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视频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收评】三大股指大涨!恒科指涨逾5%,苹果概念股强劲
金融界· 2025-05-12 17:09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涨2 98% 国企指数涨3 01% 恒生科技指数大涨5 16% [1]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市场情绪显著改善 带动港股全线拉升 [1] 科技板块领涨个股 - 苹果概念股集体爆发:高伟电子涨18 45% 瑞声科技涨15 37% 舜宇光学涨14 83% 丘钛科技涨13 45% [1] - 苹果宣布iPhone16系列降价 最高降幅达176美元(约1445元人民币) 并计划2026年调整发布策略分上下半年推出不同机型 [1] - 科网股普涨:微盟集团涨7 74% 哔哩哔哩涨6 63% 京东集团涨6 39% 快手与阿里巴巴均涨6 15% 腾讯控股涨4 63% [2] 金融板块异动 - 中资券商股集体上涨:弘业期货涨14 44% 中金公司涨7 24% 中国银河涨6 73% 招商证券与中信证券分别涨6 63%和5 97% [2] - 降准降息政策提升市场流动性预期 利好券商经纪、投行及资管业务 [2] 其他强势板块 - 港口运输股活跃:中远海控涨8 52% 中远海发涨5 43% 东方海外国际涨4 78% [3] - 新能源汽车链表现突出:比亚迪电子涨13 79% 小鹏汽车涨10 64% 蔚来涨7 69% 理想汽车涨7 23% [3] - 家电板块走强:海信家电涨10 04% 海尔智家涨8 33% 美的集团涨4 07% [3] 逆势下跌板块 - 生物医药股承压:百济神州跌8 97% 再鼎医药跌5 51% 康方生物跌5 75% 受美国拟大幅降低药价政策影响 [4] - 黄金股集体下挫:灵宝黄金跌11 23% 赤峰黄金跌11 07% 招金矿业跌7 55% 现货黄金价格急跌超30美元 [4]
电影市场这样,电影人全责
虎嗅APP· 2025-05-11 11:03
以下文章来源于娱乐硬糖 ,作者魏妮卡 娱乐硬糖 . 有温度的泛娱乐产业自媒体。娱乐人物的商业解读,资本客厅的莎士比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娱乐硬糖 (ID:yuleyingtang) ,作者:魏妮卡,编辑:李春晖,题图来自:AI生 成 电影人没有自己真正想讲的故事、想说的话了吗?如果说此前对电影市场的惨淡还抱有理解之同情,那看 到五一档的内容呈现硬糖君只剩下怒其不争。 已故的传奇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在评价《艾德.伍德》 (一部关于电影人的传记电影) 时提到,"对于情感 奔放、有艺术家性格的人来说,拍电影就好比待在收容所,满足的只是他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显然, 近期新片的创作者都并非受这种"生理需求"驱动。因为作为观众看到的只有对爆款的拼贴复制、对 情绪的疲劳讨好、对话题的蹭都蹭不到点儿上。 这么一对比,就看出《哪吒之魔童闹海》确有出类拔萃之处。虽然硬糖君不欣赏其中的一些价值观和表达 方式,但谁都能看出这是导演真正想拍的东西,是他自己的不吐不快、不平则鸣。然后刚好对上了大众的 脉,而非他先假模假式地给大众把脉。 自己信了,别人才有可能信。 艺术不艺术,见仁见智。真诚不真诚,观众门儿清。 基于此,我们甚至 ...
一年入账106亿,安徽前首富带芜湖公司二次冲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5-11 08:11
营收连跌四年后,三只松鼠在2024年重回"百亿俱乐部"。 日前,三只松鼠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若顺利在港股上市,它将成为首家"A+H"股双重上市的中国零食公司。而年入超百亿的业绩,为这位零食大王冲击港 股IPO增添了底气。 据招股书,2022—2024年,三只松鼠实现收入分别约为72.93亿元、71.15亿元、106.22亿元;对应实现净利分别约为1.29亿元、2.2亿元、4.07亿元。 | | 2022年 | | 2023年 | | 2024年 | | | --- | --- | --- | --- | --- | --- | --- | | | 人民幣 | % | 人民幣 | % | 人民幣 | % | | | | | (人民幣千元,百分比除外) | | | | | 收益 ... | 7,293,158 | 100.0 % | 7,114,576 | 100.0 % | 10,622,053 | 100.0 % | | 销售成本 ···· | (5.379.964) | (73.8%) | (5.499.887) | | (77.3%) (8,096,410) | (76.2%) | | 毛利 · | 1, ...
