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

搜索文档
长钱布局路径曝光 动作一致减仓能源股
中国证券报· 2025-04-28 05:03
文章核心观点 随着多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国家队”、保险机构等长线资金一季度布局路径浮出水面,“国家队”有增有减,增持集中在硬科技、内需及金融保险等行业,减持多只能源股,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基金偏好国计民生相关重要行业龙头股,多家保险公司也减持能源股 [1] “国家队”持仓情况 整体持仓 - 截至4月26日,超240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超360只个股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国家队”身影,2025年一季度“国家队”增持股票合计超6亿股 [1] 个股增持 - 中国平安获“国家队”增持数量最多,2024年四季度增持超2亿股基础上,2025年一季度又增持2.52亿股,持股数量达14.71亿股,持股比例11.33% [1] - 宝钢股份获“国家队”增持1.58亿股 [1] - 南极电商、蓝思科技等多股获“国家队”增持超4000万股,TCL中环、小商品城等多股增持超3000万股,华峰化学、藏格矿业等多股增持超1500万股,部分为2025年一季度新进入“国家队”持仓 [1] 行业增持 - 2025年一季度“国家队”增持较多股票集中在通信、半导体等硬科技行业,零售、食品饮料等内需相关行业以及保险、金融、矿产等行业 [2] 行业减持 - 一季度“国家队”大幅减持能源相关行业,黄金股、有色股也受减持,如减持中国铝业超5000万股,赤峰黄金、神火股份减持超4000万股等 [2]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基金情况 基金设立与规模 - 2024年2月,鸿鹄基金成立,总规模500亿元,基金管理人为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 - 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准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额度520亿元,3月批复5家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投资试点,规模600亿元,8家保险公司获批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规模从500亿元扩展至1620亿元,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设立鸿鹄基金二期,获批规模200亿元 [3] 投资业绩与投向 - 截至2025年3月初,鸿鹄基金已落地投资500亿元,实现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业绩,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重点行业 [2] 个股投资 - 2025年一季度,鸿鹄基金逆市加仓陕西煤业,较2024年年底增持1503.77万股,截至一季度末共持有11633.89万股 [3] - 2024年年底,鸿鹄基金新进中国电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2025年一季度持股数量不变 [4] - 2024年二季度,鸿鹄基金首次成为伊利股份第七大流通股股东,共持有1.19亿股 [4] 多家险资调仓情况 减持能源股 - 一季度,保险公司明显减持能源股,如“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传统 - 普通保险产品”减持8863.99万股中国电信等 [4]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对嘉化能源、恒源煤电等个股小幅减持,“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分红 - 个险分红”大幅减持开滦股份、恒源煤电超600万股 [4] -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传统 - 普通保险产品”对水晶光电、山金国际减持超200万股,“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分红 - 个人分红”大幅减持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驰宏锌锗超1500万股,对山金国际减持超300万股 [4][5] 增持个股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传统 - 普通保险产品”增持345.29万股神火股份 [4]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加速落地 私募基金公司设立有序推进
证券时报· 2025-04-18 02:17
备受关注的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迎来新进展。 4月16日,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泰康资产")表示,泰康资产关于发起设立全资私募基金 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泰康稳行")的申请已获得金融监管总局批 准。 另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中国太保设立私募基金公司相关申报材料已经报送金融监管总局,处于等待批 复中。后续的基金成立相关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准备着,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 除了上述两家机构,其他试点推动设立私募基金公司的保险机构也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契约型基金首期投资规模超百亿 证券时报记者从泰康资产处了解到,泰康稳行将作为基金管理人向泰康人寿定向发行契约型私募证券投 资基金,泰康人寿作为单一持有人,首期投资规模预计为120亿元。 泰康资产介绍,该基金作为长期投资试点基金,将以基本面分析为出发点,精选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的 优质上市公司,在科学严格管理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基金资产的中长期稳健增值。 泰康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泰康稳行管理该试点基金,旨在响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一 步增加符合保险资金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资产,优化新会计准则下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 ...
