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
搜索文档
南网能源发布零碳园区产品体系 提供多场景定制化解决方案
证券日报· 2025-10-12 17:36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南网能源举办零碳园区产品发布会,系统推出覆盖零碳园区全周期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2] - 公司秉持央企责任担当,战略为"精益投资与高端服务双轮驱动",形成"投资+服务+产品"多样化业务布局 [2] - 公司业务已延伸至"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碳服务"全链条,此次发布的零碳产品体系包含6个系列40个产品 [2] 核心产品与服务优势 - 围绕"算碳—降碳—管碳—易碳—碳+"发布五大核心产品,覆盖源头布局、能源整合、能效提升等全环节 [3] - 核心优势在于懂用户需求、有集成经验,已实施超1550个节能降碳项目、逾600个绿色能源项目,年减碳264万吨 [3] - 提供多种合作模式,依托专业与区域公司提供属地化服务,方案已获南网生产科研基地、广船国际园区等标杆项目验证 [3]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中国"双碳"政策已从"顶层设计"向"落地见效"深化,2026年"十五五"起将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 [2] - 零碳工作聚焦能源结构重塑等三大方向,企业面临"碳约束"需求迫切 [2] - 南网能源致力于助力零碳园区成为"必选项",深化合作、优化产品 [3] 生态合作与活动影响 - 在生态合作上,南网能源与能源科技、建筑设计等领域伙伴协作,例如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3] - 发布会采用"线下+线上"模式,近两百人现场参与,线上观看超1.2万人次 [3]
跨国赋能!中国—东盟零碳园区首训启动
中国能源报· 2025-10-11 12:06
亚太地区能源现状 - 亚太地区是全球能源消耗最大的区域,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占比高达85% [3] - 该区域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到了60%,碳排放强度高于其他区域 [3] 中国-东盟能力建设培训议程 - 培训包含主旨演讲“推动区域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及破冰环节 [7] - 议题包括“绿色电力与电力市场创新”,由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敦楠授课 [7] - 包含小组讨论“零碳园区场景选择” [7] - 培训涵盖“能源转型中的政策协调与ESG发展”,由亚洲开发银行能源和气候变化顾问莫凌水授课 [8] - 议题包括“工业园区的低/零碳能源技术与商业模式”,由浙江大学电气学院副院长丁一授课 [8] - 安排互动工作坊及小组讨论“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8] - 培训包含实地参访昆山产业园和苏州固德威工业园区 [8] - 安排参加苏州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及参观协鑫苏州能源中心 [9] - 活动包括参观协鑫展厅并进行“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2.0:从技术突破到全链条价值重构”主题授课 [9] - 安排参观苏州同里能源互联网小镇 [9] - 培训最后一天参加中国-东盟零碳园区对话活动并举行结业仪式 [11]
南网能源发布零碳园区产品体系 提供多场景解决方案
中证网· 2025-10-10 21:12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战略为"精益投资与高端服务双轮驱动,做强做优做大综合能源服务商",业务布局为"投资+服务+产品"多样化 [1] - 公司从单一节能服务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碳服务"全链条延伸,零碳园区是战略转型的重要支点 [2] - 公司积极拓展合作边界,围绕投资、服务、产品三大维度,提供BOT、BOO、EMC、BT等多种合作模式,并可联合成立平台公司 [3] 零碳园区产品体系 - 公司推出覆盖零碳园区全周期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包含从规划、建设、运营到碳资产开发的可落地路径 [1] - 零碳业务产品体系是场景化、标准化、模块化、定制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了6个系列、40个产品的组合 [2] - 围绕"算碳-降碳-管碳-易碳-碳+"五大环节构建产品体系,核心产品包括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多能协同智慧能源系统等五大类 [2] 公司能力与项目经验 - 公司已实施超过1550个节能降碳项目和逾600个绿色能源服务项目,形成每年264万吨的减碳能力 [2] - 通过全生命周期设计和平台化运营模式,有效避免传统节能项目"重建设、轻运营"问题,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 [2] - 解决方案已通过多个行业标杆项目验证,如南网生产科研基地(近零碳示范)、广船国际园区(能效标杆)、广汽埃安零碳工厂(全年零碳排放) [3] 市场网络与生态合作 - 公司依托四大专业公司及覆盖全国的九大区域公司,形成属地化的市场和服务网络,为全国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 [3] - 在生态合作方面,与能源科技装备制造、建筑设计规划、新能源与储能、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领域伙伴紧密合作,例如与华为云合作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 [3] 行业背景与政策导向 - 国家政策导向已从"顶层设计"向"落地见效"深化,自2026年"十五五"起将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 [1] - 零碳工作重点聚焦能源结构的系统性重塑、重点领域的全链条降碳、技术创新的商业化转化三大方向 [1] - 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碳约束",迫切寻求绿色、经济、可持续的零碳发展新道路 [2]
