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营经济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惩治企业“蛀虫”、打击欺行霸市……最高法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刑事案例
新华社· 2025-06-09 14:31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5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刑事案例,旨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 - 典型案例具有教育、警示、震慑作用,促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 [1] 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案例 - 燕某、孙某作为某控股公司董事,收受贿赂5.6亿余元,造成公司巨额经济损失,分别被判14年10个月和15年有期徒刑 [1] - 石某玉作为某互联网企业工作人员,收受贿赂608万元并侵占公司财物366万元,被判12年有期徒刑 [1] - 民营企业工作人员非法收受贿赂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同属犯罪行为,都将被定罪量刑并追缴犯罪所得 [1] 破坏市场秩序犯罪案例 - 张某剑利用工程项目工作职权,强迫商户高价购买装修材料,强迫交易额达92万余元,被判3年2个月有期徒刑 [2] - 人民法院将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依法平等保护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
民企高管受贿5.6亿被判15年,最高法:保护民企合法权益
南方都市报· 2025-06-09 11:43
案件概述 - 某控股公司总经理燕某和董事孙某收受贿赂5.6亿余元,造成公司巨额经济损失 [1] - 二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和十四年十个月,并处没收财产一亿元,追缴犯罪所得及孳息 [1][2] 案件细节 - 行贿方为某医药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某林,以融资金额5%作为“业务提成”贿赂燕某和孙某 [1] - 燕某在明知应收账款业务存在瑕疵的情况下仍审批通过,孙某在金融机构和董事会中提供支持 [1] - 受贿行为持续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8年4月 [1] 法律判决 -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认定二人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2] - 燕某因自首情节获从轻处罚,孙某未提及从轻情节 [2] - 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2] 行业影响 - 最高法将此案列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强调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 [3] - 案件释放了坚决打击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受贿犯罪的信号 [3] - 警示民营企业工作人员非法收受贿赂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同属犯罪行为 [3]
破除壁垒 推动公平竞争(评论员观察)——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②
人民日报· 2025-06-09 05:54
公平竞争与民营经济发展 - 公平竞争对民营经济成长至关重要,需要消除有形和无形壁垒 [1][3] -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公平竞争"单列成章,明确公共资源交易中不得限制民营企业 [2]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151项压减至106项,压减比例约30% [3] 破除壁垒的实际案例 - 洛阳放开充电桩市场后,公共充电桩数量从1300多个增至1.5万余个,服务费从0.8元/度降至0.3元/度 [1] - 河南推进招投标专项整治,广东深圳试点"评定分离"改革,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2] - 1亿元以下项目中民营企业中标数量占比超80% [2] 隐性壁垒与治理措施 - 多部门联合清理整治地方性法规中"审批范围扩大""准入标准过高"等问题 [3] - 政府采购中的"身份歧视"和市场准入的变相门槛是重点破除对象 [3] - "非禁即入"原则正在推动落实,强化制度严肃性 [3] 民营经济创新成果 - 民营企业贡献超50%的"新三样"出口 [4] - DeepSeek采用"低成本+开源"模式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4] - 鸿蒙电脑搭载自主操作系统并积累2700项核心专利 [4] 政策落实与市场活力 - 民营经济促进法要求"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原则转化为实际案例 [4] - 公平竞争环境可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1][4] - 市场准入放宽直接体现为"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3]
凝聚晋商力量同发展 山西省工商联及会员企业走访内蒙古山西商会
搜狐财经· 2025-06-08 23:47
晋蒙商企合作交流 - 山西省工商联及汾酒集团领导与内蒙古山西商会围绕晋商和蒙商资源联动、民营经济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共商合作机遇[5] - 内蒙古山西商会介绍了其组织架构、服务会员、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6] - 双方参观了汾酒文化创新中心,深入了解汾酒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发展路径[8][11] 汾酒市场战略 - 汾酒作为"中国酒魂",近年来持续推进全国化创新战略[11] - 内蒙古市场凭借独特的消费习惯和区位优势,已成为汾酒北方市场的重要增长区域[11] - 汾酒文化创新中心希望借助内蒙古山西商会的平台资源,进一步深化与蒙晋商企的合作[12] 商会桥梁作用 - 内蒙古山西商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12] - 商会将团结带领广大会员企业深耕内蒙古、心系山西,积极回馈家乡[12] - 活动为晋蒙两地民营经济交流合作的新起点,将促进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2]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守正创新 真抓实干 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
新华网· 2025-06-06 11:16