电影市场这样,电影人全责
36氪· 2025-05-09 11:40
电影市场现状 - 五一档票房同比缩水五成 倒退至2017年水平 仅两部新片破亿 多部电影票房不及上映3个月的《哪吒之魔童闹海》[3][5] - 行业连续经历暑期档 中秋档 国庆档票房遇冷 今年除《哪吒2》外普遍表现不佳 反映内容质量问题是核心症结[5] - 香港导演作品集体过时 邱礼涛三部新片配备刘德华等顶级演员但最高票房仅1亿 徐克 林超贤作品春节档垫底[6] 内容创作问题 - 香港导演技法陈旧 《水饺皇后》将大女主创业故事拍成流水账式企业宣传片 未能挖掘人物勇气 决断等当代共鸣点[8][11] - 短视频题材处理轻浮 《人生开门红》拼凑喜剧 悬疑 社会现实元素 对直播乱象批判流于表面 未能触及网红真实困境[16][18] - 哭片类型失效 韩延豆瓣8分作品《我们一起摇太阳》仅收2亿 残障题材《不说话的爱》等新片市场哑火[19] 行业转型趋势 - 郑保瑞回归香港地域性题材后作品人文感提升 《九龙城寨之围城》内地票房近7亿 成近期最卖座港片[11][13] - 邱礼涛《拆弹专家2》因融入香港社会思考获口碑票房双收 证实商业片需结合创作者真实表达[13] - 动画领域《哪吒之魔童闹海》百亿票房带动备案激增 《奶龙》《喜羊羊》新作及马伯庸IP改编项目涌现[21] 未来项目储备 - 头部导演转向续集开发 韩寒备案《飞驰人生3》 宁浩筹备《疯狂的外星人2》 陈思诚回归悬疑赛道[21] - 暑期档较创新项目包括马伯庸IP《长安的荔枝》剧影联动 抗日题材《731》《东极岛》等非传统二战故事[23] - 行业预计经历两年阵痛期 市场将持续两极分化 少数口碑超预期影片占据大部分票房份额[23]
合肥多部门联合约谈房地产领域自媒体
证券时报· 2025-05-08 22:40
房地产自媒体整治行动 - 多地开展针对房地产自媒体账号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行动 [1] - 合肥市多部门联合约谈房地产领域部分自媒体账号运营主体 指出部分自媒体发布大量与事实不符信息 包括涉房政策虚假信息和博眼球标题的不实言论 [3] - 合肥市前期已分批约谈10余家房地产经纪机构 要求加强从业人员自媒体账号信息发布管理 健全违规发布信息快速处置机制 [3] 自媒体违规行为 - 部分自媒体账号网络言论行为以偏概全 脱离事实 危言耸听 存在恶意炒作 制造对立 挑起事端等突出问题 [3] - 长沙部分房地产类自媒体账号采用夸张 猎奇标题 违规发布不实信息 误导公众认知 扰乱市场秩序 [4] -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房产自媒体号虚假发布信息 吸引关注和咨询并最终促成成交 达到赚取佣金目的 干扰楼市良性发展及扰乱行业秩序 [5] 整治要求 - 约谈要求自媒体账号运营主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客观全面准确反映房地产发展现状 不得断章取义 歪曲炒作 不得以煽动性标题制造恐慌情绪 [4] - 约谈强调房地产自媒体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传播真实 客观 全面的市场信息 与城市建设发展同频共振 [4] - 中央网信办自4月15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 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突出问题 [5]
合肥多部门联合约谈房地产领域自媒体
证券时报· 2025-05-08 22:31
房地产自媒体监管 - 合肥市多部门联合约谈房地产领域部分自媒体账号运营主体 要求规范信息发布行为 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环境[1] - 约谈指出部分自媒体发布大量与事实不符信息 包括涉房政策虚假信息和博眼球标题的不实言论 存在恶意炒作等问题[1] -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前期已分批约谈10余家房地产经纪机构 要求加强从业人员自媒体账号管理 健全违规信息快速处置机制[1] 自媒体运营要求 - 约谈要求自媒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客观全面准确反映房地产发展现状 不得制造恐慌情绪或借机引流变现[2] - 强调房地产自媒体应履行社会责任 传播真实市场信息 做"稳预期"的守护者 不触碰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2] - 长沙市委网信办联合多部门对8家违规房地产类自媒体账号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 因其发布不实信息扰乱市场秩序[2] 行业乱象与整治 -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房产自媒体为吸粉博流量虚假发布信息 干扰楼市良性发展 加重购房者观望情绪[3] - 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行动 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 包括散布虚假信息等行为[3]
浙江新华的“年轻化转型”:鼓励全员直播荐书 背后有什么考量?
财富在线· 2025-05-08 16:33
75岁"老书店"搭建起直播间 过去两年多,这家拥有超过75年历史的书店品牌,全面拥抱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成为抖音电商平台 上"年轻的老书店"。 不仅是省店"触网",拥有800多个线下连锁网点的浙江新华,甚至启动了"千人主播"计划,鼓励所有县 市门店全员开展直播荐书。大刀阔斧的转型背后,有怎样的考量?我们采访到了作为店铺主播的李瀚涛 和金毅。 1949年,浙江省第一家新华书店诞生于杭州,至今,浙江新华已有超过75年的品牌历史。75年来,浙江 新华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书友成长,其自身也发展成为省内外连锁网点达800余个、卖场面积近50万平方 米的大型书店集团。 不过,随着线下门店客流量减少、图书零售向线上迁移,与所有传统书店一样,浙江新华也面临传统渠 道增长见顶的窘境。于是,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成为浙江新华转型的新方向。 《敖丙传》,最高单日销售7500册,累计直播销售近5万册,合计码洋280万元;《孩子开窍要趁早》, 3天销量超1万册,累计销量6.5万册,码洋389万元……这些是浙江新华在抖音进行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实 践中的出色案例。 "浙江新华转型做电商的时间不是特别久,2020年7月份才真正成立'电商事业部',发力线 ...
