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生开门红》
icon
搜索文档
电影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影院板块复苏受益政策推动(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5-30 09:12
5月电影市场表现 - 5月电影总票房达15.38亿元 同比减少48% 去年同期为29.49亿元 [1] - 票房前三影片为《水饺皇后》《猎金·游戏》《人生开门红》 [1] - 五一档票房仅7.5亿元 同比下滑51% 去年同期为15.28亿元 [1] 暑期档及动画电影布局 - 52部影片定档暑期档 其中动画电影10部 [1] - 万达电影参与出品《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和《聊斋:兰若寺》 [1] - 中国电影参与出品《聊斋:兰若寺》 [1] - 上海电影参与出品《浪浪山小妖怪》 [1] - 猫眼娱乐参与出品《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和《浪浪山小妖怪》 [1] 政策动态 - 国家电影局鼓励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电影制作公司 [2] - 404家企业被认定为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包括咪咕文化 [2] - 121个项目被认定为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包括中国电视长城平台 [2] 端午档影片及行业展望 - 端午档影片包括《碟中谍8》《哆啦A梦》《时间之子》《星际变种》等 [3] - 猫眼娱乐 中国电影等上市公司参与端午档影片出品发行 [3] - 国信证券认为短期内容供给恢复将促进电影市场成长 中长期AI技术与IP潮玩结合将推动行业繁荣 [3] 港股影院相关公司 - 猫眼娱乐(01896) 阿里影业(01060) 中国儒意(00136) IMAX中国(01970) 欢喜传媒(01003) 星空华文(06698) [4]
5月份电影总票房突破15亿元 已有52部影片锁定暑期档
证券日报· 2025-05-30 00:07
5月电影市场表现 - 5月总票房达15.38亿元,同比下滑48%(去年同期29.49亿元)[1] - 票房前三影片为《水饺皇后》《猎金·游戏》《人生开门红》[1] - 五一档票房仅7.5亿元,同比减少51%(去年同期15.28亿元)[1] - 好莱坞引进片《美国队长4》《白雪公主》《雷霆特攻队》票房表现低迷,面临"1亿元保卫战"[1] - 迪士尼《星际宝贝史迪奇》中国票房未破1亿元,与北美市场反差显著[1] 端午档及《碟中谍8》前景 - 端午档新片预售票房达3543.7万元,《碟中谍8》以1865.5万元领跑[1] - 《碟中谍8》预售票房高于前作,IP粉丝基础庞大且系列终章效应或助推票房[2] - 灯塔预测《碟中谍8》中国票房或达5亿元[3] 暑期档竞争格局 - 52部影片定档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含10部动画电影[3] - 上市公司参与动画电影出品:万达电影、猫眼娱乐、中文在线联合出品《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中国儒意、阿里影业等参与《聊斋:兰若寺》,上海电影合作《浪浪山小妖怪》[3] - 皮克斯动画《地球特派员》为引进片重要竞争者[3] - 国产片《长安的荔枝》《731》社交媒体热度高,或成爆款[3] 行业观察与策略 - 专家指出进口片需创新及情感共鸣以吸引国内观众[1] - 暑期档需平衡学生群体多元需求,避免类型扎堆,加强IP挖掘与内容创新[3]
