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生开门红》
icon
搜索文档
电影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影院板块复苏受益政策推动(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5-30 09:12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16时,5月份电影总票房已经突破15亿元,票房排名前三的影片分别 为《水饺皇后》《猎金.游戏》《人生开门红》。 猫眼娱乐(01896)、阿里影业(01060)、中国儒意(00136)、IMAX中国(01970)、欢喜传媒(01003)、星空华 文(06698)等。 近日,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联合发布《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 业目录》和《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认定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404家企业为 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中国电视长城平台等121个项目为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 重点项目。 2025年电影端午档即将拉开帷幕,十余部类型多样的新片蓄势待映。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端午档 既有《碟中谍8:最终清算》《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等引进大片,也包含《时间之子》《星 际变种》等国产新作。端午档恰逢"六一"儿童节,多部合家欢动画电影也加入档期角逐。媒体梳理发 现,猫眼娱乐、中国电影等上市公司深度参与影片出品发行。业内人士表示,端午档待映影片涵盖动 作、悬疑、科幻等多类型,既 ...
5月份电影总票房突破15亿元 已有52部影片锁定暑期档
证券日报· 2025-05-30 00:07
5月电影市场表现 - 5月总票房达15.38亿元,同比下滑48%(去年同期29.49亿元)[1] - 票房前三影片为《水饺皇后》《猎金·游戏》《人生开门红》[1] - 五一档票房仅7.5亿元,同比减少51%(去年同期15.28亿元)[1] - 好莱坞引进片《美国队长4》《白雪公主》《雷霆特攻队》票房表现低迷,面临"1亿元保卫战"[1] - 迪士尼《星际宝贝史迪奇》中国票房未破1亿元,与北美市场反差显著[1] 端午档及《碟中谍8》前景 - 端午档新片预售票房达3543.7万元,《碟中谍8》以1865.5万元领跑[1] - 《碟中谍8》预售票房高于前作,IP粉丝基础庞大且系列终章效应或助推票房[2] - 灯塔预测《碟中谍8》中国票房或达5亿元[3] 暑期档竞争格局 - 52部影片定档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含10部动画电影[3] - 上市公司参与动画电影出品:万达电影、猫眼娱乐、中文在线联合出品《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中国儒意、阿里影业等参与《聊斋:兰若寺》,上海电影合作《浪浪山小妖怪》[3] - 皮克斯动画《地球特派员》为引进片重要竞争者[3] - 国产片《长安的荔枝》《731》社交媒体热度高,或成爆款[3] 行业观察与策略 - 专家指出进口片需创新及情感共鸣以吸引国内观众[1] - 暑期档需平衡学生群体多元需求,避免类型扎堆,加强IP挖掘与内容创新[3]
电影要走出“像”的困扰(锐见)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为了批评电影创作的跟风和流俗,法国批评家特吕弗曾提出"作者电影"的主张,后来人们以此表扬那些 充分张扬导演个性的电影。不过,创作的跟风也随之而来:许多瞄准国际化艺术范儿电影节的个人创 作,虽然看起来和类型片确乎不像,但在"我一定不像"这事上,它们又很像,以至于有时候,"不 像"和"不像"撞车。比如,每出一位新的"作者",必定马上会有人将其与影史大家比附,"此时或某地的 某某尼或某某斯基",类似修辞看得多了,时常感叹褒贬莫辨。 不可否认,从电影史、艺术史维度看,相像是一种常态,并且构成了传承。成龙动作片对巴斯特·基顿 默片场景的重现充满敬意也充满新意,姜文在《一步之遥》开头一边复刻《教父》名场面,一边一本正 经地留下自己的光影笔迹,邵艺辉的作品被认为延续了上世纪上海文华公司的风格。这样的像,谁曰不 宜?谁又会忽视创作者本人的存在?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像,而在于只有像、没有不像。当不像的 部分鲜明起来,就意味着真正强大的创作主体出现了。 北影节结束,"五一档"接续。几部影片的主创都在求新、求变,但这些实验,恐怕还不能说是完全成功 了。 "像"已然成为困扰电影业的负资产,成因复杂,表现不一。归根到底,创作的原动力 ...
