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搜索文档
A股市场|全面提振信心,拥抱核心资产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6 08:29
政策方向与市场信心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速目标5 0%左右 赤字率4% 特别国债规模接近2万亿 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超过4万亿 符合市场预期 [2] - 政策三大结构性亮点包括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重构 供给侧改革引导供需出清 制度优化释放消费潜能 市场信心将从科技领域扩散至经济领域 [1][2] 科技创新领域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支持大模型应用 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电脑 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 [3] - 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培育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未来产业 [3] - 推动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3] 供给侧改革措施 - 单位GDP能耗目标下降3% 通过双碳约束 采购提标 取消出口退税 鼓励并购重组四类政策手段整治"内卷式"竞争 [4] - 强化上游能耗约束限制产能 提高下游采购标准助力优胜劣汰 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倒逼落后产能出清 [4] - 重点关注铝 钢铁 面板行业产能优化 新能源领域产能调整举措落地进程 [7] 需求侧扩内需政策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设为2% 通过增收减负 消费支持 稳定股市楼市组合拳提振消费 [5][6] - 以旧换新获3000亿特别国债支持 关注服务消费财政支持可能性 [6] - 货币政策明确优化工具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重点城市房价及宽基指数有望企稳 [6] 新核心资产投资方向 - 科技领域聚焦国产算力 端侧AI 高能量密度能源载体 创新药四大方向 [7] - 消费板块关注消费互联网 乳制品 大众餐饮等防御性品种 择机配置餐饮供应链 酒店等顺周期行业 [7]
机构研究周报:科技行情仍有望延续,控风险是今年债市必修课
Wind万得· 2025-03-03 06:40
【 机构观点综评 】 华安基金预计,政策支持、经济复苏和估值优势,仍是科技板块长期发展的核心 支撑因素。 华泰证券指出,债市向下空间不足、波动增大,控风险是今年债市必修课。 一、权益市场 1. 兴证全球基金:美国很难在关税上与中国长期对抗 兴证全球基金董理指出,全球化竞争短期内确实带来挑战,但从长期来看,对中国是利好的。美国政府 很难在关税等问题上与中国长期对抗,因为他们需要中国来降低通胀压力。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优势让我 们占据了主动,短期虽有挑战,但长期来看,中国会赢。 2. 华安基金:科技股行情有望延续 华安基金预计,虽然近期科技板块可能会经历一定的波动,但政策支持、经济复苏和估值优势,仍是科 技板块长期发展的核心支撑因素。作为科技上涨的先锋,港股更受全球资本的青睐以及政策和市场情绪 的推动,且囊括"硬件-模型-应用"的AI全产业链,更受益于AI行情,成为科技投资高地。 3. 鹏华基金:AI应用奇点显现 鹏华基金杨飞称,人工智能自2023年起进入大产业周期,2023-2024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进入 应用陆续落地阶段,这是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宏观判断。产业周期来看,人工智能已从大规模算力投入阶 段进入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2月第4周周报:新能源汽车销量亮眼,组件价格上涨
中银证券· 2025-03-02 21: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光伏方面,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有望推动光伏抢装和需求增长,供给侧改革力度或加强,短期产业链可期涨价,重点关注2025年硅料、电池片、头部企业格局优化、盈利提升以及金属化新技术渗透率提升 [1] - 风电方面,国内海陆风招标及建设有望稳步推进,2025年需求向好或带动整机与零部件环节盈利修复,海外及出海需求亦相对旺盛,建议优先配置盈利有望改善的整机及锻铸件环节,受益于海风、出海逻辑的整机、桩基、海缆环节 [1] - 新能源车方面,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细则出台有望带动全年销量继续提升,产业链需求有望增长,近期部分材料环节涨价有望带动盈利回升,2025年或迎来量利齐升,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发酵,2027年或实现量产,建议优先布局格局较优的电芯环节,海外客户放量以及一体化布局较优的部分中游材料环节 [1] - 电力设备领域,国内持续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有望推动特高压及主网建设加快,带动相关电网设备需求维持高景气,海外电网改造需求旺盛,建议关注受益于特高压高景气的主网环节相关标的,以及具备出海逻辑的配网环节 [1] - 氢能方面,政策持续推动氢能产业化发展,绿氢与化工、醇、氨等环节应用有望打开,建议关注具备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的电解槽生产企业、受益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燃料电池、氢储运、加注装机企业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本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下跌0.83%,跌幅低于上证综指,光伏板块涨幅最大,工控自动化跌幅最大 [2][5][7] 国内锂电市场价格观察 - 部分锂电池材料价格有变动,如正极材料NCM523环比上涨3.43%,NCM811环比上涨0.70%,碳酸锂电池级环比下降0.92%,工业级环比下降0.35%,电解液磷酸铁锂环比下降1.71% [9] 国内光伏市场价格观察 - 硅料价格持稳,厂家发货节奏平稳,库存去化速度较缓慢,硅料产量维持平稳降负荷状态,采购量有缩减趋势 [11] - 硅片市场维持平静,P型硅片主要为海外订单驱动拉货,N型硅片部分规格价格预期有上调机会 [12] - 电池片价格方面,P型M10电池片均价持平,高价下降,N型电池片部分规格价格有上涨,三月份整体价格有望上调 [13] - 组件价格因分布式项目上调,国内订单量增加,现货价格上抬,海外价格暂时稳定,部分区域有涨价声量 [14] 行业动态 - 新能源车方面,2月部分车企销量同比大幅增长,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装车、2030年量产,八部门启动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同比增长24% [18] - 光伏风电方面,国家能源局印发意见,2025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3月组件端排产提升,国内光伏组件价格上涨,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同比增长0%-10%,六部委发布意见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18] - 氢能方面,欧盟委员会推出协议,将清洁氢能定位为“欧洲能源主权的支柱”,短期内筹集1000亿欧元资金进行工业脱碳 [18] 公司动态 - 多家公司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部分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有增减 [20] - 部分公司有股票回购、发行、债权转股权、激励计划等相关公告 [20]
对恒生科技指数的看法
雪球· 2025-03-02 12:08
行业周期与投资逻辑 - 上世纪90年代电视机普及阶段,四川长虹作为指标股在1996-1997年带动大盘上涨,被视为蓝筹股,但后续熊市中领跌并长期未创新高[2][3] - 2007年基建投资逻辑下,宝钢股份和冀东水泥被长期看好,但钢铁行业后期因产能过剩导致股价低迷,直至2016年供给侧改革[5][6] - 中国中车代表高铁产业链崛起,但转入熊市后长期低位震荡,未形成持续上涨趋势[8] 新能源与科技行业案例 - 新能源行业曾因化石能源短缺预期被长期看好,但隆基绿能等公司股价走势未达预期,行业后期出现产能过剩[9][10] - 恒生科技指数在牛市初期表现强劲,但后续呈现宽幅震荡,创历史新高概率较低[13][14] - 科创板因历史包袱较轻,相比恒生科技指数更具投资吸引力[15] 医药行业与老龄化趋势 - 老龄化趋势下医药行业被视为朝阳行业,但生物医药板块股价走势未完全反映这一预期,部分个股长期震荡[11][12] 市场行为模式总结 - 牛市热点板块通常经历暴涨后暴跌,若无时代红利支撑,后续多年以宽幅震荡为主,如中国中车的大A形震荡或隆基绿能的梯形震荡[10][13] - 部分公司通过业绩改善或技术红利突破历史新高,如东方财富在2015年暴跌后于下一波牛市创新高[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