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铁
icon
搜索文档
夏天高铁车厢如何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一探究竟
央视网· 2025-06-21 01:21
高铁列车空气保障措施 - 动车组在高速运行途中需要保持大口呼吸状态,进风口像列车的"鼻子",每隔5~10分钟完成一次整车换气 [5] - 动车组各个风口处安装空调棉和防尘滤网用于过滤净化空气,相当于动车组的"肺",公司会根据检测结果定期清洗更换滤网 [7] - 夏季高温天气下,动车检修重要任务包括更换进风口滤网并使用高压水枪进行清洁 [3] 空调系统运行管理 - 每列动车组安排随车机械师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人工巡检,接到旅客调节空调需求后第一时间手动微调该区域送风参数 [7] - 通过车厢温度传感器和空调机组控制器精准监测各区域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可对不同车厢区域进行独立或联动温控 [9] - 动车组空调温度通常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但空调出风口靠近窗户可能导致局部气温较低 [9] 旅客体验优化建议 - 对空调冷气敏感的旅客购票时可优先选择靠过道座位以获得更舒适体验 [9]
郑渝高铁开通三年累计客流量逾3500万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5:36
郑渝高铁运营数据 - 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三周年累计客流量突破3518 21万人次 [1] - 开通第一年月均发送77万人次 2024年月均发送量增长至107 94万人次 增幅达40 2% [1] - 中国铁路成都局管内动车组开行数量从18对增至21对 增幅16 7% [2] 区域交通影响 - 高铁成为巫山 奉节 云阳等三峡库区民众出行首选方式 [1] - 重庆至巫山段推出通勤月票服务 优化旅客出行选择 [2] - 巫山至重庆主城区单程时间缩短至约3小时 实现当日往返 [1] 旅游业带动效应 - 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周末出现持续性客流小高峰 [1] - 高铁促进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开发 改变传统淡旺季格局 [1] - 中外游客通过高铁便捷抵达三峡景区 推动文旅消费 [1] 运营优化措施 - 优化列车停站方案 增加主要车站停靠频次 [2] - 通过增开动车组列车提升线路运力 [2]
一路飞驰一路歌——高铁领域代表共话奋斗故事
新华网· 2025-06-20 08:23
高铁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高铁路网规模持续扩大 山东省高铁通车里程已超过3000公里 [3] - 深圳北站年旅客到发量达1.2亿人次 位居全国前列 [4] - 行业已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形成适应复杂环境的技术标准体系 [6] 技术创新突破 - 中国中车团队攻克永磁高铁电机温控难题 通过3个月极限工况测试实现时速350公里 [3] - 铁路工程建设领域累计获得150多项国家专利 包括隧道施工车辆自动调头装置等实用创新 [4][5] - 雅万高铁项目针对9度高烈度震区特性 完成全套本土化技术标准验证 [6] 运营服务优化 - 重点旅客服务系统五年覆盖20余万人次 包含视障旅客专属"三步骤"服务法 [4] - 深圳北站推行多语言服务 实现英语/粤语/铁路专业术语全覆盖 [4] - 高铁驾驶经验体系化输出 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新一代司机 [3] 人才队伍建设 - 动车组司机培养体系成熟 可实现从年轻司机到复兴号首发司机的阶梯成长 [2] - 产业工人转型成效显著 农民工群体通过技术创新成为专利发明主体 [5] - 科研团队坚持30年技术攻关 完成上万次试验推动动力控制系统升级 [3] 国际化进展 - 雅万高铁成为中国高铁海外首单 开创全产业链标准输出模式 [6] - 高铁技术具备全球适应性 可针对不同气候地质条件定制解决方案 [6]
【机构调研记录】泓德基金调研银龙股份
证券之星· 2025-06-20 08:17
