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兴号动车组
icon
搜索文档
动车组大单频现 中国中车前三季度净利增长超50%
中国经营报· 2025-10-31 20:49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8.65亿元,同比增长20.49%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0.96亿元,同比增长51.67% [2] - 分产品看,铁路装备业务收入877.17亿元(增长22.23%),新产业业务收入660.97亿元(增长31.91%),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收入272.88亿元(下降3.99%),现代服务业务收入27.64亿元(增长20.15%) [2] 业务板块驱动因素 - 铁路装备业务高增长主要由动车组收入增加驱动,其中动车组业务收入526.16亿元,机车、客车、货车业务收入分别为166.99亿元、60.00亿元、124.01亿元 [2] - 新产业业务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清洁能源装备收入增加 [2]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下滑主要因城市基础设施收入减少 [2] 行业需求与订单 - 受铁路客运旺盛影响,国铁集团在202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动车组招标,为铁路装备市场带来大量新增订单 [2] - 国铁集团2025年4月第一次招标68标准组复兴号,总金额约115亿元;8月第二次招标210标准组复兴号,总价约357亿元,此为有史以来单轮最大规模复兴号招标 [3]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总额约247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签约额约467亿元 [4] 业务前景展望 - 公司人士表示不排除国铁集团在2025年内进行第三次复兴号招标,这将利好公司全年业绩 [3] - 城轨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已过,国家审批趋严,未来城轨市场新增车辆订单整体将呈下降态势 [4] - 公司未来将大力开拓城市交通业务的前伸后延市场,向服务领域、机电总包领域、运维领域拓展 [4]
潍烟高铁开通一周年:到发旅客超690万人次,促进半岛互联互通
齐鲁晚报网· 2025-10-22 00:50
潍烟高铁运营一周年核心数据 - 开通一周年旅客发送量达324.6万人次,到发总量突破690万人次,日均到发旅客约1.9万人次 [1][2] -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关键段,设计时速350公里 [1] 交通网络与运力提升 - 列车开行总量从初期10对增至17对,新增烟台至北京南、郑州东、成都东等4对跨省列车 [2] - 实现山东烟台“县县通高铁”,莱州、招远等全国百强县接入全国高铁网 [2] - 潍坊北站至莱州最快24分钟可达,至招远仅需41分钟,较长途自驾缩短近2小时 [2] - 莱州、招远、龙口、蓬莱、烟台西等相邻区县通行时间缩短至10多分钟 [2] 区域经济与文旅发展 - 高铁开通后,蓬莱仙境、莱州古城等景点客流同比激增超40% [3] - 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形成“1小时文旅圈”,推动“过境游”向“深度游”转型 [3] - 烟台40余家景区推出“高铁票享优惠”政策,加强景区与高铁站接驳 [3] 民生改善与生活品质 - 高铁大幅压缩出行时间,例如蓬莱至潍坊从汽车三四个小时缩短至高铁1小时左右 [4][5] - 票价便宜且舒适准时,例如龙口至蓬莱高铁10多分钟可达,较自驾三四十分钟更便捷 [4] - 加强区域互联,例如蓬莱至济南从大巴五六个小时缩短至高铁2小时直达 [5]
“全球最快高铁”,CR450动车组,创纪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5:09
CR450动车组技术性能 - CR450动车组样车已于去年底公布,目前正在进行不同速度和场景下的多项试验[1] - 试验期间单列时速达到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达到896公里[3] - 车头长度为15米,比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长2.5米,车头更尖更细以减小阻力[4] - 车身降低20厘米,重量减轻50吨,通过持续精进使整列车阻力减小22%[5] - 从起步加速至时速350公里仅需4分40秒,比现运营复兴号缩短100秒[5] - 车体重量减少10%,运行阻力降低22%,能耗指标降低20%,牵引效率提升4%[6] - 中国铁路首次构建时速400公里动车组顶层指标体系[7] CR450动车组测试进展 - 目前正在沪渝蓉高铁开展运用考核,需要跑够60万公里才能具备载客运营条件[3] - 明年将在成渝中线展开更接近运营条件的全面测试[6] - CR450已完成各项指标合格测试,包括时速450公里的达标考试[3] 中国高铁技术发展 - CR450动车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代表纯"中国血统"[6] - 已成功研制涵盖不同速度等级、动力方式、编组形式的复兴号系列化动车组[8] - 车体采用全新半包覆结构,侧方裙板极具科技质感,代际特征明显[6]
“度”量中国这五年:解码中国速度背后的经济脉动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9:17
高铁网络发展 - 高铁运营速度持续提升,北京至上海、上海至广州、广州至北京、北京至沈阳等主通道高铁全面进入时速350公里时代[1] - “十四五”以来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增加1万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开行覆盖31个省份[4] - 京津冀地区形成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和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地区每天开行动车组2400列实现公交化运营[1] - 粤港澳大湾区高铁里程超过3000公里,成渝双城间每9分钟开行1列高铁,每天来往人员超过百万人次[1] 经济与区域协同效应 - 高铁压缩时间距离,促进资本、技术、人才在城市群内和城市群间高速循环,重构区域经济地理版图[1] - 高铁聚合资源、资本、创新等要素,成为撬动沿线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杠杆[2] - 池黄高铁串联九华山、黄山、太平湖等热门景点形成黄金旅游通道,合杭高铁湖杭段连接多个科创平台形成高铁科创走廊[2] 社会生活方式改变 - 全球最大高铁网催生高铁通勤族和周末跨省游等新生活方式,极大拓宽人们工作和生活半径[4] - 