电影要走出“像”的困扰(锐见)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电影行业创作同质化问题 - 电影行业面临创作同质化困境,表现为影片之间高度相似,导致观众难以区分和记忆[1] - 类型片存在固有相似性,但优秀作品需在相似框架中融入30%-40%创新元素以脱颖而出[1] - 漫威超级英雄系列近年市场表现下滑,主因是过度依赖固定配方导致观众审美疲劳[1] 艺术电影创作困境 - "作者电影"概念被滥用,部分艺术电影为追求差异化反而形成新的同质化模式[2] - 创作者常被与影史大师类比,导致个性化表达被标签化消解[2] - 行业存在"为不像而不像"的极端倾向,反而限制真正创新[2] 经典传承与创新平衡 - 成龙动作片对巴斯特·基顿默片的致敬展现传承中创新的可能性[2] - 姜文《一步之遥》开篇既复刻《教父》经典场景又注入个人风格[2] - 邵艺辉作品延续上世纪上海文华公司风格但保持当代性[2] 近期电影创新实践 - 《大风杀》融合刑侦与西部类型,角色塑造借鉴诺兰《黑暗骑士》但保留导演个人风格[3] - 《猎金·游戏》创新尝试导致剧情碎片化,人物关系缺乏交织[3] - 《人生开门红》突破常规喜剧模式但现实与幻想元素割裂[3] 创作本质回归 - 电影创作源头应来自现实生活而非其他作品,需反映时代社会本质[4] - 创作者需培养全方位能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实现艺术个性表达[4] - 观众真正需求是通过电影感受理想化美感,兼具熟悉感与惊喜感[4]
电影市场这样,电影人全责
虎嗅APP· 2025-05-11 11:03
电影市场现状 - 五一档票房同比缩水五成 倒退回2017年水平 仅有两部新片破亿 多部电影卖不过上映3个月的《哪吒之魔童闹海》[2] - 中国观众为电影买单的标准提高 《哪吒之魔童闹海》卖百亿破纪录 其他电影连零头都卖不到[11] - 市场缺片与两极分化持续 口碑超预期的极少数电影吃撑 大部分电影连汤都喝不上[13] 内容创作问题 - 近期新片缺乏原创性 只有对爆款的拼贴复制 对情绪的疲劳讨好 对话题的蹭都蹭不到点儿上[1] -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在于导演真正想拍 是不吐不快 不平则鸣 而非假模假式给大众把脉[1] - 香港导演作品过时成为行业共识 邱礼涛近期3部配备香港顶级演员的电影最多只能卖1亿[4] - 刘伟强《水饺皇后》制作资金紧张 香港电影人共同托举仍摆脱不了过时问题[4][5] 港片困境与出路 - 香港导演最擅长的技法已成观众最厌倦的套路[4] - 郑保瑞回香港拍小成本电影《智齿》《命案》后找回作品人文感 《九龙城寨之围城》卖近7亿[6] - 英皇小成本电影《破·地狱》内地卖2亿多 比豪掷千金的《海关战线》票房高[6] - 邱礼涛《拆弹专家2》因融入对香港社会思考而票房口碑双收[6] 短视频对电影的影响 - 电影圈出现短视频焦虑 导演开始加快镜头速度 韩延《我们一起摇太阳》比早年作品"快"很多[8] - 涉及短视频 网红 MCN机构故事的电影增多 如《爆款好人》《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人生开门红》[8] - 电影人对短视频行业认知不够深刻 相关电影常虎头蛇尾 如《人生开门红》东拼西凑 风格割裂[9] - 网红经济被简单批判 电影未能深入探讨网红真正的痛苦与困境[10] 类型片与市场趋势 - 哭片从2021年火爆到2024年哑火 韩延豆瓣8分《我们一起摇太阳》仅收2亿多[12] - 备案开机项目新意不多 动画片因《哪吒》带动备案增加 如《奶龙·异次元危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破晓》[12] - 大导转向续集项目 如韩寒《飞驰人生3》 宁浩《疯狂的外星人2》 成龙《熊猫计划2》[12] - 暑期档较有新意的有马伯庸IP《长安的荔枝》 抗日题材电影较多如《得闲谨制》《731》《东极岛》[13]
万达电影控制权更迭一周年:阿里减仓,游戏和赛事直播登场 新东家如何改写这家老牌上市影企命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0 23:40
阿里巴巴投资万达电影 - 2018年阿里巴巴关联公司杭州臻希以51.96元/股价格投资46.76亿元入股万达电影,持股比例7.66%(后稀释至6.3927%)[1] - 2025年杭州臻希计划减持不超过2941万股(占总股本1.3927%),持股比例降至5%[1] - 当前万达电影股价10.66元/股,较入股价格下跌79.5%,市值225.12亿元[1][5] 万达电影业绩与转型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9.4亿元,同比大幅转亏[3] - 2025年Q1营收47.09亿元(同比+23.23%),净利润8.3亿元(同比+154.72%),受益于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及《唐探1900》36亿元票房[5] - 2024年游戏发行收入5.83亿元(同比+54.71%),计划与中国儒意合作开发互动影游《千万别打开那扇门》[13] - 