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经济
搜索文档
广东优品展览会将于9月在广州举办,港澳、东盟采购商将参会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12:45
展会概况 - 首届广东优品展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B馆举办 主题为"广东优品·粤见美好" [1] - 展期3天 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 前两天面向专业观众 第三天向社会公众开放 预计吸引超8万名海内外专业观众 [3] - 现场设消费电子 服装美妆 玩具 食品 家居陶瓷5大主题展馆 [3] 参展企业与产品 - 重点展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消费电子及3C数码 智能健康管理设备 沉浸式娱乐设备 美妆个护 潮玩 食品等 [3] - 参展企业包括欧派家居 TCL电子 美的 东鹏陶瓷等1000多家企业 [4] - 产品覆盖消费电子 服装美妆 玩具 食品 家居陶瓷等多个领域 [1][3] 采购商与市场策略 - 计划邀请2000多家专业采购商 包括沃尔玛 京东集团 唯品会 淘天集团 华润万家等 [3][4] - 邀请港澳 东盟等地区重点专业采购商参会 [1][3] - 坚持内贸 外贸双驱动策略 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3] 配套活动与推广 - 配套举办"广东优品·群星演艺嘉年华"广东专场 吸引Z世代消费群体 [4] - 在广州多个重点商业地标举办"优品驿站""商圈快闪"等活动 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4] - 依托广之旅进行海外渠道推广 [4]
演唱会深度激发城市新活力
北京晚报· 2025-07-06 14:59
演唱会经济带动周边消费 - 林俊杰北京鸟巢演唱会吸引大量观众,场馆附近新奥购物中心出现"紫色海洋"现象 [1] - 演唱会结束后观众分散至城市各处,带动夜间消费狂欢 [1] - 演唱会期间新奥购物中心地下一层出现密集的化妆编发、纪念票打印和周边商品摊位 [2] - 单个化妆编发摊位单日接待约20位顾客,单场演唱会收益超千元 [2] - 购物中心内约有百余个临时摊位,售卖荧光棒、应援手环等商品,价格区间为几元至百元 [2] 酒店业积极应对演艺客流 - 北京6月28日单日6大场馆同时举办演唱会,吸引超10万人次观众 [3] - 鸟巢周边酒店在演唱会日预订量激增,部分酒店价格较平时增长1-2倍 [3] - 酒店推出"凭演唱会票入住优惠套餐",包括住宿折扣、餐饮赠送等服务 [4] - 泰富酒店针对演唱会观众提供包车、定点接送服务,并推出夜宵餐饮折扣 [4] - 演唱会观众成为酒店新兴客群,年龄集中在27-35岁之间 [4] 演艺经济对城市商业的拉动 - 演唱会深度激活场馆周边及城市重点商圈商业活力 [5] - 音乐人形象公仔出现在北海公园等城市地标,促进文旅融合 [5] - 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每张演出票能带动4.5-5倍的周边消费 [5] - 跨城观演成为文化消费习惯,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多领域消费 [6] - 演唱会散场后消费延续至深夜餐厅和商圈,持续释放经济能量 [6]
一张演唱会票根撬动多元新消费,歌迷留言:还得是北京!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22:56
演唱会经济规模 - 北京单日6大体育场馆同步举办大型演唱会,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 [1] - 五月天在京演唱会跨城观演观众占比达66% [3] - 演艺行业一张演出票能带动4.5至5倍的同期周边消费 [8] 酒店行业联动效应 - 鸟巢周边酒店演唱会日房价较平时增长1-2倍仍"一房难求" [3] - 27-35岁演唱会观众成为酒店新兴客群,带动住宿、餐饮、康乐消费 [4] - 酒店推出包车接送、餐饮折扣等增值服务,演唱会观众转化为"黄金客群" [4] 商圈消费激活 - 演唱会带动新奥购物中心、华熙LIVE·五棵松等商圈人流激增 [6] - 周边商铺通过播放歌手歌曲、互动服务提升消费体验 [6] - 烧烤店等餐饮场所因歌迷夜宵需求延长营业时间 [6] 文旅融合创新 - 音乐人形象公仔空降北海公园等城市地标催生打卡经济 [8] - "五月天"公仔打卡观光专属巴士吸引数千人线上互动 [8] - 首钢园、居庸关等文旅路线受歌迷热捧 [8] 艺人驻唱模式 - 林俊杰在鸟巢连续举办9场演唱会 [1] - 任贤齐在首体两周完成6场演出 [1] - 陈奕迅在华熙LIVE·五棵松进行巡演内地收官站 [1]
