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高铁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高速铁路展在北京开展
快讯· 2025-07-06 17:08
中国高速铁路展 - 中国高速铁路展在北京开展,通过1000多件图文资料、实物展品展现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1] - 展览分为"发展历程""自主创新""高标运营""巨大贡献""发展展望"五个部分 [1] - 运用图文资料、实物展品、沙盘模型及互动体验展示高铁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历程 [1] 中国高铁行业成就 -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1] - 中国高铁拥有全球最高的商业运营速度和最全面的技术 [1] - 中国高铁的运营场景和管理经验最为丰富 [1]
彭森: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应对外部冲击关键之策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16:41
中新网天津6月28日电当前国际经贸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为动荡的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 确定性?在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中国。 面对外部冲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用"改革"和"发展"两大关键词阐述中国应对之道。在 其看来,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剧烈调整,而中国的选择,是首先办好自己的事。 面对挑战,不是仓促应变 今年4月以来,美国推出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再次扰动全球产业链。此举不仅加剧供应链紧张,更对 多边贸易秩序造成严重挑战。 彭森表示,中国对美国关税战予以严肃回应,采取一系列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这并非仓促应变,而是 早有准备。 这种准备,在8年前就已开始。他进一步介绍,中国对美外贸依存度从20%以上降到12%左右,这意味 着,在外部挑战不断加大时,中国已开始逐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能 "中国推出很多宏观政策,进一步推动改革,以改革激发社会的活力、创造力,提高竞争力。"彭森表 示,今年以来,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措施密集出台,为经济稳定提供了体制上的保 障。 彭森尤其提及《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这部法律首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
【高端访谈】中国为非洲国家发展提供启发与机遇——访南非豪滕省省长潘亚扎·莱苏菲
新华社· 2025-06-24 15:44
中非经贸合作 - 中非经贸博览会为25家豪滕省中小企业提供中国市场拓展机会,特色产品获中国采购商高度关注[1] - 博览会搭建合作桥梁,在当前单边主义抬头背景下开拓市场空间[1] - 豪滕省与湖南省签署友好省际关系协议,重点合作清洁能源、智慧城市、现代农业领域[2] 中国技术输出与经验借鉴 - 中国智能安防技术被豪滕省视为解决治安问题的关键方案[1] - 中国高铁技术(深圳至长沙线)在时速、平稳性及创新水平上获高度评价[2] - 湖南省的农产品采收与包装技术将助力豪滕省水果、蔬菜进入全球市场[2] 能源与基础设施合作 - 豪滕省与湖南企业探讨电池储能、光伏发电项目合作,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2] -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如高铁)被认定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2] 农产品贸易潜力 - 南非优质农产品(牛油果、柑橘、红酒)亟待通过湖南现代农业加工技术开拓国际市场[2]
五位高铁领域从业者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勇当新征程上的先锋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4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1] - 中国高铁成功秘诀在于"三个坚持":坚持建设交通强国目标、坚持自主创新信念、坚持协同创新机制[1] - 协同创新机制汇聚了2000多家单位、2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1] 高铁从业人员事迹 - 动车组司机孔祥配为提升技能写下近50万字笔记,参加7次全国职业技能竞赛[2] - 铁路职工马小利带领团队获得1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和国家专利[2] - 客运服务人员李元推动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包括免费充电口、书香驿站和儿童游乐区[2] 高铁技术创新 - 打造了自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实现不依赖外部技术[1] - 解决了在多火山、多地震地区修建高铁的世界级难题[3] - "复兴号"动车组实现全面自主化[1] 高铁国际化发展 - 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第一单[3] - 雅万高铁成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3] - 中国高铁为世界铁路发展作出贡献[3] 行业服务升级 - 铁路部门持续推出新服务举措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2] - 服务创新包括候车室设施改善和文化服务提升[2] - 保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2]