尝试影院直播体育赛事(如西班牙国家德比),覆盖18城21家影城以提振收入[8][9] 控制权变更与战略调整 - 2024年王健林将控制权转让给柯利明,中国儒意以21.55亿元收购万达投资51%股权(自有资金8.62亿元+贷款12.93亿元)[10] - 柯利明旗下中国儒意游戏业务2024年收入19.92亿元(同比+346.6%),收购《QQ炫舞》开发商永航科技30%股权[12] - 万达电影新任董事长陈曦2024年薪酬1017万元,曾操盘《泰囧》《唐探》等爆款[11] 行业与市场动态 - 2025年五一档电影市场票房7.48亿元(同比-51.1%),观影人次1890万[8] - 腾讯通过Water Investment持有中国儒意20.36%股份,为第二大股东[11] - 光线传媒市值545.94亿元,为万达电影市值的2.4倍[8]
先丢“清明”再失“五一”,留给中国电影的档期不多了
36氪· 2025-05-10 09:20
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五一档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7.47亿元,日均1.49亿元,同比下滑51.1% [2] - 观影人次从2024年同期的3781万降至1890万,单场上座率从12.6%降至6.6% [4] - 票房前5名影片仅占总票房70%,为过去十年最分散格局 [36][39] 影片供给分析 - 五一档新片数量达13部,涵盖剧情、喜剧、犯罪等多类型,但缺乏头部爆款 [5][27] - 传记片《水饺皇后》因类型商业性弱及选角错位未能带动大盘 [27] - 犯罪片《猎金游戏》票房1.35亿元,较同类前作《九龙城寨之围城》少1.2亿元 [30] - 喜剧片《人生开门红》票房仅为前作《人生路不熟》十分之一 [32] - 进口片《雷霆特攻队*》票房6483万元,远低于2019年《复仇者联盟4》的12亿元 [33] 档期依赖与供需失衡 - 2024年7大节庆档期票房占全年35%,春节档单档贡献18.9% [42] - 非节假日票房持续萎缩,2024年单日票房低于3000万的天数达58天 [42] - 重点项目集中锁定国庆/春节档,导致清明/五一档缺乏本土大片 [44] - 2024年清明至国庆档期间出现73天无国产新片破亿的空窗期 [44] 观众行为变化 - 人均观影频次从2019年3.4次降至2024年2.3次,观众基数从5.3亿缩至4.3亿 [53] - 预售票房占比降至20%,53%首日预售产生于映前2天内,显示决策更谨慎 [53] - 豆瓣评分6.6的《人生开门红》票房低于前作(5.8分),反映口碑与票房脱钩 [47][50] 行业结构性挑战 - 电影与演出市场分化:五一档演出票房同比涨50.76%,电影票房腰斩 [54] - 供给失衡形成恶性循环:非档期缺乏优质内容进一步削弱观影习惯 [53] - 需通过降本增效、内容创新重建用户信任,避免持续依赖头部档期 [59]
电影市场这样,电影人全责
36氪· 2025-05-09 11:40
电影市场现状 - 五一档票房同比缩水五成 倒退至2017年水平 仅两部新片破亿 多部电影票房不及上映3个月的《哪吒之魔童闹海》[3][5] - 行业连续经历暑期档 中秋档 国庆档票房遇冷 今年除《哪吒2》外普遍表现不佳 反映内容质量问题是核心症结[5] - 香港导演作品集体过时 邱礼涛三部新片配备刘德华等顶级演员但最高票房仅1亿 徐克 林超贤作品春节档垫底[6] 内容创作问题 - 香港导演技法陈旧 《水饺皇后》将大女主创业故事拍成流水账式企业宣传片 未能挖掘人物勇气 决断等当代共鸣点[8][11] - 短视频题材处理轻浮 《人生开门红》拼凑喜剧 悬疑 社会现实元素 对直播乱象批判流于表面 未能触及网红真实困境[16][18] - 哭片类型失效 韩延豆瓣8分作品《我们一起摇太阳》仅收2亿 残障题材《不说话的爱》等新片市场哑火[19] 行业转型趋势 - 郑保瑞回归香港地域性题材后作品人文感提升 《九龙城寨之围城》内地票房近7亿 成近期最卖座港片[11][13] - 邱礼涛《拆弹专家2》因融入香港社会思考获口碑票房双收 证实商业片需结合创作者真实表达[13] - 动画领域《哪吒之魔童闹海》百亿票房带动备案激增 《奶龙》《喜羊羊》新作及马伯庸IP改编项目涌现[21] 未来项目储备 - 头部导演转向续集开发 韩寒备案《飞驰人生3》 宁浩筹备《疯狂的外星人2》 陈思诚回归悬疑赛道[21] - 暑期档较创新项目包括马伯庸IP《长安的荔枝》剧影联动 抗日题材《731》《东极岛》等非传统二战故事[23] - 行业预计经历两年阵痛期 市场将持续两极分化 少数口碑超预期影片占据大部分票房份额[23]
比五一档“倒退十年”更可怕的,是年轻人正在抛弃电影?