「月入10万」的摆摊主播,一半都凉了
36氪· 2025-05-07 08:08
直播摆摊行业现状 - 直播摆摊已成为结合短视频经济的新兴创业模式,摊主通过手机支架和打光灯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经营[4][5] - 行业呈现"强强联合"特征,投入少、门槛低、灵活度高的特点吸引大量创业者,社交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超40亿[7][12][13] - 典型成功案例包括大四女生15天赚1万、二胎宝妈日入1000元等,形成"月入XX+"的暴利叙事模板[20][29] 商业模式分析 - 采用"一号三吃"策略:线下销售+线上打赏+橱窗带货形成流量闭环,部分账号通过收徒模式发展加盟商收取学费[31][34] - 内容生产公式化,包括"大厂失业+名校毕业"等人设故事和"滋啦声ASMR"等沉浸式元素[27][28] - 大锅卤菜等热门品类单账号播放量达16亿,通过标注联系方式实现知识付费转化[13][41] 行业乱象与风险 - 存在MCN剧本刷单现象,部分直播间在线人数和成交额数据造假,线下排队顾客中演员占比可达90%[43][44][45] - 培训骗局频发,如6800元烤肠培训班仅提供2毛/根的货源信息,进阶课程包装成《温度场域赋能》等概念收割二次付费[52][53][60] - 维权困难,质疑声音会被刷屏清除,机构以"个人操作问题"为由拒绝退费[56][57][62] 用户行为特征 - 沉浸式摆摊视频具有解压特性,备料至售卖的全程记录能吸引特定受众,排队场景增强消费冲动[14][15][17] - 潜在创业者存在FOMO心理(错失恐惧症),容易被"日入5825"等标题冲击,忽视实际经营复杂度[29][38] - 失败案例显示部分从业者实际收入低于群演工资,最终自行消化滞销商品[45][68] 细分市场发展 - 餐饮类占比最高,延伸出算命摊、职业规划摊等非实物形态,塔罗牌占卜等抽象摊位实现零成本运营[76][77][79] - 内容同质化严重,"烤肠+直播"等组合缺乏创新,90%账号在运营3个月后仅剩亲友观众[80][81] - 成功案例多具备差异化定位,如胡师傅大锅卤菜单话题获得16亿播放,但复制难度极高[13][26]
抖音云控平台有哪些?短视频一键发布多个平台方法?
搜狐财经· 2025-05-02 12:16
矩阵运营需建立内容分级体系:将60%精力投入主平台爆款内容生产,40%用于多平台适配改造。实测数据显示,同一视频在抖音、快 手、视频号三大平台的黄金发布时间相差2-3小时,使用多账号管理系统可实现定时差异发布。 2025年短视频行业正在经历智能化转型,某头部MCN机构通过矩阵化运营,单月新增粉丝超500万。本文将揭秘抖音云控系统真相,并 分享实测有效的跨平台分发技巧。 一、云控平台核心功能解析 目前市面主流云控系统具备三大核心模块:账号管理中枢支持500+账号同步操作,数据监控面板实时抓取播放量、互动率等20+维度数 据,智能发布系统可设置差异化发布时间和评论区维护策略。某直播基地通过部署云控系统,单日完成2000条短视频分发,人工成本 降低80%。 需警惕打着"云控"旗号的群控设备,其通过伪造设备参数突破平台限制的操作模式,已被多家平台列入风控黑名单。合规运营建议选择 支持API直连的云端管理系统,这类工具通过官方接口实现功能,既保障账号安全又提升操作效率。 二、跨平台分发实操指南 某教育机构通过二次创作工具,将1条教学视频拆解为:横屏完整版(B站)、竖屏干货切片(抖音)、图文笔记(小红书)等6种形 态,单 ...
是励志网红,还是剑走偏锋
河南日报· 2025-05-01 16:11
行业监管动态 - 短视频平台近期开展整治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 明确禁止以违法犯罪经历作为流量噱头 [2] - 平台对违规账号采取封禁措施 具体案例包括封禁以"监狱服刑""最美酒托"为主题的直播内容 [1] 行业现象分析 - 部分刑满释放人员转型网络主播 通过贩卖犯罪经历细节或打造"浪子回头"人设吸引流量 [1][2] - 存在利用犯罪经历进行不当获利的商业模式 如付费进群听狱中故事、借人设推销商品等行为 [1][2] 用户行为观察 - 部分网友对违规主播表现出非理性支持 争议焦点涉及"颜值正义""给予改过机会"等观点 [1] - 平台用户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既有反对违法营销的群体 也有持续为违规内容付费的粉丝 [1][2] 行业影响评估 - 放任此类内容可能催生畸形商业模式 形成"违法-炒作-变现"的不良生态链 [1] - 行业监管趋严背景下 平台需平衡内容开放与合规管理 避免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变相获利渠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