头部险企打响新“军备竞赛”
和讯· 2025-03-11 17:19
永续债成为险企资本补充重要工具 - 2025年开年保险公司永续债发行规模达237亿元,创历史同期峰值 [1] - 2023年永续债发行规模357.7亿元,2024年359亿元,2025年增速显著提升 [3] - 新华保险计划发行不超过100亿元永续债,显示行业持续扩容趋势 [3] 监管政策与市场环境双重驱动 - 金融监管总局明确引导保险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企业 [2] - 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倒逼险企加速资本结构调整 [6] - 2025年永续债利率降至2.20%-2.48%区间,较2023年3%以上水平显著下降 [7] 永续债的发行主体与结构特征 - 当前发行主体集中于AAA评级头部险企,中小险企因条件限制参与度低 [4][5] - 监管规定永续债余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30%,赎回需满足偿付能力指标 [4] - 永续债兼具债股双重属性,利息可递延,成为现金流紧张时的优选工具 [3] 资本补充与权益投资联动效应 - 偿付能力充足率每提升50个百分点,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可增加2%-3% [9] - 永续债融资使险企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可达总资产45%,增强投资灵活性 [8][10] - 永续债长期性与险资长周期需求天然契合,有效规避期限错配风险 [10] 险资入市与金融创新协同发展 - 监管支持险资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发债企业或优先获试点资格 [10] - 永续债发行既服务实体经济,又推动险资加码硬科技赛道 [10] - 产品创新丰富金融市场供给,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选择 [10]
2025全国两会跟踪第二期:大会首日要点总结及后续关注
一瑜中的· 2025-03-06 00:08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开幕。此外,上午还召开了国新办政府工作报告吹风 会、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下午,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与去年目标持平。政策实施上 ,提出"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 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 产业层面, 涉及生 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人工智能+"行动;大模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 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 资本市场方面, 提出"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 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 √ 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要点: 报道标题: 今年是"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并对江苏提出在科技、产业、改革开 放、区域发展、民生等若干领域要求; 去年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更多细节可能要结合后续 官媒侧记进一步解读。 主要内容: ①高度强调科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②科技及产业 相关 :绿色低碳;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内卷 ...
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释放了这些重要信息!
券商中国· 2025-03-05 15:01
科技创新与教育改革 - 教育部将以制定和实施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为基本出发点,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4] - 教育部将加大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协同相关部门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新发展相融合的生态和组织机制[4] - 教育部将加强"强基计划",在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学科领域推动核心课程、核心师资队伍和核心教材建设[4] - 教育部将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4] - 教育部将建立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三类招生目录的统一调整机制和供需动态监测机制[5] 交通物流降本增效 - 2024年全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共降低约4000亿元,其中运输成本降低2800亿元,占2/3左右[3] - 交通运输部重点突出调结构、强枢纽、促联运三个方面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3] - 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90.2亿人次,同比增长7.1%,高速公路拥堵路段数量明显下降[3] 营商环境优化 - 市场监管总局将重点查处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交通物流、网络平台等领域的乱收费行为[7] - 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出台第一批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明确8种首违不罚、4种轻微免罚情形,今年将有序扩大清单范围[7] - 对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实施"守信免检""守信少检"等措施,对不涉及安全、生命健康的行业领域建立无事不扰清单[8]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房地产和小微企业两项融资协调机制,审批贷款超过6万亿元,涉及住房超过1500万套[9] - 金融监管总局将从"一增一减"两方面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增加信贷投放并减少中间环节[11]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新增600亿元,为资本市场带来中长期增量资金[14] -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考虑将并购贷款占并购资金比例上限提高到80%,期限从7年延长到10年[14] 消费与科技创新金融支持 - 金融监管总局将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13] - 金融监管总局将积极稳妥引导银行保险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14]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将进一步扩大试点区域,允许更多金融机构参与[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