36氪· 2025-05-07 20:29
票房表现 - 2025年五一档总票房7.47亿,仅为2024年15.28亿的48%,创8年新低 [1][2] - 日均票房1.49亿,低于2015年水平,银幕数从2015年3.4万增至2025年7.9万背景下更显颓势 [3] - 横向对比:2021年16.73亿为近年峰值,2022年因特殊原因仅2.97亿 [3] 观众结构变化 - 24岁以下观众占比从2021年38.4%骤降至2025年17%,20岁以下观众下滑42%至2.9% [5] - 30岁以上观众占比持续提升,40岁+群体增长显著 [7] - 单人观影比例从2021年25%升至2025年34%,单均购票张数从1.93降至1.82 [7] 影片质量与市场反馈 - 档期头部影片《雷霆特攻队》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74.7%,男性观众偏好明显,单人观影率达49% [9] - 《水饺皇后》《大风杀》等豆瓣评分超7分但票房不佳,《大风杀》预计总票房不足6000万 [10][12][18] - 宫崎骏老片《幽灵公主》引进成本低且利润稳定,豆瓣8.5+评分为票房保障 [20][21] 行业创作趋势 - 成功影片需叠加强情绪/强类型/强阵容等要素,如《误杀》《流浪地球》系列 [12] - 港片导演邱礼涛、刘伟强因稳定产出6分+类型片受市场青睐 [23] - 女性题材电影如《热辣滚烫》展现商业潜力,倪妮等女演员未被充分开发 [24] - 中小成本影片(2000-6000万制作)在1-2亿票房区间具备可行性 [25] 市场展望 - 暑期档成为行业复苏关键窗口,需通过差异化定档与宣发策略刺激需求 [26] - 电影同质化严重导致观众试错成本高,需缩短制作周期捕捉社会热点 [22]
降低成本是中国电影唯一的救命稻草
36氪· 2025-05-07 09:38
五一档票房表现 - 五一档票房同比腰斩 连刚需喜剧电影也卖不动 [1] - 《水饺皇后》超出预期 从预期2-2.8亿提升至有望冲击4亿 成为档期内唯一超预期影片 [1] - 《猎金游戏》符合2亿预期 猫眼宣发包揽档期冠亚军 [5] - 《幽灵公主》空降成为档期第三名 票房大概率破亿 [5] - 《雷霆特攻队》因缺少大决战戏份 内地口碑不佳 预计票房仅1亿出头 [5] - 《人生开门红》口碑超越前作但票房远低预期 犯罪片《大风杀》和动画《海底小纵队》同样表现不佳 [7] 电影市场趋势 - 五一档后单日大盘恐跌破3000万 端午档和6月市场预期悲观 [7] - 暑期档缺乏20亿量级种子选手 全年100亿票房目标承压 对比去年《抓娃娃》带动的暑期档竞争力不足 [7] - 全年票房预期从年初550-600亿下调至500亿 五一档后可能进一步降至450亿 [7] - 行业反思集中在三方面:短视频等娱乐形式分流观众 电影质量停滞 档期冷热不均 [7] 电影成本问题 - 行业核心问题在于成本透明度缺失 存在多层级溢价 一部电影可能衍生出3-15个不同版本的成本 [8][9] - 典型溢价链条:导演实际花费5000万→主控方报1亿→其他出品方1.3亿→粗剪阶段1.6亿→联合出品方2-3亿 [9] - 导致回本线混乱:主控方2亿可回本 而二级市场投资者需7-8亿票房才能回本 [9] - 暑期档部分影片对外报价已达3亿+成本 需10亿+票房回本 2026春节档项目甚至喊价6亿+ [10] 行业运作模式弊端 - 溢价交易导致真实制作成本被掩盖 市场缺乏公开成本机制 [9] - 票房失利后的"卖惨"实为向溢价跟投方交代 维持后续合作机会 [11] - 联合出品公司名单膨胀但无实质作用 资本因持续失望导致新片开机量骤降 [11] - 2026春节档后可能出现片荒 当前年产量远未达健康市场需要的5部20亿+、25部5亿+、50部1亿+影片规模 [11] 改革建议 - 需建立好莱坞式(半)公开成本制度 按类型控制成本: - 青春/悬疑/喜剧类应控制在3000-5000万(扣除演员片酬) - 古装/警匪类控制在2亿内 - 春节档S级项目允许3-5亿实花成本 [12] - 核心目标是让投资盈利链条正常运转 而非通过溢价套利 [12]
万达电影(002739):内容蓄力,IP运营释放新增长动能
