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造性破坏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关注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13 19:34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及贡献 - 202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1] - 乔尔·莫基尔因“发现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获得一半奖金 [1] - 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因“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共同获得另一半奖金 [1] - 诺贝尔奖委员会指出,获奖者的工作展示了必须建设性地管理创造性破坏带来的冲突,否则创新将受既得利益集团阻碍 [2] 诺贝尔奖历史与基金管理 - 诺贝尔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以纪念1896年逝世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4][5] - 诺贝尔初始遗产为3100万瑞典克朗,通过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6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46亿元),相比最初金额增值近200倍 [5] - 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发于1969年,截至2025年10月,共颁发57次,有99人获奖 [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特征分析 - 截至2025年,共有3位女性经济学家获奖,包括最年轻的获奖者埃丝特·迪弗洛(2019年获奖时46岁)以及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克劳迪娅·戈尔丁 [6][7] - 最年长的获奖者是里奥尼德·赫维茨,2007年获奖时90岁 [7] - 近年来获奖研究呈现“接地气”趋势,更注重解决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如2022年奖项表彰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2024年奖项关注制度对经济繁荣的影响 [6] - 获奖者地域分布高度集中,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学术机构 [6]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表彰“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虎嗅· 2025-10-13 19:16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张雅琦,原文标题:《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表彰"对创新驱动 型经济增长的阐释",三位经济学家获奖》,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三位经济学家因"解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获得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总奖金1100万瑞典克朗。 据瑞典皇家科学院周一发表的声明,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将获得奖金的一半,以表彰其"对通过 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所需条件的识别";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 Peter Howitt)将平分剩余部分,以表彰他们提出了"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 官网信息显示,在1992年的一篇文章中,他们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用于解释所谓的"创造性破坏":当 一种新的、更好的产品进入市场时,销售旧产品的公司就会遭遇损失。 创新驱动增长研究获认可,三位经济学家共享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去年,三位美国学者因研究欧洲前殖民帝国对经济增长影响而分享了该奖项。其他著名获奖者包括前美 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他于2022年与Douglas Diamond和Philip Dybvig因银行和金融危机 研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
金融时报· 2025-10-13 19:12
北京时间10月13日下午,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公布。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分为两部分。一半授予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以表彰他"指出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 长的先决条件",另一半则由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共同获 得,以表彰他们"对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贡献"。 历史获奖情况回顾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分为两部分,一半授予戴维·卡德(David Card),以表彰其"对劳动经济学实证 研究性的贡献"。另外一半诺贝尔经济学奖则共同授予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Joshua D.Angrist)和吉多 ·W·因本斯(Guido W.Imbens),以表彰其"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学贡献"。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三人分享,分别是本·伯南克(Ben S.Bernanke)、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Diamond)和菲利普·迪布维格(Philip H.Dybvig),以表彰他们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 诺贝尔奖官网指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三位学者以解释“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获奖