电影市场这样,电影人全责
虎嗅APP· 2025-05-11 11:03
以下文章来源于娱乐硬糖 ,作者魏妮卡 娱乐硬糖 . 有温度的泛娱乐产业自媒体。娱乐人物的商业解读,资本客厅的莎士比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娱乐硬糖 (ID:yuleyingtang) ,作者:魏妮卡,编辑:李春晖,题图来自:AI生 成 电影人没有自己真正想讲的故事、想说的话了吗?如果说此前对电影市场的惨淡还抱有理解之同情,那看 到五一档的内容呈现硬糖君只剩下怒其不争。 已故的传奇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在评价《艾德.伍德》 (一部关于电影人的传记电影) 时提到,"对于情感 奔放、有艺术家性格的人来说,拍电影就好比待在收容所,满足的只是他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显然, 近期新片的创作者都并非受这种"生理需求"驱动。因为作为观众看到的只有对爆款的拼贴复制、对 情绪的疲劳讨好、对话题的蹭都蹭不到点儿上。 这么一对比,就看出《哪吒之魔童闹海》确有出类拔萃之处。虽然硬糖君不欣赏其中的一些价值观和表达 方式,但谁都能看出这是导演真正想拍的东西,是他自己的不吐不快、不平则鸣。然后刚好对上了大众的 脉,而非他先假模假式地给大众把脉。 自己信了,别人才有可能信。 艺术不艺术,见仁见智。真诚不真诚,观众门儿清。 基于此,我们甚至 ...
万达电影控制权更迭一周年:阿里减仓,游戏和赛事直播登场 新东家如何改写这家老牌上市影企命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0 23:40
阿里巴巴投资万达电影 - 2018年阿里巴巴关联公司杭州臻希以51.96元/股价格投资46.76亿元入股万达电影,持股比例7.66%(后稀释至6.3927%)[1] - 2025年杭州臻希计划减持不超过2941万股(占总股本1.3927%),持股比例降至5%[1] - 当前万达电影股价10.66元/股,较入股价格下跌79.5%,市值225.12亿元[1][5] 万达电影业绩与转型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9.4亿元,同比大幅转亏[3] - 2025年Q1营收47.09亿元(同比+23.23%),净利润8.3亿元(同比+154.72%),受益于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及《唐探1900》36亿元票房[5] - 2024年游戏发行收入5.83亿元(同比+54.71%),计划与中国儒意合作开发互动影游《千万别打开那扇门》[13] - 尝试影院直播体育赛事(如西班牙国家德比),覆盖18城21家影城以提振收入[8][9] 控制权变更与战略调整 - 2024年王健林将控制权转让给柯利明,中国儒意以21.55亿元收购万达投资51%股权(自有资金8.62亿元+贷款12.93亿元)[10] - 柯利明旗下中国儒意游戏业务2024年收入19.92亿元(同比+346.6%),收购《QQ炫舞》开发商永航科技30%股权[12] - 万达电影新任董事长陈曦2024年薪酬1017万元,曾操盘《泰囧》《唐探》等爆款[11] 行业与市场动态 - 2025年五一档电影市场票房7.48亿元(同比-51.1%),观影人次1890万[8] - 腾讯通过Water Investment持有中国儒意20.36%股份,为第二大股东[11] - 光线传媒市值545.94亿元,为万达电影市值的2.4倍[8]
先丢“清明”再失“五一”,留给中国电影的档期不多了
36氪· 2025-05-10 09:20
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五一档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7.47亿元,日均1.49亿元,同比下滑51.1% [2] - 观影人次从2024年同期的3781万降至1890万,单场上座率从12.6%降至6.6% [4] - 票房前5名影片仅占总票房70%,为过去十年最分散格局 [36][39] 影片供给分析 - 五一档新片数量达13部,涵盖剧情、喜剧、犯罪等多类型,但缺乏头部爆款 [5][27] - 传记片《水饺皇后》因类型商业性弱及选角错位未能带动大盘 [27] - 犯罪片《猎金游戏》票房1.35亿元,较同类前作《九龙城寨之围城》少1.2亿元 [30] - 