘工程建设、服务 保障、项目管理和建后管护等各环节务工岗位,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以工代赈项目组织实施,尽最大可能 吸纳带动相关重点群体就地就近就业,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并通过岗前培训、以工代训等方 式,同步提升务工群众就业技能。 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的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包括支持就业、稳定外贸发展等 五方面具体内容。其中,在支持就业方面,就包括了扩大以工代赈支持等具体举措。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 ...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1+4”生态治理模式让农牧民“出力”又“获利”
内蒙古日报· 2025-05-13 12:30
生态治理项目进展 - 杭锦旗郭二后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50多名农牧民在585亩沙地开展治沙工程 包括铺设网格沙障和栽植沙柳苗 工程自4月23日启动 预计5月中旬完成 [1] - 参与治沙的农牧民每人每日劳务收入约300元 同时可兼顾自家草场养殖业务 形成生态改善与收入增长的双重收益 [1] - 库布其沙漠占杭锦旗总面积52.2% 该旗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主战场 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统筹推进防沙治沙 生态修复和产业培育 [3] "1+4"模式运作机制 - 模式核心为农牧民通过合作社或村集体形式参与生态工程 需签订农牧民-合作社实施协议及林草局-苏木镇-嘎查村-合作社四方协议 [4] - 旗林草局提前下发沙化土地治理明细单和图纸 村民自主选择治理方案后逐级上报审核 协议明确工程范围 标准 价款等要素 [6] - 该模式突破传统企业承包制 实现农牧民共建共享 2023年试验成功后2024年在全旗32个嘎查村推广 [4][6][8] 经济效益量化表现 - 参与工程农牧民可获得四重收益:沙地治理补偿款 设施租金 苗木供应收入 劳务费用 治理后草场载畜能力提升带动养殖规模扩展 [8] - 2024年全旗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43万元 培育年收入超50万元示范村13个 实现生态治理与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同步提升 [9] - 沙柳平茬 柠条加工等衍生收益及政策性补贴持续增加 形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8] 产业协同发展 - 治沙工程直接带动苗木 种子等物资需求 刺激本地供应链发展 [8] - 草场改良后养殖业规模扩展 饲草料加工等下游产业同步受益 [8] - 生态建设与农牧民就业 村集体增收形成产业联动效应 2024年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问题成效显著 [9]
乌兰察布市“以工代赈”兴绿富民
内蒙古日报· 2025-05-12 10:22
5月7日,在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忽鸡图乡小东营村灌木林退化修复现场,上千亩正在返青的柠 条林映入眼帘,补种区域内挖好的树坑整齐排列,20多名工人正忙碌着放苗、填土。 正在植树的四子王旗吉生太镇于家豪村村民刘存喜说:"我们植树造林是为了防风固沙,同时每天 还能拿160元,我半个月就收入了2400元。" 四子王旗实施的"以工代赈"模式,实现生态建设与农牧民增收双赢。 在"三北"工程推进过程中,乌兰察布市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将其作为助力民生与生态建设协 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编制"三北"工程项目可研和作业设计时,明确规定"以工代赈"内容,2025年全市 计划实施"三北"工程林草生态建设324.51万亩,总投资14.6亿元。计划落实"以工代赈"资金占项目总资 金额不少于10%,"以工代赈"资金1.4亿元以上,让农牧民在参与生态建设中切实增加收入。截至4月 份,已累计每日雇工8415人,发放劳务费126.3万元。 同时,该市积极开展"以工代赈"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升相关人员业务能力与认知水平,不断扩 大"以工代赈"实施范围,让更多农牧民有机会参与其中。在此基础上,精心建设四子王旗、化德县"以 工代赈"示范点,积极探 ...
10万公里、1947亿元、3.5亿吨……多领域“硬核”成绩单支撑经济发展稳步向前
央视网· 2025-05-11 17:44
交通运输建设 - 2025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0万公里 新增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乡镇250个 新增通硬化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1.2万个 [1] - 实施农村公路危旧桥改造3000座 修复性养护工程10万公里 [1] - 推动农村公路数字化转型 开展"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 推进路况自动化检测 [3] - 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5万个 [3] - 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 加快产业路 旅游路 资源路建设 [5] 铁路投资建设 - 2025年1至4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7亿元 同比增长5.3% [6][8] - 国铁成都局完成铁路建设投资181.9亿元 占比近10% [8] - 成渝中线高铁磨盘山隧道 西安至十堰高铁西岭隧道等多条隧道贯通 [8] - 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进入轨道施工阶段 雄安至商丘高铁枣清特大桥完成箱梁架设 [8] - 加快推进陇海线郑州至兰州段 临河至哈密铁路额济纳段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 [10] 水利工程建设 -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采用"双向对挖+动态支护"开挖方法 施工效率大幅提升 [12][15] -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投入上万名施工人员 2000多台大型设备 [14] -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完成隧洞掘进80公里 管线埋设138公里 [17][18] - 浙江镜岭水库工程大坝枢纽完成爆破 11个输水工程标段同步施工 [18] 钢铁行业 - 2025年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2.59亿吨 同比增长0.6% [24] - 生铁产量2.16亿吨 同比增长0.8% 钢材产量3.59亿吨 同比增长6.1% [24] - 行业处于转型升级攻坚期 绿色低碳发展关键期 国际竞争格局重塑窗口期 [22] 绿电交易 - 首次实现跨省错峰绿电交易 新疆1200万千瓦时绿电错峰送入北京 [26] - 2024年进京绿电350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29% 2025年预计超400亿千瓦时 [32] -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西部新能源富集区与东部负荷中心能源互补 [28]
广东:推动工资性收入合理平稳增长
快讯· 2025-05-07 15:53
居民就业增收促进行动 -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1] - 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2025年培训超78万人次 [1] - 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帮扶 [1] 就业服务与保障 - 持续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建设,加强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建设 [1] - 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 [1] -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行动,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 [1] 收入保障与用工政策 - 健全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 [1] - 在交通、水利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1] - 强化欠薪源头治理,依法查处欠薪违法行为 [1] 就业目标 - 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