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发展」白重恩:如何切实提升民营企业信心
搜狐财经· 2025-06-18 22:38
经济发展潜力 -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仍然非常大 尽管潜在增速不会像以前那样达到两位数 但即使5%或4%的增长也快于发达国家 有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 - 增长潜力来自中国人民的勤奋 创新精神和智慧 特别是在价值创造中起重要作用的群体 [3] - 大市场在数字智能时代带来显著优势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数字智能企业基本都来自大市场 [3] 重要发展方向 - 数字智能技术和消费互联网领域已有良好起步 创新活动活跃 未来有望继续保持 [4] - 新能源和汽车产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取得良好进展 有助于发挥全球比较优势 [4] - 制度优势需要进一步发挥 同时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释放增长潜力 [4] 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 没有民营经济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民营经济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5] - 党中央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及时对不当言论表达态度 以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 [5] - 民营企业家面临个体风险 规避风险是影响信心的关键因素 [5] 科学精神与全民素质 - 科学精神是抵御乌托邦诱惑的重要工具 当前全社会平均科学精神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6] - 科学精神有助于理解美好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避免不切实际的目标 [6] - 批判性思维是教育中的重要基础素质 当前全民素质中这一方面较为缺乏 [7] 数据与逻辑分析能力 - 以偏概全和缺乏数据分析能力是影响科学决策的主要问题 需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8] - 计量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强调区分相关性与因果关系 避免简单归因 [8] -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环境 增强民营企业家和全社会的信心 [8][9] 制度化与法制化 - 党中央强调将对民营经济的保护和鼓励制度化 法制化 确保不同类企业平等竞争 [10] - "特事特办"在过去发展阶段起到重要作用 但不可持续 需要让市场起更大作用 [10] - 制度化需要上升到较高层面 明确民营经济的长期重要性 以增强信心 [10] 决策机制与协调 - 国有企业决策机制清晰 但民营企业缺乏对应的发声机构 需要改善部门间协调 [10] - 经济中的"合成谬误"或"同频共振"问题可能导致大起大落 影响信心 [11] - 设立权威的协调领导小组可能有助于避免同频共振问题 增强信心 [11] 数字智能技术挑战 - 数字智能技术如chatGPT发展迅速 可能产生极大影响 但也带来监管和安全挑战 [12] - 数字技术边际成本为零 需要大规模才能高效率 但规模可能引发垄断和国家安全担忧 [12] - 需要理顺规模与发展 发展与安全 创新与监督之间的关系 以应对技术带来的挑战 [12]
关于下半年投资策略,券商这样研判
天天基金网· 2025-06-05 13:12
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项政策效果显著,提振市场投资者信心 [1][3] - 未来一年中国权益资产或迎来年度级别上涨行情,风格将从中小票题材轮动转向核心资产趋势性行情 [4] - 科技板块是机构关注重点之一,新消费领域也值得关注 [1][5] 经济基本面与政策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扎实,超大规模市场和全球最大最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是发展底气 [3] - 财政政策仍有充足空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障流动性充裕,"两重两新"等扩内需政策效果显著 [3] - 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改革和新技术新消费的商业机会涌现,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3] A股市场走势 - 当前A股处于第二阶段上涨行情中,未来应当聚焦基本面 [4] - 中国权益资产或迎来年度级别上涨行情,风格将发生2021年以来的重大切换 [4] 投资策略与行业配置 - 新兴科技板块是主线,周期金融板块是"黑马",推荐券商、银行、保险以及具备股息与垄断稳健优势的公司 [6] - 看好竞争格局改善、供需偏紧的周期品,以及新消费需求出现与品类创新 [6] - 商品消费领域建议关注经营稳健的食品饮料龙头、潮玩和美妆个护等 [6] - 服务业方向建议关注港股消费互联网、餐饮龙头,文旅产业链的酒店,以及医疗服务的眼科、齿科等 [6] - 市场确定性较高的方向包括内需为主的消费品种、科技和军工品种、对欧洲出口占比高的品种 [6] - 建议重点关注化债缓解下的消费、成本改善驱动、业绩超预期、高股息这四个基本面预期差方向 [6] - 配置方向看,红利板块为本,科技板块突围,红利板块可能贯穿下半年,科技板块在局部时间可能有较强超额收益 [6]