南网能源公司发布零碳园区产品体系——为零碳园区提供多场景、高端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19:55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南网能源公司在广州成功举办零碳园区产品发布会,系统推出覆盖零碳园区全周期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从规划、建设、运营到碳资产开发的可落地、可复制路径 [2] - 公司以“精益投资与高端服务双轮驱动,做强做优做大综合能源服务商”为战略取向,形成“投资+服务+产品”多样化的业务布局 [2] - 本次发布的零碳业务产品体系是整合多年经验打造的解决方案,形成了6个系列、40个产品的组合 [3] 行业背景与政策导向 - 中国正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政策导向已从“顶层设计”向“落地见效”深化,自2026年“十五五”起将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 [3] - 零碳工作重点聚焦能源结构的系统性重塑、重点领域的全链条降碳、技术创新的商业化转化三大方向 [3] - 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碳约束”,迫切寻求绿色、经济、可持续的零碳发展新道路 [3] 核心产品体系 - 围绕“算碳-降碳-管碳-易碳-碳+”五大环节构建覆盖零碳实施全过程的产品体系,包括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多能协同智慧能源系统、深度节能降碳集成解决方案、全场景能碳数智化管理平台、智慧运营一体化服务五大核心产品 [4][5] - 全场景能碳数智化管理平台依托“启成+看能”双平台构建能碳一体化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从碳排放监测、核算到减排策略生成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5] - 通过全生命周期设计和平台化运营模式,有效避免传统节能项目“重建设、轻运营”问题,实现能源系统整体效率提升 [5] 公司能力与项目经验 - 公司已实施超过1550个节能降碳项目和逾600个绿色能源服务项目,形成每年264万吨的减碳能力,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市场、服务与生态体系 [5] - 核心优势在于对用户用能需求的深刻理解,在绿色能源、源网荷储等领域具备多年系统集成经验 [5] - 公司依托四大专业公司及覆盖全国的九大区域公司,形成属地化的市场和服务网络,为全国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 [5] 商业模式与合作生态 - 积极拓展合作边界,围绕投资、服务、产品三大维度,提供BOT、BOO、EMC、BT等多种合作模式,并可联合成立平台公司整合资源为示范园区提供整体零碳服务 [5] - 与能源科技装备制造、建筑设计规划、新能源与储能、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7] - 与华为云等合作伙伴跨界协同,结合其在数字平台与AI技术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更智能、高效的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7] 成功案例与行业适配性 - 解决方案已通过多个行业标杆项目验证,包括南网生产科研基地(央企总部近零碳示范)、广船国际园区(造船行业能效标杆)、广汽埃安零碳工厂(凭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实现2022年起全年零碳排放) [6] - 成功案例涵盖办公、工业、制造等多元场景,充分展示解决方案的行业适配性与规模化复制潜力 [6]
协鑫能科已在全国落地超过15个电网侧储能项目 投运规模突破1000MW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19:20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在SNEC ES+2025国际储能技术大会展示"储能+AI"能源生态系统及前沿解决方案,覆盖储能应用场景、零碳园区、虚拟电厂及能源AI大模型等领域 [1] - 公司在储能领域实现电网侧与用户侧双轨并行、协同发展 [1] - 公司推出零碳园区全链条解决方案,以园区数智平台为中枢,围绕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运营与基础设施五大维度提供一站式服务 [1] 电网侧储能业务 - 公司已在全国落地超过15个电网侧储能项目,投运规模突破1000MW [1] - 项目在江苏等用电大省发挥关键作用,验证大规模储能的可行性与商业化路径 [1] 用户侧储能业务 - 公司在用户侧除应用锂电技术外,积极拓展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型技术路线 [1] - 为用户量身打造高效储能系统,成为客户降本增效与低碳转型的效益倍增器 [1] 零碳园区业务 - 公司已在全国打造包括工厂、园区、医院及学校在内的零碳示范项目40余个 [2] - 为零碳社会构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路径 [2] 虚拟电厂业务 - 公司AIVP虚拟电厂平台深度融合数字技术,高效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充换电设施及现货交易资源 [2] - 平台已拓展至近10个省市,可调容量接近100万千瓦 [2] - 平台作为江苏省调度中心唯一受邀的虚拟电厂代表参与迎峰度夏反事故演习 [2] 能源AI技术 - 公司联合蚂蚁数科推出EnergyTS能源电力时序大模型一体机 [2] - 产品融合能源行业积淀与前沿数字科技,旨在打造能够读懂能源系统运行逻辑的智慧大脑 [2] - 通过深度分析气象变化、设备状态、市场信息与负荷数据,为行业提供更精准的预测与决策能力 [2]