喜剧片《人生开门红》票房仅为前作《人生路不熟》十分之一 [32] - 进口片《雷霆特攻队*》票房6483万元,远低于2019年《复仇者联盟4》的12亿元 [33] 档期依赖与供需失衡 - 2024年7大节庆档期票房占全年35%,春节档单档贡献18.9% [42] - 非节假日票房持续萎缩,2024年单日票房低于3000万的天数达58天 [42] - 重点项目集中锁定国庆/春节档,导致清明/五一档缺乏本土大片 [44] - 2024年清明至国庆档期间出现73天无国产新片破亿的空窗期 [44] 观众行为变化 - 人均观影频次从2019年3.4次降至2024年2.3次,观众基数从5.3亿缩至4.3亿 [53] - 预售票房占比降至20%,53%首日预售产生于映前2天内,显示决策更谨慎 [53] - 豆瓣评分6.6的《人生开门红》票房低于前作(5.8分),反映口碑与票房脱钩 [47][50] 行业结构性挑战 - 电影与演出市场分化:五一档演出票房同比涨50.76%,电影票房腰斩 [54] - 供给失衡形成恶性循环:非档期缺乏优质内容进一步削弱观影习惯 [53] - 需通过降本增效、内容创新重建用户信任,避免持续依赖头部档期 [59]
电影市场这样,电影人全责
36氪· 2025-05-09 11:40
电影市场现状 - 五一档票房同比缩水五成 倒退至2017年水平 仅两部新片破亿 多部电影票房不及上映3个月的《哪吒之魔童闹海》[3][5] - 行业连续经历暑期档 中秋档 国庆档票房遇冷 今年除《哪吒2》外普遍表现不佳 反映内容质量问题是核心症结[5] - 香港导演作品集体过时 邱礼涛三部新片配备刘德华等顶级演员但最高票房仅1亿 徐克 林超贤作品春节档垫底[6] 内容创作问题 - 香港导演技法陈旧 《水饺皇后》将大女主创业故事拍成流水账式企业宣传片 未能挖掘人物勇气 决断等当代共鸣点[8][11] - 短视频题材处理轻浮 《人生开门红》拼凑喜剧 悬疑 社会现实元素 对直播乱象批判流于表面 未能触及网红真实困境[16][18] - 哭片类型失效 韩延豆瓣8分作品《我们一起摇太阳》仅收2亿 残障题材《不说话的爱》等新片市场哑火[19] 行业转型趋势 - 郑保瑞回归香港地域性题材后作品人文感提升 《九龙城寨之围城》内地票房近7亿 成近期最卖座港片[11][13] - 邱礼涛《拆弹专家2》因融入香港社会思考获口碑票房双收 证实商业片需结合创作者真实表达[13] - 动画领域《哪吒之魔童闹海》百亿票房带动备案激增 《奶龙》《喜羊羊》新作及马伯庸IP改编项目涌现[21] 未来项目储备 - 头部导演转向续集开发 韩寒备案《飞驰人生3》 宁浩筹备《疯狂的外星人2》 陈思诚回归悬疑赛道[21] - 暑期档较创新项目包括马伯庸IP《长安的荔枝》剧影联动 抗日题材《731》《东极岛》等非传统二战故事[23] - 行业预计经历两年阵痛期 市场将持续两极分化 少数口碑超预期影片占据大部分票房份额[23]
比五一档“倒退十年”更可怕的,是年轻人正在抛弃电影?
36氪· 2025-05-07 20:29
票房表现 - 2025年五一档总票房7.47亿,仅为2024年15.28亿的48%,创8年新低 [1][2] - 日均票房1.49亿,低于2015年水平,银幕数从2015年3.4万增至2025年7.9万背景下更显颓势 [3] - 横向对比:2021年16.73亿为近年峰值,2022年因特殊原因仅2.97亿 [3] 观众结构变化 - 24岁以下观众占比从2021年38.4%骤降至2025年17%,20岁以下观众下滑42%至2.9% [5] - 30岁以上观众占比持续提升,40岁+群体增长显著 [7] - 单人观影比例从2021年25%升至2025年34%,单均购票张数从1.93降至1.82 [7] 影片质量与市场反馈 - 档期头部影片《雷霆特攻队》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74.7%,男性观众偏好明显,单人观影率达49% [9] - 《水饺皇后》《大风杀》等豆瓣评分超7分但票房不佳,《大风杀》预计总票房不足6000万 [10][12][18] - 宫崎骏老片《幽灵公主》引进成本低且利润稳定,豆瓣8.5+评分为票房保障 [20][21] 行业创作趋势 - 成功影片需叠加强情绪/强类型/强阵容等要素,如《误杀》《流浪地球》系列 [12] - 港片导演邱礼涛、刘伟强因稳定产出6分+类型片受市场青睐 [23] - 女性题材电影如《热辣滚烫》展现商业潜力,倪妮等女演员未被充分开发 [24] - 中小成本影片(2000-6000万制作)在1-2亿票房区间具备可行性 [25] 市场展望 - 暑期档成为行业复苏关键窗口,需通过差异化定档与宣发策略刺激需求 [26] - 电影同质化严重导致观众试错成本高,需缩短制作周期捕捉社会热点 [22]