高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机会再平衡,使偏远地区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循环,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业资源更顺畅流动[5] 海外市场拓展 - 中国高铁在海外跑出加速度,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将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运行时间从90分钟以上压缩至30分钟左右,年均发送旅客340万人次[5] - 雅万高铁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累计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大幅缩短印尼雅加达与万隆时空距离,激活沿线商业、旅游、物流等产业潜力[5][7] - 海外项目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促进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软联通,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7]
中国高铁里的高质量发展辩证法
人民日报· 2025-10-13 13:40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中国中车首次展出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低速时通过橡胶轮走行,时速达150公里后实现悬浮运行[1] - CR450动车组样车成功达速每小时450公里,成为全球最快高铁列车[1] - 复兴号动车组在全球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2362项线路试验[11] - 中国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将气动仿真计算从“天级”提升至“秒级”[12] - CR450动车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镁合金等新型材料,减重约10%,运行阻力、能耗指标分别降低22%、20%[15] 公司财务与市场地位 - 中国中车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48%,新签海外订单约309亿元,保持全球规模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地位[3] - 公司2024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刷新历史纪录,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欧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8][12] - “十四五”以来,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近4万亿元,截至去年底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8万公里,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8] - 当前中国高铁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15] 研发投入与自主创新 - 中国中车坚持1:7原则,即花1元资金引进技术配套投入7元资金自主创新[7] - 复兴号动车组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11] - 公司坚持年均超百亿元的研发投入,持续锻长板、补短板[12] - 中国铁路已主持或参与制定超过300项国际标准,国际铁路联盟高铁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标准均由中国铁路主持制定[12] 国际化与重大项目 -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满一年,上座率达99.6%[12] - 匈塞铁路首列动车组正式亮相,中国高速动车组首次服务欧洲[12] - 公司成功中标迪拜地铁蓝线项目[12] 产业与宏观背景 -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出台,提出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里程达1.2万公里[6] - “十四五”以来,中国每年制造业增加值均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17] - 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30万亿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18] - 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第十一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18]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故事丨中国高铁里的高质量发展辩证法
人民日报· 2025-10-13 12:04
中国高铁技术发展 - 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低速时通过橡胶轮走行,时速达150公里后实现悬浮运行 [1] - CR450动车组样车成功实现每小时450公里达速测试 [1] - 高铁发展历程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领跑世界,被评价为装备制造的亮丽名片和国际标杆 [2] 中国中车业绩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48%,新签海外订单约309亿元,保持全球规模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地位 [4] - 截至去年底,公司投用标准组动车组列车超4800列,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欧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9] - 2024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刷新历史纪录,例如雅万高铁上座率达99.6%,匈塞铁路动车组服务欧洲,中标迪拜地铁项目 [12] 高铁产业规模与规划 -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建设里程达1.2万公里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催生巨大市场 [7] - "十四五"以来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近4万亿元,截至去年底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8万公里,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全球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国家 [9] - 当前中国高铁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 [15]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复兴号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2362项线路试验,在全球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 [11] - 公司坚持年均超百亿元的研发投入,研制出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将气动仿真计算从"天级"提升至"秒级" [12] - 研发碳纤维地铁列车整车减重13%,每跑一公里可节省1.5千瓦时电;氢能源动力机车每台年均减碳量相当于种植6万棵树 [12] CR450动车组技术特点 - CR450动车组更智能,配有智能监测、诊断系统,全列4000多个监测点实时收集数据,实现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 [15] -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镁合金等新型材料,整车减重约10%,运行阻力、能耗指标分别降低22%、20% [15] 中国制造业宏观背景 - "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均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17] - 涌现出国产大型邮轮、空间站、大飞机C919等重大突破 [17] - 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30万亿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全球创新力排名第十一位,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 [18]
从“中车看世界”到“世界看中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3 10:25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中国中车在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首次展出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该列车低速时通过橡胶轮走行,时速达150公里后实现悬浮运行 [1] - CR450动车组样车成功实现每小时450公里的达速测试,成为全球最快高铁列车 [1] - 复兴号动车组在全球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其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比84% [11] - 中国中车研制出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将气动仿真计算从“天级”提升至“秒级”,推动研发迈入人工智能新阶段 [12] - CR450动车组采用智能监测、智能诊断系统,全列4000多个监测点实现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运行阻力与能耗指标分别降低22%和20% [15]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中国中车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48%,新签海外订单约309亿元人民币,保持全球规模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地位 [4] - 公司2024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人民币,刷新历史纪录 [12] - “十四五”以来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近4万亿元,截至2023年底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8万公里,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9] - 中国中车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欧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雅万高铁上座率达99.6% [9][12] 行业发展与战略路径 -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建设1.2万公里“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催生史无前例的巨大市场 [7] - 公司通过合资合建(如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引进技术,并坚持1:7原则投入自主创新资金,2007年和谐号动车组正式上线 [8] - 中国高铁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投用标准组动车组列车超4800列 [9][15] - 中国铁路主持或参与制定超过300项国际标准,国际铁路联盟高铁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标准均由中国铁路主持制定 [12]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中国中车坚持年均超百亿元人民币的研发投入 [12] - 为降低列车客室噪声进行3000多次试验,为降低气动阻力比选40多种方案,复兴号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和2362项线路试验 [11] - 研发碳纤维地铁列车实现整车减重13%,每公里节省1.5千瓦时电;氢能源动力机车单台年均减碳量相当于种植6万棵树 [12]