经济观察网· 2025-10-13 18:56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核心信息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表彰其关于“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的研究,总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 [1] - 乔尔·莫基尔获得奖金的一半,以表彰其“对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所需条件的识别” [1] - 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平分另一半奖金,以表彰他们提出了“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 [1][2] 获奖者学术贡献 - 乔尔·莫基尔利用历史资料揭示了持续增长成为新常态的原因,指出创新持续发生不仅需要技术“有效”,还需科学解释“为何有效”,并强调社会对新思想开放的重要性 [3] - 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在1992年的文章中构建了“创造性破坏”的数学模型,解释新产品的进入会导致销售旧产品的公司失败 [1][4] - 获奖者研究表明,创造性破坏产生的冲突需以建设性方式管理,否则创新会被面临劣势的既有利益集团阻碍 [4] 近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回顾 - 2024年获奖者达龙·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与詹姆斯·A·罗宾逊的核心贡献是构建了制度起源、演化与经济繁荣关系的系统性理论与实证框架,将制度界定为包容性制度与攫取性制度 [5] - 2023年获奖者克劳迪娅·戈尔丁的核心贡献是通过整合美国超200年的历史数据,揭示了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的演变逻辑与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女性劳动参与率的U形曲线假说等 [7] - 2022年获奖者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与菲利普·戴维格的核心贡献是系统构建了银行功能与金融危机的理论框架,揭示了银行挤兑的内生脆弱性及信贷渠道断裂对经济的深远影响 [8] - 2021年获奖者大卫·卡尔德、约书亚·安格里斯特、吉多·因本斯的核心贡献是推动实证研究从“描述现象”迈向“科学归因”,卡德通过自然实验推翻了关于最低工资、移民效应的传统认知,安格里斯特和因本斯则完善了因果关系分析方法论 [9] - 2020年获奖者保罗·米尔格罗姆与罗伯特·威尔逊的核心贡献是系统改进拍卖理论并发明新拍卖形式,如同步增价拍卖机制,以提升复杂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11] - 2019年获奖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迪佛洛、迈克尔·克莱默的核心贡献是将随机对照试验系统引入减贫研究,通过田野实验精准识别贫困干预措施的因果效应 [12]
刚刚!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18:41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研究贡献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1] - 乔尔·莫基尔因发现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而获得一半奖金 [1] - 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因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而共同获得另一半奖金 [1] 近三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回顾 -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A·罗宾逊共同获得,表彰其对制度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繁荣的研究 [3] -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克劳迪娅·戈尔丁,表彰其对促进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理解的研究 [3] -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伯南克、Douglas W Diamond和Philip H Dybvig,表彰其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 [4] 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史数据 - 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9年开始颁布,截至2025年10月12日共计颁发56次,有96人获奖 [4] - 获奖情况包括26位独立获奖者,20次由2位获得者分享,10次由3位获得者分享 [4] - 最年轻得主为埃丝特·迪弗洛,2019年获奖时46岁 [4] - 最年长得主为里莱昂尼德·赫维奇,2007年获奖时90岁 [5] - 共有3位女性经济学者荣获该奖,包括埃丝特·迪弗洛、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克劳迪娅·戈尔丁 [5] 诺贝尔奖基金运作情况 -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奖,已走过124年历程,颁发给1000多名得主 [6] - 从2023年起,单项诺奖奖金从1000万瑞典克朗涨至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36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6] - 诺贝尔最初遗产为3100万瑞典克朗,如今诺贝尔基金资产已超过6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46亿元),增值近200倍 [7] - 诺贝尔基金会通过投资理财运作该笔遗产,使其成为一项百年理财产品 [7]
三名科学家共享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其“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北京商报· 2025-10-13 18:07
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天舒)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决定将2025年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 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 增长的解释"。 其中,一半奖金授予乔尔·莫基尔,以表彰他"通过技术进步确定了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另一半奖金 则由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提出的"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 论"。 莫基尔(Mokyr)利用历史资料作为揭示持续增长成为新常态原因的一种手段。阿吉翁(Aghion)和豪 伊特(Howitt)也研究了持续增长背后的机制。在1992年的一篇文章中,他们为所谓的创造性破坏构建 了一个数学模型:当一种更新、更好的产品进入市场时,销售旧产品的公司就会失败。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
财联社· 2025-10-13 18:00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5年度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 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下载财联社APP获取更多资讯 准确 快速 权威 专业 7x24h电报 头条新闻 VIP资讯 实时盯盘 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委员会表示,获奖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创造性破坏如何制造冲突,必须以建设性的方式进行管理。否则,创新将受到老 牌公司和利益集团的阻碍,这些公司和利益集团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 "获奖者的工作表明,经济增长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背后的机制,这样我们就不会再次陷入停滞,"诺贝尔经济科 学奖委员会主席约翰·哈斯勒说。 ...
