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搜索文档
护航高质量发展 广东证监局持续深化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
中证网· 2025-09-17 19:08
走访覆盖与机制建设 - 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上市公司395家 覆盖辖区上市公司总数86% 其中市值1000亿元以上头部公司10家 100亿至1000亿元公司125家 100亿元以下公司260家 [2] - 累计收集问题诉求及意见建议300余条 建立走访工作专班与多轮走访方案 与地方政府及交易所形成常态化互通机制 [2] - 联合证监会上市司及深交所针对性走访美的集团 海天味业 领益智造 华利集团等重点公司 跟踪境外投融资及外汇管理等诉求进展 [2] 企业经营支持成效 - 通过现场办公与联合调研方式破解经营难题 上半年28家经营困难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7.8% 盈利同比增长超2倍 [3] - 多家公司通过重组方式提升发展质量 分类推进"四个一批"思路增强企业自救意愿 [3] - 2025年上半年辖区459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营收1.85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1150.7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6.97%和9.19% [4] 市值与质量提升行动 - 截至2025年8月底辖区上市公司市值总额达6.54万亿元 上半年新增千亿市值公司3家 [4] - 启动"质量提升 市值提升 形象提升"专项行动 推动监管从"推着走"向"领着跑"转型 [4] - 2025年以来披露及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7单 交易规模超400亿元 数量居全国首位 [6] 投资者回报措施 - 推动74家上市公司开展中期分红超160亿元 其中4家公司分红金额超10亿元 [5] - 22家上市公司中报股利支付率超50% 落实新"国九条"增强分红稳定性要求 [5] - 成立广东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联盟 推动并购重组标的库扩围至2000余家企业 [5]
2家上市公司被严惩 监管直指资金占用始作俑者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21:53
监管处罚案例 - *ST聆达因资金占用6560万元和违规担保1.26亿元被监管机构合计罚款500万元 [1][2] - 公司关联方通过采购预付款、在建工程、借款合同及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方式转移资金 [2] - 时任董事长王明圣和副董事长林志煌因隐瞒担保事项被分别拟处罚200万元 [3] 资金清收要求 - 新华锦集团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达4.06亿元 [1] - 若1个月内未清收资金将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6个月内未清收将停牌 停牌后两个月未整改将终止上市 [1] - 退市新规实施后8家公司合计清收占用资金超80亿元 [4] 监管执法趋势 - 2024年证监会查处资金占用案件35起 今年以来已查处24起 [5] - 中证投服中心通过代位诉讼追回太安退控股股东占用资金本息5.72亿元 [5] - 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背信罪司法解释 加强民行刑衔接追责 [6] 问题解决机制 - 采用司法重整与资金占用问题统筹解决策略 压实公司、关联方及属地政府责任 [2] - 需完整履行关联交易或并购重组的信息披露程序 避免二次伤害 [6] - 协调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 [6] 行业影响分析 - 资金占用纳入规范类退市情形 体现"占用必偿还 整改有期限 退市不免责"原则 [1][4] - 案件反映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合规意识淡薄 需通过合规培训和案例警示加强震慑 [3][4] - 刑事追责案例较少 因资金占用常被包装为资金拆借 需细化入刑标准 [5]
3600点往后看,未来会有哪些造成亏损的风险
雪球· 2025-08-16 13:15
市场观点 - 市场在3600点震荡整固,投资者情绪高涨,成交量显示做多情绪明显 [5] - 当前市场未出现系统性风险信号,"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双β逻辑进入中期阶段,机会大于风险 [5] - AH股中长期布局窗口期仍存在,值得重视和把握 [16] 投资错误反思 追涨杀跌 - 投资者容易在市场热点频出时追逐短期机会,忽视原有投资逻辑 [9] - 割肉原有布局转向短期热点通常缺乏价值逻辑支撑,技术分析能力不足可能加剧风险 [10] - 需认清自身能力边界,避免盲目跟风导致损失 [11] 金字塔式加仓 - 市场底部区域时投资者因恐惧减仓,高位时反而加仓,导致持仓成本上升且抗风险能力下降 [14][15] 频繁短期交易 - 无逻辑的频繁交易增加摩擦成本,错失机会概率高 [18] - 消耗投资者信心与精力,对长期投资形成负面影响 [19] 错过机会 - 长期来看货币贬值和温和通胀是主旋律,当前通缩环境下定价合理的资产可能是对抗通胀的最佳选择 [21] - 需把握"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双β逻辑的布局时机 [21] 投资策略建议 - 避免情绪化操作,坚持长期正确决策 [21] - 采用分散化配置理念(如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时机分散实现风险控制与收益多元化 [22]
牛市中,千万不要犯这些错误!