中国高铁里的高质量发展辩证法(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故事)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中国高铁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高铁实现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领跑世界的跨越 [1][7] -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建设1.2万公里"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催生史无前例的巨大市场 [6] - 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时,中国仍在研发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比中国早44年 [4] 中国中车业绩与市场地位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48%,新签海外订单约309亿元 [3] - 公司保持全球规模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地位,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欧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3][8] - 2024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12] 高铁网络规模与运营数据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8万公里,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8] - 中国高铁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投用标准组动车组列车超4800列 [8][15] - "十四五"以来,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近4万亿元 [8] 技术创新与质量标准 - 复兴号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 [11] - 中国铁路已主持或参与制定超过300项国际标准,国际铁路联盟高铁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标准均由中国主持制定 [12] - 研发投入年均超百亿元,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仿真大模型将计算从"天级"提升至"秒级" [12] CR450动车组技术突破 - CR450动车组成功实现时速450公里达速测试 [1] - 列车采用智能监测系统,全列4000多个监测点实时收集数据,实现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 [15] - 采用新型材料减重约10%,运行阻力、能耗指标分别降低22%、20% [15] 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 研发碳纤维地铁列车整车减重13%,每跑一公里节省1.5千瓦时电 [12] - 氢能源动力机车用"排水"代替"排碳",每台机车年均减少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6万棵树 [12]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时速达150公里后实现悬浮运行,展出时速达600公里 [1] 海外项目拓展成果 -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满一年,上座率达99.6% [12] - 匈塞铁路首列动车组亮相,标志着中国高速动车组首次服务欧洲 [12] - 成功中标迪拜地铁蓝线项目 [12]
发送旅客超2800万人次 这条钢铁巨龙铺就百姓“幸福路”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13:35
核心观点 - 精伊霍铁路作为新疆首条电气化铁路,自2010年开通客运以来,已累计发送旅客超2800万人次,极大地便利了区域交通,并成为驱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 客运运力与效率提升 - 精伊霍铁路客运列车从每日1对增加至12对,覆盖范围扩大至疆内外各地 [1][4] - 乌鲁木齐至伊宁的通行时间从11小时30分缩短至5小时,实现快速直达 [1][4] - 通过动车组重联、“普速+动车”、每日早晚对开等运行模式优化运力供给 [4] - 年发送旅客量从开通初期的38万人次跃升至315万人次 [1][6] 客运服务品质升级 - 铁路部门打造“天山雪莲”服务品牌,在车站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配备重点旅客区、应急充电区等设施 [5] - 服务理念深化,主动帮助重点旅客、解决突发状况,伊宁站单日客发量在节假日最高突破1.85万人次 [5][6] - 列车服务注重细节,以解决旅客实际需求为目标,提升出行体验 [6] 对旅游及区域经济的带动 - 铁路激活了伊犁河谷的旅游与经济,伊犁州游客量较2010年增长超14倍 [8] - 持续打造“坐着火车游新疆”品牌,推出“新东方快车”、“天山号”、“环塔游”等系列旅游产品 [8] - 铁路带来的客流显著拉动旅游收入,霍尔果斯等地的商业因游客涌入而繁荣,商户规模显著扩大 [6][8] - 车站周边区域迅速发展,从土路变为酒店、物流中心鳞次栉比的繁荣地带 [8]
把高铁故事讲给世界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09 06:11
高铁客运主导地位 - 高铁承担了铁路约76%的旅客发送量和约69%的旅客周转量,是中长途旅客运输主力 [2] 外国博主体验与传播 - 多位外国网红博主通过乘坐体验,普遍认为中国高铁具有快速、舒适、便捷的特点 [3][4] - 博主们通过YouTube、抖音等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向世界展示中国高铁的先进技术和服务,引发大量网友浏览与点赞 [2][3] - 具体体验包括:列车准点率高、候车大厅明亮整洁、安检流程有序、通过掌上APP订票便捷,甚至在隧道中也有满格5G信号 [2][4] - 有博主分享亲身经历,在坐错车后得到列车工作人员高效、耐心的帮助,体现了卓越的旅客服务 [5] 国内铁路职工的内容创作 - 中国铁路职工如刘影(影老板)在抖音平台拥有超过670万粉丝,作品点赞量达9696万,通过东北方言和幽默方式科普乘车常识与服务信息 [7][8] - 创作内容聚焦旅客实际需求,涵盖乘车攻略、座位使用、物品携带规定等实用信息,被多家媒体转载 [6][7] - 另一名记者崔迪,以通俗易懂的视频风格解答乘客疑问,被称为“行走的铁路服务台”,并拍摄幕后铁路工作人员如地勤司机、线路工、上水工等,展现铁路系统的全面运营 [8][9] 高铁网络与发展成就 - 高铁网络从北国冰城到热带海岛,从西北大漠到江南水乡,串联起中国广大地域 [4] -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列车运行时速从200公里提升至350公里,体现了行业的技术发展 [8] - 高铁形成了如从哈尔滨到哈尔滨的环线网络,其开通为公众出行带来了显著变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