做人守底线 做事敢破圈——读《适度不敬:REITs之父萨姆·泽尔自传》
上海证券报· 2025-09-29 01:12
萨姆·泽尔的商业原则与声誉 - 商业世界底层逻辑笃信四要素:供需法则是市场本质、流动性等同价值、良好公司治理是企业生命线、可靠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另一半 [4] - 始终以道德指引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坚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源于父亲关于声誉最重要、声誉是个人最重要资产的教导 [4] - 因良好声誉在业务危机时获得早期投资者欧文·哈里斯等曾有过业务往来者的主动支持 [5] - 1978年谈判中,因市场主流房企对其名字的正面反馈而迅速获得对方信任,印证了其言行一致的信誉 [5] REITs行业的创新与重塑 - 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从小众领域走向主流,通过设计清晰透明规则将重资产、低流动性的冰冷建筑变成人人可投的流动资产 [6] - 创立宜居生活资产信托公司,主营美国预制住宅社区与休闲车营地服务,自IPO以来是REITs领域收益最稳定、回报率最高的公司之一,平均年收益率达17% [6] - 1993年担任美国国家不动产投资信托协会执行委员,提出REITs在华尔街破圈需解决核心问题,措施包括增加透明度、增强可预见性、提升可信度,这些建议被广泛采纳 [7] - 对预制住宅资产的分析发现其风险投资回报率较高且市场存在天然进入障碍,当其他从业者追逐高端地产时,全力推动预制住宅公司上市并将休闲车营地整合进行制度化管 [7] 逆向思维与谈判哲学 - 商业格言是当所有人都向左时,不妨看看右边,在别人忽视的投资领域寻找利润丰厚的机会 [5] - 谈判哲学强调留有余地,不会压榨买家最后一点利润,追求非零和游戏,确保每个参与者都是赢家以促成成功交易并期待未来合作 [7][8] - 在发行可转债时主动将回报率从6.5%提高至6.75,虽对自身无足轻重但能保证买家立即获益,践行其共赢理念 [8] - 这种思路与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接近,是一种适度的智慧,结合做人守底线获信任和做事敢破圈寻机遇 [8]
赛道Hyper | 可灵AI角逐首尾帧生成战场
华尔街见闻· 2025-09-02 09:00
核心观点 - 快手可灵AI 2 1模型上线"首尾帧"功能 生成效果较1 6版本提升235% 推动短视频平台竞争重心从分发算法向生产工具转移 通过标准化首尾帧生成提升内容可用性 商业化效率及供给质量 [1][3][18] 技术升级与功能特性 - 可灵2 1聚焦转场自然性 风格一致性与复杂运镜控制等维度 底层依赖端到端多模态语义推理能力升级 [3] - 功能将视频首尾帧生成带入可控阶段 首帧影响点击与停留率 尾帧决定完成率 复看率及用户召回意图 [1][3] - 实现剪辑师反复试错的"片头/片尾一致性"自动化 创作者角色从手工后期转向素材策划 Prompt设计及版本管理 [4] 商业化影响 - 供给侧单位时间产出增加 同一创作者可产出更多可投放素材 [3] - 广告制作单位成本下降 片头片尾模板化缩短提案-测试-投放周期 [3] - 平台内循环强化 生产与投放均在平台侧完成 提升结算归因可控性及广告资产黏性 [3] - 创意测试周期从周级降至天/小时级 预算周转率提升 [7] - 首尾帧模板作为控制变量 便于评估中间镜头对转化的真实贡献 [8] 创作者生态变革 - 工具红利从剪辑术转向策略术 强调叙事结构与人设运营能力 [3][5] - 腰部创作者实现能力跃迁与规模化生产 同主题可在模板约束下快速迭代多版本用于A/B测试 [5] - 高表现首尾帧沉淀为可迁移 可交易模板资产 进入工具商店-模板市场 [5] 平台战略与行业竞争 - 快手选择生产侧突围路径 将成片质量作为平台工具能力前置到供给端 [11] - 竞争维度分化:字节系强分发 腾讯系视频号强社交链 