银龙股份调研纪要 - 公司2200-2400MPa超高强钢绞线产品具有优化结构尺寸和材料用量的优势,已应用于多条高铁建设,可节省钢材用量 [1] - 出口业务账期短于国内业务,1年内账期客户比例分别为90%和80%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铁路、水利、桥梁、公路、新能源基建、民用建筑等领域,铁路市场为核心基石业务 [1] - 轨道交通用混凝土制品板块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并提供配套服务,有效提升盈利能力 [1] - 每公里高铁建设约需铺设360块高铁轨道板,100公里约需3.6万块 [1] - 未来可能涉及厂房升级改造及产能扩充,已提请授权董事会办理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 [1] - 轨道交通用混凝土制品合同执行周期较长,预应力材料有运输半径要求,混凝土制品需建设在高铁新项目附近 [1] 泓德基金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资产管理规模(全部公募基金)463.4亿元,排名86/210 [2] - 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444.38亿元,排名79/210 [2] - 管理公募基金数88只,排名75/210,旗下公募基金经理21人,排名65/210 [2] - 旗下表现最佳产品为泓德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A,最新单位净值1.19,近一年增长38.5% [2] - 最新募集产品为泓德裕惠债券A,类型为债券型-混合二级,集中认购期2025年6月3日至2025年6月23日 [2]
持续擦亮中国高铁“金名片”(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6-20 05:51
中国高铁,复兴道路上的亮丽名片。截至2024年底,我国高铁里程达4.8万公里,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 路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6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 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中国高铁领域5位从业者代表围绕"新征程上的高铁先锋力量"与中外记者交流。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冯江华,30多年潜心攻关,他和团队开展了上万次试验研究,推动我 国轨道交通关键技术不断迭代升级。 去年底,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下线,创新应用了冯江华和团队研制的高铁永磁牵引动力技术。"与现 有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比,CR450动车组样车牵引功率提升20%,重量反而下降20%,巩固了我国高 铁技术持续领跑的优势。"冯江华说。 见面会现场,马小利带来了他制作的一个小工具,用来给工字钢腹板割孔。"只要把枪头插在这个孔 里,以它为中心点进行割孔,就能割得又圆又快。"马小利说。 初中毕业后,马小利在建筑工地学会电气焊、机械加工等手艺,先后参与了国内多条重点铁路项目建 设。"我非常庆幸,赶上了好时代,让我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马小利说。 孔祥配是国铁济南局济南机务段的一名动车组司机,是复兴号 ...
“中国高铁名片”背后的先锋力量
中国青年报· 2025-06-19 23:3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佳佳 记者 宁迪)今日,在国新办举行 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5位中国高铁领域从业者代表围绕"新征程上的高铁先锋力 量"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中外记者 见面会现场。刘健/摄 目前,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无数铁路人为之奋斗,使中国 高铁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巨大飞跃。 "2002年,从我成为内燃机车学习司机时我就立下了志愿:要开最快的火车、当最好的司机!"经过不懈 努力,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孔祥配于2007年取得了高铁驾照,成为当时 全国最年轻的动车组司机之一,开启了高铁"驾驶员"生涯。2017年,他成为"复兴号"动车组首发值乘组 司机。在23年的工作生涯中,孔祥配安全行车7000余趟,安全走行400多万公里,运送旅客800多万人 次。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 动车组司机孔祥配。徐想/摄 关于中国高铁最显著的变化和发展,孔祥配认为是路网和速度,"我所在的齐鲁大地,经过十多年的发 展,高铁通车里程已经超过3000公里,济南到青岛实现高铁公交化开行 ...