我市发布提升“苏超”赛事及其他大型文体活动服务保障举措和优惠政策 来镇江主场,赴一站式服务盛宴
镇江日报· 2025-07-04 08:39
赛事经济与城市活力 - "苏超"赛事人气飙升,体育赛事对景区、酒店、餐饮等关联消费带动效应显著[2] - 去年招引的6场大型演唱会直接拉动关联消费,今年已成功举办许嵩演唱会吸引超3.5万人观演[2] - 体产公司正在洽谈多个演唱会项目,预计全年大型演唱会不低于4场[2] - 下半年将承办"金山杯"全国击剑公开赛、全国象棋儿童赛等国家级赛事,并举办南山越野赛等特色品牌赛事[2] 文旅融合与消费促进 - 文广旅局策划十大亮点项目,推出"体育搭台、文旅唱戏"模式,设置55个非遗市集展位涵盖12个城市32个非遗项目[3] - 配套推出10余款文创产品如醋坛玩偶、蹴鞠冰箱贴,开展17项非遗美食品尝活动[3] - 比赛当日设置传统戏剧、曲艺等舞台演出,并融入镇江神话人物IP互动环节[3] - 推出"苏超"镇江畅游二维码整合七大板块信息,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4] 交通与配套服务 - 主场比赛日开通5条定制公交专线,其中2条赛前免费直达专线发车间隔30分钟,3条赛后散场专线流水发车[5] - 赛前一日及当日新增"三山一渡""醋文化博物馆"两条旅游专线,定班运营且凭票免费乘坐[5] - 设置4个网约车上客点及交通志愿服务队伍,现场引导乘车[6] 消费激励与市场监管 - 商务局推出"票根+"三大主线活动,包括向客场游客赠送万碗锅盖面套餐(含肴肉、香醋)[7] - 客场比赛日现场赠送2000份锅盖面,消费者可通过"U惠+"小程序在35家门店领券[7] - 市场监管局建立重点酒店价格监测机制,动态跟踪异常涨价行为并优化投诉响应机制[8]
日照|日照文旅高质量发展“双重奏”
大众日报· 2025-07-02 09:12
演艺经济 - 2025年"五一"假期日照市重点监测18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74.4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262.0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5%、13.66%,涨幅超全省5个百分点以上[2] - "汽水音乐Chill派对"活动创下全网曝光量超20亿次,斩获23个全网热搜席位,拉动直接消费约3600万元[3][4] - 活动期间日照游客人次同比增长44.04%,消费金额同比增长41.44%,旅馆住宿人数达71983人同比增长17.35%[4] - 日照构建"音乐+"生态矩阵,2024年"Z世代"游客占比达50.46%[5] 高端度假 - 日照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预售1分钟内销售额突破206万元,开业预售GMV突破1.3亿元,客房预售间夜数突破13万套[6] - 项目拥有442间客房,平均房价700元以上,单房收益400元以上,78%客群为35岁以上中产阶级女性[7] - 预计年引流33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5亿元,与东夷小镇等周边景区联动形成黄金海岸旅游带[8] 文旅产业升级 - 2025年日照布局32个重点文旅项目,包括沉浸式演艺《东海上人姜子牙》、"木育森林"主题乐园等[8] - "五一"假期住宿餐饮抖音团购同比增长110%,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4.78%占比达53.6%[8] - 江苏、上海客源占省外游客比重分别为27.5%、7.9%,1-4月旅游营收增幅高于游客增幅25个百分点[8]
如何放大演艺经济效应
经济日报· 2025-07-01 06:13