快手强生产工具 [11] - 功能内测至发布体现"快速小步快跑-验证-放量"的工程化路径 [11] 资产化与金融化潜力 - 首尾帧提升内容可复用性 可迁移性与可度量性 使内容资产从一次性成本向可折旧资产形态靠近 [13] - 平台可围绕高效模板构建激励分成 素材质押等金融工具 如流量抵扣 投放额度授信 [9] - 生产工具+模板生态改变平台收入结构 工具订阅 模板交易分成 数据服务形成非广告收入曲线 [9] 产业分工与组织能力 - MCN与代理商资源从后期包装转向人设构建 IP运营及跨平台分发 [17] - 平台承担通用生产工具-数据归因-结算的基础设施角色 为中小广告主提供一体化服务 [17] - 工具是组织能力的外化 要求模型层(语义理解) 产品层(意图级控件) 商业层(模板市场)同步落地 [13][14] 工业化与国际化视角 - 国内平台将视频生成工具嵌入大规模商业生产 实现工业化落地 海外仍停留在示例演示阶段 [15] - 端到端多模态语义推理与复杂运镜控制匹配广告 短剧 动画等可量化 规模化需求 [15] 用户体验与媒介理论 - 首尾帧一致性带来更丝滑叙事体验 支持同一主题多版本生成动态拼接"只在此刻出现"的视频组合 [16] - 验证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理论 当生产工具成为媒介 信息形态改变 平台价值重心向生产侧位移 [1][14]
即时零售大战:从流量争锋到数字基建的终极对抗
第一财经· 2025-08-24 20:35
行业竞争态势转变 - 本地生活竞争从用户规模转向数字基建效能与生态韧性的终极较量 [1] - 即时零售战争从流量战全面转向以智能算法、云端协同、物联网为核心的数字新基建深层对抗 [1] - 平台间较量重点转向物联网节点部署、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和分布式仓储调度等基础设施坚固性与延展性 [1] 美团竞争优势分析 - 美团通过多年运营将"点外卖/买万物"深植为用户肌肉记忆,形成高频刚需场景下的结构性壁垒 [2] - 美团生态天生为近场打造,具有高度内聚性,数据中台、实时调度系统和骑手网络高度协同 [5] - 美团APP作为统一终端,依托统一中台、本地商户生态和运力网络形成结构性优势 [5] - 美团算法精度、响应速度和系统鲁棒性构筑了较高的数字壁垒,这种原生一致性与韧性难以短期复制 [5] 阿里巴巴面临挑战 - 阿里试图以补贴重塑用户已被美团塑造的路径依赖,本质上是以资本冲击用户习惯与认知结构 [2] - 阿里面临艰巨的系统融合之战,需将远场电商与近场零售进行底层重构和数字化整合 [4] - 淘宝与淘宝闪购仍处于系统割裂状态,淘天海量非标品商品难以迅速转化为即时零售有效供给 [4] - 非标品的库存管理、仓储逻辑与生鲜快餐截然不同,数字化融合难度极大 [4] - 阿里需依托智能算法和中台能力,扎实推进数字基建,将传统电商能力下沉至即时零售末梢神经 [4] 市场竞争本质 - 终极竞争是用户时间、行为与认知的争夺,比市场份额更具根本性 [2] - 消费者心智未固、格局重塑之际,静态防御背离了市场经济核心逻辑 [2] - 所有垄断终将被创造性破坏瓦解,经济系统内在的动态博弈永不终止 [2] - 企业需要跳出GMV迷思,转向以用户时长、频次与情感连接为核心构建数字生态 [2] 数字基建演化意义 - 高强度竞争成为中国商业极致演化的独特土壤,淬炼成型的数字基建能力具备对外输出强大势能 [6] - 极致竞争是内生创新的核心引擎,当内卷压力逼近临界时更可能发生颠覆式创新 [6] - 源自中国的即时零售模式正系统性落地中东、东南亚等市场,是以数字基建能力为内核的生态输出 [6] - 数字化根本在于对实体资源的深度融合与重塑,将线下生态转化为平台的活态数字基础设施 [7] 经济发展视角 - 零售勃兴必须与高质量发展同频,民营经济的敏锐与活力是优化资源配置、响应需求脉动的微观基石 [3] - 市场经济是动态演化进程:只有中转站没有终点站,没有护城河只有创新河 [3] - 万亿赛道重塑国民消费行为,是中国经济通过干中学实现全要素生产率跃升的生动写照 [3]