雪球· 2025-08-14 15:52
市场整体判断 - 市场在3600点震荡整固 成交量显示做多情绪高涨 [4] - 未出现系统性风险信号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与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双β逻辑处于中期阶段 [4] - AH股中长期布局窗口期依然存在 [13] 投资误区分析 - 追涨杀跌易导致忽视原有投资逻辑 普通投资者缺乏技术分析能力 [7][8] - 金字塔式加仓在市场高位增加仓位 反而推高持仓成本并降低抗风险能力 [10][12] - 频繁短期交易产生高摩擦成本 消耗信心与精力且易错失机会 [14][15] 长期投资逻辑 - 货币贬值与温和通胀是长期主旋律 当前通缩环境下定价合理资产具备抗通胀潜力 [16] - 反内卷等政策助推走出通缩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与质量提升的双β逻辑仍值得布局 [16]
规范运作、提升质效 河北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专题培训成功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8-01 12:15
河北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专题培训 活动概况 - 河北省上市公司协会主办、河北资本市场之家协办、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支持的"河北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专题培训"于7月25日在石家庄举办 [1] - 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模式 吸引82家河北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及董事会秘书共330余人参与 [1] - 河北证监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出席并发言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专家及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进行专题授课 [1][2] 监管要求与职能定位 - 审计委员会被定义为连接董事会与内外部审计的关键纽带 承担保障财务信息质量和维护投资者权益的第一道防线职责 [2] - 河北证监局提出五项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意识 聚焦财务信息质量 保障审计独立性 加强专业学习 强化监督问责 [2] - 新《公司法》实施后 审计委员会将取代监事会职能 此次培训有助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平稳过渡 [3] 培训内容与成效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专家系统解读《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工作指引》 结合案例剖析履职要点与实践经验 [2]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分享审计委员会定位思考 提供会计专业独董履职建议及个人经验 [2] - 培训明确委员履职责任边界 深化监督职责认知 增强规范运作内生动力 助力构建透明高效治理生态 [3]
★多措并举改善基本面 多家公司有望"摘星脱帽"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撤销风险警示公司概况 - 预计32家上市公司将在5月底前撤销风险警示 [1] - 沪深两市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完成"摘星脱帽",14家公司提交撤销申请 [1] - 撤销风险警示公司通过聚焦主业、内控整改、破产重整、融资重组等方式改善基本面 [1][2][3] 公司案例解析 理工导航 - 2023年因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 - 2024年营收达1.71亿元(同比+685.63%),净利润减亏79.90% [2] - 5月6日股票简称由"*ST导航"变更为"理工导航" [2] 新宁物流 - 2024年净资产转正至2.01亿元,审计报告获标准无保留意见 [2] - 2024年营收4.81亿元,物流主业具备持续经营基础 [2] - 股票简称由"*ST新宁"变更为"新宁物流" [1][2] 汉马科技 - 2023年末净资产-8.15亿元,净利润-9.63亿元,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28.74亿元 [3] - 2024年通过司法重整引入17.65亿元投资款,净资产转正至32.98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降至55.86%,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 [3] *ST合泰 - 2024年营收13.27亿元,净利润15.19亿元(主要来自债务重组及资产剥离收益) [4] - 净资产达18.56亿元,已提交"摘星脱帽"申请 [4] 风险化解路径 - 技术攻坚与市场突破:理工导航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营收增长685.63% [2] - 财务重整:汉马科技通过债转股及留债方式化解债务危机 [3] - 资产重组:*ST合泰通过资产剥离实现净资产转正 [4] 行业趋势 - 上市公司从被动清理风险转向主动强化治理与经营绩效提升 [4] - 新"国九条"政策推动下,更多企业通过主业夯实与业绩改善实现风险化解 [4] - "摘星脱帽"反映特定风险阶段性化解,但需持续提升经营能力与财务健康度 [5]
透过数据看“十四五”答卷: 夯实市场之基 公司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7-02 02:29
"十四五"规划与资本市场改革 -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及提升金融监管透明度[1] - 资本市场迈向全面注册制,放宽准入门槛同时强化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要求[1] - 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强化推动A股市场整体质量提升[1] ESG信息披露进展 - 2024年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达45.7%,较2020年提升超17个百分点[2] - 银行业ESG披露率连续多年保持100%,非银金融行业2024年披露率达84.52%(较2020年+7个百分点)[2] - 央企上市公司2024年ESG披露率达95.1%,较2020年提升37个百分点[3] - A股公司获ESG评A级及以上占比达20.08%(较2020年末+10个百分点),央企占比近55%(较2020年末+35个百分点)[3] - MSCI报告显示2024年26%中国公司ESG评级上调,AA与AAA级占比达8.9%(2020年仅1.4%)[3] 投资者关系管理改善 - "十四五"时期投资者提问平均回复周期缩短至10天(较"十三五"缩短16天),有效回复率67%(+10个百分点)[4] - 市值管理类提问有效回复率接近80%(+19个百分点),2025年回复周期缩短至7天且有效回复率达85%[4] - 发布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的公司占比超四成(2325家),较2020年末增长超200%[5] - 召开业绩说明会的公司占比年均值达82.26%(较"十三五"+50个百分点)[6] - 获调研公司占比年均值89%(较"十三五"翻倍)[6] 上市公司质量五大变化 - 信息披露考评A/B级公司占比85.09%(2023年),A级占比超18%[7] - 资产负债率中位数年均值39.95%(较"十三五"-1个百分点),2025Q1降至39.74%[7] - 人均创收均值超210万元(较"十三五"+20%)[8] - 存货/流动资产比值中位数2024年降至17.79%,现金流净额中位数增至1.37亿元(较2020年+4.5%)[8] - 2024年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90%,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值占比超40%[8] - 2024年分红/回购规模创新高,2025年市值管理类回购金额大幅提升[8]