中国高铁成功的密码是什么?高铁先锋回应每经:是自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是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22:30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中国已成为全球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1] - 山东省高铁通车里程超3000公里 济南至青岛最短发车间隔15分钟 最快1小时21分钟可达 [1] - 深圳北站单日旅客发送量从不足2万人次增长至35万人次 接近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4] 技术升级与创新 - 高铁速度从时速200公里跃升至400公里(CR450动车组) [4] - CR450采用高效永磁牵引系统 节能效率较异步牵引技术提升4% [4] - 融合北斗导航、5G通信、智能驾驶技术 实现超视距线路感知能力 [5] - 整车装配4000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控运行状态 [5] 运营效率提升 - 电子客票覆盖全国3000多个车站 检票速度从每人3秒缩短至1.3秒 [4] - 深圳北站实现高铁、地铁、公交、的士无缝换乘 [4] - BIM三维设计与"天空地一体化"勘测技术使勘测效率提升数十倍 原需几十人数月的工作现仅需几人一月完成 [8] 自主创新体系 - 形成牵引动力、网络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体系 涉及2000余家单位、2万余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 [7] - 技术标准适应雪原(哈大高铁)、热带(海南环岛高铁)、沙漠(兰新高铁)等极端环境 [7] - 设计理念转向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全产业链协同实现从技术引进到全球引领的跨越 [7][8]
“这是梦吗?”欧洲议员分享中国高铁之旅,外国网友惊了
观察者网· 2025-06-16 11:48
中国高铁发展现状 -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8万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6.2万公里[6] - 每天约有800万人乘坐时速超过250公里的高铁,远高于德国的28万人[6] - 北京至香港2439公里高铁行程仅需8小时10分钟,准点率高[2] 高铁服务体验 - 车厢内温度控制在25度,乘务员提供茶水服务并定期清洁[2] - 乘客可通过手机APP预订中式餐食,热餐会在下一站送达座位[2] - 列车行驶平稳安静,与欧洲列车体验形成鲜明对比[5] 国际对比与反响 - 欧洲议会议员体验后感叹"我们正在慢慢与现实脱节"[1][2] - 马斯克评价中国高铁"史诗般"的体验,让美国铁路服务显得"尴尬"[7] - 德国网友自嘲本国列车晚点37分钟、空调故障、网络覆盖差等问题[5] 公众认知与讨论 - 部分欧洲网民对中国高铁普及程度表示难以置信[6] - 实际数据显示中国高铁已成为大众化交通工具,非富人专属[6] - 曾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士证实高铁体验"超棒"、"像做梦一样"[4]
寻史观今,做志同道合的一路人
广西日报· 2025-05-25 10:46
中越青年交流活动 - 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首场活动在广西广东举办 75名越南青年参与 活动主题为"沿着胡伯伯的足迹" [1] - 参观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南溪山医院等红色教育基地 回顾中越革命历史 [2] - 越南留学生表示要传承两国传统友谊 称"越中情谊深 同志加兄弟" [3] 中国现代化发展成果展示 - 越南青年体验中国高铁 参观广汽研究院 广州地铁指挥中心 了解智能电车产业链 [4] - 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 越南留学生期待未来乘高铁来华留学 [4] - 越南青年企业家表示中国智能电车供应链完善 希望加强与中国企业合作 [5] 中越经贸与科技合作 - 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 中国连续20多年保持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7] - 中越签署45份双边合作文本 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受瞩目 越南企业希望与中国在AI物流等领域合作 [5] - 凭祥市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展示中越供应链合作 越南青年参与电商主播模拟体验 [7] 跨境旅游与医疗合作 -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2024年10月运营 实现"一日游两国"模式 [6] - 东兴市"1369生命直通车"累计接诊越南危重患者600多例 住院治疗2115人次 [6] - 越南榴莲椰子等农产品通过友谊关进入中国市场 [7]
科学大讲堂传递科技创新“火种”
新华社· 2025-05-24 21:25
科技前沿探索 -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位于四川雅砻江锦屏大河湾地下2400米处,是世界埋深最深、空间最大的深地实验室,用于暗物质探测等宇宙研究[4] -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骞指出宇宙中约5%为普通物质,27%为暗物质,研究暗物质旨在突破人类对基本粒子和宇宙本质的认知边界[7]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特聘研究员江宁团队首创脑外科辅助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电生理信息实时高精度勾画肿瘤边界,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7] 高铁技术创新 -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团队攻克列车动力学难题,解决提速与桥梁安全问题,推动中国高铁从时速70公里提升至350公里,创世界第一运营速度[8] - 翟婉明表示中国正在推广更多交通创新解决方案,当前想象可能仍显匮乏,科学魅力在于不断解构"不可能"[9] 航天科技发展 - 航天员叶光富分享载人航天幕后故事,包括十年备战挑战、发射生理负荷及太空体验,展现从普通少年到航天英雄的奋斗历程[2] - 叶光富强调坚持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可实现仰望星空的梦想,并以天宫课堂趣味实验展示航天科技魅力[2][9]
中国免签政策如何让老外集体患上戒断反应
搜狐财经· 2025-05-13 08:56
说实话,第一次听说外国游客对中国产生"戒断反应"时,我差点笑出声。但仔细想想,这事儿还真挺有 意思的。就拿我认识的那个德国背包客马克来说吧,回国后天天在ins上发中国美食照片,最后干脆开 了家中餐馆——你懂的,就是那种"打不过就加入"的典型例子。 怎么说呢...中国美食的杀伤力,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大。记得有次在成都的火锅店,碰到个美国小哥 对着红油锅底拍照拍了半小时,最后服务员都看不下去了:"先生,锅底要煮干了..."结果人家理直气 壮:"这艺术!懂不懂?" 确实,从南到北,每个城市都有让人上瘾的味道。广州的早茶能让英国老绅士放弃下午茶,西安的肉夹 馍让意大利人怀疑人生——"这玩意儿比披萨带劲多了!"更别提那些在夜市里迷失自我的韩国游客了, 看到10块钱三串的烤面筋,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话说回来,最绝的还是水果自由这件事。你知道在首尔买个西瓜要多少钱吗?差不多够在中国吃一个 月!所以那些韩国游客在超市看到堆积如山的水果时,那表情...怎么说呢,跟中了彩票似的。 一部手机走天下的便利生活 突然想起去年带法国朋友逛菜市场的经历。那位优雅的巴黎女士看到老太太用支付宝扫码付钱时,下巴 都快掉地上了:"在我们那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