南网能源公司发布零碳园区产品体系—为零碳园区提供多场景、高端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全景网· 2025-10-10 18:12
核心观点 - 公司成功举办零碳园区产品发布会,系统推出覆盖园区全周期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1] - 解决方案旨在为客户提供可落地、可复制的零碳路径,涵盖从规划、建设、运营到碳资产开发的全链条服务 [1] - 公司战略以“精益投资与高端服务双轮驱动”,形成“投资+服务+产品”多样化的业务布局 [1] 政策与行业背景 - 国家政策导向已从“顶层设计”深化至“落地见效”,自2026年“十五五”起将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 [2] - 零碳工作重点聚焦能源结构系统性重塑、重点领域全链条降碳、技术创新商业化转化三大方向 [2] - 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碳约束”,迫切寻求绿色、经济、可持续的零碳发展新道路 [2] 公司战略与产品体系 - 公司战略从单一节能服务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碳服务”全链条延伸,零碳园区是重要战略支点 [2] - 本次发布的零碳业务产品体系包含6个系列、40个产品的组合,具有场景化、标准化、模块化、定制化特点 [2] - 产品体系围绕“算碳-降碳-管碳-易碳-碳+”五大环节构建,覆盖零碳实施全过程 [3] 核心产品与服务 - 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结合BIM与多能耦合设计,实现源头低碳布局 [3] - 多能协同智慧能源系统:整合绿色能源、储能、充电桩等,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架构 [3] - 深度节能降碳集成解决方案:运用高效机房、空压站优化、余热回收等技术,结合AI调优提升能效 [3] - 全场景能碳数智化管理平台:依托双平台构建能碳一体化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碳排放监测、核算到减排策略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3] - 智慧运营一体化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服务模式,保障园区长期稳定运行与碳资产价值释放 [3] 公司能力与项目经验 - 公司已实施超过1550个节能降碳项目和逾600个绿色能源服务项目,形成每年264万吨的减碳能力 [3] - 公司具备对用户用能需求的深刻理解,在绿色能源、源网荷储等领域拥有多年系统集成经验 [3] - 通过全生命周期设计和平台化运营模式,有效避免传统项目“重建设、轻运营”问题,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 [3] 合作模式与生态建设 - 公司提供BOT、BOO、EMC、BT等多种合作模式,并可联合成立平台公司为示范园区提供整体零碳服务 [4] - 公司依托四大专业公司及覆盖全国的九大区域公司,形成属地化的市场和服务网络 [5] - 公司与能源科技装备制造、建筑设计规划、新能源与储能、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领域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6] 成功案例与行业验证 - 南网生产科研基地通过能碳管理中心建设与绿色电力交易,已成为央企总部近零碳示范 [5] - 广船国际园区通过综合能源+空压系统综合改造,成为造船行业能效标杆 [5] - 广汽埃安零碳工厂凭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实现自2022年起全年零碳排放 [5] - 成功案例涵盖办公、工业、制造等多元场景,展示了解决方案的行业适配性与规模化复制潜力 [5]
零碳园区建设进入新阶段——中电联发布首批区域级零碳园区成果
中国经济网· 2025-10-10 17:38
9月23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发布了首批区域级"零碳园区"证书,这标志着我国零碳园区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为 全国各地产业园区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2025年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明确了零碳园区建 设的基本条件、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方式,标志着零碳园区从概念探索进入规模化建设阶段。文件明确了"单位能耗碳排放"(即园区内每消费一 吨标准煤的各类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作为评判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引导园区在保障企业发展和用能的前提下,通过努力使碳排放达到"近零"水 平。 中电联充分考虑零碳园区建设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业务场景分散、技术路径多元、资源禀赋多样等问题,梳理涵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碳排放核 算与评价认证等全流程的零碳园区标准体系,目前已经完成了《零碳园区碳核算技术规范》T/CEC1254-2025和《零碳园区评价规范》T/CEC1255-2025标准 的编制。 园区作为产业集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集中区域,已成为降碳减碳的关键载 ...