降低成本是中国电影唯一的救命稻草
36氪· 2025-05-07 09:38
五一档票房表现 - 五一档票房同比腰斩 连刚需喜剧电影也卖不动 [1] - 《水饺皇后》超出预期 从预期2-2.8亿提升至有望冲击4亿 成为档期内唯一超预期影片 [1] - 《猎金游戏》符合2亿预期 猫眼宣发包揽档期冠亚军 [5] - 《幽灵公主》空降成为档期第三名 票房大概率破亿 [5] - 《雷霆特攻队》因缺少大决战戏份 内地口碑不佳 预计票房仅1亿出头 [5] - 《人生开门红》口碑超越前作但票房远低预期 犯罪片《大风杀》和动画《海底小纵队》同样表现不佳 [7] 电影市场趋势 - 五一档后单日大盘恐跌破3000万 端午档和6月市场预期悲观 [7] - 暑期档缺乏20亿量级种子选手 全年100亿票房目标承压 对比去年《抓娃娃》带动的暑期档竞争力不足 [7] - 全年票房预期从年初550-600亿下调至500亿 五一档后可能进一步降至450亿 [7] - 行业反思集中在三方面:短视频等娱乐形式分流观众 电影质量停滞 档期冷热不均 [7] 电影成本问题 - 行业核心问题在于成本透明度缺失 存在多层级溢价 一部电影可能衍生出3-15个不同版本的成本 [8][9] - 典型溢价链条:导演实际花费5000万→主控方报1亿→其他出品方1.3亿→粗剪阶段1.6亿→联合出品方2-3亿 [9] - 导致回本线混乱:主控方2亿可回本 而二级市场投资者需7-8亿票房才能回本 [9] - 暑期档部分影片对外报价已达3亿+成本 需10亿+票房回本 2026春节档项目甚至喊价6亿+ [10] 行业运作模式弊端 - 溢价交易导致真实制作成本被掩盖 市场缺乏公开成本机制 [9] - 票房失利后的"卖惨"实为向溢价跟投方交代 维持后续合作机会 [11] - 联合出品公司名单膨胀但无实质作用 资本因持续失望导致新片开机量骤降 [11] - 2026春节档后可能出现片荒 当前年产量远未达健康市场需要的5部20亿+、25部5亿+、50部1亿+影片规模 [11] 改革建议 - 需建立好莱坞式(半)公开成本制度 按类型控制成本: - 青春/悬疑/喜剧类应控制在3000-5000万(扣除演员片酬) - 古装/警匪类控制在2亿内 - 春节档S级项目允许3-5亿实花成本 [12] - 核心目标是让投资盈利链条正常运转 而非通过溢价套利 [12]
万达电影(002739):储备影片望陆续上映 全年或受票房大盘影响
新浪财经· 2025-05-06 12:4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7 09亿元 同比增长23 23% 归母净利润8 30亿元 同比增长154 72% [2] - 2024年营业收入123 62亿元 同比下降15 44% 归母净利润-9 40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 计提减值准备7 95亿元 [2] - 2024年国内直营影院票房64 7亿元 同比下降25 1% 观影人次1 4亿人次 同比下降23 7% [3] 行业票房数据 - 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25亿元 同比下降22 6% 有8个月单月票房低于30亿元 58天单日票房低于3 000万元 [3] - 2025年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244亿元 同比增长49% 观影人次5 2亿人次 同比增长43% [3] - 2025年3月和4月票房均未超过20亿元 春节档后大盘表现不佳 [2] 影片储备与IP表现 - "唐探"系列累计票房突破123亿元 IP影响力持续扩大 [3] - 2025年五一档已上映《人生开门红》 储备影片包括《有多云像你》《蛮荒禁地》《聊斋:兰若寺》等 [3] - 2024至2025年出品发行《抓娃娃》《误杀3》《唐探1900》等高票房影片 [3] 财务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6年EPS预测至0 61/0 70元 原值为0 71/0 87元 新增2027年EPS预测0 79元 [2] - 目标价下调至13 42元 原预测为13 80元 维持"增持"评级 [2] 影院规模 - 截至2024年底国内已开业影院892家 银幕7 435块 其中直营影院706家 银幕6 140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