行业增长态势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达796.29亿元 较2019年增长39.14% [1] - 演艺产业成为消费热点与文化亮点 释放巨大经济效能 [1] - 民族舞剧《红楼梦》和话剧《长安的荔枝》等精品力作一票难求 显示本土原创生命力旺盛 [1] 技术创新与消费趋势 - 数字光影 全息投影 VR/AR等前沿技术广泛应用 深度革新艺术表达和消费体验 [1]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年轻群体新时尚 演唱会经济表现抢眼 拉动"吃住行游购"综合消费 [1] - 头部艺人巡演引发"跨城观演"热潮 对文旅产业增长贡献显著 [1] 行业发展痛点 - 优秀演艺作品和演员资源供不应求 演唱会门票"秒光"和天价"黄牛"现象频发 [2] - 创新乏力与同质化问题凸显 需增加触达不同群体的新产品新业态 [2] - 演艺资源过度向一线城市聚集 三四线城市面临专业场馆匮乏和优质剧目巡演受阻 [2] 产业链完善建议 - 聚力打造精品力作 扶持优秀剧目创排与推广 [3] - 打造线下演出与线上演播"双演融合"新生态 [3] - 在商业综合体 街区园区等公共空间嵌入"小而美"演艺新角落 [3] - 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中小型多功能剧场剧院 补齐三四线城市设施短板 [3] 产业融合与政策支持 - 加快研发沉浸式技术与智能演艺装备 激活"演唱会+"经济效应 [4] - 完善交通住宿 餐饮购物到特色文旅 夜间经济的多元消费链条 [4] - 简化演出审批流程 探索大型活动"一次审批全国通行" [4] - 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扶持有实力有特色的演艺企业创新发展 [4] - 鼓励境外资本参与国内旅游演艺市场 在自贸区试点政策创新 [4]
今年1至5月成都演艺市场带动综合消费超2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8 09:26
演艺市场表现 - 成都1至5月开展音乐演出2100余场,票房收入4.74亿元,开展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43场,票房约3.2亿元 [1] - 演艺市场带动餐饮、住宿、商圈等综合消费超25亿元 [1] - 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青春越剧《我的大观园》、袁娅维、周传雄等演出活动密集举办 [4] - 端午假期非遗巡游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 [4] - "五一"假期推出"演艺票根"联动消费,带动文旅消费 [4] 政策支持 - 四川省实施演艺赛事活动激励,演艺主办单位最高可获得500万元激励 [8] - 省市区三级政策联动对在蓉举办演出活动给予更大力度支持 [8] - 成都举办2025成都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话活动、2025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等行业交流活动 [8] - 新政出台对主办方和承办方均为重大政策利好,预计今年演唱会观演人数和场次将创新高 [9] 行业活动与奖项 - 许嵩、新蜂音乐节、郁可唯、仙人掌音乐节、陈慧娴等演唱会陆续官宣定档 [11] - 中国音乐金钟奖已连续在蓉举办多届并成功签约未来三届 [11] - 第30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将举办近百场演出,首次来蓉项目首演率超过80% [11] - "蓉城之秋"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知名音乐家参演 [11]
成为演唱会必选地之后,广东要用一张门票掀起全域消费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6-06 11:39
广东演艺市场概况 - 2024年广东省大型营业性演出场次达546场,票房收入37.34亿元,均居全国第一[4] - 5月广东演艺市场活跃,许嵩、王心凌、孙燕姿等歌手在深圳开唱,胡夏、张惠妹等齐聚广州,佛山、东莞亦有华晨宇演唱会及草莓音乐节等活动[2] - "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成为文化消费新趋势,跨市观众占比高,衍生消费可达票价的数倍[2][4] 演艺经济带动效应 - 华晨宇佛山演唱会3天撬动6.8亿元文旅商贸消费,东莞草莓音乐节吸引8万乐迷并拉动2.8亿元消费[4] - 跨城观演叠加住宿、交通、旅游等消费,单次开销可超2000元[5] - 业内估算1元音乐节门票可带动7-8元城市综合消费[7]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广东出台《措施》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支持广深建设国际演艺之都[2][6] - 