消费领域呈现出三条趋势主线;微盘风格可能呈现优势边际弱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09:11
消费领域趋势主线 - 当前消费领域呈现三条趋势主线:回归理性与品质升级并行、为精神满足感付费、技术进步催生的新消费方向 [1] - 建议配置策略:攻守兼备板块包括消费互联网、乳制品、大众餐饮等 弹性配置板块包括餐饮供应链、酒类、人力资源服务、酒店等 [1] - 内需政策预期增强 消费配置表现有望迎来高潮 [1] 电表行业分析 - 2024年电表招标需求预计维持在8939万台 替换周期高峰或延续至2026年 [2] - 电表价格呈现下滑趋势 整体环比降幅达9.6% 市场集中度保持稳定 [2] - 分布式"四可"要求将带动智能电表模块升级与物联表需求 相关设备投资有望增长 [2] - 电表企业股利支付情况良好 当前估值处于低位 [2] 微盘风格展望 - 微盘风格优势边际弱化 但仍存在结构性机会 [3] - 政策对科创小微企业支持托底流动性预期 但并购重组红利扩散效应可能减弱 [3] - 流动性宽松环境下资金或转向盈利分化 投资者将聚焦高成长性优质小微企业 [3] - 5月后行情强度大概率收敛 中报业绩验证压力下普涨行情难现 [3] - 建议关注专精特新等高确定性优质主线 [3]
中信证券消费2025年下半年策略:结构景气强化 仍待全面回暖
智通财经· 2025-05-30 08:47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中国政策端持续发力提振内需的大方向明确,消费在回调后呈现"低预期低估值"和"消费韧性特征下的企稳趋势",预计将提升资金配置偏好 [1] - 2025年上半年消费需求与价格压力趋缓,"质价比"消费升温,休闲娱乐需求旺盛,"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等耐用品消费回升 [2] - 2025年或成转折之年,在出口承压背景下,强化内循环、扩容内需消费市场成为必然选择,政策效果加持下商品消费持续修复,服务消费企稳 [4] 消费行业趋势 - 当前消费领域呈现三条趋势主线:回归理性与品质升级并行、为精神满足感和情绪价值付费、技术进步催生的消费新方向 [1] - 传统消费子行业尤其是必需品基本面积极回升,25Q2有望成为多数消费行业的压力见底窗口 [1] - 消费行业整体获资金青睐边际提升,但大部分子板块估值仍在合理水平 [2] 结构性新消费机会 - 宏观四大慢变量催生新消费: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生产资料转变、生产方式AI革命、外部环境复杂化 [3] - 新消费企业高成长性体现在:满足情绪/健康/质价比需求、AI与生物技术革新创造供给、折扣零售或低线消费"上浮"、品牌出海演进 [3] - 部分"新消费"公司因高成长性获市场青睐,提振板块估值 [4] 配置建议 - 攻守兼备配置:消费互联网、低估值高回报的乳制品、大众餐饮等 [1] - 弹性配置:餐饮供应链、酒类、人力资源服务、酒店等顺周期行业 [1]
港股消费ETF(159735)涨超1%,零跑汽车涨超4%,机构:消费互联网龙头有望显著受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0:08
港股消费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早盘上涨0.74% [1] - 港股消费ETF(159735)上涨1.1%且换手率达2.25% [1] - 零跑汽车涨幅超4% 小米集团-W涨超2% 理想汽车-W和泡泡玛特跟涨 [1] 消费零售数据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 同比增长5.1% [1] - 除汽车外消费品零售额33548亿元 增长5.6% [1] - 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45亿元 累计增长4.7% [1] - 除汽车外消费品零售额147005亿元 累计增长5.2% [1] 投资策略观点 - 招商证券建议关注质地好、业绩佳、回购高、估值低的消费互联网龙头公司 [1] - 开源证券提出四条投资主线:黄金珠宝品牌、线下零售企业、国货美妆品牌、医美产品厂商 [2] - 消费复苏背景下关注契合"情绪消费"主题且品牌势能提升的龙头企业 [2]
A股市场|全面提振信心,拥抱核心资产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6 08:29