科技创新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需从制度建设着眼,对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全链条整体部署 [2] - 系统布局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 [2] - 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 [2] 国有经济管理 - 加强国有经济管理需立足新时代使命任务,从服务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和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出发,完善安全责任、质量结构、资产和企业管理 [2]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构建顶层统筹、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国有经济管理体系 [2] 民营经济发展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需优化发展环境,破除制度障碍,引导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提升质量 [3] - 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加强政策协调性,推动优惠政策精准直达,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3] - 引导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特点 [3] 改革推进方向 - 新征程上推进改革需坚持党的领导,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深层次利益格局难点 [4] - 加强改革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和矛盾集中领域,综合各方面情况完善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 [4] - 加大改革落实力度,完善协同高效的落实机制,抓好改革督察,推动举措落地见效 [4]
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广州日报· 2025-06-06 09:41
精神文明建设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为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提供精神力量 [3] -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开展"迎全运 讲文明 树新风"主题活动 [3] -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推出文艺精品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3] 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 - 推动少年儿童工作和少先队事业走在前列 培养广州现代化建设未来生力军 [4] - 加强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 培养爱党爱国 勤奋好学 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4] -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工作 强化实践教育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为牵引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5][6] - 增强粮食稳产保供能力 促进农民增收 提升都市现代农业质量效益 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6] - 发挥集成式改革牵引作用 增强区镇村经济综合实力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6] 民营经济发展 - 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 支撑经济大市挑大梁 [6] - 解决政策兑现 融资 用地等堵点问题 推行"非禁即入"负面清单管理 开放更多行业领域和应用场景 [6] -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培育龙头企业 科技领军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 [6] 高考组织保障 - 严格规范考务管理 加强试卷安全 考场秩序 应急处置等环节闭环管理 [7] - 做好交通出行 食宿 医疗卫生 噪声治理等综合服务保障 营造规范有序 温馨和谐的考试环境 [7]
政策护航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 助力深市民企勾勒现代农业新图景
证券日报网· 2025-06-05 21:05
政策支持与民营企业发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生效,通过公平竞争环境、融资支持、税费优惠、市场准入等举措为企业降本增效,筑牢抗风险根基 [1][3] -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包括年初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积极信号,各部门推出细化举措,为民营经济蓄势赋能 [3] - 资本市场作为资源枢纽平台,助力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治理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推动民营经济从体量扩张向质量跃升跨越 [4] 企业举措与信心体现 - 温氏股份稳步推进回购计划,释放维护公司价值与股东权益的积极信号 [1] - 牧原股份递交H股上市申请,加速国际化资本布局进程 [1] - 海大集团发布未来三年分红回报规划,传递稳健发展决心 [1] - 温氏股份计划未来五年以每年10%-15%的速度发展鲜食品业务,推进生物技术、绿色环保技术、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项目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海大集团拥有近4000人科研团队,累计研发投入超50亿元,以科技驱动行业发展 [5][6] - 牧原股份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环控、智能饲喂管理和疾病诊断等应用场景,提升养殖效率和管理智能化 [6] - 温氏股份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8项、省部级科技奖项95项,培育畜禽新品种12个,取得新兽药证书56项,拥有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7项 [6] 行业前景与战略布局 - 民营企业深度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局,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速农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2] - 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为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2] - 温氏股份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推进技改提升劳动效率,提高农户户均养殖规模和效益,重塑农户服务和保障体系 [7]
