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市公司并购
icon
搜索文档
证监会正式公布!涉及多个“首次”
第一财经· 2025-05-16 21:31
推荐阅读 利好!央行等五部门发力 2025.05. 16 本文字数:286,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5月1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在简化审核 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优化。 修订后的重组办法创多个"首次":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监管要 求;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在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组办法作为上市公司并 购重组的"基本法",优化后将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市场各方信心、提升并购积极性,赋能上市公司高 质量发展。 微信编辑 | 夏木 ...
证监会:对重组导致的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适当提高监管包容度
快讯· 2025-05-16 21:22
证监会:对重组导致的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适当提高监管包容度 金十数据5月16日讯,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筹划和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监管要求》。根据修订后的 《重组办法》调整相关条款。便利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重组导致的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 易适当提高监管包容度,将第四条第四项修改为"本次1交易应当有利于上市公司增强持续经营能力,不 会导致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有利于上市公司突出主业、增强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上市公司增强 独立性,不会导致新增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以及严重影响独立性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相关链接 ...
中国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
证监会发布· 2025-05-16 21:10
政策修订核心内容 - 建立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 将注册决定有效期延长至48个月 [2] - 提高对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监管的包容度 [2] - 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 适用简易程序的交易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决定 [2] - 明确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锁定期要求 被吸并方控股股东设6个月锁定期 其他股东不设限 [2] - 鼓励私募基金参与并购重组 投资满48个月的私募锁定期缩短50% [2] 市场影响数据 - 并购重组市场规模显著提升 累计披露资产重组超1400单 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 [3] -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超600单 同比增长40% [3] - 重大资产重组约90单 同比增长230% [3] - 已实施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 同比增长1060% [3] 政策实施目标 - 全面落地"并购六条"措施 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3] - 持续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3]
Goheal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装死三板斧”:换壳、停牌、讲新故事
搜狐财经· 2025-05-16 16:38
核心观点 - 上市公司在监管趋严、资金紧张、市场观望的环境下,采用"换壳、停牌、讲新故事"三板斧进行资本运作,试图化解经营危机,但实际效果存疑 [1] - 资本运作应注重真整合、真协同、真成长,而非滥用"资本幻术"掩盖问题 [6][9] - 投资者和监管层日益专业,市场对缺乏实质的资本运作反应负面 [11] 换壳策略分析 - "换壳"是上市公司应对经营危机的常见手段,通过引入新股东或装入热门资产试图扭转局面 [5] - 注册制实施后,借壳上市的估值套利空间缩小,监管对"类借壳"交易审查严格,易触发"实控人变更+主营变更"双重雷区 [5] - 案例显示,一家市值不足20亿的创业板公司原计划注入负债沉重的新能源资产,后调整为轻量化定增与产业链收购的"双轮驱动"策略,规避监管与估值风险 [5] 停牌策略分析 - 停牌被部分公司用作拖延时间的手段,但监管要求限时复牌并禁止滥用,强调信息披露的连续性 [7] - 有公司在股价腰斩后停牌重组,通过释放转型概念抬高预期估值,但复牌后市场反应消极 [7] - 更优做法是保持"不断牌不停信",通过阶段性披露和沟通稳定市场预期,案例显示一家沪市主板公司采用"准同步披露路径"获得市场认可 [7] 讲新故事策略分析 - 上市公司在并购中追逐热点概念(如AI、元宇宙、光伏储能),但忽视资产真实质地,导致收购泡沫 [8] - 典型案例显示,一家传统机械制造公司拟并购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存在团队流失、专利模糊等问题,后转向有真实订单的标的并设计股权激励实现闭环 [8] - 新故事需具备可落地、可变现的实质内容,而非依赖概念炒作 [8] 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指出,资本运作应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非遮羞布,强调长期价值创造 [9] - 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监管和媒体对资本运作的审视更加严格,缺乏实质的操作将面临市场反噬 [11] - Goheal业务聚焦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并购重组及资本运作全生命周期服务,主张穿越周期的策略 [11]
最高法、证监会:上市公司退市,投资者因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快讯· 2025-05-15 16:23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依法打击资本违规隐形入股、违法违规"造富"行为,要求发行人关于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及陈述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1] - 对违法违规约定股权代持、利益输送等行为,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无效,并根据双方过错程度分配责任 [1] - 依法支持股东积极行使股东权利,准确认定董事会审查股东临时提案的合理边界,促进规范公司治理 [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反收购 - 依法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章程中关于反收购的条款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无效 [1] 上市公司退市与投资者保护 - 上市公司退市,投资者因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1]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 - 依法稳妥审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通过股权结构、经营业务、治理模式等调整,实质性改善公司经营能力 [1] - 优化主营业务和资产结构,化解上市公司的债务和经营危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1]
Goheal:AI正在重塑并购重组,上市公司控制权还靠人脑判断吗?