最高法、证监会:上市公司退市,投资者因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快讯· 2025-05-15 16:23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依法打击资本违规隐形入股、违法违规"造富"行为,要求发行人关于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及陈述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1] - 对违法违规约定股权代持、利益输送等行为,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无效,并根据双方过错程度分配责任 [1] - 依法支持股东积极行使股东权利,准确认定董事会审查股东临时提案的合理边界,促进规范公司治理 [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反收购 - 依法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章程中关于反收购的条款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无效 [1] 上市公司退市与投资者保护 - 上市公司退市,投资者因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1]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 - 依法稳妥审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通过股权结构、经营业务、治理模式等调整,实质性改善公司经营能力 [1] - 优化主营业务和资产结构,化解上市公司的债务和经营危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1]
第七届“5・15-5・19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周” 公益活动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13 19:44
活动概况 - 第七届"5・15-5・19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周"公益活动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践行"三投资" 筑牢"两防范" [1] - 主办方包括《证券日报》社 联合主办方有北京基金小镇投资者教育基地、东方财富、第一创业证券 协办方为中央财经大学创新发展学院 [1] - 支持单位包括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1] 议程安排 领导致辞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证券日报社副社长姜帆、北京基金小镇总经理吴磊、中央财经大学校领导分别致辞 [1] - 现场嘉宾包括北京证券交易所办公室新闻办执行经理靳建刚、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李洪海 [1] 主题分享 -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商贸社服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张诗宇进行行业分享 [1] - 中央财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陈运森报告题目为《资本市场监管创新与投资者保护》 [1] - 投服中心公益律师刘艳、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薛莲律师进行法律相关分享 [1] - 天地科技董秘范建进行公司分享 [1] 圆桌论坛 - 参与嘉宾包括首创环保董秘官念、首钢股份董秘乔雨菲、天玛智控董秘王绍儒、中国中铁董办主任段银华 [2] - 讨论议题包括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市值管理措施、应对技术变革与外部环境挑战 [2] 讨论议题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各公司代表分享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2][4] 市值管理 - 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 引导上市公司关注投资价值 提升投资者回报 [2] 技术变革与外部环境 -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科技带来转型升级机遇 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带来挑战 各公司探讨应对思路 [2][4] 投资者保护 - 各方讨论如何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非法荐股 [3] - 监管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分享引导投资者树立"三投资"理念的具体措施 [2]
顶点财经:重要会议召开,对金融市场影响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4-29 23:14
宏观经济政策导向 - 会议明确未来经济工作重点与目标 强调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为金融市场注入强大动力 [1] - 基建项目推进带动钢铁 水泥 工程机械等行业蓬勃发展 企业订单增加 业绩有望提升 吸引资金流入相关股票 推动板块股价上涨 [1] - 基建投资增长带动社会融资需求 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扩张 信贷规模提升改善银行盈利预期 增强银行股吸引力 带动整个金融板块 [1] 货币政策走向 - 会议释放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信号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稳定市场预期 [2] - 流动性充裕增加市场资金供给 债券价格上涨 收益率下行 降低企业发债成本 减小融资难度 鼓励更多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2] - 较低利率环境促使投资者资金从货币基金等低收益产品转向债券市场 推动债券市场活跃 [2] 产业政策支持 - 会议加大对新能源 人工智能 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 出台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等政策 吸引大量资金涌入 [4] - 股票市场中相关概念板块受投资者追捧 股价有望大幅攀升 [4] - 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初创企业投资力度 提供资金支持 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形成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4] 资本市场改革 - 会议部署完善注册制改革 加强投资者保护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举措 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优化投资者结构 [4] - 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信心增强 北向资金等境外资金流入规模可能扩大 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推动市场估值体系优化和价值发现功能提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