广州推出"文旅体一证通"整合41项审批事项,实现企业"一次申请、一证准营"[8] - 深圳龙岗通过企业合作打造"国际演艺IP产业高地",整合演艺资源、场馆运营及IP孵化全产业链[7] 演艺产业链延伸 - 企业探索"演出+电影"联动模式,开发艺人IP周边如音像制品、服饰等,构建衍生消费生态[7] - 羊城创意产业园推动"演艺+旅游"示范项目,引入音乐游园、Livehouse等多元形态[8] - 旅游演艺项目如《广东千古情》单日最高演出10场,累计吸引游客超650万人次[9][11] 旅游演艺发展潜力 - 2024年广东旅游演艺场次0.68万场(占全国不足4%),票房8.92亿元(占全国5.4%)[9] - 广东千古情景区拉动佛山规上文旅娱乐业收入同比增长23.4%,成为大湾区新经济增长点[11] - 《措施》鼓励结合地方文化打造沉浸式演出,需避免同质化并强化特色文化内涵[11]
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今年武汉将至少有25场演唱会
长江日报· 2025-05-22 11:47
公司概况 - 华耀广丰文化有限公司是集演出投资主办、运营推广策划、舞美设计、舞台搭建和节目制作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公司 [3] - 2024年公司组织大型演唱会36场,观众52万人次,实现营收4.4亿元 [3] - 公司成长壮大是武汉演艺产业近些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局部缩影和真实写照 [3] 行业现状 - 武汉九省通衢,四通八达,是全球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充满活力 [3] - 武汉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大型演唱会都绕不开武汉这一站 [3] - 演唱会期间外地游客停留时间达36小时到48小时以上,周末演唱会还能带动东湖、湖北省博物馆、黄陂木兰花乡等景区旅游热度 [3] 业务发展 - 2025年武汉将至少有25场大型演唱会,包括六月胡彦斌演唱会、七月李荣浩演唱会等 [4] - 公司将积极引进刘若英、任贤齐等艺人巡回演出落地武汉 [4] - 公司将发挥"区域首站"优势效应,在武汉、宜昌、襄阳等地举办李宗盛、周华健、邓紫棋等省内巡回演唱会 [4] 商业模式 - 公司主办"五月天演唱会"时联合武汉各大区域商业中心、旅游景区打造系列落地活动,带火相关产业,演出经济溢出效应明显 [3] - 年轻人热衷旅游打卡活动,除看演唱会外还会一站式打卡在武汉想去的地方 [3] - 公司将继续与景区、商场、街区合作,推进"演艺+"模式,给城市增添文化属性和演艺属性 [4]
当“火星”撞上佛山制造
广州日报· 2025-05-15 03:18
演唱会与文旅消费 - 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佛山站)吸引十数万乐迷,跨省观众占比近六成,拉动当地文旅商贸消费超6.8亿元 [2] - 不到两个月内,佛山桂城举办3场现象级音乐盛会,吸引超20万年轻人,拉动消费超10亿元 [1] - 演唱会通过"科技+艺术"的极致体验霸屏社交平台,成为佛山制造的"高光秀场" [2] 舞台技术与制造升级 - "火星巨环"直径达100米,由佛山企业广东闪耀舞台设备有限公司设计生产,采用14.5度倾斜、36米高立腿等技术挑战 [2][3] - 公司从五金加工转型舞台硬体结构制造,通过技术顾问支持、专利研发及产业链协作,走向价值链顶端 [3] - 参与刘若英、邓紫棋等艺人演唱会舞台制作,产品即将发往美洲,展现国际化业务拓展 [4] 演艺经济与城市转型 - 佛山千灯湖音乐秀场举办6场大型音乐活动,累计吸引乐迷超26.5万人次,推动桂城成为国内演艺市场新秀 [5] - 秀场从1.0版本(基础场地)升级至3.0版本,融合"音乐+美食+住宿+在地文化",提升乐迷体验 [6] - 桂城计划参股优质演艺项目,承接舞台、灯光、音响等环节,以演艺经济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6] 产业协同与区域优势 - 佛山企业利用本地铝材资源(如凤铝、兴发铝业)降低运输成本,强化制造业与演艺产业协同 [3] - 桂城位于大湾区核心区域,交通便利且年轻人群密集,为演艺活动提供观众基础 [5] - 演艺需求倒逼传统企业向"智造+服务"转型,推动工业设计从实用主义迈向艺术创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