搜狐财经· 2025-05-14 18:31
"大数据不说谎,算法从不犹豫,而人类的直觉与偏见,常常在关键时刻'掉线'。"过去,决定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归属的,往往是一间密室里的头脑风暴、 一桌饭局上的默契点头,或者某个深夜快审的《股权转让协议》。但今天,在AI风暴席卷一切的2025年,这一切变了。 你或许还在为一张"股权结构图"头秃,一个AI模型却早在三秒钟内算清了某上市公司背后的所有实际受益人;你还在推敲某起定增是否藏着"蛇吞象"的意 图,而AI已经通过过去十年2600起案例的学习判断,这场控权博弈极有可能是"借道基金+信托穿透"的典型套路。 这不是科幻片剧本,而是现实,并且,是资本市场上最聪明的猎手们已经在用的新武器。 一、AI不是替代人类,它在放大人的判断力边界 过去,并购重组是一个靠"老炮儿"吃饭的江湖,谁接触面广、谁信息多、谁直觉准,谁就能先人一步拿下控股权、定下价格。但问题在于——人脑无法日夜 通宵分析几百万字的公告,无法穿透十层SPV后的真实受益人,也很难从一堆散乱的表决权协议中提炼出实控人变更的蛛丝马迹。 而这一切,恰恰是AI最擅长的。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在2024年率先部署的一套"AI交易洞察系统",已能在5分钟内完成如下 ...
Goheal: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怎么避免团队“离心离德”?
搜狐财经· 2025-05-09 16:46
我们在大量实操案例中发现,"离心离德"往往并非始于表面矛盾,而是源于四个隐形裂缝的渐次放大: 第一道裂缝是"文化冲突"。一家总部在深圳的民企收购了一家坐落在青岛的老牌制造企业,尽管产业链耦合度高、客户重叠度达80%,但两地文化差异、管 理风格碰撞最终导致原核心技术团队集体出走,导致订单交付大幅延期,市值瞬间蒸发30%。这一幕,并不陌生。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远比财务整合要慢, 甚至有些创始人从未将"文化适配"写入并购清单,这无异于盲人摸象。 "将帅和而天下治,将帅离而兵败亡。"这句话说透了一个团队的核心逻辑:人的心要在一处,力才能往一处使。在当下并购重组如火如荼的A股市场,这句 古训突然变得格外有现实感。收购的敲锣声刚落,朋友圈热搜才刷完,"被收购方"中高管集体递辞呈、"核心团队另立门户"的案例就层出不穷。一个个原本 看似协同共赢的并购项目,却在后期演变成"1+1<2"的尴尬局面。 作为长期活跃在全球资本市场一线的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我们深知,决定一个并购项目能否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从来不只是交易结构设 计得有多精巧,也不只是估值模型建得有多科学,而是人——尤其是团队之间的融合深度。说到底,企 ...
Goheal: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最强套路:政策卡位+资源嫁接+高管深绑定
搜狐财经· 2025-05-08 16:43
在这个"谁讲得出故事,谁就能拿到钱"的时代,资本从不盲目,它只是更青睐那些知道怎么演好一场并购"好戏"的主角。 第一招:政策卡位,赢在起跑线 如果把政策比作地图,那卡位就是坐标。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踩准政策风口比什么都重要。从"双碳"到"专精特新",从"国产替代"到"算力下沉",每一 次监管的鼓励、每一轮国家战略的聚焦,都是一次资本撬动杠杆的绝佳机会。 比如2023年,资本市场刮起一阵"算力"旋风。AI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公司纷纷"组团上市",而更有眼光的并购方早已悄悄布局服务器制造商、冷却系统供应链 以及AI芯片初创团队。当大多数人还在围着ChatGPT热议之时,Goheal的一位客户通过并购进入了国产GPU芯片的技术授权渠道,在一个本来看似"边角 料"的领域,成为政策扶持中的"意外赢家"。 更好并购集团 正因如此,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一直强调,策略第一步不是财务建模,而是政策扫描。掌握监管节奏,才能在风未起时布局,而不是风口到了才急 得跳脚上船。正所谓,谁抢占了政策的制高点,谁就拿到了通往并购胜利的入场券。 第二招:资源嫁接,拼的是圈子不是钱 你以为并购拼的是融资能力?其实真正能成功拿下项目的,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中国证券报· 2025-05-08 05:05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5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将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两强两 严",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既努力在市场运行上体现"稳",同时在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功能上 体现"进"。 将出台深化科创板、 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 "在广大投资者和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下,A股市场经历了初期实际上也就一天的大幅波动后持续反 弹、回稳向好,展现出较为强劲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吴清说。 他表示,证监会将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综合研判,动态完善应对各类外部 风险冲击的工作预案,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中央汇金公司在前方进行强有 力操作,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后盾,这是全世界最有力有效模式之一。配合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 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各参与方的稳市功能。 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重要着力点。吴清介绍,重点抓好几件事:一是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 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将择机发布,在市场层次、审核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 性、适应性,同时尽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二是抓紧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和相关监管指引,更好发挥资 ...
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即将发布
IPO日报· 2025-05-07 17:32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在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一行一局一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 督管理委员会)三大掌门人齐聚,再次释放了多个重磅利好信号。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就当前市场 形势、监管方向和未来政策部署进行了全面阐述。 其中,吴清指出,支持转型升级,特别是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来转型升级。 自去年"并购六 条"发布以来,沪深两市披露重组项目近1400单,同比增长40%,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同比增长 2.4倍。 "我们目前正抓紧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监管指引,进一步完善'并 购六条'配套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围绕产业逻辑'强身健体'、激发活力、提高质 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吴清表示。 制图:佘诗婕 这意味着,时隔大半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再次做出修订。 并购重组活跃度明显提升 而在"并购六条"后,沪深交易所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新增简易审核程序相关机 制,对符合条件的重组项目精简审核流程,缩短审核注册时间,多措并举鼓励上市公司规范实施并购重 组、注入优质资产等。 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