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赛事烟火气点燃消费活力 更多“苏超”要来了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23:50
行业政策与战略定位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并拓展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3] - 体育产业被定位为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凸显其特殊经济地位[5] - 政策要求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并丰富赛事活动 同步推动需求侧与供给侧发力[6] 行业发展规模与增速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4] - 体育产业增加值达1.49万亿元 年均增速11.6% 占GDP比重1.15%[4] - 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法人单位数量达45.2万个 规模企业持续崛起[7]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5年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5]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5] - 体育消费券投放1元可带动3至5元新增消费 乘数效应显著[7] 区域经济贡献案例 - "苏超"助力江苏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949亿元 同比增长5% 占全国总量9.8%[5] - "村超""浙BA"等草根赛事火爆出圈 体现体育产业融合效应[5] - 多地通过消费券和公益性活动降低参与门槛 激活基层消费市场[7] 产业发展方向 - 政策强调调动市场力量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 支持社会资本投资[7] - 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推动成功经验制度化与常态化[7] - 体育产业作为绿色健康产业 具有低资源消耗和高附加值特点[5]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强化政策支持 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新华社· 2025-08-23 06:29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 - 需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实施机制以更好发挥扩大内需作用 [1] - 将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并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1] - 需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实效性 [1] 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潜力释放 - 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2] - 需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并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2] -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并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2] - 需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并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2] -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并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2] - 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 [2] "三北"工程建设规划 - 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生态安全战略 [2] - 需加强规划统筹衔接实行生态一体化保护 [2] - 落实财税土地政策支持发展特色产业 [2] -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压实各方后期管护责任 [2] 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 专项整治需与渔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 [3] - 支持老旧渔船改造提升并加强渔港建设 [3]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安全监管全链条 [3]
国常会: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北京商报· 2025-08-22 22:25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 - 需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实施机制以更好发挥扩大内需作用 [1] - 将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并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1] 体育产业发展 - 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专项工程与安全生产 - 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1] - 部署开展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1]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情况汇报等
证监会发布· 2025-08-22 20:18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 - 需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实施机制以更好发挥扩大内需作用 [2] - 将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实效 [2] - 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并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2] 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发展 - 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和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以培育产业增长点 [3] -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并拓展消费场景满足群众升级需求 [3] -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和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3] - 调动市场力量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3] 三北工程建设 - 实施三北工程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 - 加强规划统筹衔接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3] - 落实财税土地政策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多效益共赢 [3] - 压实后期管护责任并建立长效机制鼓励经营主体参与 [3] 海洋渔船安全生产 - 开展专项整治与渔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 [3] - 支持老旧渔船改造提升和加强渔港建设管理 [3][4] - 提高渔民安全素养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监管 [4]
国常会,重要部署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20:14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 - 需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实施机制以更好发挥扩大内需作用 [2] - 将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并创新消费投资场景以释放内需潜力 [2] - 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实效性 [2] 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发展 - 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和丰富赛事活动以培育产业增长点 [3] - 激发消费需求并通过拓展场景及举办活动满足升级需求 [3] - 调动市场力量提升经营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3] -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 三北工程生态建设 - 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事关生态安全及永续发展 [3][4] - 加强规划统筹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3][4] - 落实财税土地政策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多效益共赢 [4] - 建立长效机制压实后期管护责任 [4] 海洋渔船安全生产 - 开展专项整治结合渔业高质量发展 [4] - 支持老旧渔船改造和加强渔港建设管理 [4]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安全监管全链条水平 [4] - 提高渔民安全素养实现本质安全全要素提升 [4]
国家体育总局:截至2024年底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证券日报· 2025-08-20 07:3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2023年达3.67万亿元[1] - 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2023年达1.49万亿元占GDP比重1.15%[1]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1] 消费与市场表现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1] -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 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2] - 2024年水上运动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 同比增长18.7% 参与人数突破1.2亿[3] 产业结构升级 - 体育服务业占比提升 从2020年68.7%增至2023年72.7%[2] - 体育制造业提质增效 2024年底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46家较2022年翻倍[2] - 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健身器材等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2] 基础设施与参与规模 - 截至2024年底建成健身步道17.18万条总长40.75万公里[3] - 飞行营地、汽车营地达2055个 滑雪场地914个[3] - 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飞盘玩家约300万人相关社团超1500个[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4] - 场均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 群众赛事如"村超"直接拉动地方消费[3][4] - 行业将推动赛事成为激活消费和拉动经济的强引擎[4]
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证券日报· 2025-08-20 07:2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体育产业总规模2023年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1] - 产业增加值2023年达1.49万亿元 年均增速11.6% [1]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1] 经济贡献与结构 -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5% [1] -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翻倍 [2] 细分领域发展 - 户外运动2024年线上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消费人次约2亿 [2] - 水上运动2024年参与人数突破1.2亿 产业规模4386亿元同比增长18.7% [3] - 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飞盘玩家约300万人 [3] 基础设施与消费 - 健身步道达17.18万条总长40.75万公里 [3] - 飞行营地及汽车营地达2055个 滑雪场地914个 [3] - 40个试点城市2020-2023年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1]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超3000万元 [4] - "村超"等群众赛事直接拉动地方消费 [3] - 政策将推动赛事成为消费激活和经济拉动强引擎 [4]
体育产业年均增速超10%,“顶流”项目不断换位
第一财经· 2025-08-19 15:47
体育产业总体发展 - 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年均11.6%速度增长 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 [1][3]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1.49万亿元 [3] - 近五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1] 细分领域表现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3] - 体育服务业占增加值比重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4] -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 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5] - 2024年水上运动参与人数突破1.2亿 产业规模4386亿元 同比增长18.7% [5] 产业促进措施 - 推出81个国庆春节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19个户外运动精品线路 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3]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 [3] - 实施"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策略 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 [1] 企业创新发展 - 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翻一番多 [4] - 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健身器材等高新技术产品加速推广应用 [4] - 上半年体育用品进出口总额超155亿美元 [3]
发改委谈“苏超”出圈
第一财经· 2025-06-26 17:55
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融合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热度攀升,反映出群众对多元化体育赛事和运动健身的高需求,展现出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推动三方面工作:拓展全民健身空间载体、加快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创新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1] - 发改委推动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等设施建设,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1] 体育设施建设与户外运动发展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统筹规划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提升运动设施可及性和便利性 [2] - 发改委计划到2030年建设100个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2] 群众性赛事活动与经济拉动效应 - 发改委将繁荣群众性赛事活动纳入政策,指导各地推动体育赛事与非遗民俗、旅游观光、餐饮美食深度融合,提升赛事综合价值 [3] - "苏超"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远超传统体育赛事,预计撬动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 [3] - "苏超"的赛事效应外溢到文旅、城市历史文化展现等领域,形成多维度经济增长极 [3] 体育赛事的增量市场与消费潜力 - 体育赛事是典型的增量市场,打造优秀赛事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4] - "苏超"补足了足球运动的公共价值,提升了体育赛事提振居民消费的经济功能,释放了未充分激活的体育消费潜力 [4] - 下一步将在江苏探索"苏超"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国层面推广"苏超"经验,因地制宜形成各地特色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