政策方向与市场信心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速目标5 0%左右 赤字率4% 特别国债规模接近2万亿 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超过4万亿 符合市场预期 [2] - 政策三大结构性亮点包括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重构 供给侧改革引导供需出清 制度优化释放消费潜能 市场信心将从科技领域扩散至经济领域 [1][2] 科技创新领域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支持大模型应用 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电脑 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 [3] - 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培育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未来产业 [3] - 推动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3] 供给侧改革措施 - 单位GDP能耗目标下降3% 通过双碳约束 采购提标 取消出口退税 鼓励并购重组四类政策手段整治"内卷式"竞争 [4] - 强化上游能耗约束限制产能 提高下游采购标准助力优胜劣汰 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倒逼落后产能出清 [4] - 重点关注铝 钢铁 面板行业产能优化 新能源领域产能调整举措落地进程 [7] 需求侧扩内需政策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设为2% 通过增收减负 消费支持 稳定股市楼市组合拳提振消费 [5][6] - 以旧换新获3000亿特别国债支持 关注服务消费财政支持可能性 [6] - 货币政策明确优化工具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重点城市房价及宽基指数有望企稳 [6] 新核心资产投资方向 - 科技领域聚焦国产算力 端侧AI 高能量密度能源载体 创新药四大方向 [7] - 消费板块关注消费互联网 乳制品 大众餐饮等防御性品种 择机配置餐饮供应链 酒店等顺周期行业 [7]
消费|消费起势如何配?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1 08:55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板块近日反弹明显,2025年消费修复机会明确,当前建议从攻守兼备配置渐进至弹性配置 [1] 政策预期+数据企稳,消费反弹明显 - 2月27日中信A股一级行业指数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等分别上涨2.22%/1.15%/0.10%/1.30%/2.22%/2.22%,对应A股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0.23%/-0.26%/-0.52%;港股恒生必需性消费/非必需性消费分别上涨1.90%/0.10%,对应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涨跌幅则分别为-0.29%/-1.22% [2] 消费反弹原因 - 地产数据持续企稳,2025年前7周国内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总价较2024年同期增长55%,平均溢价为7.2%(2024年同期为2.5%),82城二手房交易量春节后持续走高,地产企稳对经济企稳修复信号意义大,消费预期跟随转好 [3] - 补贴政策预期有望扩展到服务消费领域,2月27日商务部新闻发布会表示将推动出台支持家政服务等政策,预计上海等地探索的服务消费券将更大规模推广,2024年9月以来上海(5亿)、杭州(4.3亿)、四川(4亿)等地用地方财政资金发放消费券补贴消费服务方向 [4] - 消费韧性显现发出企稳信号,消费在数年疲弱表现下供需格局调整优化,2025年偏必需品类需求有望走过低点企稳修复 [5] - 资金轮动下“高切低”,春节后科技行情火热,阶段性高位下有向消费等板块调整配置资金需求,下周两会窗口开启政策预期将成短期重要催化剂,多部门联合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5] 居民消费动能有所回暖,权重板块估值仍处低位 - 产业基本面端自2024年9月政策拐点后居民资产和收入信心改善,2025年1月居民收入预期指数为31.4%,较2024年9月上升4.3pcts,一线居民更乐观;高频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交通出行等表现亮眼,零售和餐饮较去年同期提升,物价端近月来持续改善,核心CPI连续4个月回升 [6] - 截至2月27日,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农林牧渔/轻工制造/商贸零售/纺织服装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1x / 31x / 19x / 21x / 22x / 20x,分别为2019年至今均值的60%/65%/63%/93%/125%/111%,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权重板块估值仍处低位 [6] 重申2025年消费配置观点 - 当前消费估值仍处于合理偏低水平,经营端即使不考虑政策潜在拉动,24Q4多数消费行业尤其是偏必需品行业基本面基本企稳,25Q2有望成为多数消费行业的压力见底窗口 [8] - 建议从攻守兼备配置渐进至弹性配置,攻守兼备包括消费互联网、低估值高回报且经营有望率先企稳的乳制品、大众餐饮等板块;弹性配置包括顺周期特征明显的餐饮供应链、酒类、人力资源服务、酒店等行业 [1][8] - 当前首选数据有望率先恢复的餐饮产业链相关公司以及政策潜在受益方向,如生育政策、消费券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