国海证券· 2025-05-05 23: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影院稳健经营,强化 IP 打造和运营,深化“超级娱乐空间”战略 [5] - 2024 年资产减值损失拖累业绩,2025Q1 业绩高增,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基于公司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7][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万达电影当前价格 11.25 元,52 周价格区间 8.90 - 14.73 元,总市值 237.5751 亿元,流通市值 234.6059 亿元,总股本 211177.87 万股,流通股本 208538.54 万股,日均成交额 3.9439 亿元,近一月换手 1.35% [6] 业绩情况 - 2024 年营收 123.6 亿元(YOY - 15.4%),归母净利润 - 9.4 亿元(YOY - 203.0%),扣非归母净利润 - 11.0 亿元(YOY - 252.9%),净利率 - 7.8%(同比 - 14.2pct),毛利率 22.5%(同比 - 5.2pct),期间费用率 21.8%(同比 + 2.8pct) [7] - 2025Q1 营收 47.1 亿元(YOY + 23.2%),归母净利润 8.3 亿元(YOY + 154.7%),扣非归母净利润 8.2 亿元(YOY + 165.7%),毛利率 34.4%(同比 + 3.8pct),净利率 17.7%(同比 + 9.2pct),期间费用率 12.6%(同比 - 5.3pct) [7] 业务板块 影院业务 - 2024 年票房收入 66.9 亿元(YOY - 20.8%),毛利率 - 8.8%(同比 - 13.2pct),直营影院票房 57.3 亿元(YOY - 24.1%),市占率 14.9%(同比 - 0.2pct),年末国内直营影院/银幕为 706 家/6140 块(同比 - 3 家/- 16 块),澳洲院线影院 62 家/银幕 536 块(同比 + 1 家/+ 7 块),票房 13.4 亿元(YOY - 2.1%) [7] - 2025Q1 直营影院票房 30.6 亿元(YOY + 45.3%),市占率 13.9%(同比 - 0.3pct),2025 年将继续加大直营影院拓展力度 [7] 非票业务 - 卖品:2024 年卖品收入 15.5 亿元(YOY - 20.5%),毛利率 70.8%(同比 + 6.5pct),单人次卖品收入 11.0 元;围绕“超级娱乐空间”战略变革,强化 IP 孵化与运营,与“好运椰”合作,拓展衍生品体系,未来将与更多顶级 IP 联名,孵化自研潮流艺术 IP 产品 [7] - 广告:2024 年广告收入 12.8 亿元(YOY - 3.5%),毛利率 60.7%(同比 + 12.5pct),春节档票房创新高,预计广告业务有一定复苏 [7][8] 影视内容业务 - 电影:2024 年营收 6.2 亿元(YOY + 85.5%),毛利率 19.4%(同比 - 26.3pct),出品影片 13 部,合计票房 113.1 亿元;《人生开门红》定档五一档,8 部影片预计陆续上映 [10] - 剧集:2024 年播出 7 部剧集,6 部预计陆续上线,5 部筹备中 [10] 游戏业务 - 2024 年营收 5.8 亿元(YOY + 54.7%),毛利率 52.0%(同比 - 6.0pct),海外发行收入占比提升至 62%;发行 2 款游戏,《暗影格斗 3》表现超预期;储备 3 款游戏预计 2025 年上线 [10]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 163.67/183.88/197.16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24/15.04/17.55 亿元,对应 PE 为 19/16/14X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