同心共富,长三角牵手“谋幸福”——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综述(下)
新华日报· 2025-06-05 07:36
长三角人口与经济概况 - 截至2024年末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达23799.2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6.9%,且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1]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际差距持续缩小,203项政务服务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78项居民服务实现"一卡通用" [1] 区域协同发展 - 皖北地区国土面积占长三角14.8%,但经济产出占比不足5%,通过《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推动协同发展 [2] - 安徽希磁科技从宁波搬迁至蚌埠后,月出货量从50万个增至超600万个,市场份额超30% [2] - 苏州与阜阳3年签订合作协议近50项,阜阳为苏州发布用工招聘超800家,苏州为阜阳培训人才超2000人次 [2] 共同富裕与示范区建设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出台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提出20项具体任务 [3] - 2023年第一批试点18项示范项目,2024年第二批试点22项,目标包括人均生产总值15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万元等 [3] 民营经济发展 - 长三角民营经济活跃:上海80%的"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为民营企业,江苏民间投资占比66.1%,浙江每千人拥有民营企业56家,安徽民营经营主体占比92.5% [5] - 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成立5年组建19个产业链联盟,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员从12家增至76家 [5] - 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联盟由7个城市共同发起,推进产业、创新、制度、服务协同 [5] - 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长三角占225家,正泰集团全产业链带动就业50余万人 [6] 跨省民生服务 - 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41个城市、超2万家医疗机构 [7] - 长三角率先实现户口跨省迁移"一站式"办理和户籍信息动态项目变更跨省通办 [8] - 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上线,社保卡实现交通、旅游、医疗等跨省通用 [9]
衡阳民营经济迸发新活力|湖南日报头版头条
搜狐财经· 2025-06-05 07:33
2024年,全市"四上"民企数量和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3.6%、5.5% 湖南日报6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唐曦 通讯员 谢江峰 王锋)衡阳民营经济近日捷报频传:中国钟表协会授予衡阳县"中国钟表产业基地"称号,这个全国首 个钟表全产业链项目迎来新的机遇与发展;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首开区启用,又一"千亿级"新引擎强势启动;邓紫棋在衡阳连开3场演唱会,掀起"演 唱会经济"新风潮…… 一个个大项目入驻签约、落地开花,是衡阳民营经济繁荣崛起的生动注脚。衡阳市通过招引衡商回归、强化发展支撑、拓展服务企业平台等举措,不断夯 实发展根基,推动民营经济量质齐升。2024年,全市"四上"民营企业4932家,同比增长23.6%;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177.64亿元,同比增长5.5%。 衡商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衡阳市通过举办衡商大会、新春恳谈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广邀衡商返乡创业。今年衡商大会期 间,衡阳成功招引民营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额242.8亿元。签约项目涵盖智能制造、文旅、新能源、食品生产及农副产品加工等类别,其中"三类500 强"项目3个。 资金和人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衡阳市举办"衡 ...
20万市场主体筑巢“创新林” 解析西安高新区民营经济活力密码
新华财经· 2025-06-04 15:55
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 我国第一部民营经济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首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1] 区域经济贡献 - 西安高新区民营企业占比达96.6% 贡献80%以上税收、60%以上GDP、90%以上技术创新及新增就业 [3] - 高新区累计市场主体21.6万户 民营经济成为区域增长核心引擎 [2][3] 龙头企业案例 - 铂力特作为金属3D打印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技术-资本-产业"闭环带动赛隆金属、欧中材料等配套企业崛起 [2] - 蓝晓科技突破盐湖提锂、氧化铝母液提镓等技术 在生命科学高端应用打破国际垄断 [7][8] 产业生态建设 - 高新区形成"整车制造+核心部件+后市场服务"汽车全链条 产业规模突破2600亿元 [8] - 西安市49家首批"链主"企业中高新区占21家 光子/无人机/智能终端/传感器4条产业链"链主"全部来自高新区 [8] 政策支持体系 - 2024年累计为2360家企业争取567.8亿元专项资金 [4] - 创新"信用+园区"融资模式 为1000余家企业授信超83亿元 [4] - 企业注册实现"3小时办结" 注销办理时长压缩50% [4] 人才储备优势 - 聚集高层次人才500余名 硬科技创新人才1.5万名 本科及以上人才30万名 硕博人才10万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