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牢记嘱托·看见美好中国】藏粮于技 智慧护航“天府粮仓”
央广网· 2025-06-06 16:02
农业现代化发展 - 永丰村建有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2] - 2023年6月启用永丰水稻科技小院,30余名农业专家筛选高产优质良种并引入粮经复合种植模式[5] - 新农人使用植保无人机管理稻田,单人可管理1500亩,体现智慧农业应用[7] 粮食生产成效 - 永丰村2023年粮食产量超4600吨,最高亩产达863公斤[7] - 近三年新增耕地240余亩,粮食生产连年增收[9] - 当地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保障粮食安全[2][9] 产业融合发展 - 永丰村月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打造"农田观光道+车行小环线"等旅游设施[9] - 开发"永丰八宝"产品矩阵(如永丰米乳),整合农旅资源延伸产业链[9] - 培养"村播"团队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广当地农产品[9] 科研与技术推广 - 四川农业大学团队2013年起在永丰村建立示范基地,持续研发水稻高产高效技术[5] - 专家团队开展手把手培训,推广水稻与蔬菜/中药材轮作等新型种植模式[5] - 总书记考察时重点关注水稻试验育种和种植推广情况[4]
石斛满山 农旅相宜(寻找最美乡村·六郎城村)
人民日报· 2025-06-06 06:02
地理位置与环境优势 - 六郎城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杨柳井乡,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9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82% [5] - 村落青山环绕,古木苍翠,阳光充足,是天然的森林氧吧 [5] 石斛产业发展 - 当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石斛生长环境,规模化发展石斛产业 [5] - 推进农旅融合,打造"石斛+康养"产业链,游客可参与石斛采摘、品尝养生宴 [5] 旅游经济成效 - 2025年以来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0万元 [5] - 特色活动包括村民制作特色美食和编织鸡蛋兜 [4][5]
湖北英山:传统村落激活“乡愁密码” 农旅融合绘就振兴新图景
中国发展网· 2025-06-04 17:08
农旅融合模式 - 英山县创新探索“乡愁+”发展模式,将传统村落文化底蕴转化为农旅融合新引擎 [1] - 天堂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通过民宿经济带动村民就业与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 [2] - 库区村利用水库和交通优势探索茶旅、药旅融合,饼子铺村借助文学背景发展种植养殖与文旅联动 [3] 产业发展与投资 - 库区村已拥有2家民宿、3家农家乐、一家大型茶叶加工厂以及投资5000多万元的精华宇泰水业公司 [3] - 饼子铺村已发展2家农家乐和4家民宿,成为农文旅融合样板村 [3] - “陶然居”民宿开业三年来生意持续火爆,吸纳1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 [2] 政策支持与品牌效应 - 英山县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4] - 积极开展特色文旅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农旅融合发展已形成品牌效应 [4] - “乡愁+”模式为乡村带来人气和财气,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 [4]
培育“金种子” 守好“油瓶子”
内蒙古日报· 2025-06-01 17:51
科研项目启动 - "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2025年度科研攻关项目在内蒙古室韦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动 [2] - 科创中心作为国家高纬度早熟春油菜核心育种基地,将通过双单倍体等前沿技术突破高寒油料育种瓶颈 [2] - 去年培育的9个新品系实现了单产倍增和含油量提升6%-12%的重大突破 [2] - 今年播种了1万份双单倍体材料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公司依托院士团队构建生物育种技术矩阵,运用"定向育种+基因编辑"技术储备抗逆品种 [2] - 打造"7D微波技术+深加工"转化体系,开发油菜籽油、植物源甲基硒片等高附加值产品 [2] - 创新"农旅融合+品牌赋能"模式,建设油菜花海观光、健康食品体验基地 [2] 科研试验与基础设施 - 公司完成2092亩各组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田的播种工作,采用人工播种和除草方式确保科研数据精准度 [4] - 计划建设占地面积23000余平方米的育种科研大楼,改善科研人员工作环境 [4] - 着力完善育种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计划修建20000立方米智能蓄水池和6台精准喷灌机 [6] - 500亩试验田已进入生长期,科研团队进行全天候生长监测 [6] 公司发展动态 - 公司将原有的270平方米房屋改造成设施齐全的科研人员宿舍,工程已于5月7日开工建设 [4] - 公司积极推动"北亚油谷"建设,构建油菜种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2]