中国高铁成功的密码是什么?高铁先锋回应每经:是自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是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22:30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中国已成为全球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1] - 山东省高铁通车里程超3000公里 济南至青岛最短发车间隔15分钟 最快1小时21分钟可达 [1] - 深圳北站单日旅客发送量从不足2万人次增长至35万人次 接近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4] 技术升级与创新 - 高铁速度从时速200公里跃升至400公里(CR450动车组) [4] - CR450采用高效永磁牵引系统 节能效率较异步牵引技术提升4% [4] - 融合北斗导航、5G通信、智能驾驶技术 实现超视距线路感知能力 [5] - 整车装配4000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控运行状态 [5] 运营效率提升 - 电子客票覆盖全国3000多个车站 检票速度从每人3秒缩短至1.3秒 [4] - 深圳北站实现高铁、地铁、公交、的士无缝换乘 [4] - BIM三维设计与"天空地一体化"勘测技术使勘测效率提升数十倍 原需几十人数月的工作现仅需几人一月完成 [8] 自主创新体系 - 形成牵引动力、网络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体系 涉及2000余家单位、2万余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 [7] - 技术标准适应雪原(哈大高铁)、热带(海南环岛高铁)、沙漠(兰新高铁)等极端环境 [7] - 设计理念转向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全产业链协同实现从技术引进到全球引领的跨越 [7][8]
中国高铁的成功密码是什么?铁路设计者这么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9:37
高铁网络扩展与客运优化 - 全国铁路7月1日起实行新运行图,首次在北京至成都、北京至贵阳、上海至成都、上海至宜宾、太原至深圳间开行夕发朝至动卧列车各2列,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国家级城市群高铁动卧连接 [1] - 铁路部门在部分线路增开旅客列车、增加停站,提升路网通达性和辐射范围 [1] - 深圳北站单日旅客发送量从开通时不足2万人次增长至突破35万人次,接近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2] 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 - 中国中车株洲所攻克永磁牵引动力技术高温失磁难题,累计完成150G试验数据,牵引功率提升20%且重量下降20%,应用于全球最快时速400公里动车组样车 [3] - CR450AF动车组采用新一代高效永磁牵引系统,节能效率较现有复兴号异步牵引技术提升4% [4] - 电子客票覆盖全国3000多个车站,检票速度从3秒/人提升至1.3秒/人,通行效率提高2.5倍 [2] 设计理念与勘察技术革新 - 铁路设计从手绘图纸升级为全流程BIM三维设计,勘测手段采用"天空地一体化"技术,几十人数月工作量缩减至几人一个月完成 [3] - 中国高铁技术标准体系适应多样环境,包括哈大高铁(雪原)、海南环岛高铁(热带)、兰新高铁(大漠)、合福高铁(水乡)等复杂条件 [4] 高铁技术四大核心突破 - 更高速:时速从200公里跃升至350公里,CR450AF样车达400公里 [4] - 更智能:融合北斗导航、5G通信、智能驾驶技术 [4] - 更安全:CR450AF配备4000多个监测点及超视距系统,实时感知线路突发状况 [4] 用户体验与基础设施升级 - 深圳北站实现高铁、地铁、公交、的士无缝换乘 [2] - 菏泽至北京车程从12小时绿皮火车缩短至3小时高铁,购票方式从人工排队升级为手机APP下单 [1]
揭秘“复兴号”动车组研发背后,中国科学家破解世界性难题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9:17
高铁技术发展 - 中国高铁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商业运行速度最快的代表[2] - 高铁的核心技术在于动力和控制,即"心脏"和"大脑",牵引与控制系统是关键技术突破领域[2][4] - "复兴号"动车组以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行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牵引动力、速度、加速度等关键指标国际领先[4][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科研团队攻克轮轨黏着技术世界性难题,实现世界领先的轮轨黏着利用系数[4] - 突破高韧性高速牵引系统技术,打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牵引系统产品平台[5] - 永磁牵引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牵引功率提升20%,重量下降20%,应用于全球最快时速400公里动车组[5][6] 国际竞争力 - "复兴号"技术不仅应用于国内列车,还装载于出口国外的大功率机车,通过严苛试验并获得国际同行赞誉[5] - 永磁牵引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高铁开启"永磁时代",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6] 科研历程与成果 - 科研团队从零开始研发永磁牵引技术,克服资源紧张和试验极限工况等挑战[5] - 2024年6月,"复兴号"高速列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5] - 科研团队坚守自主创新信念,助力中国高铁持续领跑全球[6]
中证高铁产业指数下跌1.12%,前十大权重包含内蒙一机等
金融界· 2025-06-19 18:05
中证高铁产业指数表现 - 6月19日中证高铁产业指数下跌1 12%报1257 9点成交额66 28亿元 [1] - 近一个月下跌2 06%近三个月下跌3 75%年初至今下跌7 44% [2] 指数构成与权重 - 指数样本涵盖高铁基础工程、整车、电气工程、通信设备、信息系统及营运等业务以2012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1000点 [2] - 前十大权重股:京沪高铁(15 18%)、大秦铁路(15 13%)、中国中车(14 95%)、中国中铁(10 81%)、中国铁建(6 95%)、特锐德(3 19%)、隧道股份(2 61%)、中国通号(2 53%)、内蒙一机(2 31%)、时代电气(2 1%) [2] - 市场板块分布:上交所占比84 89%深交所占比15 11% [2] - 行业分布:工业(96 10%)、通信服务(2 09%)、原材料(1 81%)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调整比例通常不超过20%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特殊情况下会临时调整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