首届中国—东盟绿色能源转型与零碳园区能力建设培训出炉!
中国能源报· 2025-10-10 17:37
亚太地区能源现状 - 亚太地区是全球能源消耗最大的区域,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占比高达85% [3] - 该区域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全球碳排放的60% [3] - 亚太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高于全球其他区域 [3] 能源可持续发展报告核心 - 报告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7(SDG7)落实情况进行分析 [1] - 分析维度包括电力可及性、用于烹饪的清洁燃料和技术、可再生能源占比、能源利用效率 [1] - 报告系统分析了地区能源转型进展、挑战及路径,并提出针对性转型建议 [1] 中国-东盟能力建设培训议程 - 培训内容包括推动区域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绿色电力与电力市场创新等议题 [7] - 涉及零碳园区场景选择、技术路径及解决方案的小组讨论 [7][8] - 安排实地参访昆山产业园、苏州固德威工业园区、协鑫苏州能源中心及同里能源互联网小镇 [8][9] - 培训包含参加苏州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和中国-东盟零碳园区对话活动 [9][11]
四川首个零碳园区211亿元项目集中开建 “绿电认证”成招商新筹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1 21:44
每经记者|蔡鼎 每经编辑|魏官红 零碳园区建设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 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零碳园区建设绘制出 一幅清晰的"路线图"。 在这一背景下,零碳园区迅速从前沿概念跃升为区域产业竞争与绿色转型的必争之地。据宜宾市政府官 网披露,作为四川省首批四个试点园区之一,宜宾高新零碳产业园(Zpark)已于近日集中开工26个重 大项目,在这轮区域竞争中抢得头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与当地政府的服务理念或有关联。宜宾市委副书记、宜宾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曾令举曾 公开表示,政府部门要当好企业的"服务员",按照"兑现比承诺更重要、效率比笑脸更重要、解决比解 释更重要"的理念来开展工作。 不过,当前零碳园区建设也面临一些待解难题,比如商业模式落地可行性、标准缺失等。"边摸索边解 决,一步一步来。"宜宾高新零碳产业园人士表示。 零碳园区竞赛加速 零碳园区建设已成为区域产业竞争的新赛道。 据了解,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
宜宾高新零碳产业园开工构建零碳闭环 助出海企业取得碳足迹溯源“国际通行证”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21:02
项目概况 - 四川省宜宾高新零碳产业园Zpark集中开工2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211.04亿元 [1] - 项目涵盖绿色产业、能源供给、绿色管理、基础设施四大类别 [1] - 园区旨在通过“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应用”的发展路径,为企业提供样板并助力打破国际碳壁垒 [1] 绿色产业类项目 - 绿色产业类项目共8个,包括MOVA扫地机及工业自动化生产基地、傲势科技MF系列核心产品全国生产总部、赛科动力固态电池新材料研发中心等 [2] - MOVA宜宾基地定位“中国研发、宜宾智造、全球销售”,预计未来五年实现年产能近百万台、产值突破70亿元,带动上千人本地就业 [2] - 傲势科技与赛科动力的项目填补了园区在高端制造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空白,且均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外贸型企业 [2] 能源供给类项目 - 能源供给类项目占比最高,达到9个,是园区“绿电支撑”的关键 [2]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已为园区建成绿电专网一期工程,引入水电装机16.7万千瓦,年供应绿电6.8亿度 [2] - 后续将引入宜宾径流式水电、光伏、气电和凉山绿电等,构建并网型绿电专网 [3] - 宜宾高新区光伏装机量已超420MW,并建成了光伏全产业链生态圈 [3] 绿色管理与基础设施类项目 - 绿色管理类项目共3个,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智慧大脑”,实现碳足迹可追踪和能碳管理数字化,为企业提供符合欧盟标准的碳足迹溯源服务 [3] - 基础设施类项目共6个,包括高新湖公园、磨盘溪生态治理等,旨在提升园区碳汇能力并满足1万人的职住平衡需求 [3] 产业基础与政策优势 - 宜宾已形成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新型储能“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能源产业格局,为零碳园区提供集群支撑 [7] - 园区是全省首批零碳工业园区试点,享有省级政策倾斜与市级“全流程护航”服务,致力于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 [7] 长远发展目标 - 园区计划到2027年实现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占比达95%以上,“新三样”产业产值占比达97.03%,并创建5家绿色制造示范企业 [8] - 将通过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开展循环化改造等“五大路径”,最终形成跨区域绿电协同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场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