游李乡、品李果,信宜“530享李季”带旺农旅人气
南方农村报· 2025-06-01 11:01
信宜三华李产业概况 - 信宜是中国三华李生产的龙头市(县),所产三华李具有果大肉厚核小、纤维分明、皮薄汁多、酸甜可口、气味芳香等特点,是"岭南十大佳果"之一 [6] - 三华李已成为当地带动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 [7] - 2024年信宜三华李挂果面积超35万亩,预计总产量约35万吨 [8] "530享李季"品牌活动 - 信宜市连续多年以"李"为媒,打造"李花节""530享李季"等品牌文旅活动 [10] - "530享李季"已成为带旺当地旅游人气的热闹活动,年均吸引游客超80万人次 [11] - 2024年活动在钱排镇、茶山镇等地举办,内容包括"银妃李"品尝、特色农产品展销、亲子采摘比赛等 [13][14][15][22][23] 三华李产业链发展 - 活动现场展出"银妃李"深加工产品如果汁、果脯、果酒、曲奇点心,以及李子主题文创、李子花束等产品 [18][19] - 众多直播团队和网红达人现场助阵,助力拓宽三华李等农特产品"云端"销路 [20] - 茶山镇计划发展信宜李低空经济,通过无人机植保、物流等技术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规模效益 [29] 茶山镇三华李产业情况 - 茶山镇自70年代初引种信宜李,现种植面积约6万亩,丰产年产值超6亿元,是粤西最大李子生产基地之一 [26] - 2024年该镇通过"社村"合作机制,实现土地流转约1200亩,群众租金等收入120多万元 [27] - 托管服务面积41007亩,为11个行政村带来集体分红50多万元 [28] 2024年活动亮点 - 相较于往年,2024年"530享李季"实现全面升级,内容更丰富多元,覆盖范围更广 [31] -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第七届龙舟锦标赛,26支队伍参赛 [32] - 钱排镇双合村举办非遗展演活动,包括茂名飘色、高桩醒狮、化州跳花棚等国家级非遗项目 [33]
李荣灿在文昌调研
海南日报· 2025-05-30 08:49
经济运行情况调研 - 省政协主席李荣灿在文昌市调研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强调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锚定目标奋力冲刺,力争全面完成上半年各项指标任务 [2] - 调研地点包括公坡镇水北村公坡香米加工厂、潭牛镇淡水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吾乡大庙共享农庄项目、航天科创基地项目,了解项目运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情况 [2]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在文昌经济中具有"压舱石"作用,要坚持因地制宜,深挖椰子、文昌鸡、海南鲷等特色资源 [2] -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补链延链,确保特色产业规模更大、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 [2] 服务业发展 - 要深挖服务业潜力,做足"农头工尾""农旅融合""航天+"等文章,打造更多富有文昌特色的文旅品牌 [2] 商业航天产业 - 商业航天事关文昌经济未来发展的高度,要着眼推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好服务海南"向天图强" [2] 项目建设推进 - 要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新建和续建项目加快进度,力争项目早完工、早投用 [2]
巨星农业历时五年打造的“一田双收”结出共富硕果
每日商报· 2025-05-28 06:29
新型综合种养模式 - 公司采用稻蛙共生、稻虾共作等现代化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一田双收"的产业效益 [2] - 通过精准规划生产周期,将小龙虾、黑斑蛙养殖与水稻、小麦、油菜种植结合,实现土地"全年无休"的高效运转 [3] - 稻蛙共养模式中,黑斑蛙以稻田害虫为食减少农药使用,蛙类粪便作为天然有机肥降低化肥依赖 [3] - 该生态种养模式在2024年10月获得杭州市新型综合种养产品展示评比一等奖 [3] 跨界经营策略 - 公司将纺织行业积累的"精细化生产"理念引入农业领域 [3] - 利用纺织业积累的渠道资源转化为农业竞争优势,80%的龙虾和黑斑蛙产品直供浙北市场 [4] - 通过萧山新农都、桐庐配送中心、嘉兴农批三大枢纽构建销售网络 [4] 产业带动效应 - 公司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成为杭州地区新型综合种养标杆 [2] - 主动搭建共享销售网络,为富阳其他乡镇养殖户对接客源 [4] - 计划开发钓虾、钓蛙体验项目,推动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 [4]
金融赋能恩阳文旅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27 11:16
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指导银行机构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1.68亿元用于文旅项目包括古镇保护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助力恩阳文旅产业提质升级[1] - 农发行巴中分行累计授信政策性资金5亿元支持恩阳古镇改造项目总投资8.78亿元其中已投放4.88亿元用于古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升级等[2] - 改造后的恩阳古镇2024年吸引游客约40万人带动760余家商户入驻文旅项目实现年收入约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500个助力1714名脱贫群众年均增收5000元[2] 红色文化研学发展 - 农发行巴中分行累计投放3.66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恩阳区红色文化研学示范基地建设[3] - 红色文化研学基地2024年投入运营后累计接待研学团队等超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600万元[3] - 该项目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3] 农旅融合项目成效 - 万寿村从贫困村发展为A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59.69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191万元[4] - 巴中农商银行累计投放贷款3750万元支持万寿村现代农业项目贷款利率从6%降至4.85%[4][5] - 现代农业项目整合3598.57亩土地资源打造生态农业餐饮住宿休闲康养等全季候旅游产品体系[4]
三亚水蛟村探索“农田+”耕地复合利用模式,开发农旅融合项目
海南日报· 2025-05-27 10:08
农旅融合项目开发 - 三亚水蛟村探索"农田+"耕地复合利用模式,开发农旅融合项目,包括在田野上架设彩虹桥作为游客打卡点[1] - 彩虹桥全长820米,宽2米,架空高2米,采用钢架结构并涂刷鲜艳颜色,夜间灯光效果吸引大量村民和游客[5] - 项目在严格保护耕地前提下进行,不破坏耕作层,同时提高农田设施利用率[4] 乡村资源整合与产业布局 - 水蛟村整合闲置农田、宅基地、农户农房等资源,与企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4] - 村庄规划形成农事体验、民宿体验、科教体验、户外体验、康养体验五大板块文旅融合产业[4] - 建成"水蛟小院""棕榈生态农庄""漫时间咖啡""庞驿小院"等10多个产业项目[5] 政策支持与模式创新 - 海南省2024年10月出台《若干措施》,鼓励探索"农田+"耕地复合利用模式[5] - 政策支持挖掘乡村自然文化资产,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活动,拓展土地使用功能[5] - 水蛟村形成"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多元化产业模式,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5] 项目效果与社会影响 - 彩虹桥成为热门打卡点,相关话题"给水蛟村的蓝天和田野写一封情书"等出现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3] - 项目带动村民增收,助力水蛟村打造文明村、致富村[5] - 村口500多亩田洋的生态景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游客体验[4]
海南荔枝香飘海内外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14:34
海南荔枝产业概况 - 海南荔枝产量预计达18万至20万吨 [1] - 三门坡镇作为核心产区种植规模达6.8万亩 [3] - 新品种"仙桃荔"种植面积3000亩,总产量约20万斤,单果重60克,可食率超70% [3] 产销与市场表现 - 三门坡镇产销对接活动签下1.4万吨、价值2.2亿元订单 [3] - 海口火山荔枝订单总额已超4亿元 [3] - "仙桃荔"首次上市进驻北京高端商超,售价每斤超百元 [3] 销售渠道创新 - 电商平台与新媒体成为重要销售渠道,通过"直播+电商"模式推广 [4] - 发展研学、观光采摘等农旅融合项目拓宽增收路径 [4] - "90后"新农人通过短视频在社交平台推广荔枝,吸引外国客户 [5] 国际化拓展 - 1772公斤"妃子笑"荔枝出口至伦敦,此前762公斤已出口英国 [4] - 海南联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已出口700余吨荔枝至俄罗斯、荷兰等10多个国家 [4] - 欧洲终端零售价达每公斤40欧元,远超预期 [4] - 与多国签订海运集装箱订单,采用温控海运技术降低物流成本 [4] - 自主研发"气调锁鲜"包装技术,保鲜期延长至20天 [4] - 国外采购商计划订购12万斤海南荔枝 [4] 品牌与品质优势 - 海口火山岩土壤赋予荔枝独特口感 [3] - "当天采摘+空运冷链"模式确保36小时内送达国内主要城市 [3] - 海南荔枝品质优良,获国际采购商长期合作意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